• 307.00 KB
  • 2021-10-11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 ‎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D.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2.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 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 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 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3.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B. 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C. 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D. 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 ‎⑤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⑦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5. 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 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 6. 孟德尔以高茎与矮茎豌豆做亲本,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出现上述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 A. 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 B.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C. 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 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1.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豌豆种群全为高茎,让该豌豆种群自然繁殖一代,F1的高茎:矮茎=5:1,则F1继续自然繁殖产生的F2代中高茎:矮茎为 A. 3:1 B. 4:1 C. 5:1 D. 8:1‎ 2. 如图表示豌豆(2n)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4对基因均为等位基因 B. 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C. 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 ‎ 3. 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 A. 自交 B. 测交 C. 杂交 D. 自交或测交 4.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比例占25%,Aa的比例占50%,aa的比例占25%.已知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B. C. D. ‎ 5. 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该病可能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C. 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I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该病的致病的基因 D. 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I1和I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 6. 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1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 B. F2的表现型比为9:3:3:1 C. F2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8 D. F2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占1/9‎ 7.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 1∶3、1∶2∶1和3∶1 B. 3∶1、1∶2∶1和3∶1 C. 3∶1、1∶3和3∶1 D. 1∶3、1∶2∶1和1∶3‎ 8. 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所对应生物体(不考虑交叉互换)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是 A. B. C. D. ‎ 1. 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D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 C. 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只考虑图示病) D. 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测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 4 种, 1:1:1:1 B. 2 种,1:1 C. 3 种,2: 1 : 1 D. 2种,3:1‎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狗的长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B. 隐性性状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D.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 4. 下列与遗传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一定是优良性状 B. 孟德尔在“验证假说”阶段所采取的实验是测交实验 C. 杂合子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杂合子 D. 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5. 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狭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宽叶雌株与狭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是()‎ A. 全是雄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 B. 全是雌株,其中1/2宽叶、1/2狭叶 C. 雌雄各半,全为宽叶 D. 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狭叶雌株︰狭叶雄株=1︰1︰1︰1‎ 1. 某生物个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四种配子AB,Ab,aB,ab的比例为5:2:2:1,若该生物自交,其后代出现杂合子的概率为()‎ A. 1/25 B. 16/25 C. 17/50 D. 33/50‎ 2. 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 3.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的F1有AAbb、AaBb和aaBB三种基因型,比例为1:2:1,其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应是 A. B. C. D. ‎ 4. ‎“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叫。已知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鸡的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 B. 该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 C. 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Z D. 一只性反转的公鸡与母鸡交配,子代雌雄之比为2:1‎ 5. 下图为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 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Ⅱ5的基因型为aaXDXd D. Ⅲ10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6‎ 1. 线粒体疾病是一种由线粒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女性(不患线粒体疾病)与一个色觉正常但患线粒体疾病的男性婚配,你认为这对夫妇所生子女的发病风险率及防治对策中科学合理的是( )‎ A. 线粒体疾病属细胞质遗传,所生子女都患线粒体疾病,因而他们不宜生育后代 B. 所生子女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4,且两病兼患者都为男性 C. 所生子女中女儿患病概率为0,儿子患病率为1/2,因而建议他们生育女儿 D. 如果妻子已怀孕,需对胎儿进行性别检测;如果已知是女性,还需进行基因检测 2. 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 B. 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kl段 C. 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j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 D. 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 3.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4. 下列为某动物卵巢中一些细胞图像,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甲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产生的 B. 细胞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 细胞乙、丙、丁都含同源染色体 D. 细胞丁所处时期能够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 在人体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⑥‎ 1. 下列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4N条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⑤ B. ②⑤ C. ①⑤ D. 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_____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能否含有32P?________。‎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 A.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中 B.可能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C.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32P标记的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1. 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用文字作答。‎ ‎(1)图中“1”的名称为                 ,“5”表示                               。‎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 ‎(3)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                                 中。‎ 2. 甲图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乙图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______条染色体。‎ ‎(2)B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乙曲线中,cd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A、B、C细胞中,处于图乙中bc段的 细胞是____________。‎ ‎(4)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C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如图是雄性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基因A(长翅)对a(残翅)显性,基因B(红眼)对b(白眼)显性。请据图回答: ‎ ‎(1)雄性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图代表的果蝇与另一雌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翅与残翅各占一半,雄性个体均为白眼,那么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一只杂合长翅雄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果蝇杂交,产生了一只Ⅱ号染色体三体长翅雄果蝇。其基因组成可能为AAa或Aaa。AAa产生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最好让其与多只表现为___________的雌果蝇杂交。假设染色体组成正常的配子均可育,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50%可育。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a。‎ 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答案 ‎1. C 2. C 3. C 4. A 5. B 6. B 7. A 8. D 9. A 10. D 11. B 12. C 13. A 14. C 15. C 16. C 17. D 18. B 19. A 20. D 21. C 22. D 23. C 24. A 25. C 26. C 27. D 28. A 29. D 30. A ‎ ‎31. (1)C   (2)大肠杆菌  不含     (3)C   (4)AC ‎  ‎ ‎32. (1)胞嘧啶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2)氢键  50%(或)‎ ‎(3)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基因         ‎ ‎  ‎ ‎33. (1)4 (2)初级卵母细胞   ‎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A、B ‎(4)YR或Yr或yR或yr ‎  ‎ ‎34. (1)Ⅱ、Ⅲ、Ⅳ、X或Ⅱ、Ⅲ、Ⅳ、Y; aaxbxb ‎ ‎(2)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A的精子 (3)残翅; 长翅:残翅=4:5  ‎ ‎【解析】‎ ‎1. 解:A、由孟德尔假说内容可知:“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A正确; B、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B正确; C、等位基因不是由孟德尔提出的,是在多年后由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提出的,C错误;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是由“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这一假说内容通过推理获得的,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故选:C.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假说内容有: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获得基因分离定律的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 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故选:C. 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识记“基因在染色体”的探索历程,明确萨顿采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3. 解: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否则会出现1:2:1的性状分离比,A正确;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为1:1,雄配子中也相等,也为1:1,B正确; C、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无差异,且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错误; D、F2各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必须相等是出现3:1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D正确。 故选:C。 在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实验中,亲本P为AA×aa→F1,F1为Aa,Aa自交得F2为AA:Aa:aa=1:2:1,若这对相对性状存在完全显性关系,则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若F2出现1:2:1‎ 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存在不完全显性关系。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相对性状是否存在完全显性关系,再根据题干中数据得出正确的答案。‎ ‎4. 【分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①正确;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错误;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形成2种类型4个精子,③错误;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种类比约为1∶1,④错误;⑤在减数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为此时是染色质,⑤错误;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⑦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成单存在,⑦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分析】‎ 本题考查了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及特点,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等交配方式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的判断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解答】‎ A.隐性纯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后代会出现AA纯合子,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 D.隐性纯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B。‎ ‎6.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解答】‎ 由题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787∶277,得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高茎与矮茎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其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 自然繁殖的豌豆为自交,F1的高茎:矮茎=5:1,说明亲代AA:Aa=1:2。F1中AA:Aa:aa=3:2:1,则F1继续自然繁殖产生的F2代中高茎:矮茎为,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准确理解分离的实质和条件是解题关键。 【解答】 A.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花顶生是相同基因,应有3对等位基因,A错误; B.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不一定都能观察到,B错误; C.图中控制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都遵循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D。‎ ‎9.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常用判断纯合子、杂合子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因此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自交,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该株豌豆为杂合子;如果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 ‎10. 解:根据题意: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繁殖能力,能繁殖的只有AA和Aa,它们的比例为1:2,因此产生的A配子概率为,a配子的概率为.因此它们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失去繁殖能力的个体(aa)有=。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50%,aa个体占25%,比例为1:2:1.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 ‎。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频率的计算,要求考生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注意”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繁殖后代的能力“这一条件的应用。‎ ‎11.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 【解答】 A.II4为患者,但其父母均正常,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不符合题意; B.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若该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3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B符合题意; C.若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是杂合子,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已经经过间期的复制,含2个致病基因,C不符合题意; D.若I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I2均为杂合子,他们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4=1/8,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F1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故A正确; B.F2的表现型比为9:3:3:1,故B正确; C.F2中纯合子的所占比例为1/4,故C错误; D.F2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占1/9 ,故D正确。 故选C。‎ ‎13.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变式,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 假设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则A_bb、aaB_、aabb表现一种性状,A_B_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3;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6:1,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1:2:1;如果F2的性状分离比15:1,则A_B_、A_bb、aaB_表现一种性状,aabb表现一种性状,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比例是3:1。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4. ‎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明确基因的自由组合自交后代的分离比。 【解答】 A.图A细胞,虽然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但只有B/b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A错误; B.图B细胞,虽然细胞中有两对等位基因,但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B错误; C.图C细胞,,具有A、a和C、c两对等位基因,并且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3:3:1,C正确; D.图D细胞,由于A与b、a与B连锁,且不考虑交叉互换,后代分离比1(AAbb):2(AaBb):1(aaBB),D错误。 ​故选C。‎ ‎15.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及基因的遗传规律的计算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意及图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图中D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从理论分析,图中H患两种病,肯定为男性,B错误;‎ C.该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其后代所生的子女中完全正常的概率是3/4A_×3/4(XBX-、XBY)=9/16,故患病的概率=1-9/16=7/16,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是一个患两种病的男性,则形成H个体的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左图中E的性染色体为X,因此G的性别是女性,与H个体的性别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16. 略 ‎17. 【分析】‎ 本题考查相对性状、隐性性状、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狗的长毛与卷毛不是相对性状,狗的长毛与短毛、直毛与卷毛才是相对性状,A错误; B.隐性性状是指杂种一代不能表现的性状,隐性纯合子表现隐性性状,B错误; C.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都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 D.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18. 【分析】 本题考查了豌豆杂交实验的知识,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在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不一定是优良性状,A错误; ‎ B.孟德尔在“验证假说”阶段所采取的实验是测交实验,B正确; C.杂合子的双亲可以都是纯合子,如DD×dd→Dd,C错误; D.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DD和Dd,D错误。 ​故选B。‎ ‎19. 【分析】‎ 本题以花粉致死为背景,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推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解答】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杂合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XB、Xb两种卵细胞;狭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由于Xb花粉致死,所以只能产生Y一种花粉,则后代基因型为XBY、XbY,因此后代全部为雄株,1/2为宽叶(XBY),1/2为狭叶(XbY)。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20.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解答】‎ 由题意可知雌、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是 ab=1/10, aB=2/10, AB=5/10,Ab=2/10,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若该生物进行自交,后代的纯合子的比例是,因此后代杂合子的比例是。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1. 【分析】‎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 B.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  C.Ⅱ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子代男女患病的概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伴Y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故选C。 ‎ ‎22.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题中涉及两对基因的遗传,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为连锁,如果不发生交换,则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答】‎ 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1∶2∶1,符合分离定律中杂合子自交的比例,因此A、a与B、b是连锁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从三种基因型可以看出A与b、a与B始终在一起,因此推知A与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a与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3. 【分析】‎ 本题以“牝鸡司晨”为材料,考查性状与基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配子类型,再确定后代。‎ ‎【解答】‎ A.“牝鸡司晨”是一种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叫。上述现象说明鸡的性别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A正确;‎ B.母鸡变成公鸡,其性染色体没有发生了改变,故该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 ,B正确;‎ C.性反转只是表现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的变化,一只母鸡性反转成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为ZW,C错误;‎ D.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是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胎时已致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2:1,D正确。‎ 故选C。‎ ‎24. 【分析】‎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能根据系谱图及题中信息准确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分析系谱图:Ⅱ3和Ⅱ4都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和Ⅰ2‎ 都不患乙病,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错误; C.Ⅱ-5不含甲病致病基因,但其母亲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因此该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C错误; D.就甲病而言,Ⅲ-10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3,就乙病而言,Ⅲ-10为纯合体的概率是3/4,因此该个体为纯合体的概率为,D错误。‎ 故选A。‎ ‎25. 【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解答】‎ A.依题意可知,线粒体肌病属细胞质遗传,由线粒体上的基因控制,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因母亲不患线粒体肌病,因此所生子女都不患线粒体肌病,A错误;‎ B.所生子女都不患线粒体肌病,因此不会出现两病兼患的子女,B错误;‎ C.母亲不患线粒体肌病,因此所生子女都不患线粒体肌病,因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父亲色觉正常(XBY),二者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即所生子女中女儿患病概率为0,儿子患病率为,因而建议他们生育女儿,C正确;‎ D.如果妻子已怀孕,需对胎儿进行性别检测;如果已知是女性,不需进行基因检测,D错误。 ‎ 故选C。‎ ‎26. 解:A、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不可能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则基因A、a位于一常染色体上,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A错误; B、图甲为减数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两个DNA,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而图丙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 C、图乙中的bc段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代表前期和中期,图丙中的hj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加倍,但每条染色体只含有 ‎1个DNA,C正确; 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曲线形成的原因都是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D错误. 故选: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乙图表示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27. 【分析】‎ 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精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基因型不同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1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最终产生1种2个精子。因此,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共产生了2种4个精子。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组合。因此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的同时,随之产生的另3个精子为AB、ab、ab。综上,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28.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区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及各时期中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数目等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A.细胞甲为卵细胞或极体,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产生的,故A正确;‎ B.细胞乙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B错误;‎ C.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不含同源染色体,故C错误;‎ D.丁为有丝分裂后期,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D错误。‎ 故选A。‎ ‎2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以及受精作用的含义。‎ ‎【解答】‎ 根据精子的形成过程可知: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由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以及精子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受精作用使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正常,体细胞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来的,所以受精卵、体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综上所述:①②⑤⑥符合题意,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 ‎30. 解: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时染色体,①正确; 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 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合在一起成为2N条,④错误;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 故选:A. 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 (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概念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1. 【分析】‎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1)噬菌体是病毒,是在活细胞中营寄生生活的生物,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所以要先培养细菌,使细菌被标记,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再用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保温、离心处理,检测放射性,因此顺序为②①④③,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根据图示的最终结果是检测放射性出现的部位,所以应用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感染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即大肠杆菌内的营养成分中不含有32P。 (3)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5S和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出带相应标记的噬菌体。根据图示:上清液测得放射性,说明标记的是S元素。AB、噬菌体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单独用普通培养基培养,AB错误;CD、根据分析可以知道:标记的是S元素,所以C对、D错。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有未注入DNA的噬菌体或者离心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得以释放,经离心后到达上清液中。所以AC正确。‎ ‎32. 【分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据图可知,图中“1”的名称为胞嘧啶,“5”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 ‎(3)DNA分子复制具有的两个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4)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其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称为基因​。‎ ‎33. 【分析】‎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曲线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解答】‎ ‎(1)识图分析可知,该高等动物的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A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细胞B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细胞不均等分裂,则B为初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那么该动物为雌性动物;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细胞均等分裂,应为第一极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综上,图中A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2)根据第(1)问分析可知,B为初级卵母细胞。‎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减半,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a~b段属于分裂间期,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 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  (4)该动物体的基因型为YyRr,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其形成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YR或Yr或yR或yr。 ‎ ‎34. ‎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解答】 (1)果蝇长翅与残翅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雄性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该图代表的果蝇(Aa)与另一雌性个体杂交,子代中,若长翅与残翅各占一半,说明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子代中雄性个体均为白眼,说明亲本雌果蝇只产生一种含有xb的配子,因此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 (2)杂合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残翅雌果蝇是aa,二者杂交形成基因型为AAa的三体,由于母本只能产生a,故a来自母本,因此AA来自父本,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A的精子。 (3)由题意知,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是Aaa或AAa,为确定该三体果蝇的基因组成,让其与残翅雌果蝇测交;如果基因型是Aaa,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50%可育,因此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2:1:2:4,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aa:aa=:2:1:2:4,长翅:残翅=4:5;如果该三体果蝇的基因型是AAa,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50%可育,因此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2:2:4,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a:Aaa:Aa=1:2:2:4,长翅:残翅=7:2。 故答案为: (1)Ⅱ、Ⅲ、Ⅳ、X或Ⅱ、Ⅲ、Ⅳ、Y;aaxbxb (2)父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AA的精子 ​(3)残翅;长翅:残翅=4: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