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9.74 KB
  • 2021-10-11 发布

高中生物第5章第5节同步练习 P43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学生用书 P70~P71]‎ ‎1.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表明(  )‎ ‎①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③营养结构越复杂 ④营养结构越简单 ⑤生态平衡容易破坏 ⑥生态平衡不易被破坏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生态平衡越不易被破坏。‎ ‎2.对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 D.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低,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解析:选C。‎ ‎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解析:选B。营养结构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动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 ‎4.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C。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5.(2011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二检测)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 解析:选B。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6.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根据此材料回答:‎ ‎(1)这种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灰喜鹊是______消费者;松毛虫属于第______营养级。‎ ‎(3)据调查,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人工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容易爆发松毛虫害,是因为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生物数量少,营养结构单一。以鸟治虫、以虫治虫(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以菌治虫等措施叫生物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优点。农药防治一是会带来环境污染,二是达不到持续长久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害虫的抗药性随农药的使用会越来越强。松毛虫吃马尾松的叶,处于第二营养级,灰喜鹊吃松毛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答案:(1)生物学治理(生物防治) 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 (2)次级 二 (3)人造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 A.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对稳定 C.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答案:D ‎2.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B.能量的收支随季节而波动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选D。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关键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身的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可使自身保持动态平衡。‎ ‎3.(2011年西大附中高二检测)一片草地发生火灾后,第二年就又长出茂密的草本植物,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快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结构不可破坏性 D.功能绝对稳定性 解析:选B。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解析:选A。从诗句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草木枯萎后,即草原生态系统被破坏,但是春天环境适宜的时候草木又再度生长出来,草原又恢复往日的生机。由此看来,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5.高山松林与玉米田相比(  )‎ A.较为稳定,不需要附加能量即可保持平衡 B.较为稳定,但需要较多附加能量的投入方可保持平衡 C.较不稳定,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附加能量就可保持平衡 D.较不稳定,需要附加能量才能保持平衡 解析:选A。在一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通过化能自养型生物所固定的能量很少。所以生态平衡的维持是不需要附加输入能量的。但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群落是根据人的需要拼凑在一起的,群落中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维持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平衡就时,除了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之外,还必须不断地输入额外的能量,如锄草、施肥、灌溉等,如果失去了这部分额外的能量输入,人工建立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会被杂草生态系统所代替。所以自然生态系统要比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6.(2011郑州一中高二检测)生态系统具有维持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  )‎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B.该生态系统的大小 C.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多少 D.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答案:A ‎7.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 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 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 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解析:选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稳态。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 ‎8.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解析:选D。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食物网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大→最稳定。‎ ‎9.以下关于制作生态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 C.把生态缸放在阳光直射的环境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 解析:选C。构建人工生态系统不仅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所选择的生物的生存能力以及数量,还需要有阳光提供能量,但不可将生态缸放在阳光下直射,以免缸内温度过高导致生物死亡,应将其放在光线良好的环境中,这样才能维持人工微生态系统的稳定。‎ ‎10.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了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解析:选C。该题考查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结合图示分析,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作物的籽实、家畜、蚯蚓等可以供人们食用或利用,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再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所以A、B、D三个选项符合生态学原理。‎ ‎11.材料一: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的________稳定性较强而________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都是有限的。‎ ‎(3)在海啸中被海水浸泡过的农田为什么不宜直接种植农作物?请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红树林生长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属于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会使土壤中无机盐浓度上升,而农作物不能通过渗透作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 答案:(1)抵抗力 恢复力 生物种类较多,营养结构复杂 ‎(2)自我调节能力 ‎(3)无机盐浓度过高,使农作物无法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12.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 ‎(1)甲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___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___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___________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稳定性。‎ 解析:通过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甲→乙,这是解题关键。正确分析图中生物量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 答案:(1)植 肉 捕食 有抗药性 没有抗药性 ‎(2)相对稳定 抵抗力 自我调节 (3)当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逐渐恢复 恢复力 ‎13.(创新探究)下面是某同学制作小生态缸的过程,他首先在养鱼缸内加入河泥,然后注满了水,放养了一些水生植物与小鱼、龟等动物。然后密封,放到有阳光的窗台上。经过一段时间鱼缸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请你分析这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 ‎(1)维持这个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缸内的氧气含量由____________________供给。‎ ‎(3)养鱼缸中含有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 ‎(4)要使该生态系统长久地维持下去,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存在。生态缸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养鱼缸能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欲证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光 (2)水生植物光合作用 ‎(3)水生植物 (4)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群落 ‎(5)它具有稳定的能量来源,而且生物与环境间保持了物质循环的连续性 ‎(6)欲证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再设置一装置,使其内不含水藻等植物,其余与原来条件相同,然后观察生态缸内的动物(小鱼)存活时间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