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50 KB
  • 2021-10-11 发布

2017-2018学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二十六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 ‎(2017—2018学年下学期)‎ 高二生物 ‎1.一段朽木,上面长满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 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这段朽木包括雨水等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体,属于生态系统的层次。据此答题。‎ ‎【详解】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属于多个种群,不属于生态系统,A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属于一个种群,不属于生态系统,B错误;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属于一个群落,不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包括生物和无机环境,属于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2.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 N、H C.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各种化合物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然后是脂质、糖类;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是O,其次是C,然后依次是H、N。‎ ‎【详解】分析柱形图可知,①②③④的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②>①>③>④,因此如果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①②③④依次是蛋白质、水、脂质、糖类,如果是组成细胞的元素,①②③④依次是C、O、H、N,D正确。‎ ‎3.如果将DNA彻底水解,产物为 A. 脱氧核苷酸 B. 核糖、磷酸和A、T、C. G四种碱基 ‎ C. 核糖、磷酸和A、U、C、G四种碱基 D. 脱氧核糖,磷酸和A、T、C、G四种碱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故A错误。一分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A、T、G、C四种碱基,故D正确。核糖是组成的RNA的,故B、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某蛋白质由n个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质量为a,所含氨基酸b/3个,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3ab-(1/3b-n)×18‎ B. 一个双链DNA分子,假如由m个脱氧核苷酸构成,此分子形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2)‎ C. 如果由m个脱氧核苷酸(每种足够量)形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最多可形成4m种 D. 由DNA指导合成的RNA完全水解时可以获得磷酸、脱氧核糖、碱基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该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2、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不同表现在: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详解】根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反应规律可知,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反应前的氨基酸分子量总和-脱去的水分子量总和,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b/3×a-18×(b/3-n),A正确;DNA分子每条链中脱去的水分子数=每条链中脱氧核糖核苷酸数-1,故双链DNA分子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脱氧核糖核苷酸数-2,所以假如有m个脱氧核苷酸构成双链DNA,此分子形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m-2),B正确;如果由m个脱氧核苷酸(每种足够量)形成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最多可形成4m种,C正确;RNA完全水解时可以获得磷酸、核糖、4种含氮碱基等,D错误。‎ 故选D。‎ ‎5.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利用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C. 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利于光能充分吸收利用,A正确;神经细胞树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B错误;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附着更多的有氧呼吸酶,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6. 如图是由4个圆所构成的元素概念的关系图,其中4为最大圆,3、2、1依次减小。试判断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 A. 1.大量元素、2.主要元素、3.基本元素、4.最基本元素 B. 1.基本元素、2.最基本元素、3.大量元素、4.主要元素 C. 1.最基本元素、2.基本元素、3.主要元素、4.大量元素 D. 1.主要元素、2.大量元素、3.最基本元素、4.基本元素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有关内容。最基本元素为C,基本元素为C、H、P、N,主要元素为C、H、O、N、P,大量元素C、H、O、N、P、S、K、Ca、Mg。C正确。故本题选C。‎ ‎7.“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布尼亚病毒,下列有关布尼亚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核糖体 B. 遗传物质为DNA和RNA C. 有蛋白质和核酸 D. 无细胞壁,有细胞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布尼亚病毒是病毒中的一种,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核糖体,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含一种核酸,B错误;布尼亚病毒是病毒中的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C正确;布尼亚病毒是病毒中的一种,不具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细胞壁,也不具有细胞膜,D错误。  故选C。‎ ‎8.如图表示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B. 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羧基 C. 该分子中有1个氨基酸残基含硫 D. 该分子彻底水解将产生153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其结构通式是。‎ ‎2、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3、分析题图及题干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53个氨基酸,当153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时形成的肽键是152个,产生的水分子是152个,但该蛋白质中间结构又通过一个肽键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该蛋白质中含有153个肽键,故形成该肽链的过程中脱去了153个分子水,图中结构中还含有一个二硫键,可知该分子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侧链基团含硫。‎ ‎【详解】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153-1=152个,但由于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一个肽键,因此共有153个肽键,A错误;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图中肽链之间形成一个肽键,说明至少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中分别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因此参与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54个氨基和154个羧基,B正确;图中含有一个二硫键,是2个-SH脱氢形成的,说明该分子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残基含硫,C错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因此该多肽彻底水解最多可得到20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蛋白质分子结构图,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掌握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图中信息计算该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目,氨基数和羧基数等。‎ ‎9.下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1有双层膜,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图中2是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C. 图中3是核糖体,具有单层膜 D. 图中4是内质网,在动物细胞中有分泌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1是线粒体,2是中心体,3是核糖体,4是高尔基体,5是细胞核。‎ ‎【详解】结构1是线粒体,含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错误;结构2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B正确;结构3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图中4是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D错误。‎ 故选B。‎ ‎10.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视野明亮,物像清晰,但换成高倍镜后,物像不见了。导致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 没有移动装片使物像在视野的中央 B. 没有调节反光镜 C.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D. 没有调节光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结构时,当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视野变小、变暗,细胞的数目变少,要观察的细胞如果不在视野的中央,这时要想在高倍镜下找到细胞,并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需要在低倍镜下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详解】利用低倍镜观察时,若物像不在视野中央,则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小,很可能观察不到物像,A正确;如果没有调节反光镜,会出现视野暗,不清晰,不会找不到物像,B错误;换成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不会使物像消失,C错误;没有调节光圈只会使视野变暗,不会导致物像消失,D错误。‎ 故选A。‎ ‎11.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需要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下列关于盐酸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B. 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 调节染色液的PH D. 加速核蛋白的水解,使DNA和蛋白质分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组成染色质的DNA和蛋白质分离。综上所述,C正确。‎ 考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名师点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3”个易错点 ‎(1)应选择口腔上皮细胞或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3)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不同,故结构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12.如图表示细胞核的结构及部分细胞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①对物质的运输没有选择性 B. ④中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的染色质 C. ⑤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D. 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 ‎【答案】D ‎【解析】‎ ‎②③是核膜,是生物膜的一部分,①是核孔,核孔对物质的运输有选择性,如RNA可以通过,DNA不能通过,A错误;④除了染色质之外还含有酶等物质,B错误;⑤是核仁,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不能产生mRNA和蛋白质,mRNA通过转录产生,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错误;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分泌蛋白由核糖体合成,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因此分泌蛋白的形成离不开⑥和⑦,D正确。‎ ‎13. 鉴定蛋白质、脂肪、还原性糖的试剂分别是()‎ A. 双缩脲试剂、碘液、苏丹Ⅲ染液 B. 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 C.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D. 碘液、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鉴定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鉴定脂肪用苏丹III呈橘黄色,鉴定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出现砖红色沉淀,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1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 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B. 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C. 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D. 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答案】A ‎【解析】‎ 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运到全身,所以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性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的。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进行识别的,即细胞间直接接触。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15.下列有关小麦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核是核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B. 根尖细胞和乳酸菌的生物膜系统组成相同 C. 叶肉细胞与细菌均能在光照和黑暗中合成ATP D. 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小麦根尖细胞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判定依据 ‎【答案】B ‎【解析】‎ 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核是核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场所,A 项正确;根尖细胞为真核细胞,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等组成生物膜系统,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有细胞膜,但没有细胞器膜、核膜,B项错误;合成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叶肉细胞与细菌均能在光照和黑暗中合成ATP,C项正确;小麦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人体胚胎干细胞为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所以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小麦根尖细胞与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判定依据,D项正确。‎ ‎16.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无色、细针状结晶,对小鼠和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涎、呕吐、便血、痉挛等,该毒素为环状肽,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______个氨基,_____个羧基,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__种,区别这些氨基酸的种类是依靠其结构中的______。‎ ‎(2)该化合物是一种环肽化合物,含有_____个肽键,该外毒素在环状肽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形成结构A的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 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则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氮原子_________个,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_____________个,氨基增加__________个。‎ ‎【答案】 (1). 0 (2). 0 (3). 5 (4). R基 (5). 七 (6). 126 (7). 脱水缩合 (8). 93 (9). 10 (10). 5‎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外毒素的结构式,其中A表示肽键,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结构简式为-C0-NH-;B表示侧链基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侧链基团不同。‎ ‎【详解】(1)由图可知,该化合物中不含游离的氨基(-NH2‎ ‎)和羧基(-COOH)。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它们的区别就在于侧链基团R基不同。观察发现这7个氨基酸中有3个氨基酸的R基团都是-CH3,其余4个氨基酸的R基团都不相同,所以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5种。‎ ‎(2)图中共有7个肽键(-CO-NH-),且该多肽是环状的,所以该多肽是由7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由于每形成一个肽键要脱掉一分子水,故该过程减少的分子质量为18×7=126。‎ ‎(3)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由于肽链的首端含有一个氨基,故R基上含有氨基5个,不考虑R基上含有N原子,88个氨基酸含有88个N原子,再加上R基上的N原子,所以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氮原子88+5=93个。由于5个甲硫氨酸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需要水解两个肽键,故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5×2=10个。去掉甲硫氨酸后原来的多肽会形成一个二肽和五个短肽,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故氨基增加6-1=5个。‎ ‎【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甲图为某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为甲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丙图为某高等动物分泌细胞。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一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图甲的________和_______(填标号)中,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______。‎ ‎(3)假设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图中标号);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图乙中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5)若已知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2). 3 (3). 4 (4). ATP ‎ ‎ (5). 3 (6). 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甲图细胞有 (7). 光照 (8). 氧气 (9). 抗体 (10). 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植物细胞结构,其中结构1-9依次是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液泡。分析乙图:图乙中左侧能发生水的光解,属于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右侧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图丙可代表形成分泌蛋白的分泌细胞。‎ ‎【详解】(1)鉴定有液泡的植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一种实验方法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正常活细胞能够出现质壁分离与复原,死细胞则不会。‎ ‎(2)乙图第一个图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水的光解),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图甲中3为叶绿体;第二个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图甲中4为线粒体。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的物质是ATP。‎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若甲图细胞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多画的结构有3叶绿体;蓝藻为原核生物,甲图细胞为真核细胞,蓝藻与甲图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蓝藻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甲图细胞有。‎ ‎(4)根据分析可知,乙图第一个图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水的光解),影响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第二个图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故影响其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氧气浓度。‎ ‎(5)分泌蛋白除消化酶外,还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结构图等,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鉴定细胞死活的方法、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等知识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结构图像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对细胞器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18.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 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酵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 ‎【详解】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②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繁殖的结果;③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明确不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现象,正确的解释传统发酵技术中出现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9. 产生标准形态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 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 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 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 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答案】C ‎【解析】‎ 菌落是一个细菌的子细胞群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一定的形态结构,肉眼可见(液体培养基中肉眼不可见),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别的重要依据。‎ ‎20.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用下列字母排序) ‎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A. a→b→c→d→e B. e→b→d→c→a C. b→d→c→a→e D. b→d→c→e→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详解】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要,计算后并称量不同的营养物质,然后溶化、调整pH、培养基的分装、加棉塞、包扎、进行灭菌和倒平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d→c→e→a,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1. 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变化趋势是( )‎ A. 能量增加、营养减少 B. 能量减少、营养增加 C. 能量减少、营养减少 D. 能量增加、营养增加 ‎【答案】B ‎【解析】‎ 鲜奶中的葡萄糖每摩尔含能量2870kJ,在发酵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每摩尔释放能量196.65kJ,用于供乳酸的生命活动,所以将将鲜奶制成酸奶后,其所含的能量减少了;鲜奶中所含的乳糖,对缺乏半乳糖酶的人是无法消化吸收的,而乳酸发酵使乳糖分解为葡萄糖,进而转变成乳酸,易被人吸收,所以营养成分增加了。‎ ‎【考点定位】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名师点睛】酸牛奶的蛋白质和脂肪更易被人体吸收,钙、磷、铁等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酸奶中的乳酸菌产生乳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有效地降低了肠道的酸碱度,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肠道内有害病菌的繁殖。酸奶可使肠道内的有益细菌增加,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酸奶还可以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进食欲,增强肠胃消化功能,治疗青少年便秘、消化不良等症。‎ ‎22. 已知下列单细胞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壁,但没有核膜和核仁,在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件的实验中,得出下面的结果(√表示需要)。这三种生物依次是 ( )‎ 生物 ‎ 必需的生活条件 ‎ 水 ‎ 氧 ‎ CO2 ‎ 葡萄糖 ‎ 氨 ‎ 光 ‎ A ‎ ‎√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 ‎ A. 衣藻、乳酸菌、变形虫 B. 衣藻、酵母菌、变形虫 C. 固氮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 D. 固氮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 ‎【答案】D ‎【解析】‎ A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在光条件下光合作用,属于绿色植物,如固氮蓝藻;B需要葡萄糖,是非绿色植物,如酵母菌等;C需要利用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是硝化细胞。答案选D。‎ ‎23.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A. 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 固氮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 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D. 固氮细菌、霉菌、放线菌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技术,要求考生理解选择培养基的作用,能利用合适的选择培养基分离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固氮细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提供氮源而生长,因此利用无氮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固氮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而不影响真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霉菌(属于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因此利用含10%酚的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放线菌;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24.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  ‎ ‎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 ‎ ‎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所以①描述正确.②平板划线法接种用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要用涂布器,所以②描述错误.③不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都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所以③描述正确.④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活菌,只能用于分离菌种;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来计数活菌所以④描述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5.在玫瑰精油提取过程中,依次用到清水、NaCl、无水Na2SO4,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 A. 溶解、萃取、除水 B. 蒸馏、萃取、除颗粒杂质 C. 蒸馏、油水分层、除水 D. 溶解、油水分层、萃取 ‎【答案】C ‎【解析】‎ 加入清水共沸,可以通过水分子向原料细胞中渗透,植物中芳香油向水中扩散,并随水分一起蒸馏出来;加入NaCl的目的是使油水分层,便于分液;加入无水Na2SO4可除去芳香油中的水分,提高产品纯度。‎ ‎26. 玫瑰油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 )‎ A. 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 B. 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 C. 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 D. 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玫瑰精油具有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挥发性较强的特点.‎ ‎①若用盛花期的鲜玫瑰花为原料提取玫瑰精油,根据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挥发性较强的特点,可以采用蒸馏法进行提取;‎ ‎②若用干玫瑰花为原料提取玫瑰精油,根据玫瑰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也可以采用萃取法进行提取.‎ 故选:C.‎ ‎2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腐乳制作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②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易计数活菌数目 ‎③一个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团 ‎④纤维素分解菌鉴定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红则能初步鉴定 ‎⑤用萃取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使用水浴加热,目的是防止直接加热引起燃烧爆炸 ‎⑥用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原理是滤纸对各种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 ‎2、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详解】毛霉和根霉都能参与腐乳的制作,但是缺少二者之一,另一微生物并不会死亡,所以两者并不是互利共生关系,①错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不易区分活菌和死菌,计数时死的菌体也计数在内了,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活菌形成的菌落数,②错误;由于微生物大多数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原来的母细胞已经不存在,③错误;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④错误;用萃取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要使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⑤正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的在滤纸上扩散的快,溶解度小的扩散的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⑥错误。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8.下面是有关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请回答: ‎ ‎(1)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在酸性条件下与________检验,如果有,则呈现_________。‎ ‎(2)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_______________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菌种保藏时,通常使用甘油管藏的长期保藏的方法,因为临时保藏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成分离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如下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这一步可以省略,选择培养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重铬酸钾 (2). 灰绿色 (3). 煤酚皂溶液 (4). 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5). 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6).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7). 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解析】‎ ‎【分析】‎ ‎1、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反应出现灰绿色。‎ ‎2、菌种保藏分为临时保藏和长期保存,临时保藏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长期保存可选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详解】(1)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实验室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菌种保藏时,通常使用甘油管藏的长期保藏的方法,因为临时保藏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并且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3)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为: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在将样品稀释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之前,可以通过选择培养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 ‎【点睛】本题考查酒精鉴定、菌种保藏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过程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29.请完成相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 ‎(1)植物芳香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蒸馏过程中___________,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____________。‎ ‎(2)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对压榨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可以先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离心进一步___________,再用__________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后续再进行其他处理。‎ ‎(3)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 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如图为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色素完全分开后,取出图中b(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的滤纸,让石油醚自然挥发后,观察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胡萝卜素层析带,对比萃取样品的结果分析实验是否成功。‎ ‎【答案】 (1). 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 原料放置的位置 (3). 水气蒸馏 (4). 除去固体物和残渣 (5). 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6). 分液漏斗 (7). 萃取剂的性质 (8). 使用量 (9). 纸层析法 (10). 色谱容器 ‎【解析】‎ ‎【分析】‎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 (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 (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 ‎【详解】(1)植物芳香油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 ‎(2)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将压榨液先用普通布袋过滤,目的是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用离心法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将分离出的橘皮油在5℃~10℃下静置5~7天,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再次通过滤纸过滤。‎ ‎(3)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胡萝卜素粗品鉴定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据图可知,a为玻璃盖,b为色谱容器,c为滤纸,d是U型扣,e是样品原点,f是溶剂。‎ ‎【点睛】本题考查芳香油提取的方法、胡萝卜素鉴定的方法等知识,熟记教材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30.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目前已成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与化石燃料相比,酒精燃料可以再生,而且二氧化碳排放量少,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 ‎(1)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蔗渣由微生物分解再利用。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根据筛选要求制备选择培养基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为防止培养皿出现冷凝水影响菌落生长,需将培养皿_______________。‎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在固定培养基的表面。‎ 步骤4: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出突变菌。‎ 由上述步骤筛选出的酵母菌与野生酵母菌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可行的方法还有(列举一种)______________。‎ ‎(3)酵母菌不能分解蔗渣,因其不含有能够分解蔗渣的__________酶。如果要生产这种酶,那么就将所培养的该种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发酵,使用_________培养基(物理性质),然后将其产生的这种酶进行分离纯化,上述过程中通过控制________和________来保持酶的活力。‎ ‎【答案】 (1). 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2). 调低pH (3). 倒置 (4).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5). 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6). 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或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达到抑菌的目的) (7). 纤维素 (8). 液体 (9). 温度 (10). pH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是根据不同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不同而配制的。不同微生物对某些化学药品的抵抗力不同,利用这些特点,我们便可配制出适于某些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所以筛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将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和调低pH,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存,而突变的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以生存。‎ ‎【详解】(1)步骤2:本实验是筛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故培养基中应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和调低pH,在这样的培养基上,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存,而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以生存,故可达到筛选的目的。制备固体培养基时,为防止培养皿出现冷凝水影响菌落生长,需将培养皿倒置。‎ 步骤4:由于突变的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可以在此培养基上生存,而没有该耐性的微生物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可以根据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筛选出突变菌。且筛选出的酵母菌与野生酵母菌相比,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的特性。‎ ‎(2)发酵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抑制物如特殊的抗生素,达到抑菌目的(或利用突变菌的耐酸特性,降低培养基的pH,达到抑菌的目的)。‎ ‎(3)蔗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由于酵母菌不含纤维素酶,故其不能分解蔗渣。由于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可以与营养物质更充分的接触,使微生物的繁殖更快,故工业化发酵一般选用液体培养基。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故对酶分离纯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pH来保持酶的活力。‎ ‎【点睛】本题考查选择培养基的应用和无菌操作的过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理解选择培养基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31.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B. 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C. 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 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答案】A ‎【解析】‎ 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所以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故选A。‎ ‎32. 下列动植物克隆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 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 离体植物体细胞培养成愈伤组织——脱分化 C. 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D. 克隆羊的诞生——细胞核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酶具有专一性,故A正确;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故B正确;动物细胞不具有全能性,故C错;克隆羊属于无性繁殖,利用细胞核的全能性,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无性繁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3. 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首次用羊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成功地培育出一只小母羊,取名“多利”,这一方法被称之为“克隆”,以下四项中与此方法在本质上最相近的是( )‎ A. 将兔的早期胚胎分割后,分别植入两只母兔的子宫内,并最终发育成两只一样的兔子 B. 将人的抗病毒基因嫁接到烟草DNA分子上,培育出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烟草新品种 C. 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 将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体外受精,待受精卵在试管内发育到囊胚期时,再植入女性子宫内发育成“试管婴儿”‎ ‎【答案】A ‎【解析】‎ 克隆属于无性繁殖,胚胎分割移植也是无性繁殖,所以A选项正确。‎ ‎34. 下列哪项是人类研究单克隆抗体的目的(  )‎ ‎①诊断疾病 ②为烧伤病人进行自身皮肤细胞的移植 ③研制生物导弹,治疗癌症 ④基因诊断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单克隆抗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一、作为诊断试剂,它在多种人类疾病及动植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从目前临床试验来看,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癌症治疗,①③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 单克隆抗体的用途,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5.对于下面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①表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是从小鼠的脾脏中提取的 B. ④中的筛选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 C. ②促进细胞融合的方法可以利用聚乙二醇作介导 D. ⑤可以无限增殖 ‎【答案】A ‎【解析】‎ B淋巴细胞也可以从血液中提取,A错误;④如果要筛选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如果有反应说明表达了抗体,B正确;单克隆抗体是利用效应B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融合方法可以有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生物方法如灭活病毒,C正确;融合细胞具有双亲特点,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过程,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并根据提示分析答题。‎ ‎36.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的一组结构是(  )‎ A. 质粒、线粒体、噬菌体 B. 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C.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D. 细菌、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答案】C ‎【解析】‎ 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 ‎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 ‎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常作为基因的运载体;选C。‎ ‎37.人们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禽流感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相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②代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目的基因的获取 B. 通过过程⑦获得的X称为杂交瘤细胞 C. 若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需选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相应疫苗 D. 从该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可以进行该病的确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⑤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细胞的过程;⑥表示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⑦是细胞融合过程;X为杂交瘤细胞;⑧是扩大培养。‎ ‎【详解】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过程②代表的是目的基因的获取,A正确;过程⑦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的细胞X叫杂交瘤细胞,B正确;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常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C错误;从该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可以进行该病的确诊,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8.单一的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的稳定性低,容易遭受害虫危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物种多样性原理 D. 系统整体性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是指将废弃物的物质转化成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循环反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是指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是指生态工程的建设所选择的物种需适应环境,同时不能大于环境承载力;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建设生态工程时要考虑系统内不同组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目的。‎ ‎【详解】由于单一人工林中物种种类太少,而天然人工混合林中物种种类多,所以前者抵抗力稳定性差,易受害虫危害,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9.科学家发现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野生植物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 B. 野生植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 D. 转基因生物会危及生物圈的稳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食物安全(滞后效应、过敏源、营养成分改变)、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安全: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详解】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附近的、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可见野生植物可通过自然杂交获得抗除草剂基因,这说明基因工程会导致基因污染,野生植物获得的抗除草剂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AC正确,B错误;栽种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农作物后,会使野生植物也获得抗除草剂基因,进而危及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40. 生态农业比一般农业 A. 投入多,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B. 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C. 投入一样,产出相当,污染少,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D. 投入和产出都较少,污染相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1.虫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PSSOD)具有抗衰老作用。研究人员培育了能合成PSSOD的转基因酵母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图中的重组DNA分子用HindⅢ和ApaLI完全酶切后,可得到______种DNA片段。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据图分析,可用___________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DNA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_____________,供鉴定和选择;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以使用的培养基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PSSOD基因是否可转录,可用标记的____________作为探针进行分子杂交试验,分子杂交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PSSOD时,需根据所涉及的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_____________序列,最终确定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并经________获得所需的基因。‎ ‎【答案】 (1).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 3 (3). ApaL I (4). 标记基因 (5). 不需要 (6). 转化 (7). PSSOD基因 (8). 碱基互补配对 (9). 氨基酸 (10). 基因修饰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环状DNA分子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 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详解】(1)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重组DNA分子中存在HindIII的一个酶切位点,存在ApaLI的两个酶切位点,因此用两种酶同时切割环状质粒,会得到3种不同的DNA片段。图示的表达载体存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不能导入用于食品生产的酵母菌中,否则会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不敏感,因此可以利用ApaLI切除该抗性基因的部分片段使其失效,再用DNA连接酶使表达载体重新连接起来。‎ ‎(2)作为受体细胞的酵母菌缺失URA3基因,必须在含有尿嘧啶的培养基中才能存活,因此,图示表达载体上的URA3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供鉴定和选择;由于导入的表达载体的酵母菌中含有URA3基因,而普通酵母菌中不含有URA3基因,因此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表达载体的酵母菌,所使用的培养基不需要添加尿嘧啶。‎ ‎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为了确定受体细胞中PSSOD基因是否转录,可用标记的PSSOD基因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 ‎(4)利用蛋白质工程获得活性更高的PSSOD时,需根据所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其氨基酸序列,最终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经基因修饰获得所需的基因。‎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限制酶的作用特点和结果,识记标记基因的功能,掌握蛋白质工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再结合题干信息准确解答。‎ ‎42.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培育了“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由D形成F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从本质上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若“白菜—甘蓝”杂种植株为四倍体,则该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____倍体。‎ ‎(3)“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食用部分是叶,但叶又易受昆虫危害而影响产量,科学家又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请你设计实验,检测此植株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 ‎①取昆虫幼虫放到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甲上,再取等量生活状态基本一致的昆虫幼虫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乙上。‎ ‎②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情况。‎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未得到表达;‎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得到表达。‎ ‎【答案】 (1). 原生质体 (2). 细胞的全能性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单 (5). 长势相同的普通“白菜-甘蓝” (6). 甲、乙植株上的昆虫 (7). 若幼虫均能正常生长 (8). 若甲株幼虫死亡,乙株幼虫正常生长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A和B分别是白菜体细胞和甘蓝体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形成的原生质体;C为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D为杂种细胞;E为愈伤组织;F为白菜-甘蓝的幼苗。‎ ‎【详解】(1)A和B是去除细胞壁后剩余的原生质体;将D杂种细胞培育成F杂种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从本质上讲,“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因此该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 ‎(3)①实验设计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单一变量为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和普通“白菜-甘蓝”植株,其他条件均要相同且适宜,因此植株乙为长势相似的普通“白菜-甘蓝”。 ②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昆虫幼虫的生活情况。 ③若甲植株的抗虫基因未得到表达,则甲、乙植株上昆虫幼虫均正常生活;若甲植株的抗虫基因得到表达,则甲植株上昆虫幼虫死亡,乙植株上昆虫幼虫正常生活。‎ ‎【点睛】本题结合“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图解,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植物组织培养及验证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43.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___________技术可以获得多头基因型相同的转基因牛。‎ ‎(2)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乳腺细胞分泌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__。‎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Ⅲ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是否成功表达。‎ ‎(5)下面是获取目的基因的几种方法,其中需要模板的是______________。‎ ‎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③构建cDNA文库    ‎ ‎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当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首先发生________,释放出有关的酶直接溶解卵丘细胞间的物质,形成精子穿越放射冠的通路.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依次有透明带反应、_____________。‎ ‎【答案】(1)显微注射法 胚胎分割 ‎(2)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只答启动子不得分)‎ ‎(3)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 ‎(4)农杆菌转化法 植物组织培养 抗原﹣﹣抗体杂交 ‎(5)B ‎(6)顶体反应 卵细胞膜的封闭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⑴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利用胚胎分割可以获得遗传物质相同的胚胎。⑵利用乳腺生物发生器时,需要在启动子前加入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⑶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⑷在获得转基因抗虫棉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的体细胞中,需要经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个体;目的基因表达是指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因此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⑸在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PCR扩增和构建cDNA文库,需要使用模板。⑹精子与卵细胞相遇时,首先发生顶体反应;防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的封闭作用。‎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