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
一、选择题
1.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 分离定律 B. 细胞学说
C. 进化学说 D. 中心法则
【答案】B
【解析】
细胞学说由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分离定律由孟德尔提出;进化学说首先由拉马克提出;中心法则为近代多位科学家共同完善而成。
2. 下列物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供给氮源的是
A. 糖原 B. 淀粉 C. 脂肪 D. 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A、糖原属于多糖,组成元素中无N元素,A错误;
B、淀粉属于多糖,组成元素中无N元素,B错误;
C、脂肪不含有N元素,C错误;
D、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含有N元素,因此合成胰岛素的过程需要供给氮源,D正确
【考点定位】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脂质的组成元素
【名师点睛】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3. 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
A. 羧基 B. 氨基 C. 羧基和氨基 D. R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
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详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故选C。
4. 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表述相符的是( )
A. 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B. 脂肪——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葡萄糖——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D. 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2、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3、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详解】
作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的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B错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故选:C。
5. 下列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A. 遗传信息库 B. 细胞代谢中心
C. 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因此是遗传信息库,故A正确;
B.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而不是细胞核,故B错误;
C.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则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故C正确;
D.遗传物质可以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的控制中心,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豚鼠胰腺细胞将细胞内合成加工的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吐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详解】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经过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然后通过高尔基体发送至细胞外所以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应注意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识记其运输方式。
7. 下列关于酶的表达,全面而准确的是( )
A.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 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D. 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酶在生物体内外均能发挥作用,A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正确;酶是有机催化剂,其活性受温度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无机催化剂不同,C错误;酶是蛋白质或RNA, D错误。
考点:酶
【名师点睛】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作用场所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
生理功能
生物催化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8. 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 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 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 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详解】
不论是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ATP的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的过程,B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ATP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D错误。故选:B。
9. 某同学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产生并大量积累了( )
A. 醋酸 B. 酒精 C. 乳酸 D. 碳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BCD、人剧烈运动时,为了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
A. 1:2 B. 8:9 C. 2:1 D. 9:8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合作用中生成的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参与反应的水,所以A为O2、B为18O2,则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8∶9。故选B。
11.下列关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染色体复制一次 B. 中期: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
C. 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D. 末期:始终看不到核膜和核仁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错误;
B、中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B错误;
C、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末期: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重建,因此能观察到核膜和核仁,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
12. 老年人皮肤上常出现“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细胞的( )
A. 含水量增多 B. 色素积累增多
C. 分裂能力增强 D. 分化能力增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其中,色素累计导致“老年斑”。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特征。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13.香水玫瑰的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某同学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有几项正确
杂交组合
后代性状
一
红花A×红花B
全为红花
二
红花C×红花D
红花与白花之比约为3:1
①红花为显性 ②红花A一定为杂合子 ③红花C和红花D的基因型一定相同④红花B只产生一种配子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亲本都为红花,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花,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
【详解】①根据分析已判断出红花为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①正确;
②由于杂交组合一的亲本都为红花,而杂交后代只有红花,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RR和RR或RR和Rr或Rr和RR,②错误;
③红花C与红花D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都是杂合体,它们的基因型相同,都是Rr,③正确;
④红花B可能是RR,也可能是Rr,所以不能肯定只产生一种配子,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根据无中生有判断出显隐性是解题的关键。
14.下列各项实验,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 F1个体的自交实验
B. 不同类型纯种亲本之间的杂交实验
C. F1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测交实验
D. 鉴定亲本是否为纯种的自交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方法是测交实验,即选用亲本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故选:C。
15. 同源染色体是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大小完全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形态、特征相似的两条染色体可能是复制关系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故选:B。
16. 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受精卵具有全能性
B.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
C. 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D. 仅减数分裂就能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故A正确;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故B正确;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同维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表现型正常的个体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男子患病,其女儿和母亲一定患病,女子正常,其儿子和父亲一定正常。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DXD和XDXd,男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Y,女性正常的基因型为XdX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尤其是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各种类型个体的基因型,做出准确的判断。
18.用标记噬菌体的DNA,用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则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
A. B.
C. 和 D. 二者都无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的是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合成(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该过程的控制者是噬菌体的DNA,原料、酶、能量等均由细菌提供)→组装→释放。
【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不含有35S。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少数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32P和31P,大量子代噬菌体仅仅含有31P。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的繁殖过程、DNA半保留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特别是“注入”和“合成”步骤,要求考生明确注入的是什么,合成时的模板、原料、酶、能量等分别是由谁提供的,同时还要注意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再结合题干答题。
19.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糖的1号C原子上连接含氮碱基,5号碳原子上连接磷酸。碱基配对方式:A-T、C-G。
【详解】DNA分子中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A和T之间有2个氢键,B错误;C和G之间有3个氢键,C错误;DNA分子中A和T配对,且两条链反向平行,D正确。故选:D。
【点睛】A-T之间两个氢键,C-G之间三个氢键。
20.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一个DNA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故A错误;基因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故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C正确;一个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必须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才是基因,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定义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密码子位于 ( )
A. DNA上 B. mRNA上 C. 蛋白质上 D. 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是指位于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组成。
【详解】
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密码子位于mRNA上,故选:B。
22.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23. 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 )
A. 六倍体 B. 三倍体 C. 二倍体 D. 单倍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的,有几个染色体组叫做几倍体,D正确,ABC错误
24. 下列事件与所利用的原理相符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染色体变异 B. 无籽西瓜的培育——单倍体育种
C. 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基因突变 D. 猫叫综合征——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无籽西瓜的培育——染色体数目变异;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基因突变;猫叫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变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C。
25.下列关于育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多倍体通常茎杆粗壮,果实、种子大
B. 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
C. 人工诱变育种能提高变异频率
D. 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A、多倍体较二倍体茎杆粗大,果实、种子大,营养丰富, A正确;
B、杂交育种只是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B错误;
C、人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该育种方法能提高变异频率,C正确;
D、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后代均为纯合子,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利用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6. 下列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新品种是
A. 耐寒的小黑麦 B. 转基因抗虫棉 C. 太空椒 D. 试管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耐寒的小黑麦可以是诱变育种或杂交育种培育而成,故A不合题意;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为基因工程育种,故B正确;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故C不合题意;试管牛是体外受精技术得到的动物,属于胚胎工程育种,故D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育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B. 生物的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没有影响
C.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生物的进化还包括环境的进化,所以生物进化对于环境的改变有影响,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
【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
28.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 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 生物生存而进化
C. 双方斗争中用进废退 D. 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详解】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
B、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错误;
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
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生物就是在相互的选择中不断的进化。
29.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激素 B. 神经递质 C. 血红蛋白 D. 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激素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抗体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30.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
【详解】人体运动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但仍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B正确;当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得不到保证,因而可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所以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31. 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 大脑皮层 B. 脑干 C. 脊髓 D. 小脑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最高级中枢,故A正确;脑干、脊髓和小脑都是较低级中枢,故BCD不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下列不属于激素调节特点的是
A. 微量而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光合作用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运输,到器官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长,但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从中枢发出神经冲动快,但持续的时间很短。
【详解】根据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而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通过体液运输,ABC属于其特点,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基本特点,识记相关内容。
33.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
A. T淋巴细胞 B. 造血于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导致人死亡.
详解】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故选:A.
34. 植物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引起
A. 呼吸作用加强 B. 通过体液运输
C. 生长素不均匀分布 D. 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茎的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背光侧生长速度快,因此茎表现为向光性,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 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 生长素 B. 细胞分裂素 C. 脱落酸 D. 乙烯
【答案】D
【解析】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能抑制生长,促进果实和叶片脱落;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D正确,ABC错误。
【考点定位】各种植物激素的功能及其应用
36.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 年龄组成 B. 基因频率 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解: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ACD错误.
故选:B.
考点:种群的特征.
37.某种群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可能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无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详解】由于该种群进入了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且环境条件不受破坏,属于相对理想状态。但由于空间一定,因此,该种群在一定空间内增长曲线可能为“S”型增长。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J”型增长曲线与“S”型增长曲线的区别。
38.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 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 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答案】A
【解析】
在火山岩上最初没有种子和生物繁殖的基本条件,所以其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A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
【名师点睛】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起始条件
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冰川泥和湖底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3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荒漠生态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详解】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故A正确;草原生态系统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故B错误;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故C错误;荒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错误。
【点睛】本题考点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0.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D.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
B.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消灭,B错误;
C.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
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属于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
(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
二、简答题
4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_____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________。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由[ ]________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4)[③]表示________,无生物膜结构。
(5)[⑤]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适当降低温度,流动性将________(填加快、变慢或不变)。
【答案】(1). 有氧呼吸 (2). ⑥内质网 (3). ②中心体 (4). 核糖体 (5). 变慢
【解析】
【分析】
图示为某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中心体,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细胞膜,⑥表示内质网。
【详解】(1)图示细胞模式图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即可推断为动物细胞。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2)核糖体能够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是细胞内“蛋白质生产机器”;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提供了“车间”。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所以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4)③表示核糖体,无生物膜结构。
(5)⑤表示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若适当降低温度,流动性将变慢。
【点睛】熟悉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42.如图为某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类囊体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_____.
(2)图中①为_____,(CH2O)中的能量直接来源于_____
(3)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____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
(4)农业生产上提高产量的措施有: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_____的浓度.
【答案】 (1). 色素 (2). O2 (3). ATP (4). 减少 (5). CO2
【解析】
【分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图可知:图中①是氧气;②是ATP。
【详解】(1)在类囊体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光反应的相关酶。
(2)图中①为O2,(CH2O)中的能量直接来源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
(3)若突然停止CO2供应,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形成C3终止,但C3的消耗在继续,所以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减少。
(4)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控制光照强弱和温度的高低,适当增加环境中CO2浓度。
【点睛】熟悉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3.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图表示_______分裂,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
(2)B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_______期,细胞中含有_____个核DNA分子。
(3) 若B图中①号染色体上含有基因A,则其等位基因a应位于______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有丝 (2). 8 (3). 后 (4). 8 (5). ③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A图有同源染色体且有着丝粒分裂现象,所以属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
(2)B图有同源染色体且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所有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8个核DNA分子。
(3)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若B图中①号染色体上含有基因A,则其等位基因a应位于其同源染色体③号染色体上
【点睛】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其次应注意: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44.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用A、a表示等位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由_______性基因控制,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Ⅲ7为纯合子的可能性为______________。
(4)若Ⅲ8和Ⅲ9结婚,则属于__________结婚,不宜生育,因为他们的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为_______。
【答案】 (1). 隐 (2). Aa (3). 0 (4). 近亲 (5). 1/6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Ⅱ4
,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根据遗传系谱图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根据基因型写出遗传图解进行计算。
【详解】(1)分析题图,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他们的女儿Ⅱ4患病,则该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前面分析,可以推测Ⅱ4的基因型为aa,则Ⅰ1的基因型为Aa。
(3)由于Ⅱ4的基因型为aa,则Ⅲ7的基因型一定为Aa,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
(4)根据前面分析,Ⅲ8的基因型同Ⅲ7,也为Aa,Ⅲ10的基因型为aa,则Ⅱ5和Ⅱ6的基因型的基因型均为Aa,Ⅲ9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那么Ⅲ8(Aa)和Ⅲ9(1/3AA或2/3Aa)属于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2/3×1/4=1/6,故不宜生育。
【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推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及进一步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45.如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该分泌细胞分泌的物质是抗体,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抗体进行的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2)饭后30分钟血糖浓度会升高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此时胰岛素分泌量将______细胞。
(3)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调节。
【答案】 (1). 浆 (2). 体液 (3). 增加 (4). B (5). (负)反馈
【解析】
【分析】
1、据图分析,分泌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
2、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4、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详解】(1)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由抗体参与的免疫调节属于体液免疫。
(2)饭后30分钟血糖的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加快血糖的转化和氧化分解,来降低血糖,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胰岛B细胞。
(3)若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将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46.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请据图回答:
(1)在该食物网中有食物链_____条.
(2)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与登岛前相比,人登岛后的第5年,野兔种内斗争强度_____(填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填增强、减弱、不变).
【答案】 (1). 4 (2). 捕食、竞争 (3). 寄生 (4). 增加 (5). 减弱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4食物链,分别是牧草→羊→人,牧草→羊→狐→人,牧草→野兔→人,牧草→野兔→狐→人。
【详解】(1)根据分析,在该食物网中有食物链4条。
(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人捕食狐,此时人与狐是捕食关系;人与狐都可以以羊为食物,此时人与狐是竞争关系;兔瘟热病毒寄生在兔子体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3)由题意可知,人登岛后的第5年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野兔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
(4)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被捕食者数量减少,被捕食者减少的个体往往是因传染病导致体质较弱的个体,所以带有病原体的个体生存下来的机会减少,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减弱。
【点睛】易错点: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种群可能还具有竞争同一食物或生存空间等关系,所以不能漏掉其中一种种间关系。
47.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西瓜汁和梨汁比较,适宜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_____________。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______________取样。
【答案】(1). 梨汁 (2). 防止色素被破坏 (3). 胡萝卜素 (4). 双缩脲 (5). 随机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等,结合相关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详解】(1)适宜用来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要是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材料,所以选择梨汁更好。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即胡萝卜素。
(3)生物实验中鉴定蛋白质的常用试剂是双缩脲试剂。
(4)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点睛】熟记生物组织中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的原理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8.现有三支试管A、B、C,向试管A、c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试管B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和B对照,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
(2)试管A和C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____________。
(3)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
(4)A、B、C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专一性 (2). 温度 (3). 水浴加热 (4). A
【解析】
【分析】
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详解】(1)A与B试管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该实验是验证酶作用的专一性。
(2)A与C对照,自变量的温度不同,该实验可以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水浴加热。
(4)A由于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还原糖,因此加入斐林试剂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B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加热煮沸过程中淀粉酶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因此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还原糖的鉴定、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等系列实验,分析题干和题图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