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50.0分,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 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 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 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豌豆杂交试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操作是人工去雄B. 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C. ②操作是人工授粉D. ②操作后要对雌蕊套袋
3. 下列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
B. 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
C. 杂合子自交后代全是杂合子
D. 纯合子杂交后代全是纯合子
4.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 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5. 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在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演绎推理”的步骤是指( )
A. 完成了豌豆的正、反交实验 B. 提出假说,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C. 设计测交实验,预期实验结论 D. 完成测交实验,得到实验结果
6. 鼠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由基因B、b控制),两只黑鼠交配,生了3只棕鼠和1只黑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棕色为显性性状
B. 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1/4
C. 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
D. 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则应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
1. 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每次抓取的彩球不一定都要放回原桶中
B. 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
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 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
2.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1/8 B.7/8 C.7/16 D.3/8
3. 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所示(A、a表示相关遗传因子),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则( )
AA
Aa
aa
男性
双眼皮
单眼皮
单眼皮
女性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A. 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B. 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 甲是男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 甲是女性,遗传因子组成为aa
4. 据如图所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选项中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B. C. D.
5. 木瓜素有“岭南果王”的称号,如设其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D)对圆形果(d)为显性.纯合白色圆形果和纯合黄色扁形果杂交的后代再与“X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X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Wwdd B. wwDD C. WwDd D. wwDd
6. 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
A. 图①、图④ B. 图③、图④ C. 图②、图③ D. 图①、图②
1. 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F1测交子代的表现型比最可能是( )
A. 1:1:1:1 B. 1:2:1 C. 1:1 D. 3:1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 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 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机理如图所示.现选择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F1的表现型是白色 B. F2中黄色:白色=3:13
C. 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D. 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有5种
4. 下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其中一定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A. B. C. D.
5.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 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6. 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有染色单体的是(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④⑤⑥
1. 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 )
A. B. C. D.
2. 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 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 )
A. 马蛔虫受精卵 B. 鸡肝脏 C. 小鼠睾丸 D. 洋葱表皮
4. 正常情况下,下列人体细胞中可能存在两个X染色体的是( )
A. 精原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 C. 次级精母细胞 D. 精细胞
5. 摩尔根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发现F1全为红眼,F2有白眼雄果蝇,请问最早能判断白眼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
A. 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 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C. F1雌雄个体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D. 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6. 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相同
D.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7. 在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家、实验方法及技术不相互匹配的是( )
A.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假说一演绎法
B.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体外注射
C. 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实验——同位素标记
D. 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结构——建构物理模型
1.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从表可知( )
实验组号
接种菌型
加入S型菌物质
培养皿长菌情况
①
R
蛋白质
R型
②
R
荚膜多糖
R型
③
R
DNA
R型、S型
④
R
DNA+DNA酶
R型
A. ①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是转化因子 B. ②说明S型苗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
C. 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 ①和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 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 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C. 沉淀、上清液、沉淀 D. 以上全错
3. 下列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DNA分子的一条链与其互补链中碱基相同
C. 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D. DNA分子的每个磷酸基团上均连接2个脱氧核糖
4.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5.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1. 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
B. 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
C. 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50个,3次复制需要胸腺嘧啶350个
D. C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
2. 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有20个腺嘌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D. 另一条链上有40个腺嘌呤
3. 将某精原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15N标记,并供给14N原料,该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的比例是( )
A. 0 B. 25% C. 50% D. 100%
4. 如图所示是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的遗传分析图,其中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图中与本题无关的染色体省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D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B. 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的概率是50%
C. 该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只考虑图示病)
D. H个体和G个体的性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 番茄的花色和叶的宽窄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中某一对基因纯合时会使受精卵致死。现用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色窄叶∶红色宽叶∶白色窄叶∶白色宽叶=6∶2∶3∶1。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红色和宽叶
C. 控制花色的基因具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D. 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2. 对如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
B. 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
C. 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数均为8条
D. 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3.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B. 问题可能来自父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C.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D. 问题一定来自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4. 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B.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C. 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D. 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占的比例为1/16
1. 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如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亲本组合
F1
①♀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灰身红眼、♂黑身红眼
♂灰身红眼、♂黑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 由组合①或②都可以判断灰身是显性性状
B. 由组合①或②均可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组合①的F1雌性果蝇全部是杂合体
D. 若组合②的F1雌雄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2.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
A.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B.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3. (13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
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_B_型)
A存在、B不存在(A_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_型)
A和B都不存在(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豌豆状
玫瑰状
单片状
杂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豌豆状,玫瑰状,单片状
交
组
合
乙:豌豆状×豌豆状→F1:豌豆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1分)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豌豆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玫瑰状冠的家禽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有240只,那么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种,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____种,后代中杂合子比例占________。
1. (12分,每空2分)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细胞处于________期;乙图细胞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
(2) 甲、乙、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________中。
(3)假定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出现丙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 (10分,每空2分)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___遗传;乙病属于____________遗传。
(2)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Ⅰ-2产生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2. (9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和相关基因,请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性果蝇,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若B、b 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则该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雄性果蝇占总数的________。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D、白眼d),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________(雌性)×________(雄性)。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 (6分,每空1分)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用文字作答。
(1)图中“1”的名称为 ,“5”示 。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 。
( 3)DNA分子复制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和 。
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答案和解析
【答案】
一、(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每题2分)
1. B 2. B 3. B 4. B 5. C 6. C 7. A
8. C 9. B 10. A 11. D 12. D 13. B 14. C
15. D 16. D 17. A 18. A 19. C 20. D 21. C
22. C 23. C 24. C 25. B 26. C 27. B 28. C
29. B 30. A 31. A 32. D 33. D 34. C 35. D
36. D 37. D 38. A 39. B 40. D
二、
41. (13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l)测交(1分) 1:1:1:1
(2)核桃状:玫瑰状=2:1
(3)160
(4)4 6 3/4
42. (12分,每空2分)
(1) 有丝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1:2。
(2) 甲、乙;乙 。
(3)交叉互换。
43. (10分,每空2分)
(1)常染色体隐性 X染色体隐性
(2)AaXBY
(3)
44. (9分,1分)
(1)雌性(1分); 4(1分)
(2)BbXDXd(1分);1/8(1分)
(3)白眼( 1分);红眼( 1分)
①常染色体( 1分)
②雌、雄均有红眼和白眼(1分)
③雌果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1分)
45. (6分,每空1分)
(1)胞嘧啶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氢键 50%(或1/2)
(3)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复制
【解析】
1. 解: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 略
3. 【分析】
本题考查了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及特点,对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纯合子、杂合子自交、杂交等交配方式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的判断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解答】
A.隐性纯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A错误;
B.纯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后代会出现AA纯合子,B正确;
C.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C错误;
D.隐性纯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B。
4. 解:A、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和表现型,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判断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两种方法,能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5. 【分析】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方法及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解释,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答】
孟德尔是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过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6. 【分析】
本题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确定显隐性方法:
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
2.由题意可知,后代同时出现棕色和黑色,说明黑色为显性,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
【解答】
A.亲本只有黑色一种表现型,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棕色为隐性性状,A错误;
B.亲本基因型均可以表示为Bb,因此子代黑鼠基因型为BB的概率是,B错误;
C.若检测子代黑鼠的基因型,最好选用棕鼠与其交配,即用测交法,C正确;
D.若亲代黑鼠再生4只小鼠,可能为3只黑鼠和一只棕鼠,也可能是其它情况,D错误。
故选C。
7. 解:A、每次抓取的彩球都要放回原桶中,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A错误;
B、实验中重复次数越多,误差越小,结果越准确,B正确;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每次抓取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均为,C正确;
D、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彩球代表雌雄配子,D正确.
故选:A.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8.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应用,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计算出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体和纯合体所占的比例,再将n的具体数值代入即可计算出正确答案,属于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解答】
杂合体Aa连续自交n代,杂合体的比例为()n,纯合体的比例是1-()n.豌豆的基因型为Aa,自交3次后,Aa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基因型为Aa的个体连续自交3次以后,Aa的比例占,而AA=aa的比例,所以其子代中aa个体所占的比例==。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解:由于是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单眼皮的男性的基因型为_a,单眼皮女性的基因型为aa。由于孩子是双眼皮,所以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_。
(1)假如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是aa,则aa×aa→aa,后代无论男女,都是单眼皮,所以该男性基因型不会是aa。
(2)单眼皮男性的基因型只能为Aa,则Aa×aa→1Aa:1aa,孩子甲的基因型不会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如果孩子甲是男性,则Aa的基因型表现为单眼皮,所以孩子甲是女性,表现为双眼皮。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眼皮由一对等位基因A(双眼皮基因)和a(单眼皮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在男性中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单眼皮,所以男性中显性纯合子表现为双眼皮;在女性中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为双眼皮,所以女性中隐性纯合子表现为单眼皮.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解:A、A、a与D、d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有连锁现象,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
B、A、a与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正确;
C、A、a与C、c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
D、C、c与D、d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D正确。
故选: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点,学习该部分内容一定要结合模式图去理解,特别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含义.
11. 解:已知南瓜中白色果(W)对黄色果(w)为显性,扁形果(D)对圆形果(d)为显性.
则纯合白色圆形果(WWdd)和黄色扁形果(wwDD)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是WwDd,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分析子代中白色:黄色=1:1,扁形果:圆形果=3:1,说明前者是Ww×ww,后者是Dd×Dd,所以与WwDd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wwDd.
故选:D.
纯合白色圆形果WWdd和纯合黄色扁形wwDD杂交,F1为WwDd.F1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中白色扁形果、白色圆形果、黄色扁形果、黄色圆形果的比是3:1:3:1,说明两对性状分离比分别是白色:黄色=1:1,扁形果:圆形果=3:1,分别是自交和测交实验的类型,因此可判断亲本基因型.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能力.
12. 解:图1能产生4种配子,图2能产生2种配子,图3能产生2种配子,图4只能产生一种配子.因此:
A、图1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A错误;
B、图3和图4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1=1种表现型、2×1=2种基因型,B错误;
C、图2和图3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2=4种基因型,C错误;
D、图l和图2所示生物杂交即AaBb×AABb,后代出现1×2=2种表现型、2×3=6种基因型,
D正确.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后代出现4种表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表现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也产生两种表现型;后代出现6种基因型必须是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两种基因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产生三种基因型.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判断各选项杂交组合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种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3. 解:由题意可知,F1收获的南瓜全是扁盘形,可知扁盘是显性,F2获得的南瓜中扁盘形:圆形:长圆接近9:6:1,假设两对等位基因的现象基因用A、B表示,F1基因型为双杂合子,为AaBb,F2基因组成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aBb表现为扁盘形,Aabb和aaBb表现为圆形,aabb表现为长圆形,则F1侧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表现型是扁盘形:圆形:长圆=1:2:1
故选:B.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判断F1的基因型,然后写出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表现型比例判断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亲代基因型,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的现象,主要考查学生用逆推法和正推法解自由组合题目的能力.
14. 解:A、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其杂合子自交,后代符合 9:3:3:1,是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不是实质,A错误;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不是实质,B错误;
C、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 解:A、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为AaBb,由于存在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F1的表现型是白色,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只有基因型为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其它均为白色,因此F1(AaBb)自交得F2中A_bb占,因此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有A基因存在无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黄色,因此黄色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C正确;
D、F2中的A_B_和aa__均表现为白色,因此白色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是7种,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可知: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因此只有A基因存在时(A_bb)植株的花色为黄色,A和B同时存在时(A_B_)植株的花色为白色,没有A基因时(aa__)也表现为白色.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及题图判断出白色个体和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6. 略。
17. 解:A、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并分裂而成的两条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属于相同染色体,A错误;
B、在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一般用不同颜色表示,B正确;
C、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D正确.
故选:A.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本题考查同源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明确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而不是复制而来的.
18. 【分析】
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以及染色单体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即减二时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也不存在染色单体,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难度不大。
【解答】
①体细胞含成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①正确;
②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无单体,②错误;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③正确;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有成对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2个单体,⑤正确;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无成对同源染色体,也无单体,⑥错误。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随染色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解答】
A.该曲线表示的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A错误;
B.该图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数量的变化曲线或一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曲线,B错误;
C.该曲线中通过复制使DNA加倍,两次分裂后最终使细胞中的DNA含量减半,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含量变化,C正确;
D.该曲线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D错误。
故选C。
20. 解:A
、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B错误;
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D。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1. 解:A、马蛔虫受精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A错误;
B、鸡肝脏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B错误;
C、小鼠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适于作为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材料,C正确;
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D错误.
故选:C.
睾丸中精子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能统计到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多,而卵巢中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连续的,不能统计各个时期的细胞且数量少.据此答题.
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采用的材料是否合适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2. 解:A、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只含有1条X染色体,A错误;
B、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B错误;
C、次级精母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也可能存在两条Y染色体,C正确;
D、精细胞只含有1条性染色体,可能是X也可能是Y,D错误。
故选:C。
1、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其他时期不变.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减半一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短暂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又减半一次.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23.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要求考生掌握摩尔根的实验过程,理解摩尔根实验的现象及摩尔根作出的假说,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不符合题意;
B.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不符合题意;
C.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符合题意;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摩尔根一开找到的白眼果蝇只有雄性的,没有白眼雌性,因而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分析】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
B.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B正确;
C.Ⅱ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子代男女患病的概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
D.Ⅲ片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伴Y遗传病,患者都是男性,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故选C。
25. 【分析】
本题考查遗传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不符合题意;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运用体外注射的方法,B符合题意;
C.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不符合题意;
D.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构建了物理模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分析】
本题结合实验表格,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难度适中。
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答】
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
B.表中实验结果不能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B错误;
C.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C正确;
D.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27. 解: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并随着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时,噬菌体的DNA和细菌均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
③15N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而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离心到上清液中,而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沉淀和上清液.
故选:B.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因此上清液是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沉淀物是含子代噬菌体的细菌.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明确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含有子代噬菌体DNA的细菌分开,再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 解: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B、DNA分子的一条链与其互补链中碱基互为倒数,B错误;
C、生物体通过DNA复制实现了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C正确;
D、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基团连接2个脱氧核糖,但末端的两个磷酸基团只连接一个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C.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测.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
(1)遗传信息的传递,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由于复制的差错出现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选择材料.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9. 解:A、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含15N,所以含有15N的DNA分子占,A正确;
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故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错误;
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
D、复制4次后产生24=16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1个DNA经过4次复制,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16个DNA分子都含14N,比例为100%;只含15N的DNA有2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含40个A,复制4次需A的数量=(24-1)×40=600个.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简单计算能力.
30. 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但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所以基因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所以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多样性和特异性,C正确;
D、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在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在复制后着丝点没有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了DNA(基因)的特异性;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本题考查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1. 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需要加入31P的无机盐,A错误;
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正确;
C、若亲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腺嘌呤50个,3次复制后形成8个DNA,所以需要胸腺嘧啶数目为50×(8-1)=350个,C正确;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D正确。
故选:A。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分析】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DNA
半保留复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即A+T=30%,则A=T=15%,C=G=35%,所以A和T的个数均为400×15%=60,C和G的个数均为400×35%=140,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解答】
A.该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即200个碱基对,其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故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T的个数均为60,C和G的个数均为140,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故B错误;
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个,故C错误;
D.A一共有60个,其中一条链上有20个,说明另一条链中A有40个,故D正确。
故选D。
33. 解: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用15N标记,即2个DNA被15N标记,供给14N原料复制一次得到4个DN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这四个DNA均为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有14N.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这4个DNA平均分配给4个精子,因此每个精子中都有一个DNA同时含有15N和14N.
故选D.
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DNA只复制了一次,而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一对同源染色体在未复制时,含有2个DNA分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DNA的半保留复制,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4.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及基因的遗传规律的计算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解答】
A.根据题意及图解,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图中D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
B.从理论分析,图中H患两种病,肯定为男性,B错误;
C.该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其后代所生的子女中完全正常的概率是3/4A_×3/4(XBX-、XBY)=9/16,故患病的概率=1-9/16=7/16,C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H是一个患两种病的男性,则形成H个体的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左图中E的性染色体为X,因此G的性别是女性,与H个体的性别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35.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解答】
A.根据红色窄叶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6∶2∶3∶1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C.由子代中红色∶白色=2∶1,窄叶∶宽叶=3∶1,可知红色、窄叶为显性性状,且可判断出控制花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C错误;
D.子代中只有白色窄叶和白色宽叶中有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2,即1/6,D正确。
故选D。
36. 解:A、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图乙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生物(AaDd)测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B正确;
C、图丙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C正确;
D、父母患病而女儿正常,可判断丙图家系中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且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wY.
乙图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其中1和2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3和4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
丙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丁图中,表现为“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有丝分裂、人类遗传病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丙图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丁图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37. 解:由于一对夫妇的表现型正常,所以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其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所以母亲为色盲携带者,携带致病基因Xb.因此,问题一定来自母亲,是母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即着丝点分裂后,含色盲致病基因Xb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产生了含XbXb的卵细胞。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个基因型为XbXbY的孩子,说明父亲正常,则基因型为XBY;母亲为色盲携带者,则基因型为XBXb.又孩子的基因型为XbXbY,只能是由XbXb+Y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染色体变异,尝试根据后代的基因型推测出异常的细胞,再根据异常的情况推测出异常的亲代,要求考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极为熟悉.
38.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本题涉及了三对等位基因,并且独立遗传,因此应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在解题时,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首先对每对基因逐对分析,然后利用乘法法则。
本题着重考查了基因自由定律的应用,在解答首先逐对基因考虑,然后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且掌握一般计算规律,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难度适中。
【解答】
A.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并且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后代表现型种类=2×2×2=8种,后代中aaBbCc个个体的比例=,A正确;
B.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B错误;
C.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C错误;
D.后代表现型应为8种,后代中Aabbcc个体的比例=××=,D错误。
故选A。
39. 解:A、由组合①(Aa×Aa→aa)或②(aa×AA→Aa)都可以判断灰身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组合①不能判断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组合①是♀红眼×♂白眼→♀红眼、♂红眼,无论常染色体遗传(BB×bb→Bb)还是伴性遗传(XBXB×XbY→XBXb、XBY)都可以出现组合①的遗传性状,B错误;
C、组合①的F1雌性果蝇全部是杂合体,因为组合①为:♀灰身红眼(AaXBXB)×♂灰身白眼(AaXbY),F1雌性果蝇一定是XBXb,C正确;
D、亲本组合②为:♀黑身白眼(aaXbXb)×♂灰身红眼(AAXBY)→♀灰身红眼(AaXBXb)、♂灰身白眼(AaXbY),若组合②的F1雌雄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aaXbY)的概率为aa×(XbXb+XbY)=,D正确.
故选:B.
1、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亲本组合①:♀灰身×♂灰身→♀灰身、♂黑身、♂灰身、♂黑身;
亲本组合②:♀黑身×♂灰身→♀灰身、♂灰身.
①显隐性的判断:根据亲本组合②可以判断灰身为显性;
②假设决定灰色的基因是A,决定黑色的基因是a,假设该遗传属于伴性遗传,则亲本组合②为:♀黑身(XaXa)×灰身(XAY)→♀灰身、♂黑身,与题干的信息不吻合,则该遗传属于常染色体遗传;
③该性状两组的杂交组合为:
亲本组合①:♀Aa×♂Aa→♀A_、♂aa、♂A_、♂aa;
亲本组合②:♀aa×♂AA→♀Aa、♂Aa
2、红眼与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分析:
亲本组合①:♀红眼×♂白眼→♀红眼、♂红眼;
亲本组合②:♀白眼×♂红眼→♀红眼、♂白眼
①显隐性的判断:根据亲本组合①可以判断红眼为显性;
②根据正反交的结果不一致,并且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是伴性遗传;
③假设决定红眼的基因是B,决定白眼的基因是b,则题干两组的杂交组合为:
♀红眼(XBXB)×♂白眼(XbY)→红眼(XBXb、XBY)
♀白眼(XbXb)×♂红眼(XBY)→♂白眼(XbY)、♀红眼(XBXb).
3、综合以上分析,两组的杂交组合为:
亲本组合①:♀灰身红眼(AaXBXB)×♂灰身白眼(AaXbY)
亲本组合②:♀黑身白眼(aaXbXb)×♂灰身红眼(AAXBY)
本题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在判断遗传方式时:①要用分离的思路,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分析;②看每一对相对性状时,能够判断显隐性的直接判断显隐性;不能判断显隐性的用假设法进行分析.③同时要注意判断伴性遗传时要用正交和反交进行判断.
40.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点,准确答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黄:褐:黑=52:3:9的转化,同时推出相应的基因型也是本题的难点。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褐色的基因型为Aabbdd。
【解答】
由题意知,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子二代中黑色个体占=,结合题干3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分配,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dd,要出现的比例,可拆分为,而黄色个体基因型为A_bbD_、A_B_D_、aabb__,而符合子二代黑色个体的比例,说明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Dd。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1.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1)甲组是核桃状和单片状杂交,其中单片状是隐性个体,生物学上将某个体和隐性纯合个体交配的方式称为测交;F1中有四种表现型,说明核桃状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之比为1:1:1:1。
(2)乙:豌豆状(A-bb)与豌豆状(A-bb)→F1中出现单片状(aabb),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F1豌豆状的基因型及概率为、,其与纯合的玫瑰状冠(aaBB)的家禽杂交,后代核桃状冠(A-B-)的概率是,玫瑰冠(aaBB)概率是,由于杂交后代不会出现bb,所以后代没有豌豆冠和单片状,故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核桃状:玫瑰状=2:1。
(3)丙组中由F1全是核桃状,可推知亲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F1的基因型均为AaBb,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2中玫瑰状冠和豌豆状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相同,都为,豌豆状冠的有240只,所以玫瑰状的也有240只,所以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有,基因型种类为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所以杂合子占。
42. 【分析】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1) 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细胞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
(2) 甲、乙、丙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乙中。
(3)假定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出现丙细胞基因组成的原因是交叉互换。
43. 【分析】
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等。
【解答】
(1)Ⅰ-1与Ⅰ-2正常,Ⅱ-7患甲病,无中生有为隐性。Ⅱ-7女儿患甲病,甲病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是这样,那她的父亲一定是有甲病的,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Ⅰ-1与Ⅰ-2正常,Ⅱ-6患乙病,所以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2)据图判断, Ⅰ-1的基因型是AaXBY ,Ⅰ-2AaXBXb,产生含ab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3)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的基因型aaXB Xb ,Ⅱ-8的基因型为AaXB Y。 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
44. (1)据图可知图中果蝇细胞内有同型的XX性染色体,是雌果蝇,其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2)图中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B、b 分别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D、d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该果蝇的基因型是BbXDXd ,若该果蝇与另一只黑身白眼果蝇(bbXdY)交配后,后代中黑身红眼雄性果蝇(BbXDY)占总数的1/2×1/2×1/2=1/8。
(3)若用一次交配实验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①如果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组成可能为ddXX和DDXY,则子代基因型为DdXX和DdXY,子代中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
②如果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组成可能为ddXX和DdXY,则子代基因型为DdXX、DdXY、ddXX和ddXY,子代中雌、雄均有红眼和白眼;
③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组成为XdXd和XDY,则子代基因型为XDXd和XdY,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45.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DNA分子的组成成分和结构,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的分布和复制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由题意及图可知, 图中“1”与G配对,故"1"为C即胞嘧啶;“5“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是通过氢键连接起来的。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
(3)DNA分子复制具有的两个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