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1.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念珠藻②酵母菌③蓝球藻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⑥发菜⑦颤藻⑧SARS病毒
A. ①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答案】D
【解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③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④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⑤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⑤正确;⑥发菜属于原核生物,⑥正确;⑦颤藻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⑧SARS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⑧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
2.以下说法中有几项是正确( )
①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②一个鱼塘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③生物界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一定有
④蛋白质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一定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备其功能
⑤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含叶绿体,含叶绿体的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光合作用
⑥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⑦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A. 3项 B. 2项 C. 1项 D. 0项
【答案】A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性试题,需要学生透切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才能准确判断。比如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及病毒的区别与联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场所;分泌蛋白合成与加工场所等等。
【详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化学组成主要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插、贯穿在其中,①正确;一个鱼塘中的所有鱼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②错误;生物界的组成元素全部来自于非生物,③正确;胞内的结构蛋白的肽链在核糖体形成后,不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④错误;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⑤
错误;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与载体蛋白的活性和线粒体供应能量有关,所以抑制膜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⑥正确;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却不是原核生物,⑦错误;综上分析,正确的选项有3项,故选A。
3.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有6种
C. 质量相同的糖原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不同的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A
【解析】决定蛋白质功能的是蛋白质结构,氨基酸的空间结构相同。
4. 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活细胞中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其次是C
B. 某病毒的核酸的水解产物有4种,而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水解的产物有8种
C.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D. 蛋白质与脂质相比,特有的元素是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质量分数占85%~95%,其次是蛋白质,占7%~10%,,因此细胞所含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O,而C是有机物的骨架元素,C在细胞中的含量比H多,A项正确;某病毒的核酸可能是DNA或RNA,其水解产物可能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或者是4种核糖核苷酸,而人体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其水解的产物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B项正确;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C项正确;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种类还含有S、P,脂质都含有的元素是C、H、O,有些种类如磷酸还含有N、P,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5.在细胞开始分裂时,如果它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Q,那么在有丝分裂后,在每个子细胞中,其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各为多少( )
A. N和Q B. N/2和Q/2 C. N和Q/2 D. N/2和Q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详解】(1)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也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2)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的核DNA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子细胞中核DNA数为Q/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6.自来水作为材料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的作用是( )
①制片 ②漂洗洋葱根尖 ③配制龙胆紫溶液 ④清洗实验器具 ⑤培养洋葱根尖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详解】龙胆紫溶液是本实验的染色剂,它的配制是不用水,而是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其他项都是用的清水即自来水。
故选D。
7. 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 )
A. 参与形成肽键 B. 参与形成氨基
C. 参与形成羧基 D. 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构成了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所以D选项正确。
8. 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 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吸胀法除去细胞壁
C. 制备细胞膜应先用吸水法涨破,再用离心法获取
D. 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1、获得纯净的细胞膜要选择人的成熟红细胞,因为该细胞除了细胞膜,无其他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的干扰,能获得较为纯净的细胞膜.
2、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渗透吸水破裂,其中的内容物混合在一起,通过离心的方法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解:A、家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不能用家鸡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A错误;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B错误;
C、哺乳动物红细胞放在清水中吸水涨破,再离心时将血红蛋白和细胞膜分离,C正确;
D、用显微镜观察时,需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D错误.
故选:C.
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9.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m)和1分子五碳糖(a)构成了化合物(b),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 为腺嘌呤,则b 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a为核糖,则b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 若m 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若由b构成的核酸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则a为核糖
【答案】C
【解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如果m 为腺嘌呤,则b 可以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以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如果a为核糖,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若m 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因为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C正确。若由b构成的核酸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因为遗传物质是DNA,所以a为脱氧核糖,D错误。
10.如果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碱基为X种;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Y种核苷酸,则X和Y分别为( )
A. 4,8 B. 5,8 C. 5,4 D. 4,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两种核酸的区别,明确细胞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再结合题干要求判断核苷酸的种类。
【详解】在豌豆叶肉细胞中既含有DNA也含有RNA,所以叶肉细胞含有的含氮碱基有A、T、C、G、U5种,噬菌体属于病毒,其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含有的核苷酸核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种。
故选C。
11.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 RNA B. DNA C. 核酸 D. 核苷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RNA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的,DNA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核酸包括DNA和RNA,是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物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2.下列生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看不到染色体出现和复制的是( )
A. 乳酸菌、蛙的红细胞 B. 酵母菌、草履虫
C. 蚯蚓、团藻 D. 蚯蚓、蛔虫
【答案】A
【解析】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 2、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详解】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符合题意;酵母菌、草履虫、蚯蚓、团藻、蛔虫属于真核生物,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出现与复制,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明确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3.依据生理特点在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时,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 )
A. DNA的自我复制 B. 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 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 出现星射线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是赤道板部位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动物细胞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是细胞从中部凹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动物细胞在间期中心体倍增,在前期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中心粒的周围,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而植物细胞在前期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的方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站”
B. 细胞中的“消化车间”是中心体
C. 有的液泡含有色素
D. 根尖细胞中具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B
【解析】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可以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详解】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有机物内的化学能,称为“能量转换站”;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称为“动力车间”,A正确;细胞中的“消化车间”是溶酶体,B错误;有的植物的液泡也含有一定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C正确;根尖细胞无叶绿体,具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等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中“质”特指细胞质
B. 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有些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
D.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故无法合成蛋白质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质壁分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注意:不能将质壁分离中的“质”理解为细胞质;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此中“质”特指原生质层,A错误;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有些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等,C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内质网、高尔基体,但有核糖体,可以合成蛋白质,D错误.
16. 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B、C、D、E、F中都含有蛋白质
B. 绿色植物的细胞都含有A、C、D、E、F
C. B、E分别是动、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D. F与D间的相互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高尔基体 B 中心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体 F核糖体 均有蛋白质, C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水;F中进行蛋白质等的形成,也要产生水A正确;其中BF因为都是无膜结构 所以不含磷脂 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植物细胞通常都是真核,都有线粒体和核糖体,而植物的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核糖体是无膜结构,所以A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相关的细胞器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7.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某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离 子
K+
Na+
Mg2+
Ca2+
NO3-
H2PO-
SO32-
Fe2+
培养液浓度/mol·L-1
1
1
0.25
1
2
1
0.25
1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
A. Ca2+ B. Fe2+ C. SO42- D. H2PO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化学元素相关知识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细胞中大量元素:C、H、O、N、P、K、Mg、Ca、S。微量元素:B、Zn、Cu、Fe、
Mo、Mn。故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Fe2+ ,而Ca2+、SO42- 、H2PO3-都是大量元素离子,吸收量较多。故B正确,ACD错误。
18.某植物体可以完成下列反应(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其中◇-○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A. 麦芽糖 B. 乳糖 C. 蔗糖 D. B和C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植物体内的二糖,图中表示植物体内的二糖水解成两分子不同的单糖。
【详解】一分子麦芽糖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 A与题图不符;乳糖为哺乳动物体内的二糖,B、D错误;植物体内的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C正确;故选C。
【点睛】麦芽糖与蔗糖为植物体内二糖,乳糖为哺乳动物体内的二糖。
19.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那么,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
A. 无机盐、蛋白质 B. 蛋白质、糖类 C. 脂肪、蛋白质 D. 脂质、蛋白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哺乳动物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当放入清水中时,红细胞将吸水胀破,血红蛋白就会溢出细胞外,形成所谓“血影”就是红细胞的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解:据题干分析,“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是细胞膜,主要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故选:D.
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
20.用碘液、苏丹III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代表颜色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试剂种类
碘液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甲
+ + + +
+ +
+
乙
+ +
+ + + +
+ +
丙
+
+ +
+ + + +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
B. 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红色和紫色
C. 在观察颜色时都不需要用光学显微镜
D. 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答案】D
【解析】碘液是鉴定淀粉的,可以与淀粉出现蓝色现象;苏丹III是鉴定脂肪的,可以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可以出现紫色现象。根据表格内容分析,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苏丹IV与脂肪发生的是红色反应,B错误。观察脂肪时,如果制作的是切片要用光学显微镜,C错误。这三种试剂使用都不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
点睛:物质鉴定实验,一定要牢记原理,操作步骤中的特殊步骤和实验结果的颜色。
21.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 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答案】B
【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糖原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B错误。脂肪与糖原都属于储能物质,C正确。
【考点定位】脂质与糖类
【名师点睛】熟知脂质与糖类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2.纤维素、核酸、胃蛋白酶的单体分别是( )
A. 碱基、单糖、氨基 B. 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
C. 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 D. 单糖、碱基、葡萄糖
【答案】C
【解析】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
【详解】(1)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因此其单体是葡萄糖;(2)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因此其单体是核苷酸;(3)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聚合形成的,因此其单体是氨基酸.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要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其基本组成单位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3.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 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 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 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A
【解析】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核仁不是一种细胞器,B错误;有氧呼吸中消耗水在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水在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错误;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共同构成,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
24.下列对“提取并分离叶片中的色素”实验合理的解释是( )
A. 叶绿体中叶绿素b的含量最高
B. 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若只有95%的酒精,可用无水NaCO3吸水
C. 滤纸条上未见色素带,说明研磨时加入的碳酸钙使色素被破坏
D. 滤纸条上胡萝卜素处于近层析液处,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叶绿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高,A错误;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若只有95%的酒精,可用无水NaCO3吸水,B正确;滤纸条上未见叶绿素带,说明研磨时没有加入碳酸钙,使色素被破坏, C错误;滤纸条上胡萝卜素处于远离层析液处,是因为其在滤液中的溶解度最高,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5.以下4支试管置于适合的温度且黑暗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后能产生ATP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线粒体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产生ATP,A错误。内质网不能利用二碳化合物产生ATP,B错误。丙酮酸可在线粒体中分解产生ATP,不能在内质网中分解,C错误。仅细胞膜破裂的真核细胞中大都含有线粒体,能将丙酮酸分解产生ATP,D正确。
26. 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1中的A代表腺苷,方框中的结构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b、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D. 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两者属于同一种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图1中的A代表腺苷,有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构成,加上1个磷酸基团构成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框中的结构代表一磷酸腺苷,故A错。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生成ADP,故B错。ATP与ADP快速转化,保证细胞能量供应,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故C正确。酶1和酶2催化不同反应,为不同酶,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7.如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
A.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 B. 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C. 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D. 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装置1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液滴向左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CD错误。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相等,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进行了无氧呼吸,A错误,本题选B。
考点:细胞呼吸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28.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 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 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 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A
【解析】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在最适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低温可以降低酶的活性,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永久性的失活.
【详解】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pH值条件下,35℃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pH值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最高,因此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A正确;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曲线中未体现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错误;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没有变化,C错误;当pH过小或过大的条件时,酶的空间结构改变,即酶活性丧失,因此在此条件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是相同的,不能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及识图、析图能力.
29.在一定条件下,某同学利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在该实验中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才能进行增殖并代谢产生酒精
B. 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出现灰绿色
C. 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为黄色
D. 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都能进行增殖,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用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释放出能量,使得培养液的温度发生变化,D正确。
30. 在进行观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过程中,有几种实验材料供选择,你认为分离现象最明显的细胞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
B. 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
C. 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
D. 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质壁分离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材料的选择,必须选择有大液泡并有颜色的植物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
解:A、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
B、透明的洋葱表皮细胞没有颜色,不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B错误;
C、具有紫色液泡的洋葱表皮细胞,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现象,C正确;
D、洋葱根尖中既小且方的细胞为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不易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C.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1.下列选项中,最能表明一个细胞具有特殊功能的是 ( )
A. 细胞核的大小 B. 细胞膜的结构
C. 细胞膜的特性 D.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详解】.一般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如细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例外),所以细胞核数量不能作为判据,且很多同种细胞也存在细胞核大小差异,A错误;不同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似,B错误;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膜的特性都一样,C错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是否具有特殊功能,D正确。
32.研究发现,内皮素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带来了福音。分析可知,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 )
A. 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B. 细胞膜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 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 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答案】C
【解析】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功能越复杂,而且题干的材料信息说明内皮素拮抗剂和膜受体结合导致内皮素失去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知,内皮素只有与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来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属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故选C。
【点睛】本题以美容为背景,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33.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A. 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 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中,含有细胞核的一侧能正常分裂、分化形成胚胎,而不含细胞核的一侧则不能分裂、分化形成胚胎,由此可见,细胞核是细胞分裂、分化的控制中心。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核功能的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4.某同学在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
B. 曲线①作为实验对照
C. 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 若反应温度不断升高,则a点将持续上移
【答案】D
【解析】分析曲线图: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化合物P,对照组不加P,即曲线①,实验组加P,即曲线②.图中曲线②在曲线①的下方,说明化合物P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详解】由曲线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影响着酶促反应速率,即随着底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增强,故A正确;曲线①是对照组,曲线②为实验组,故B正确;由于曲线②在曲线①的下方,说明化合物P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故C正确;;本实验中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而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故在适宜温度的基础上再升高温度,则酶活性降低,a点下移,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5.下列细胞中核仁较小的是( )
A. 胰岛细胞 B. 肿瘤细胞
C. 骨骼肌细胞 D. 胚胎细胞
【答案】C
【解析】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不同细胞核仁的大小、形状不同,如蛋白质合成旺盛、活跃生长的细胞的核仁大,反之则小.
【详解】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二者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细胞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核核仁大,A不符合题意;肿瘤细胞能不断增殖,蛋白质合成旺盛,则核仁较大,B不符合题意;骨骼肌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合成蛋白质不够旺盛,核仁较小,C符合题意;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分化能力强,则代谢合成旺盛,核仁大, 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仁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核仁的大小与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多少有关.
36.下列事实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棉花的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 植物种子发育成幼苗
C. 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
D. 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培育成人体器官
【答案】A
【解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是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体,体现了全能性,A正确;种子就是幼小个体,因此种子发育成小麦幼苗是一个幼小个体自然生长过程,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没有形成个体,不能体现全能性,C错误;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培育成人体器官,没有发育成完整的新个体,因此都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D错误.
37.下图中,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是(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在间期复制加倍,分裂结束后核DNA含量不变。B项符合要求,C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
考点:考查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
点评:难度较小,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
38.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
A. 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 纺锤体,细胞板,染色体
C. 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 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核膜前期消失,末期重现;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着丝点.
【详解】赤道板只是一个位置,而不是一个实际上的细胞结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不可见,故A错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而细胞板在末期才出现,B错误;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而在有丝分裂中期存在染色体和纺锤体,故中期可看到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故C正确;核膜和核仁在前期消失,末期重现,在中期不可见,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结构,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习时需要作适当的总结,如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能看到的结构是细胞壁、染色体、纺缍体、着丝点.
39. 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 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该实验中,先后观察临时装片时所看到的现象形成自身对照,A项错误;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项正确;该实验不需要加热,C项错误;若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植物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就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并能综合运用其相关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进而做出恰当的评价的能力。
40.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和②的颜色分别是
A. ①无色、②绿色 B. ①红色、②绿色
C. ①红色、②无色 D. ①红色、②红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细胞壁是全透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所以蔗糖可以透过细胞壁,不能透过细胞膜.部位①是细胞壁内部和细胞质的外部,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红墨水能够自由通过,因此部位①是红色的;部位②是细胞膜的内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不能通过,所以不可能是红色.又因为是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做的实验,所以部位②是绿色(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原来的颜色),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质壁分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图的能力。
41.下列关于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 化学反应中,酶1和酶2都能催化高能磷酸键的水解,它们具有不相同的空间结构
B.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ATP水解产生的能量用于满足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比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维持生物体的体温等
D. 酶都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答案】A
【解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
2、ATP的合成和水解比较如下:
ATP的合成
ATP的水解
反应式
ADP+Pi+能量→ATP
ATP→ADP+Pi+能量
所需酶
ATP合成酶
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呼吸)
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的需能部位
【详解】酶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1和酶2都能催化高能磷酸键的水解;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不同的酶有不同的空间结构,A正确;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原因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B错误;大分子的水解一般不消耗能量,维持生物体体温的能量是细胞呼吸产生的热能,C错误;有些酶属于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些酶属于胞内蛋白,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些酶是RNA,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是需要学生熟知ATP的空间结构式及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生理活动.
4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②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③酶需要在低温和低pH的环境下保存
④人体中酶只在细胞中起作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详解】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结束后不会被降解,①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错误;酶需要在低温和适宜pH的环境下保存,③错误;人体中的酶重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明确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水;
②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③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④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不同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不大.
A. ①④⑤ B. ⑤⑥ C. ①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B
【解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4、不同生物体内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器官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
【详解】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①②正确;人体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结合水和自由水,③正确;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④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能够相互转化,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⑤错误;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同细胞的代谢强弱不同,因此不同细胞内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相差较大,⑥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项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理解对于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与新陈代谢关系,掌握水的功能等是解题的关键。
44.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的生成
B. 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淀粉酶分别催化底物淀粉、蔗糖,用碘液检测
C.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需将叶片的一半遮光,以控制无关变量
D. 验证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实验中,含等量蛋清液的A、B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酶和蒸馏水,充足时间保温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不能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因为斐林试剂在使用时,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所设计的温度,故A正确;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检测,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故B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目的是设立对照,保证单一变量,故C错;由于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无论蛋白酶是否将蛋清分解,蛋白酶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45.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CO2(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
3.00
黑暗中释放CO2(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
B. 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C.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D. 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5℃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光照下吸收CO2(mg/h)是指净产量。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从表中看不出来;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故B错误;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温度应该为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故C错误;同理,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是0.5,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是0.5,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6.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
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
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D. 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
【解析】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大于a,A正确;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错误;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③④⑤
,即原生质层,C正确;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
47. 下图是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可作出的判断是
A. 图①②③④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
C. 该细胞图②中有中心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
D. 该细胞图①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图③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图示的是分裂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缺少间期;错误。
B.①是前期,②是末期,③是后期,④是中期,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③→②;正确。
C.该细胞图②中有核糖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参与活动,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错误。
D.该细胞图①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图③中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数为0;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48.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 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C. 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并末发生改变,只是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
D. 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答案】B
【解析】1、细胞的分化的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基础和实质(1)分化的基础:每个细胞都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2)分化的实质: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B正确;癌变是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因此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错误;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D错误。
49.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
B. 水参与④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
C. 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③阶段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是④阶段的1/3
D. ①⑤阶段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是丙酮酸,①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图乙中,a表示内膜和外膜的间隙,b表示线粒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内膜。
②③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均没有能量的释放,不能产生ATP,A错误;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B正确;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图中②),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①⑤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而乙图中的a表示线粒体内膜和外膜的间隙,D错误。
50.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的分类是依据所含的含氮碱基是T还是U
B. 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C. 鱼体内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D. 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具有核酸
【答案】C
【解析】核酸的分类是根据五碳糖的种类,A错误;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B错误;鱼体内的遗传物质为DNA,彻底水解后可得到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C正确;病毒的遗传物质也是核酸,D错误.
【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
51.如图是某一多肽的结构式:
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1)该化合物中有_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种氨基酸失去_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种方式叫做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_____肽.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__。
(3)肽键的化学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 4 4 脱水缩合 五 72 C、H、O、N
【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 4、分析题图:题图为某一多肽结构简式,该多肽由5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这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为-CH2-C6H5-OH、-H、-H、-CH2-C6H5、-CH2-CH(CH3)2。
【详解】(1)由题图知,该化合物含有1条肽链,构成该化合物的5个氨基酸的R基中均无氨基和羧基,所以该化合物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1个,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1个.
(2)由以上分析知,该化合物含有5个R基(4个肽键),是由5个、4种氨基酸失去4个分子水而形成的五肽、也叫多肽,由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叫脱水缩合;由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少量为失去的4个水分子的相对质量,其数值是18×4=72.
(3)肽键的结构式为—NH—CO—,因此肽键的化学元素组成为C、H、O、N.
【点睛】本题结合某一多肽的结构式,考查到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和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2.下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其中①~⑦表示细胞结构,甲~丁表示结构中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①~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填序号),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
(2)结构⑥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 ;结构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内质网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中易与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
【答案】⑤⑥⑦ ① 类囊体(囊状结构或基粒或类囊体薄膜) 嵴(或内膜) 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 DNA 蛋白质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内质网,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细胞膜,⑤表示细胞核,⑥表示叶绿体,⑦表示线粒体.甲表示mRNA,乙表示在内质网上加工的多肽,丙表示经过内质网加工的未成熟的蛋白质,丁表示经过高尔基体加工的成熟的蛋白质.
【详解】(1)由图示可知,⑤⑥⑦为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它们均具有双层膜结构;①为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不含磷脂.
(2)⑥是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堆叠增大膜面积;⑦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3)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有关.
(4)⑤表示细胞核,其内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是染色质,主要由DNA与蛋白质组成.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后的去向和定位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蛋白质的合成,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53.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的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后期大约开始于细胞开始分裂后的第________min。
(2)曲线B表示________(请在下面的四个供选内容中选择正确的一项的标号填入)。
A、同一极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两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两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C、一个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D、两组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3)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该时期特点是_____________。
【答案】 45 C (有丝分裂)中期 (4).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解析】从图中看出曲线A表示从45min开始距离逐渐减小,即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减小,说明45min时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曲线B则表示的距离逐渐增大,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在于着丝粒分裂,已复制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开与同侧纺锤丝相连,被拉向两极.很明显,染色单体(包括着丝点)与同侧极的距离逐渐减小,而姐妹染色单体(含着丝点)的距离则逐渐增大.
【详解】(1)由题图可知,45分钟开始,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相应的一极的中心粒之间的平均距离减小,说明着丝点向细胞两极移动,说明45分钟开始,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
(2)曲线B在有丝分裂后期逐渐增大,可能是着丝点分裂,因此曲线B表示两个着丝点之间的距离,故选C.
(3)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54.如图甲是适宜环境中大豆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图解,图乙是某研究小组在15 ℃条件下以水稻为材料进行研究得到的实验结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所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图甲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a代表___过程。若将该植物突然转移到高温、强光照、干燥的环境中,叶片将部分气孔关闭,此时叶肉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变化是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由图乙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图乙中E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10℃,则F点向____(填“左”或“右”)侧移动,呼吸速率曲线向_____(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叶绿体基质 C5(五碳化合物) CO2的固定 减少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右 上
【解析】图甲:该图是暗反应过程图,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还原,其中A是五碳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B,三碳化合物B还原形成五碳化合物A和有机物,三碳化合物还原需要消耗光反应产生的NADPH、ATP,因此C是NADPH,;图乙:该曲线是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由题图曲线可知,光照强度变化,呼吸速率不变,说明光照强度不影响呼吸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增大,当达到一定的光照强度后,光照强度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等,E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光的补偿点,F点是光合作用强度最大时的最低光照强度,是光的饱和点。
【详解】(1)甲是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A是五碳化合物,a代表CO2的固定过程;若将该植物突然转移到强光照环境中,光反应增强,产生[H]、ATP增加,三碳化合物还原速度加快,同时由于高温环境,叶片气孔将逐渐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形成的B三碳化合物减少,此时叶肉细胞内B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2)由题图曲线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对值,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E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乙曲线是15℃条件下的曲线,将图乙的实验温度升高10℃,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25 ℃,因此光合速率升高,F点右移,升高10℃后,更接近呼吸作用的最适宜温度,因此呼吸强度增大,呼吸速率曲线上移。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分析模式图.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利用有效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
55.下图甲表示细胞膜的结构以及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乙表示细胞分泌某蛋白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①为_________,除了主要起到识别作用,它还有____________的作用。B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运输过程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__。
(2)乙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表示____________的膜面积。b的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糖蛋白 保护、润滑 主动运输 能量 载体 一定的流动性 囊泡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
【解析】1、分析图甲:①表示糖蛋白(糖被),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③表示蛋白质;A表示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表示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2、分泌蛋白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核糖体中合成的,经内质网加工后再由内质网产生的囊泡将其包裹后传递给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后再以囊泡的方式传递给细胞膜,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由此可知,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中,内质网的膜面积会减少,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面积会增加。
【详解】(1)由分析可知,①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为糖蛋白,除了主要起到识别作用,它还有保护、润滑的作用.据图可知,B表示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与能量;
(2)乙过程即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结构是囊泡;
(3)由分析可知,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膜面积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高尔基体膜,即图乙中b膜面积没有发生变化,表示高尔基体膜,其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包装。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结构、物质的跨膜运输和分泌蛋白合成等相关知识,知识的综合性较高,解此题意的关键在于对题图的分析和审查后的信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