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 出现地理隔离 B. 形成生殖隔离
C. 具有新的生理功能 D. 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答案】B
【解析】两个种群之间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选B。
2. 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有无特定分泌腺体 B. 是否微量、高效
C. 是否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D. 是否具有调控代谢能力
【答案】A
【解析】高等动物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植物激素没有特点的内分泌腺;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均很少,但具有高效的调节作用;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种类均较多,但每种激素有其特定的作用。选A。
3. 下图是与人体细胞代谢密切相关的四大系统模式图,请确认图中1、2、3、4分别是
A. 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 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 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 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答案】A
【解析】消化系统可以消化、吸收营养物质,与图中1的功能吻合;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与图中2的功能吻合;泌尿系统排除代谢废物,与3
的功能吻合;呼吸系统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与4的功能吻合。选A。
4.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森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森林和草原,从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选D。
考点:本题考查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 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田鼠和杂草 B. 碗豆和杂草
C. 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竞争四种。当两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的时候,才形成竞争关系。田鼠和杂草属于捕食关系,A错。豌豆和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细菌和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D错。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察学生对种间关系的理解和判断。
6. 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不同体色的蟹数量不同的最合理解释是
A.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B. 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C. 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D. 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中间体色蟹的数量最多,前体色和深体色蟹的数量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选C。
7. 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A. —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B.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 —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 —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答案】D
【解析】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各种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一定自然区域之内的所有生物。—个池塘中的全部鱼、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仅包括部分生物,—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属于一个种群;—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属于一个群落。选D。
8. 下列各组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A. 乳腺和肾上腺 B. 肠腺和胰腺 C. 胸腺和胰腺 D. 唾液腺和汗腺
【答案】C
【解析】乳腺为外分泌腺,分泌乳汁,而不是分泌激素;肠腺属于外分泌腺,分泌肠液,而不是分泌激素;胸腺和胰腺都能产生激素;唾液腺和汗腺均属于外分泌腺,分别分泌唾液和汗液。选C。
9.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 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D.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答案】B
【解析】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抵抗力稳定性成正相关,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图中a
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A项正确,B项错误,D项正确;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二者呈相反关系,C项正确。
10. 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本地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 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B. 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C. 鲈鱼的引入会导致本地鱼的减少
D. 本地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答案】C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则鱼a、鱼b被大量捕食,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先增加后减少,A项错误,C项正确;进而使浮游植物先减少后增加,B项错误;本地鱼与鲈鱼之间为捕食关系,D选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鱼a、鱼b是两种小型鱼。
(2)明确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既可以捕食鱼a和鱼b。
11. 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 淋巴液和血液中都有淋巴细胞
C.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 D.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答案】C
【解析】淋巴液是淋巴管中的液体,属于细胞外液,A项正确;淋巴液和血液中都有淋巴细胞,B项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淋巴液,C项错误;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选正确。
12. 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的坏境的关系,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是图中的内环境
B. 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C. 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进人细胞
D. 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
【答案】D
【解析】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中,A项、B项正确;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进人细胞,C项正确;人体内的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内构成细胞内液,D项错误。
13. 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渗透出的液体a,渗透回毛细血管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 a=b B. a=b+c C. a=c D. a>b+c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从毛细血管渗透出的液体为a,毛细血管中液体的来源为组织液和淋巴,组织液渗透进入毛细血管的液体为b,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与淋巴管进入毛细血管的液体相等,毛细血管中液体的来源和渗出量相等,即a=b+c,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下列有关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
A.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B. 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
C.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D. 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
【答案】B
【解析】遗传指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达尔文认识到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但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达尔文未能解释遗传的本质。选B。
15. 下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A. 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
B. 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 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
D. 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起初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为零,此时该人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性;以后出生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逐渐减少,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增长率持续增加,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解: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A正确;
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衰退型增长率小于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与图不符,B错误;
C、不是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C错误;
D、不是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D错误.
故选:A.
考点:种群的特征.
16.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 组织液温度的相对稳定 B. 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 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D.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人体中内环境稳态包括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选C。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对于内环境稳态理解不全面。内环境稳态不仅包括其理化性质的稳定,还包括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17.
如果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的a点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膜内、外产生的电流方向分别为
A. 膜内a→b;膜外b→a
B. 膜外b→a;膜内b→a
C. 膜外a→b;膜内a→b
D. 膜外a→b;膜内b→a
【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给一适当刺激,刺激点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刺激点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由a→b,膜外b→a,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判断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方向。
18. 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 发热和寒战 B. 寒战和出汗减少
C.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D. 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答案】C
【解析】ab段体温升高,发热和寒战均会导致这一现象;出汗减少导致散热量减少,会导致体温升高;剧烈运动会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出汗增加散热,导致体温降低。提高环境温度可减少散热,可能使体温身高。选C。
19. 以下关于人体激素属及其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激素是信息分子,成分都是有机物
B.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许多代谢活动
C. 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D. 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
【答案】B
【解析】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机体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作为信息分子,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A项正确,B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项正确;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可以释放激素,如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分泌细胞能够分泌抗利尿激素,D项正确。
【考点定位】人体激素及其调节
20. 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A. 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 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 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 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T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
(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所以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没有T淋巴细胞也就失去了细胞免疫.
解:该患儿由于没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丧失细胞免疫,A错误;
B、体液免疫中需要T淋巴细胞的参与,也需要B淋巴细胞的参与,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所以还有成熟的B淋巴细胞,还有部分体液免疫,B正确;
C、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是骨髓,所以不影响B淋巴细胞的数量,C错误;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不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1. 下列哪组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还是尖端下部,可分别对尖端和尖端下部进行单侧照光,观察胚芽鞘是否发生向光弯曲。选A。
22. 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比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是
A. 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B. 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D. 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适者生存
【答案】C
【解析】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的繁殖能力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存活下来→适者生存,所以生存下来的生物均能适应各自的环境。选C。
23. 下图为某双子叶植物顶端优势示意图。下列针对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植物的侧芽如b也能产生生长素
B. 双子叶植物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C. 去顶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的是b
D. 若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其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
【答案】C
【解析】植物的侧芽属于分生组织,能产生生长素,A项正确;双子叶植物的根系表现为主根发达,侧根不发达,即具有顶端优势现象,B项正确;去顶后,a处的生长素首先含量减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C项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D项正确。
24. 以下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 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
【解析】生物的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性状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A项错误,B项正确,C项错误;进化过程中未形成新物种时,也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D项错误。
【点睛】辨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1)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2)形成新物种时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即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
25. 下图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
B. 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C. 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合成存在某种关联
D. 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
【答案】B
【解析】去顶后,赤霉素水平降低,推测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A项正确;去顶+生长素可以提高赤霉素含量,推测生长素可以促进赤霉素的合成,B项错误,C项正确;据上述分析推测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D项正确。
26. 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 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B. 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C. 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答案】A
【解析】富营养化水体中N、P元素超标,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与能量流动规律无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能量就从浮游动物流向蓝鲸;牛、羊为草食动物,食物链短,能量损耗少,所以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于食物链的顶端,由于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少,所以容易成为濒危物种。选A。
27. 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
A. 赤霉素、乙烯
B. 赤霉素、脱落酸
C.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 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答案】B
【解析】植物激素中,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据图可知,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b下降,a上升,则a应为赤霉素,b应为脱落酸。选B。
28.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
A. 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B. 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C. 相关细胞分化前后都能够识别抗原 D. 都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答案】C
【解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二者都能产生记忆细胞,B项正确;B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都有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项正确。
29. 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下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
B. 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C. 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D.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由增长型逐步演变为衰退型
【答案】A
【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不同时间的取样构成了前后对照,A项错误;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以使酵母菌分布均匀,B项正确;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项正确;据图可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则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由增长型逐步演变为衰退型,D项正确。
30.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跑步过程需要有平衡中枢参与、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能控制低级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是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
【考点定位】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
31. 下列有关下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图中有两条食物链
B. 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 图示可代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D. 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答案】A
【解析】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图中有两条食物链,A项正确,D
项错误;狐与鸟之间只具有捕食关系,B项错误;图示作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或D项,错因在于把细菌当作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高中阶段主要分析以捕食关系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不考虑其他食物链。
32.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C. 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
D. 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方向
【答案】D
【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项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但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C项正确,D项错误。
33. 生物体内细胞间可通过图示中的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神经元之间通过方式①进行信息传递
B. 垂体通过方式②将信息传递给甲状腺
C. 血糖调节存在①②两种信息传递方式
D. 图①中化学物质都不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神经元分泌的递质通过组织液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不通过血液运输,A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B项错误;方式①为体液调节途径,②为神经调节途径,血糖平衡通过神经—体液方式进行调节,C项正确;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项错误。
34.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通过神经调节汗腺分泌减少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活动加强
D. 垂体活动受到抑制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
【解析】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受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活动加强,以增加产热;下丘脑、垂体活动增强,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选D。
35. 在下面的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中,若E种群中的总能量为5.8×l09 kJ, B种群中的总能量为1.6×108kJ,则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
A. 2.0×l08kJ B. 2.32×l08skJ C. 4.2×l08kJ D. 2.26×l08kJ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能量流动传递效率的有关计算。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哪些给出具体数据的条件,而忽视叙述性性语言条件,如“至少”“恰好”等。审题时要边读边想,读到关键词语处,要做标记,并反复咀嚼,从中捕捉解题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E 的能量传递有三条途径,但只有两条途径能传递到A。所以C 和D 获得的总能量为(5.8×109 -1.6×108÷20%)×20%=1×109kJ,A 获得的总能量最多为1×109 ×20%=" 2.0×10"8kJ。
36.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它主要是通过
A. 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 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C. 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D. 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不是由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B项错误;种群密度一定规律性的变化也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C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稳定包括其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仅是物质循环的稳定,
D项错误。
37.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
B. 图甲可以是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
C. 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D. 图乙中在b处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乙中脊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图甲可以是图乙中结构c突触的局部放大图,B项正确;图甲中③为突触小泡,其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项正确;图乙中b为传出神经,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但是肌肉可以收缩,D项错误。
38. 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的是
A.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B.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C. 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下才能萌发生芽
D.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
【答案】D
39.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存在,成为—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弃耕的农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①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越来越明显,对光能的利用率增加,总光合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②正确;净光合量先增加,最后趋向为0,③错误;生物呼吸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④正确。选D。
40.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是
A. 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B.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C. 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 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
【答案】A
【解析】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发育着的种子而不是顶芽,A错误;由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B正确;顶端优势是指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C正确;正常情况下,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D正确。
【点睛】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二、非选择题
41. 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病。
【答案】 (1). 体液 (2). B细胞或记忆(a或c) (3). a、c、d (4). 速度快、数量多(快速、大量) (5). 自身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免疫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参与反应的免疫细胞和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判断免疫方式。
(1)该特异性免疫通过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最终依靠d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图中b为浆细胞,在人体内可以由aB细胞或c记忆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a、b、c、d中b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c、d均可以识别抗原。
(3)抗原经过④过程,刺激记忆细胞,通过⑤过程,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
(4)d抗体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点睛】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42. 下图是人体部分组织、器官示意图,a、b、c、d、e、f代表人体不同激素。请据图回答:
(1)如果人体内激素d分泌过多时,下丘脑分泌的e和垂体分泌的f就会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2)激素通常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这是因为靶器官和靶细胞上有_________,能识别相应的激素。
(3)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中字母_________所代表的激素分泌量就会_______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___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它和肾上腺素的关系是_________(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答案】 (1). 减少 (2). 反馈 (3). 特定的受体 (4).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5). c (6). 增(加)多 (7). 促进肝糖原分解及其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8). 协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激素分泌调节机制、激素作用特点、血糖调节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内分泌腺判断其分泌激素的名称。
(1)d为甲状腺激素,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e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f促甲状腺激素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
(2)激素可以和靶器官和靶细胞表面特异性的受体结合,所以只作用于特定的器官和细胞。
(3)激素发挥作用后记被灭活,以增强激素调节的灵敏性,所以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4)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的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通过促进肝糖元的分解过程,补充血糖,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以升高血糖,二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43.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____的状态下。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于m小于M (2). 小于m (3). 大于i (4). 大于i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单侧光照、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判断生长素的分布,根据坐标判断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
(1)该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m小于M时,则背光侧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侧,植物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
(2)植物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作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且近地侧生长较快,使茎表现背地性。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才能保证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
(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素浓度大于i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
(4)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大于i。
【点睛】解答第(3)(4)小题时,容易判断生长素浓度大于g时抑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浓度大于g小于i时,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减弱,但仍然促进生长,而不是抑制生长。
44. 下图中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
(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人生物群落主要通过①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__________。过程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今全球倡导的“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缓图甲中__________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气体。
(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解者 (2). 有机物 (3). 光合作用 (4). 化能合成作用 (5). 呼吸作用 (6). ⑤ (7). B (8). 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考查对生态系统成分、物质循环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甲图中箭头方向判断各过程的物质变化,根据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判断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活动的强弱。
(1)甲图中的a为分解者,可以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主要通过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生物体内的有机物;硝化细菌等生物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同化二氧化碳。过程②表示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把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3)化石燃料的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倡导“低碳生活”可减少⑤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
(4)热带雨林枯枝落叶的产生量多,但由于温度较高,分解者活动旺盛,所以土壤中有机物的比例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