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业时限:25 分钟 作业满分:5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
做法中正确的是( C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
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
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
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
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将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
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 B 项错误、C 项正确、D 项错误。A 项所
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
意。
2.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的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年龄组成,题中所给选项实际为教材图形的
变形。根据图例知道,A 代表衰退型,B 代表增长型,C 代表稳定型,
D 是过渡型。故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
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
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②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4.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B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在用
样方法调查时,选取的样方过小,可能导致收集到的数据较少,偶然
性较大,因此需要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或者增加样方的数量,C、D
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不需要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
记,A 错误。
5.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
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D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本题以海洋渔业为背景,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控与可持续发
展之间的关系。网眼尺寸较大能使体型小于该网眼的小鱼逃脱,逃脱
的鱼只与大小有关,与鱼的性别无关,不会改变性别比例,D 不正确。
6.在某人工饲养的线虫种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不能产生成
熟精子的突变型雄虫。有学者分别观察了一定数量的野生型雄虫与突
变型雄虫的存活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断中最合理的是
( A )
A.能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
B.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在第 15~20 天时线虫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野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长
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两类雄虫存活率变化曲线不同,说明能
否产生成熟精子对雄性线虫存活率有一定影响,不能产生成熟精子导
致突变型雄虫存活时间较长,A 正确;两曲线均显示幼龄个体存活率
为 100%,老龄个体存活率下降,说明该线虫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
型,B 错误;在第 15~20 天时线虫存活率下降,但不能说明出生率
与死亡率的大小关系,C 错误;野生型雄虫存活率提前下降,说明野
生型雄虫比突变型雄虫的平均寿命短,D 错误。
7.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B 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
C.D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 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解析:A、B 都能使种群密度增大,因此可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
入率;D 为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a 的含义
是预测未来种群密度的大小。
8.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
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
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知,12
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 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
月,故该种群可能从 6 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 0,A 正确;天敌倾向
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
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 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
体百分比不同,C 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
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 错误。
9.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
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B.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更高
D.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解析:出生率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由于种群总数为 100,一年新生个体为 20,故出生率为 20%,
A 项错误;不同的年龄组成类型中,增长型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稳
定型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无法单比较出生率高低,B 项错误;若
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产生的后代会减少,则
出生率会降低,C 项错误;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
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产生的子代多,则出生率越高,D 项正确。
10.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
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 )
A.增长型和衰退型 B.衰退型和增长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解析:图甲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属于增长型;图乙中老
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属于衰退型。
1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
随机取样的原则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
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D.将 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 n 只鹿中有 m 只被标记,则该鹿
群约有(M×n÷m)只
解析: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
法和等距取样法,调查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蛇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大,不宜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属于抽样调查,故其得
到的数据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标志重捕法的
计算公式为: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
÷第二次捕获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即 M×n÷m。
1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
面积为 2 h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生;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D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250 只/hm2
B.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C.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D.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解析: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50×50÷10÷2=125(只
/hm2),故 A 错误;由于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
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
物种的丰富度,故 B 错误;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则重捕时已经标记的个体数目偏小,则计算结果会偏大,故 C 错误;
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28+32)∶(22
+18)=3∶2,故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 26 分)
13.(8 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
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
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
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
型、衰退型、稳定型。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
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
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
解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的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因为幼年、成
年、老年这 3 个年龄组的个体数均是 400,因此这 3 个年龄组个体数
的比例为 1∶1∶1,该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
持相对稳定。(2)调查种群密度时,一般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14.(8 分)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 A、B、C 三种类型,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下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
应上图中的 A、B、C。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
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图 A 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
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变为图 C 所示类型。
(4)假如图 C 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
特别保护幼年(年龄段)个体。
解析:(1)分析甲、乙、丙曲线知其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稳
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 A、B、C。(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
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图 A 所示的增
长型。(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
年龄组成将成为图 C 所示的衰退型。(4)若图 C 代表某珍稀濒危野生
动物资源,我们应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15.(10 分)Ⅰ.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
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
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
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144 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
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
群密度相比
可能会偏高。
Ⅱ.(1)如右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
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
圈涂黑。
答案:计数样方内部和任意相邻两边及顶角的所有个体(提示:
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如下图所示:
(2)下表是该班级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
群密度为 3 株/m2。
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m2 0 2 3 3 4 12 4 2 3 3
解析:Ⅰ.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 N,第一次捕获数为 32,
第二次捕获数为 36,其中标记数为 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数)=
M重捕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标记数,即第一次捕获数),即可得出 N=288
只。该样方面积为 2 hm2,所以种群密度=288
2
=144(只/hm2)。Ⅱ.(1)
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注意将图中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2)从题
干中获取的信息有:①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
法为样方法;②给出了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 1 组数值和 6 组
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 8 组取平均值作
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
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