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0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高二下学期开学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右下图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食物链中,与金字塔相符合的是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下列中不属于免疫学原理应用的是
①流感疫苗的研制与接种
②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HIV病毒
③肾脏、骨髓移植过程中的排异反应
④器官移植前需要先进行配型
⑤注射青霉素前进行皮试
⑥使用先锋霉素(1种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
A.⑥ B.⑤ C.② D.①③④
3.下列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商品是
A.含铅汽油
B.含碘食盐
C.含氟冰箱
D.含磷洗衣粉
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5.小鼠骨骼肌细胞接受编码乙肝病毒(HBV)表面S蛋白的基因疫苗(需要运载体才能运入细胞)后,该基因可表达出S蛋白,而S蛋白可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如图甲所示,图甲中⑦能诱导靶细胞裂解.图乙表示探究接种不同剂量的基因疫苗小鼠的抗体效价(一种衡量免疫效果的单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突状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不同的抗原
B.图甲中,细胞④和⑥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图乙中,对照组指的是不做任何处理的组别
D.上述抗体效价实验,应随机挑选若干只小鼠,并均分成5组
6.下列关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胰岛素基因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mRNA反转录获得
B.人的胰岛素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
C.借助标记基因可将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D.通过DNA探针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7.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8.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 B.血清 C.淋巴 D.原尿
9.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
10.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常需要对山羊受精卵进行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才能吸收人凝血因子基因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仅存在于乳腺细胞,其它体细胞中不存在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1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12.要想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就必须用单个的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其原因是( )
A.在体外培养条件下B淋巴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B.在动物体内B淋巴细胞可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抗体
C.每一个B淋巴细胞都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D.每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13.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草履虫培养液
稻草液
蜂蜜液
淀粉液
酵母液
猪瘦肉汁
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
4天
8天
一直没有
8天
3天
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
30-35个
12-17个
0个
10-15个
50-55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
B.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
C.多次取样后观察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D.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
14.下列关于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线粒体DNA的缺陷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变异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后天运动过度肌肉拉伤而引起的
15.小鼠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放入被35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杂交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5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 .40 B. 80 C. 120 D. 160
16.有关人体激素及其调节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组织细胞
B.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也不提供能量
D.激素发挥作用后就后被灭活
17.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时,常会导致大片房屋崩塌,伤者掩埋在土石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因长时间未进水,伤者处于脱水状态,血浆渗透压过高
B.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C.刚获救时,伤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
D.人体组织受到长时间的挤压时,会产生毒素并破坏人体稳态
18.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中物象的清晰度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明暗
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产生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乙烯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D.茎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21.生物体内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种子中脱落酸含量升高会促进休眠种子萌发
B. 幼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增加会促进细胞伸长
C. 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增多会加快细胞代谢速率
D. 血浆中胰岛素含量升高会抑制肝糖原的合成
22.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类可以称为群落
B.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数目越多,丰富度越大
C. 引起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和食物
D. 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没有垂直分层的现象
2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 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2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25.某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生态农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两种生态农业模式:
模式1: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一亩鱼池配6~8头猪,100~120只鸡,鱼池中各种鱼的比例大致为:花白鲢占20%,草鱼占40%,鲤鱼、鳙鱼占40%,每亩投放鱼苗4500尾。每天从鸡舍中收集新鲜的鸡粪晒干,经初步发酵后混入一定量饲料喂猪,猪粪喂鱼。
模式2:“四位一体”生态模式: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将日光温室、沼气池、蔬菜种植和温室养猪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在模式1中,必须注意某种鱼的投入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如图表示是某池塘中鲢鱼平均尾重变化情况,由曲线可知,最佳捕捞时间是在投放后的______个月左右。
(3)模式2中,光能输入生态系统的途径是________,沼气池中的产甲烷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成分)。
(4)建立以沼气为中心的“四位一体”生态工程主要遵循的生态工程原理是____________。
27.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①②③④均为体液,则:①表示____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_。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___作用。
(4)和②④比较,③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下是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两个问题。请回答:
I.下而是与动物细胞工程有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动物组织剪碎,然后用___处理,以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
(2)气体环憧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
(3)应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后细胞可能发生___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抗体相比,具有________的特点。
II.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I.、I、EcoRI、ApaI等为限制酶,质粒和抗病基因上的箭头表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下图表示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点。
(1)若要获得抗病基因,能否用限制酶SmaI对图中对应的位点进行切割?_______。要获得含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能否用PstI、 ApaI限制酶切割质粒?_________。
(2)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利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基筛选已导入重组质粒的香蕉细胞,由此推断重组质粒中应含有___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3)②、③阶段是否可使用同种培养基?_______ 。
29.细胞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工程技术。在动、植物的育种;药物提取;药物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关于细胞工程的相关问题。
(1)采用植物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如下:
①甲、乙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以胚状体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成幼苗,与天然种子培育相比,人工种子的培育具有哪些显著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②利用杂种细胞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成杂种植株,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西湖龙井含有的茶碱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提神、抗衰老功效。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茶碱的工业化生产。
①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龙井茶叶细胞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器)中提取茶碱。
②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的龙井茶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_____________,还可以高效实现种苗快速繁殖。如果想获得脱毒的龙井茶苗,可以切取一定大小的__________等进行组织培养。
30.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A~D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________;[ ]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C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其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的_____________、HPO42-等离子有关。
(3)如果②代表O2,由体外进入到组织细胞需要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5.B6.C 7.C 8.C 9.B 10.B11.C12.D13.B14.A15.D
16.B17.C18.C19.A20.B 21.C22.C23.D24.A25.B
26.(1)环境容纳量 分层
(2)8
(3)蔬菜的光合作用 分解者
(4)物质循环再生
27.(1)细胞内液 淋巴 血浆 组织液 (2)细胞外 内环境 (3)内环境调节
(4)蛋白质
28. 胰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pH 遗传物质的突变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不能 不能 抗卡那霉素 不能
29. 新细胞壁的形成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一般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方便贮存和运输、节约土地、节约粮食 脱分化 再分化 愈伤组织 液泡 遗传特性 茎尖(根尖和芽尖也可)
30. D细胞内液 A组织液 无机盐、蛋白质 HCO3-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