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38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2019年10 月12日 满分:120 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3.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4.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篮球,运动过程中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维持血糖平衡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增加水分的重吸收
C.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瞄准篮筐并投篮
D.视神经末梢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双向传递
17
5.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6.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D.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8.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左图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
B.左图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需要消耗ATP
C.右图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右图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
17
9.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不能向细胞外分泌化学物质 B.静息状态下钾离子外流需要消耗ATP
C.受刺激后细胞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10.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或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械刺激可导致呼吸道黏膜中的某些细胞显著活跃
B.传入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双向的
C.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传人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
D.直接刺激延髓的相关中枢也可引起呼吸肌的咳嗽反射
11.下列对健康实验小白鼠进行的处理,对其机体功能产生的相应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损伤脑干,会影响小鼠生物节律的控制、呼吸及运动的平衡
B.仅破坏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刺激感受器,无相应感觉、效应产生
C.切除其胸腺,体液免疫会减弱,细胞免疫将全部丧失
D.注射灭活的乙肝病毒,引起细胞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12.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后神经元不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
B.与神经元相连接的肌肉只能是反射弧结构的感受器
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13.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几种方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中表示的是激素调节有关内容,则细胞甲可以是下丘脑
B.若图②表示的是神经调节内容,则甲细胞分泌的可以是氨基酸等化学物质
C.若图③表示免疫调节有关知识,图③可以表示细胞免疫某一过程
D.细胞信息交流都需要相应的受体
14.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外Na+的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基础
17
B.Na+、K+、神经递质等物质出入细胞均不需要消耗ATP
C.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成化学信号的过程
D.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和体内反射弧中均为双向传导
15.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炎热条件下,效应器或靶器官E主要位于皮肤
B.血糖升高时,过程A→B→C→D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位于下丘脑
C.靶细胞接受激素D催化后,会影响相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D.激素D可被体液定向运输至相应的靶器官发挥作用
16.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17.如图为人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内分泌腺,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睾丸
B.激素①可作用于人体内的多种器官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加
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分泌量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18.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的主要原因是膜外的K+大量流入膜内
B.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长
D.B细胞形成的记忆细胞受到相同的抗原刺激后可直接分泌大量的抗体
17
19.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作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传递兴奋时,突触后膜处内流的离子不同
B.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膜电位从“外正内负”转变成“外负内正”
C.抑制性突触的突触后膜上“外正内负”的膜电位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D.抑制性突触由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原因是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20.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c为刺激部位,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侧为正电位,神经纤维膜内侧为负电位
B.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侧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刺激c处,兴奋在神经纤维膜外侧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D.刺激c处后,电流计指针可发生两次偏转
21.如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表示某反射弧结构,电流计的两个电极都位于膜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乌贼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降低
B.图甲c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低于细胞膜内侧
C.刺激图乙的⑥处,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17
D.刺激图乙的a处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2.生长抑素(SS)是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长抑素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起拮抗作用
B.生长抑素与甲状腺激素都只分布在相应的靶器官处
C.生长抑素有13个肽键,水解时可消耗13个水分子
D.下丘脑能分泌多种激素,垂体只能分泌TSH
23.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24.下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
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
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更发达
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核利用
25.有关反射弧说法正确的是( )
A.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切断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不会引起效应器的规律性应答
C.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导方式相同
D.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6.Ⅰ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17
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
C.Ⅰ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 D.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7.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敏反应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反应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2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
29.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30. 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此过程重复几次后,再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毒处理的蛇毒是抗原
B.“抗蛇毒血清”刺激患者T细胞产生抗蛇毒的细胞免疫
C.“抗蛇毒血清”中存在中和蛇毒的抗体
D.重复注射的目的是增加马的免疫系统对蛇毒的反应
31.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吞噬细胞加工、处理、传递抗原的过程。(注:数字代表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17
A.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如果能够在溶酶体作用下彻底分解清除,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MHC—Ⅱ是由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后,再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的
C.吞噬细胞将加工、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细胞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
D.MHC—Ⅱ与吞噬溶酶体中的抗原形成MHC—Ⅱ抗原复合物,该复合物最终移动到细胞膜的表面,被T细胞识别,启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2.下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33.下面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
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甲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34.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17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35.在某溶液中维持正常活性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下图显示受刺激部位的膜电位变化趋势(曲线1)和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趋势(曲线2),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c所需的时间和c点膜电位数值的大小均由膜内Na+浓度决定
B.b、d两点膜电位的数值均代表静息电位
C.曲线e~f段钠离子含量增多需要消耗能量
D.g点前后神经细胞膜内外始终存在离子的交换
3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37.病人甲甲状腺全部切除,病人乙患甲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下列对他们所需补充激素的建议,正确的是( )
A.甲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乙病人需要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B.甲病人需要补充TRH,乙病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
C.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
D.甲、乙两人均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不需要补充TRH和TSH
17
38.如图所示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39.环孢霉素A是一种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它能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因此环孢霉素A可用于( )
A.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B.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D.治疗艾滋病
40.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41.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42.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淋巴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
B.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可来自B细胞
C.抗体接触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能直接导致靶细胞裂解
D.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病原体,暴露出抗原的作用
43.下列关于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防御特性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两种淋巴细胞表面都有能识别抗原的专一性受体
B.两种淋巴细胞的抗原专一性受体都能直接与任一病原体上的抗原结合
C.B细胞活化后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使病原体失去致病力
D.病毒感染时,T细胞会分化为效应T细胞而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44.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在印度又发现了一个新型菌株,该菌产生蛋白质类的霍乱肠毒素。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体对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血清进行治疗的免疫过程和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引起的免疫过程相同
B.如果该菌侵入人体,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刺激B细胞分化成为浆细胞的体液免疫中也可以发挥作用
17
C.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病人痊愈后,记忆细胞会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机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5.当细胞癌变后,它会产生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表面而成为肿瘤表面抗原,但此时不能引发免疫反应。只有当部分抗原释放后,并与H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才可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将肿瘤细胞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抗原提呈细胞”可能是吞噬细胞,该细胞可参与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防护作用
B.除癌变细胞之外,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甲细胞和乙细胞
C.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抗原—蛋白复合物
D.抗原未能释放是部分癌变细胞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唯一原因
46.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I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只通过增殖就能产生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
B.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下降
C.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没有编码CCR5的基因
D.捐赠者(甲)感染HIV后,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能发生细胞免疫
47.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
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17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48.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①②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
B.细胞一在抗原和物质①的共同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
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②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
49.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②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③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⑤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体的能力 ⑥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 ⑦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⑧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A.①②③⑦ B.②③④⑦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⑧
50.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第二部分
二、 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45分,每空1分)
51.(9分)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效应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7
(1)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可以来自 、 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效应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效应T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是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2. (9分)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填字母)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_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17
53.(10分)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右图所示。X、Y、Z代表信号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瘦素合成后,以________的方式分泌出细胞,通过________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________结合。
(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此时神经元A膜外的电位为________,信号分子X与Y的比值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食欲降低;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________,饥中枢兴奋性降低,降低人的食欲。
(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________,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________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
(4)饮水不足时会使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激素增加,同时使兴奋传到________,使人主动饮水。
(5)某些肥胖患者由于自身抗体攻击神经元A的瘦素受体,这种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
54. (8分)突触前抑制是指突触前轴突末梢(轴突2)兴奋而抑制另一个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从而使其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3)呈现抑制性效应。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正确表示刺激轴突1后,神经元3轴突膜电位变化情况的是(如图丙)( )
A.a→d B.b→c C.c→b D.d→a
(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K+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静息电位产生时K+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17
(3)图甲中有________个突触,在③中给予某药物后,再刺激轴突1,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③中神经递质的量和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用图甲中标号表示)的功能。
(4)图乙是运动神经元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电位变化图,A情况显示单独刺激轴突1时,测得神经元3膜内电位差值约是________ mV,与A情况相比,B种情况下,轴突1释放神经递质的量将________。
(5)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_______系统,但它们执行不同的功能,从其组成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不同。
55.(共9分)如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温暖环境中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体内首先增加的是图中的激素____(填图中字母),其作用的靶器官
是 (填图中字母)。切除成年动物的甲状腺,其体内激素含量高于正常个体的激素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________分泌过多。(填图中字母)
(3)人体的生长激素是由图中器官________(填字母)分泌的。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对“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进行验证。
实验材料及用具:健康小鼠若干只、生长激素溶液、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血糖含量检测仪、注射器、胰岛素等。①实验的自变量是_ _______,检测指标是___
17
_____。
②实验前应给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饲喂等量且大量的________。
③为了进一步证实生长激素确实是通过降低胰岛B细胞的敏感度,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高血糖,在上述实验中还需对实验组小鼠注射________,并检测其血糖含量变化。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 D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D
22.答案:A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D
17
26.答案 B
27.答案:D
28.答案:A
29.答案:C
30.答案:B
31.答案:B
32.解析:选B
33.解析:选B
34.答案B
35.解析:选D
36.答案:B
37.答案:D
38.答案:B
39.答案:A
40.C
41.答案:D
42.【答案】 C
43.【答案】 B
44.【答案】 A
45.【答案】 D
46.【答案】 D
47.答案 C
48.答案 C
49.答案 B
50.答案 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个题,共45分,每空1分)
51. 答案 (1)T细胞 记忆细胞 浆 抗体 (2)胞吐 流出
(3)①信息交流 能 ②降低
52.【答案】 (1)f、Y (2)B细胞增殖、分化 体液 (3)e
(4)k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④
53.答案:(1)胞吐 体液(血液) 特异性受体 (2)负电位 减少
(3)增加 抑制 (4)抗利尿 大脑皮层 (5)自身免疫病
54.答案:(1)D (2)协助扩散 (3)2 ④ (4)10或-10 减少
(5)生物膜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55.答案:(1)c C a、c (2)b (3)A
(4)生长激素(的含量) 血糖含量 葡萄糖溶液 适量(一定量)的胰岛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