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50 KB
  • 2021-10-11 发布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 开学考试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及物质成分的选项,正确的是( )‎ ‎①钙离子、葡萄糖 ②血红蛋白、呼吸酶 ③血浆蛋白、神经递质 ④CO2、激素 A.甲;①②④ B.乙;①②③ C.丙;①③④ D.丁;②③④‎ ‎2.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 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4.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失去运动能力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脑神经 C.反射活动必须要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D.言语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 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 ‎6.假设甲和乙是二个体重均为70kg,且具有同等体液的个体。某日,二者同时各吃了一份相同的高盐快餐,但乙又喝了一瓶纯水。以下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循环系统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比乙低 B.乙循环系统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比甲低 C.两者抗利尿激素水平一样 D.乙将比甲产生的尿少 ‎7.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发生了细胞免疫应答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抗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8.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 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9.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大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了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10.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处理的目的是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 B.该处理有利于提高种子内合成淀粉的酶的活性 C.成熟种子内无赤霉素,故需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 D.处理过的种子堆内温度升高加快是由于细胞呼吸放热加快引起的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通过大量科学实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生长素 B.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 C.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 D.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 ‎12.为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单侧光照如图1;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相同的去尖端胚芽鞘甲和乙的一侧,数天后生长结果如图2。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光照导致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B.胚芽鞘甲生长速度快于乙 C.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多于A D.单侧光干扰生长素向下运输 ‎13.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籽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1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 C.种群中的所有个体在栖息与觅食等活动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15.下图为自然状态下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 B.a~b段出生率>死亡率,种内斗争加剧 C.a~b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b点之后,该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 ‎16.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7.在英国的一个乡村,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多养猫可以提高三叶草的产量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20.2017年,江西省靖安县获得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大殊荣。“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赞叹过的靖安美景,正日渐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禁止对靖安县的开发,继续保持现状 B.“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中的靖安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 D.如果在靖安县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提高生产力 ‎21.下列对古诗文中包含的生物学原理解释有误的是( )‎ A.“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过程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生态因素对于藻类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C.“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包含着两种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 ‎22.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 C.沃森和克里制作的DNA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 D.目测估计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3.下列有关生物学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可产生可育后代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的 D.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24.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一定条件下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 ‎ A.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C.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则a为对根的促进作用,b为对茎的促进作用 D.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25.如果a、b、c、d四种生物量的相对量比为1:8:3:6,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比值表示将相同萝卜块浸入四种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后增加的重量,则a对应的溶液浓度最低 B.若比值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生物所占有的能量,则c对应的生物为初级消费者 C.若比值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对应的植物 D.若比值表示某细胞化学成分中有机物的含量,则d表示蛋白质对应的物质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_______信息分子有关(填相关字母)。‎ ‎(2)图甲中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为_____,该调节方式与图乙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图乙中信息分子B由____释放到血液中,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加强其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4)图丙信息分子D若偏高,则会通过______调节抑制________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丁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____免疫。‎ ‎27.某地为提高经济效益,将稻田种植、鱼塘养殖、乳鸽养殖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回答下列问题:‎ ‎(1)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法调查该蛙卵块的密度。三化螟成虫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该生态农业可为人类提供旅游观赏的非实用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3)鸽子粪便可以进入鱼塘被利用,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生态农业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显著提高能量___率等特点。‎ ‎(4)与稻田、鱼塘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能力较强,原因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5)农民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防治稻田中的三化螟害虫,该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防治,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的蛋白质工程流程中,A指的是___________,B指的是应有的_______序列。‎ ‎(2)对获得的目的基因可采用________技术扩增其数量。在该过程中所用酶的最大理化特点是____________。‎ ‎(3)⑤过程中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精卵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 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叫做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详解】‎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双向箭头,甲和乙错误;组织液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因此,丙正确,而丁错误;钙离子、葡萄糖属于内环境,①正确;血红蛋白、呼吸酶属于细胞内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血浆蛋白、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CO2、激素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2.B ‎【解析】高原训练,运动员体内红细胞增多,运输氧气的功能增强,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机体色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出现中暑症状,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正确;接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效益B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 ‎3.A ‎【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4.D ‎【解析】‎ ‎【分析】‎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它们含有大量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合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 ‎【详解】‎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小脑损伤不会导致身体失去运动能力,A错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B错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言语区(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中枢的区别,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再根据题意作答。‎ ‎5.A ‎【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功能,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A正确;给肉牛饲喂生长素,‎ 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没有对应的受体,不能促进肉牛快速生长,B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因为代谢降低而减少,C错误;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会因为负反馈调节而使含量较正常人低一些,D错误。‎ ‎6.B ‎【解析】‎ ‎【分析】‎ 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将信号传给垂体,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尿量增加,体内多余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甲乙二人具同等体液,且各吃了一份相同的高盐快餐,不同的是乙多喝了一瓶纯水,因此,乙与甲相比较,细胞外液渗透压更低,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错误;乙循环系统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比甲低,B正确;两者抗利尿激素水平不一样,C错误;乙将比甲产生的尿多,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假设甲和乙是二个体重均为70kg,且具有同等体液的个体。某日,二者同时各吃了一份相同的高盐快餐,但乙又喝了一瓶纯水”,再根据题意作答。‎ ‎7.C ‎【解析】‎ ‎【分析】‎ 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详解】‎ 甲小鼠存活是因为其发生了体液免疫,A错误;,免疫血清本身就含有抗体,不是诱导甲组小鼠产生抗体,B错误;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因此,注射外毒素,小鼠会存活,C正确;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刺激记忆细胞,由记忆细胞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类毒素是抗原,血清中有抗体,浆细胞是唯一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再根据题意作答。‎ ‎8.B ‎【解析】‎ 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时红细胞被破坏,所以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增加,A正确。自身免疫溶性性贫血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强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B错误,C正确。红细胞表面因为存在着和抗原比较相似的化学基团,所以才会被抗体攻击,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概念与发病机理及相关问题:‎ ‎ ‎ 过敏反应 ‎ 自身免疫病 ‎ 免疫缺陷病 ‎ 概念 ‎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发病 机理 ‎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其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的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 ‎9.B ‎【解析】‎ ‎【分析】‎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的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因为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 ‎【详解】‎ 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因为肺泡是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不属于内环境,A推测合理;人体血液中有缓冲物质的存在,因此,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了人体血液不会导致血浆呈酸性,B推测不合理;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C推测合理;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D推测合理;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环境中的物质,以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10.C ‎【解析】‎ 本题考查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淀粉等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供细胞呼吸利用,用赤霉素处理的目的不是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用赤霉素处理后提高了种子内分解淀粉的酶的活性;成熟种子内赤霉素含量低;处理过的种子细胞呼吸旺盛,放热加快,种子堆内温度升高加快。‎ ‎11.A ‎【解析】‎ ‎【分析】‎ 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详解】‎ 生长素的命名者是荷兰科学家温特,不是达尔文,A错误;脱落酸能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B正确;细胞分裂素与脱落酸对细胞分裂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关系,C正确;植物激素通过影响植物基因组的表达对植物生长发育进行调节,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区分常见的几种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再根据题意作答。‎ ‎12.C ‎【解析】‎ 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A错误;胚芽鞘甲生长速度慢于乙,B错误;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比A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高,C正确;单侧光引起生长素从从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并不影响向下的极性运输,D错误。‎ ‎13.C ‎【解析】‎ ‎【分析】‎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也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 ‎【详解】‎ 西瓜膨大剂不是一种植物激素,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西瓜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无法在人体中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其残留部分不会造成青少年发育过快,B错误;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籽西瓜,C正确;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乙烯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干中相关信息“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再根据题意作答。‎ ‎14.B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详解】‎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研究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发展趋势,B正确;群落中,不同种群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群的数量特征,以及各特征之间的联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含义及类型,再根据题意作答。‎ ‎15.C ‎【解析】‎ ‎【分析】‎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详解】‎ 据图可知,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A正确;a~b段种群数量增加,出生率>死亡率,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a~b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b点之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该种群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区别,以及图示中a和b点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16.D ‎【解析】种群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不能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B项错误;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草场受到破坏,导致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项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17.C ‎【解析】‎ 试题分析:三叶草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A正确;猫是田鼠的天敌,田鼠又是土蜂的天敌,所以多养猫可以减少田鼠的数量,从而使得土蜂的数量增加,帮助三叶草传粉受精,进而提高三叶草的产量,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土蜂等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动物的存在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B ‎【解析】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能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而马尾松与松毛虫在数量上出现倒金字塔模型,A错误;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B正确;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由于食物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松毛虫的种群数量仍然是“S”型增长,D错误。‎ ‎19.B ‎【解析】‎ 富营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是单向的,A错误。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比如草原上,草的绿色给羊传递了可食用的信息,羊不传信息给草,这是单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B正确。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分解者不是食物链的成分,C错误。物质循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错误。‎ ‎20.C ‎【解析】‎ ‎【分析】‎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潜在价值和间接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是潜在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是间接价值,对人类有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属于直接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两大类。其中,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A错误;“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中的靖安美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就地保护,C正确;如果在靖安县建设生态工程,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含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再根据题意作答。‎ ‎21.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离不开大脑皮层。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演替的两种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物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过程,A正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生态因素对于藻类植物种群数量的影响,B正确;“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包含着两种生物间的捕食关系,C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种间关系的类型和辨别方法,以及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22.D ‎【解析】‎ ‎【分析】‎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详解】‎ 分离真核细胞各种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B正确;沃森和克里制作的DNA模型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特征,C正确;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差速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物理模型和丰富度的统计方法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23.B ‎【解析】三倍体植物可以由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即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A错误;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激素;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等因素引起的,C错误;激素与靶细胞作用后就被降解,但由于内分泌腺不断产生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靶细胞,因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相对较长,D错误。‎ ‎24.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强度会随着氧气浓度升高而升高,无氧呼吸强度会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而减弱;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复杂程度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详解】‎ 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A正确;若x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B正确;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生理作用,低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会促进根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浓度会抑制根的生长,C错误;若x表示生态系统中群落的复杂程度,y表示稳定性,则a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表示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示中两条曲线的关系,以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25.C ‎【解析】‎ ‎【分析】‎ 外界溶液浓度越高,细胞液浓度越低,植物细胞失水越多。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占有的能量最多,初级消费者次之。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越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细胞中化学成分中有机物的含量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详解】‎ 若比值表示将相同萝卜块浸入四种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后增加的重量,则b对应的溶液浓度最低,萝卜块吸水最多,增加的重量最大,A错误;若比值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不同营养级生物所占有的能量,则d对应的生物为初级消费者,B错误; 若比值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对应的植物,C正确;若比值表示某细胞化学成分中有机物的含量,则b表示蛋白质对应的物质量,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细胞吸水多少的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以及细胞中各化合物的含量,再根据题意作答。‎ ‎26.A、C、D 反射 反应迅速 垂体 反馈 下丘脑和垂体 体液 ‎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信息分子A为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信息分子C为促甲状腺激素,信息分子D为甲状腺激素。甲和丙为体温平衡的调节,乙为水盐平衡的调节,丁为体液免疫。‎ ‎【详解】‎ ‎(1)据分析可知,寒冷的冬天,人体维持体温恒定与图中A、C、D信息分子有关。‎ ‎(2)据图可知,图甲中信息分子A所示调节途径的基本方式为反射,该调节方式与图乙信息分子B的调节方式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较局限。‎ ‎(3)据分析可知,图乙中信息分子B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加强其对水的重吸收作用。‎ ‎(4)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图丙信息分子D若偏高,则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生理功能,使激素D维持相对平衡,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5)图丁中有B淋巴细胞的参与,因此,图丁中信息分子E所示途径的特异性免疫方式为体液免疫。‎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示中各字母的含义,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再根据题意作答。‎ ‎27.样方法 种群的繁衍 直接 利用 自我调节 生物 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解析】‎ ‎【分析】‎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样方法。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详解】‎ ‎(1)据分析可知,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该蛙卵块的密度。三化螟成虫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该生态农业可为人类提供旅游观赏的非实用意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据分析可知,鸽子粪便可以进入鱼塘被利用,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生态农业促进物质循环利用,显著提高能量利用率等特点。‎ ‎(4)据分析可知,与稻田、鱼塘等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原因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5)据分析可知,农民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防治稻田中的三化螟害虫,该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体现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以及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的区别,再根据题意作答。‎ ‎28.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脱氧核苷酸 PCR 耐高温 显微注射技术 DNA分子杂交 ‎ ‎【解析】‎ ‎【分析】‎ 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按照中心法则进行的: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形成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形成具有高级结构的蛋白质→行使生物功能;而蛋白质工程却与之相反,它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在上图所示的蛋白质工程流程中,A指的是蛋白质的三维结构,B指的是应有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目的基因的获取有多种方式,对获得的目的基因可采用PCR技术扩增其数量。在该过程中所用酶Taq酶的最大理化特点是耐高温。‎ ‎(3)据图分析可知,⑤过程中将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步骤中,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精卵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步骤,以及与基因工程的区别和联系,再根据题意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