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1.00 KB
  • 2021-10-11 发布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衡阳市第一中学 2019 年下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 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 染色体是由脱氧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故选B。‎ ‎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肽键数目减少8个 B. 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 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D. 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团-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分别是1-7、9-17、19-26、28-38,可见4个丙氨酸分别位于第8、第18、第27、第39位。‎ ‎【详解】A、脱去该三十九肽中的4个丙氨酸分别位于第8位、18位、27位和39位,其中脱去8位、18位、27位的丙氨酸时每脱去一个丙氨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脱去39位丙氨酸时只水解一个肽键,所以脱去该三十九肽中的4个丙氨酸的过程中肽键数目共减少2+2+2+1=7个,A错误;‎ B、新生4条肽链总共至少含有的氨基数=肽链数=4个,B正确;‎ C、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形成3个肽键,C正确;‎ D、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含有的羧基数=肽链数=4个,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侧链基团)上,D正确。‎ 故选A。‎ ‎【点睛】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下列不能用于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的杂交组合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C ‎【解析】‎ 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关键看AaBb是否能够产生数量相等的四种配子,aaBb×Aabb的后代一定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但不能证明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 ‎4.关于 DNA 与 RNA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有氢键 ,RNA 没有氢键 B. DNA 和 RNA 中均含有糖类物质 C. 原核细胞中只有 DNA,没有 RNA D. DNA 是人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分子一般是双链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RNA一般是单链结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 ‎【详解】A、RNA中也可以有氢键,如tRNA,A错误; ‎ B、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B正确;‎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C错误; ‎ D、DNA 是人体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和RNA的结构及分布,要注意区别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 ‎5.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以及大豆的遗传物质中,由碱基 A 、 G 、 C 、 T 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数分别为 A. 8 种和 7 种 B. 7 种和 4 种 C. 5 种和 4 种 D. 6 种和 6 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 大豆是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大豆根尖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所以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2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2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C的核苷酸有2种(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有1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所以大豆根尖细胞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共有7种;大豆的遗传物质是DNA,构成DNA的核苷酸有4种,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两种核酸的区别,明确大豆根尖细胞同时含有DNA和RNA ‎,能正确判断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题干要求判断核苷酸的种类。‎ ‎6.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B. 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 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15N,A错误;‎ B、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合成DNA与蛋白质,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找到15N和32P,B正确;‎ 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2P、15N,C错误;‎ 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 故选B。‎ ‎7.下列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 C. 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 D.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免疫系统既是机体的防御系统,也是维持稳态的调节系统,B正确;‎ C、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C。‎ ‎8.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能使肌肉收缩 B. 语言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C.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 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人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故可能使肌肉收缩,A错误; ‎ B、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错误;‎ C、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 ‎ D、相邻神经元的细胞通过突触相联系,D正确。 故选D。‎ ‎9.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分子而发挥调节作用 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是因为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同受体结合起作用后被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质,被靶细胞识别,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 B、激素与靶细胞上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的生物学效应,即被灭活,B正确;‎ C、激素可以通过血液运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错误;‎ 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0.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发挥作用 B. 效应 T 细胞不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C. 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 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即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详解】A、特异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即T细胞和B细胞等发挥作用的,A正确;‎ B、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的呈递,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免疫中需要依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因此,效应T细胞仅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B错误;‎ C、记忆细胞在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效应细胞,如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 D、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 C. 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 D. mRNA 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的实例有: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胞吞胞吐、细胞融合等。‎ ‎【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不符题意; ‎ B、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不符题意;‎ C、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不符题意; ‎ D、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D正确。 故选D。‎ ‎12.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   )‎ ‎ ‎ 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C. 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D. 酵母菌停止发酵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关于细胞呼吸的问题,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加,无氧呼吸逐渐减弱,因此,随着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而酒精的产生量减少。‎ ‎【详解】有氧呼吸 总反应式:C6H12O6 + 6H2O + 6O2 酶 6 CO2 + 12H2O + 能量 无氧呼吸 总反应式:植物: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2 CO2 + 能量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当氧气浓度为0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酒精的产生量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相同,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酒精的产生量逐渐减少,在氧气浓度为a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大于酒精,因此,此时两种呼吸方式都有,此时酒精的相对值为6,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对值为3,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对值为15—6=9,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相对值为1.5,因此 ,此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B正确。 故选B。‎ ‎【点睛】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利用呼吸作用的方程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所以应该熟记方程式,特别是其中的系数,细胞呼吸过程中哪种呼吸方式为主,不能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而是看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多少,哪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越多,就以哪种呼吸方式为主。‎ ‎13.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 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 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通读整道题目,可知本题在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详解】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吸收量,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C正确。‎ 故选C ‎14. 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轮藻叶片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已知实验前叶片质量相等,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测其质量变化,立即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再测其质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 一 ‎ 二 ‎ 三 ‎ 四 ‎ 温度/℃ ‎ ‎26 ‎ ‎27 ‎ ‎28 ‎ ‎29 ‎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 ‎–2 ‎ ‎–3 ‎ ‎–4 ‎ ‎–4.5 ‎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mg ‎ ‎+4 ‎ ‎+3 ‎ ‎+3 ‎ ‎+1 ‎ 据表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轮藻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6℃‎ B. 光照时,第二、三组轮藻产生的氧气量相等 C. 光照时,第二组轮藻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 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10 mg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轮藻在组别三28℃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最大,A错误;‎ B、组别二和组别三的光合作用强度不相等,所以产生氧气量也不相等,B错误;‎ C、组别二的呼吸作用强度:3,光合作用强度:3+3+3=9,所以两者不相等,C错误;‎ D、光照时,第四组轮藻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为合作用强度1+4.5+4.5=10mg,D正确。‎ 故选:D。‎ ‎15.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 比为2: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 25:10:1 B. 9:2:1 C. 9:6:1 D. 1: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根据题意,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为2:1,即AA占2/3、Aa占1/3,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AA占2/3、Aa占1/3,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2/3AA自交后代都是AA,1/3Aa自交,子代有1/12AA、1/12aa、2/12Aa,故子代中AA:Aa:aa=(2/3+1/12):2/12:1/12=9:2:1,B正确。 故选B。‎ ‎16.如图为某一个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精细胞 B.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 C. 图示5个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D. 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图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综上分析,由图④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可判断该二倍体生物为雄性,图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A错误;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B 错误;图示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③④⑤,C错误;该生物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相同,即含有4条染色体,D正确。‎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7. 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种(aaBB),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 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 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过程①是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A正确;②⑤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过程⑤是使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②③④是杂交育种,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1/3aaBB,2/3aaBb)的类型经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3+2/3×1/4=1/2,C错误;②⑥⑦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最大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故选:C。‎ ‎18. 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请问该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后,产生的子代细胞的基因型是( )‎ A. DdEeFF和DdEeff或DdEeFf B. DDEEFf和ddeeFf C. DEF和def或DEf和deF D. DEF和deF或DEf和def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丝分裂是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然后随机的到达细胞的一极,根据图示形成的子细胞应是DEF和deF或def到细胞的一极,故基因型是DdEeFF和DdEeff或DdEeFf,故A正确,B、C、D错误。‎ ‎19.母亲正常,父亲是色盲患者,他们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这个孩子患红绿色盲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染色体组成是XYY的病因发生在什么时期 ( )‎ 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 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C. 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患者(XaYY),推断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患红绿色盲小孩的色盲基因来自其母亲,YY染色体来自父亲。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YY染色体只能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异常分离而进入同一极所致。综上分析,A选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 A. 红细胞吸水增加 B. 胰岛素分泌降低 C. 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 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红细胞失水,A错误;‎ B.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B错误;‎ C.家兔静脉中的血糖浓度升高后,肝糖原分解会减少,C错误;‎ D.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其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正确;‎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 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 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⑦③,A错误;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B正确;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C正确;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D正确。故选:A.‎ ‎2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产生、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维持与Na+内流有关 B. 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内和膜外形成局部电流 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D. 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详解】A、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维持与 K+外流有关,A错误;‎ B、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B错误;‎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C错误;‎ 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为负电位,未兴奋部位为正电位,故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D正确。 故选D。‎ ‎2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呼吸强度、尿量、甲状腺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增加、不变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减少、增加、降低 ‎【答案】B ‎【解析】‎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人体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呼吸强度等细胞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温度降低,通过皮肤散失的水分减少,加之细胞代谢产生的水分增多,导致尿量增加;由于体温的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基本不变。综上分析, 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24.下列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后,浆细胞只能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B. 浆细胞和 T 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C.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会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当记忆B 细胞群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便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抗体。‎ ‎【详解】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B细胞也可以形成浆细胞,A错误;‎ B、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 C、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属于免疫,C错误;‎ D、浆细胞只有分泌功能,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故选B。‎ ‎2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使血糖升高的动物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下 图所示的过程,下列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 B. 下丘脑中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但没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 C. 下丘脑促进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机理不同 D.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可促进垂体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该过程属于反馈调节;而根据题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因此其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题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故与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A错误;‎ B、根据题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故垂体和下丘脑都有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受体,B错误;‎ C、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既受血糖浓度的影响,也接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下丘脑、垂体通过产生相关激素促进其分泌的,两者调节机制不同,C正确;‎ D、据图可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的分泌,D错误。 故选C。‎ ‎26.如下图所示⽤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①组实验如甲图: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②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 B. 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 C. 两天后,胚芽鞘G的生长向左,因Y侧生长素浓度高,胚芽鞘生长快 D. 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琼脂块B所含生长素浓度比琼脂块A多;乙图中,由于匀速旋转,琼脂块X和Y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据此分析。‎ ‎【详解】A、由于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B侧生长素浓度高,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故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A正确;‎ B、由于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而胚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低,故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右侧生长受抑制,左侧生长快,胚根E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 C、由于匀速旋转,琼脂块X和Y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相同,胚芽鞘G直立生长,C错误;‎ D、由于匀速旋转,琼脂块X和Y所含的生长素浓度相同,胚芽鞘G直立生长,D正确。 故选C。‎ ‎2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B.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在合成部位上有明显的不同 C. 植物激素不都是有机物 D.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本质上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起调节植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详解】A、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A正确;‎ B、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动物激素是动物内分泌腺合成的,B正确;‎ C、植物激素本质上是有机分子,C错误;‎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D ‎【解析】‎ 种群数量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不能使其环境容纳量降低,B项错误;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会使草场受到破坏,导致牲畜的环境容纳量降低,C项错误;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2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5‎ ‎5‎ ‎10‎ ‎10‎ 起始酵母菌数(103)‎ ‎5‎ ‎10‎ ‎5‎ ‎10‎ A. 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I不不同 B. 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 C. 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D. 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表,4个试管中,Ⅰ和Ⅱ试管、Ⅲ和Ⅳ试管中培养液体积相同,但起始酵母数量不同,故达到K值的时间都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据此分析。‎ ‎【详解】A、试管Ⅲ培养液体积比试管I大,但起始酵母数量相同,故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A正确;‎ B、试管Ⅳ和试管Ⅲ培养液体积相同,但试管Ⅳ的起始酵母数量多,故试管Ⅳ先达到K值,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量先于试管Ⅲ开始下降,B正确;‎ C、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故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C正确;‎ D、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不同的,D错误。 故选D。‎ ‎30.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 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 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 10%-20%‎ C. 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D. 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③表示同化量,④表示有机物质积累量,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固定的能量之比,即③/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恒温动物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 ‎【详解】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的,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取值,其④/③一般低于变温动物,A错误;‎ B、10%~20%是能量传递效率的一般范围,而③/①不能表示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食草动物的粪便中一般仍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植物纤维,所以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高于食草哺乳动物,C错误;‎ D、提高③/②值,意味着食物(饲料)更多地转化为动物同化量,进而转化为动物生长量④,有利于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列问题:‎ ‎(1)图甲中C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2)图甲中的F点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点。图甲中F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 的场所 有_____。‎ ‎(3)经过这一昼夜,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会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图乙中ef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____________的吸收减少。‎ ‎【答案】 (1). 等于 (2). h (3).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或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4). 增加 (5). 二氧化碳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中纵坐标是玻璃罩内CO2浓度,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O2浓度增加,C点时CO2浓度最高,C-F段CO2浓度下降,F点CO2浓度最低,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F点后植物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O2浓度上升;乙图纵坐标为植物吸收或释放CO2速率,d点和h点表示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ef段是中午的时间段,该区段出现下降的可能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 ‎【详解】(1)据分析可知,A-C段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C-F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图甲中 C 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 ‎(2)图甲中的F点之前光合速度大于呼吸速率,F点之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故F点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对应图乙中的h点。图甲中F点时,叶肉细胞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3)据图甲可知,经过这一昼夜,玻璃罩内CO2浓度比开始时下降,说明植物净光合作用大于0,即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会增加。‎ ‎(4)图乙中 ef 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孔大量关闭,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仔细比较分析两个曲线图,找到两个曲线图的代谢相同点,并且准确分析曲线趋势变化的原因。‎ ‎32.鼹鼠毛色受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控制。用黄色(A 控 制)鼹鼠与黑色(B 控制)鼹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鼹鼠毛色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2)写出亲本的基因型:黄色鼹鼠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鼹鼠____________。‎ ‎(3)F2 中黄色鼹鼠雌雄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AAbb (3). aaBB (4). 黄色:棕色=8: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由F2中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可知,控制鼹鼠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F1灰色鼹鼠为AaBb;已知黄色受A控制,则灰色为A_B_、黄色为A_bb、黑色为aaB_、棕色为aabb,亲本黄色鼹鼠为AAbb,黑色鼹鼠为aaBB。‎ ‎【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2中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控制鼹鼠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据分析可知,亲本黄色鼹鼠为AAbb,黑色鼹鼠为aaBB。‎ ‎(3)F1为AaBb,F2中黄色鼹鼠的基因型有AAbb、Aabb,比例为1:2,所以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2/3Ab、1/3ab,所以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有4/9AAbb、4/9Aabb、1/9aabb,故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8:1。‎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地理隔离 (2). 生殖隔离 (3). 没有 (4).‎ ‎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解答此题,应明确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不同含义,明确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使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2) b植物的某一种群中,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20%,D基因频率为10%+(1/2)×20%=2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32%,D基因频率为4%+(1/2)×32%=20%,基因频率不变,说明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未发生了进化。‎ ‎34.培养水稻次生根,当根长为10 mm左右时置于黑暗条件下,用不不同强度的单侧 光对竖直生长的次生根进行照光处理,发现根均出现背光生长现象,且在一定范围内,光强越大根弯曲的角度越大。对处理后的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生长素(IAA )含量(ng·g-1)‎ 向光侧 背光侧 光强:40µmol·m-2·s-1‎ ‎163.2‎ ‎426.6‎ 光强:100µmol·m-2·s-1‎ ‎117.2‎ ‎439.4‎ 黑暗(不照光)‎ ‎415.6‎ ‎415.6‎ 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能调节细胞代谢,其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性。‎ ‎(2)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最可能原因有两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水稻次生根呈现背光生长,请据表作出合理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两重 (2). 部分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3).‎ ‎ 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4). 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而根对生长素敏感,背光侧(处于抑制状态)生长慢,因此呈现背光生长 ‎【解析】‎ ‎【分析】‎ 据图表格数据可知,在黑暗条件下,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IAA的含量相等,在光照条件下,背光侧IAA含量远高于向光侧,且高于黑暗条件下IAA含量,但向光侧和背光侧IAA总量比黑暗条件下IAA总量低,推测光照导致了部分IAA分解,同时向光侧生长素有部分向背光侧运输。‎ ‎【详解】(1)生长素能调节细胞代谢,其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单侧光照射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据分析可知,最可能原因有两种:①部分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②光照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 ‎(3)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水稻次生根呈现背光生长,而据表可知,在单侧光照射下,背光侧IAA浓度比向光侧较高,则推测根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IAA起抑制作用,根背光侧生长慢,因此呈现背光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及相关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分析表格中数据,根据数据,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35.科学研究表明,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下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 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神经冲动传导到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3中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有效地调节血糖浓度,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小时,8处的_____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3)随着人们不良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形成,多种“文明病”相继产生,糖尿病就是典型代表。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偏低,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推测Ⅱ 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细 胞 (2). 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3). 胰高血糖素 (4). 组织细 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2中1为轴突末梢,2为突触小泡,3是突触前膜,4是突触间隙,5是突触后膜;图3中胰岛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图4中6~9 代表不同的液体,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详解】(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神经递质不是以跨膜方式释放,而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加快神经递质的释放。‎ ‎(2)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饭后5小时,因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刺激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所以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3)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则Ⅱ型糖尿病不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依据激素必须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节作用可推知:Ⅱ型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最高能量值是______KJ。‎ ‎(3)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捕食和竞争 (2). 400 (3). 增加 (4). 鹰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有5条食物链,即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据此分析。‎ ‎【详解】(1)鹰捕食蛇,为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捕食鼠,为竞争关系,故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要使得鹰占据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高,则应选择最短食物链即:草→兔→鹰,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最高20%计算,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最高能量值是10000×20%×20%=400KJ。‎ ‎(3)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不变,则鹰的捕食食物链变短,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失,故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