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4.68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满分50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不包括细胞内液,②中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中的唾液淀粉酶属于消化酶,分布在消化液中,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其他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 )
①血友病 ②色盲 ③糖尿病 ④尿毒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色盲是由X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遗传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过高引起的,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尿毒症是由于尿素等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废物含量过高,对细胞产生毒害引起的,属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引起的疾病。
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消化液
解析:选B。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内容是人体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而血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血浆,淋巴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淋巴。本题易认为人体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而生活在消化液中。
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解析:选D。人体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外的主要有三种: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的间隙,形成组织液。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内,可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可以回渗到毛细血管。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且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中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5.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A、B、C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解析:选C。先根据A、B、D的关系判断出D为淋巴,就可确定其他物质。
6.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解析:选A。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2。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O2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O2则来自肺泡(外界空气)。气体交换的基本方式是扩散,其方向是由高浓度→低浓度,因此O2浓度高低顺序为:外界空气>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即组织细胞中的O2浓度最低。
7.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
解析:选D。人体虽然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就会和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其中的乳酸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形成NaHCO3,过多的NaHCO3可由泌尿系统排出。这样,由于缓冲物质的调节,使血液的pH基本维持在7.35~7.45之间,变动幅度不大。
8.如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答案:A
9.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这是因为( )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率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解析:选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在生物体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且自身蛋白质不断被消耗,细胞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血浆的吸水能力减弱,组织液中水分子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速率降低,致使水分子在组织液中聚集,造成组织水肿。
10.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
解析:选D。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子、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尿酸等小分子物质均可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但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由这些小分子物质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渗透压,组织液和血浆之间是基本相等的,但由蛋白质构成的渗透压血浆大于组织液。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生成组织液的动力主要是毛细血管中的血压。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的阻力是很大的,所以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的血压较低,与组织液的压力基本接近。组织液回渗到毛细血管中的动力主要是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构成的渗透压。如果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过少,就会使组织液中的水分难以回渗到毛细血管,水分在组织液中积存,引起组织水肿。
11.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 )
A.碳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胃酸
解析:选B。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与内环境中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乳酸钠。
12.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
解析:选C。人体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等,人发烧即温度不能处于稳态水平,而适宜的温度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必要条件,发烧时温度过高使消化酶活性受影响,从而导致食欲变差。
1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①、②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对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a、b、c、d表示的器官分别为肺、消化道、肾和皮肤
B.①过程表示物质的重吸收,②过程表示消化吸收
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D.体内所有细胞都可与外界环境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C
1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A液成分与B液、C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
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
解析:选B。图中A液为血浆,B液为淋巴,C液为组织液,1为毛细血管,2为毛细淋巴管,3为组织细胞。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则血浆蛋白的生成减少,血浆浓度相对减小,组织液浓度相对变大,会引起C液增加。图中2结构的细胞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它内部接触淋巴,外部接触组织液,所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血浆与淋巴、组织液相比含蛋白质较多。O2的扩散方向是由血浆到组织液,再到细胞内,所以血浆中的O2浓度比组织液中高。
15.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解析:选C。由表中各成分分析可知,①属于细胞外液,即②是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保证了细胞能够正常行使各种功能,K+主要在细胞内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血浆中的蛋白质比组织液中的多,若血浆中蛋白质减少将会导致大量液体渗透进入组织液而出现组织水肿;肝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双层膜),CO2经过线粒体膜、肝细胞膜、毛细血管壁(至少一层细胞)进入血浆中,至少需穿过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隔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能获得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质及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这一特性也是导致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成分上有差异的主要原因。
16.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②可以进入A、C、D
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
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解析:选ACD。图中A、B、C、D分别代表毛细血管、红细胞、组织细胞、毛细淋巴管,而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共同组成了体液。组织液可与各种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而并非B中,B中含有血红蛋白。③为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大量的氧气,氧气浓度最低。
17.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 )
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和氧
D.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及时地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和氧,并及时地排出体内的各种代谢废物,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18.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小腿抽搐是因血钙含量减少引起的,血钙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①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②错误;尿毒症是因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在血浆中积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的,可见也是由内环境中成分变化引起的,③正确;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组织液量增多,故也属于内环境中成分的变化,④正确。
19.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C。直接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①、②、③依次需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⑤为CO2与H2O、无机盐、尿素等废物。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选B。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物质转运方式的相关知识。葡萄糖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项错误;H2CO3/NaHCO3是血液中的一对缓冲物质,当血浆的pH因机体的生理活动而发生变化时,H2CO3或NaHCO3会及时中和血浆中的某些偏碱性物质(如Na2CO3)或酸性物质(如乳酸),使血浆的pH保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人体的内部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情况下,体温会因为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同一个人体温在不同的时间有差异,但体温昼夜温差不超过1 ℃,也就是说内环境的温度不会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C项错误;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即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而体液是指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1.(12分)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人B液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之间,肺气肿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________,此时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缓冲物质。
(4)胰腺组织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
解析:组织细胞周围的液体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是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动物体内,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低,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刚好相反。因此,在动物体内二氧化碳从组织进入毛细血管,氧气从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细胞。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7.35~7.45 小 H2CO3/NaHCO3 (4)内环境稳态
22.(12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4种器官,请根据图回答:
(1)血液在A(即________)内进行气体交换,以得到O2,排出CO2,该过程是通过________作用进行的。
(2)B(即________)内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入循环系统。
(3)C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称为________,它对于维持内环境中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人体代谢终产物的排泄还可通过D(即________)来实现,它是人体调节________的主要器官。
(5)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CO2进入血液后,短时间内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通过内环境的调节,最终维持稳定。CO2能刺激______中枢兴奋,进而使________加快,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解析:根据细胞与循环系统的双向交换知道物质的来源:食物来自消化系统,是单向的;氧气来自呼吸系统,是双向的交换。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其次为皮肤。
答案:(1)肺 扩散 (2)消化道 消化 吸收 (3)肾脏 水 无机盐 (4)皮肤 体温 (5)降低 呼吸 呼吸运动
23.(12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其中A、B、C、D为体液: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______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________________(只写字母)。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d表示________作用。
(6)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渗透(自由扩散)
(2)A、B、D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f单向
(5)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24.(14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D C (2)A
(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