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00 KB
  • 2021-10-11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3月)生物试题 解析版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图为限制酶a、b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NA连接酶可催化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片段 B. 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制特定的核糖核酸序列 C. a酶和b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不能相互连接 D. a酶和b酶的切割位点均为磷酸二酯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限制酶a和b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限制酶a和限制酶b的识别序列不同,但两者切割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因此经过两种酶切后的黏性末端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详解】DNA连接酶是连接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A错误;限制性内切酶可识别并切制特定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序列,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a酶和b酶切割后产生的黏性末端相同,都是-GATC-,它们之间能相互连接,C错误;a酶与b酶切断的化学键相同,都是磷酸二酯键,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尤其是限制酶的特点和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质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质粒的本质是小型环状DNA分子 B. 质粒可在细胞中进行自我复制 C. 质粒上的标记基因有利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D. 除质粒外,常用的载体还有动植物病毒、λ噬菌体的行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 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 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质粒的本质是小型环状DNA,A正确;质粒上具有复制原点,能自我复制,B正确;质粒上的标记基因,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C错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包括细菌的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重点考查运载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常用的运载体种类,掌握作为运载体需具备的条件,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下列有关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启动子可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B. 终止子是决定翻译过程结束的信号 C. DNA连接酶不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D.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详解】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所以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A正确。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相应的地方停止,从而终止转录过程,B错误。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不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正确。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下列受体细胞与导入方法的匹配,正确的是 A. 棉花细胞——花粉管通道法 B. 羊受精卵——基因枪法 C. 大肠杆菌——农杆菌转化法 D. 农杆菌——农杆菌转化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 ‎【详解】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常用花粉管通道法,A正确;显微注射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B错误;Ca2+‎ 处理法能使大肠杆菌、农杆菌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故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应采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C错误,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明确受体细胞不同时,导入目的基因的方法也不同,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应用实例的是 A. 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 B. 含鱼抗冻基因的番茄 C. 含抗生素合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 D. X射线处理得到的突变高产青霉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1)抗虫转基因植物;(2)抗病转基因植物;(3)抗逆转基因植物;(4)转基因改良植物品质。总之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用于生产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能产生抗逆性品种。 ‎ ‎2、动物基因工程的成果:(1)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外源生长激素基因;(2)改善畜产品的品质;(3)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4)转基因动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 ‎3、医药卫生方面的成果:主要是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如人胰岛素、细胞因子、抗体、疫苗、干扰素等。 ‎ ‎4、环境保护方面:环境监测和对污染环境的净化。‎ ‎【详解】培育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基因烟草,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A不符合题意;含鱼抗冻基因的番茄,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B不符合题意;含抗生素合成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C不符合题意;X射线处理得到的突变高产青霉菌属于诱变育种,不属于基因工程的应用,D符合题意。故选D。‎ ‎6.下列表示抗凝血酶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过程,其中①表示 A. 受精卵 B. 乳腺细胞 C. 卵细胞 D. 牛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1)基因药用蛋白基因+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原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成果:乳腺生物反应器。  (3)过程:将药物蛋白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导入哺乳动物的受精卵中,最终培育的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生产所需要的药物。‎ ‎【详解】将目的基因抗凝血酶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因此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抗凝血酶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最终培育的转基因动物进入泌乳期后,可以通过分泌的乳汁生产所需要的抗凝血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下列关于基因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治疗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 B. 经基因治疗治愈的病人,其后代不会再患同种基因疾病 C. 基因治疗是指用正常基因取代或修补病人细胞中有缺陷的基因 D. 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可以是体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只有同基因治疗才能得到根治。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 ‎【详解】‎ 基因治疗是治疗疾病的新途径,其利用的是转基因技术,A正确;遗传病包括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基因治疗可以治愈基因病,但不能治愈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经基因治疗治愈的病人,其后代可能会再患同种基因疾病,B错误;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C正确;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特点,掌握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及相关细节,了解基因工程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下列对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①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 ②预期蛋白质的功能 ③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④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详解】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预期蛋白质的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的序列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的序列。综上分析,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下列关于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工程是第二代基因工程 B. 蛋白质工程直接操作对象是蛋白质分子 C.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操作,蛋白质工程是细胞水平操作 D. 蛋白质工程得到的蛋白质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通过对基因的操作,将符合人们需要的目的基因导入适宜的生物体,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或生活需要。‎ ‎【详解】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A正确;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的直接操作对象是基因,B错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都对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操作,C错误;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产生它本不能产生的蛋白质,进而表现出新的性状,但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通过修改基因或创造合成新基因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和表达形状,合成新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A。‎ ‎10.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培养为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大 C.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激素的调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2)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3)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详解】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培养为完整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一般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全能性越低,B错误;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尤其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调节作用在组织培养中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B。‎ ‎11.PCR是一种在生物体外扩增特定DNA片段的技术,下列关于PCR叙述正确的是 A. PCR技术所用的仪器是DNA合成仪 B. PCR所需的酶为热稳定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 C. 循环一次要经过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 D. PCR过程所需的两种引物是可以互补配对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DNA合成仪是按照人们预先设定DNA序列,从无到有,从头合成,以循环的化学反应合成出DNA链,与PCR技术不同,PCR就是利用DNA聚合酶对特定基因做体外或试管内的大量合成,基本上它是利用DNA聚合酶进行专一性的连锁复制,因此体外扩增DNA片段应该是PCR仪,不是DNA合成仪,A错误;PCR技术中所需的Taq酶是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PCR技术不需要DNA连接酶,细胞内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PCR的一个循环要经历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步骤,C正确;PCR过程所需的两种引物是不能有互补性,否则引物之间会配对形成双链DNA,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过程,能与体内DNA复制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下列关于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两种文库中分别获取一个基因且它们决定的性状相同,则两个基因结构也完全相同 B. cDNA文库中只含有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C. cDNA文库中的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D. cDNA文库中的基因没有启动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 ‎2、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 ‎【详解】mRNA是由基因中的外显子转录形成的,因此cDNA文库中的基因不包含启动子和内含子等结构,与该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的基因结构不同,A错误;由分析中定义可知,cDNA文库中只含有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基因组文库中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正确;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基因只有部分可在物种间进行交流,C正确;cDNA文库由于从mRNA反转录而来,因此没有启动子、内含子,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文库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区别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的区别;掌握cDNA文库获得方法,并对所获得的基因结构进行判断,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3.如图1为某种常用质粒的序列图,Lac Z、Amp为两种标记基因。若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 HⅠ和Bg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彻底切割),用DNA连接酶相连(只考虑两个片段相连),然后再用BamHⅠ和EcoR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重组质粒(含目的基因),可获得长度不同的( )种DNA片段.‎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质粒中有两个标记基因(Lac Z基因编码的酶能使无色的X-gal变为蓝色,Ampr 为氨卡青霉素抗性基因),2种限制酶(BamH Ⅰ和EcoR Ⅰ)的切割位点共3个,其中BamH Ⅰ有2个切割位点且都位于标记基因——Lac Z基因之中,EcoR Ⅰ只有1个切割位点。‎ 分析图2,目的基因的两端各有1个限制酶酶切位点,分别是BamH Ⅰ和Bgl Ⅱ,所以要想获得目的基因,必须同时用这两种限制酶进行切割,同时给出了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准确的切割位点,比较发现,两种限制酶切开后露出的粘性末端的碱基序列相同。‎ ‎【详解】若质粒和目的基因用Bam HⅠ和BglⅡ两种限制酶切割后(彻底切割),用DNA连接酶相连(只考虑两个片段相连),然后再用BamHⅠ和EcoRⅠ切割成功连接后的重组质粒(含目的基因),BamHⅠ在标记基因Lac Z基因中剩1个切割位点,在目的基因的一端有1个BamHⅠ切位点,在外源DNA有一个EcoRⅠ切割点,切割后形成4种DNA片段。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为获得抗病毒的马铃薯植株,往往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复制酶基因转移到马铃薯体内,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因此不能将目的基因插入T-DNA序列中 B. 单子叶植物受伤后分泌大量酚类化合物,因此农杆菌易感染单子叶植物 C. 若在马铃薯植株中检测到病毒复制酶基因mRNA,则目的基因成功表达 D. 为了避免转基因植物花粉污染周围植物,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叶绿体DNA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比较经济有效,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大肠杆菌细胞最常用的转化方法就是用钙离子处理细胞,使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完成转化过程。‎ ‎【详解】‎ 农杆菌Ti质粒上有T—DNA,这种DNA可以转移到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上T—DNA,通过农杆菌转化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A错误;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原因是多数单子叶植物细胞不能合成酚类化合物,B错误;通过做抗病毒接种实验,可以检测马铃薯是否具有抗病毒的特性,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属于个体水平的检测,C错误;花粉中含有精子,其几乎不含细胞质,而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所以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后,就不会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避免转基因植物花粉污染周围植物,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1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常用Ca2+处理法导入SOD基因 B. ②、③过程所用的激素种类和比例都相同 C. ②、③过程都需要进行光照 D. 新品种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SOD基因是目的基因,图中①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②③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中②表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③表示再分化形成胚状体的过程。‎ ‎【详解】①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可用基因枪法导入SOD基因,A错误;②、③过程所用的激素种类和比例不相同,因为它们培养的目的不同,B错误;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过程,均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完成,其中脱分化过程需要避光,而再分化过程需要光照,C错误;二倍体植物细胞经过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培养后得到的转基因植物仍为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需要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 B. 愈伤组织是一群高度分化的薄壁细胞 C. 包含了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 D.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过程最后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杂种植株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  ‎ ‎【详解】在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以获得原生质体,然后进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A正确;愈伤组织是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B错误;在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有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C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D正确。故选B。‎ ‎17.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愈伤组织用人工薄膜包装可得到人工种子 B.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植株 C. 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人参皂苷粉的工厂化生产 D.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 可获得双亲的遗传特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经细胞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可直接制作“人工种子”,但愈伤组织不能直接制作人工种子,A错误;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并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正确;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即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C正确;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白菜一甘蓝”,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因此杂种植株可获得双亲的遗传特性,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8.科研人员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a(2n=20)和b(2n=18)两种植物细胞融合,最终培育出新植株,其中乙和丙过程分别为两种育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过程得到的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 B. a、b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 C. 丙过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D. 试管苗长大成熟后减数分裂过程不能形成四分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甲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式育种,乙为诱变育种,丙为基因工程育种,丁表示植物组织培养。‎ ‎【详解】甲过程得到的细胞c为杂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到细胞两极,A正确;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B 正确;丙过程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C正确;试管苗长大成熟后,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细胞融合及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及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及优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两者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 B. 动物细胞培养气体条件中的CO2是为了促进细胞呼吸 C. 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 D. 癌细胞不存在接触抑制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动物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 A正确;动物细胞培养气体条件中的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滞,接触抑制,C正确;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因此可无限增殖,D正确。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下列有关核移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克隆动物与核供本动物性状完全相同 B. 核移植得到的克隆动物一般不存在健康问题 C. 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的繁殖某一性别的动物个体 D. 核移植过程中的受体细胞最好是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体细胞核移植:又称体细胞克隆,作为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常用技术手段,即把体细胞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能发育为新的胚胎,这个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在核移植中做供核的细胞一般是增殖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2、体细胞核移植的应用:  a.加速家畜的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种群繁育;  b.转基因克隆动物做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c.克隆动物的组织、器官做移植的供体; d.研究克隆动物和克隆细胞可使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  3、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1)胚胎成活率低;(2)动物健康存在问题;(3)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 ‎【详解】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因此其表现出的性状与供核动物不完全相同,A错误;克隆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一些遗传和生理缺陷类的健康问题,B错误;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动物个体,C正确;因为MⅡ期的卵母细胞中含有促进供体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即成熟促进因子(MPF),而且活性很高,所以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通常采用MⅡ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核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移植的基本程序和意义,掌握核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1.2017年世界上首例用体细胞克隆的灵长类动物一猴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研究所诞生,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克隆猴(二倍体)的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供体的体 A.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有丝分裂中期再进行 B. 克隆猴与供体猴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 C. 可用显微注射法将供体细胞注人去核卵母细胞 D. 可用电脉冲等方法激活受体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去除细胞核,②代表的过程胚胎移植,概念为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详解】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采用显微操作微型吸管吸出去核,A错误;克隆猴是去核的细胞去植入供体猴的细胞核,再把这个细胞激活,再培养为个体。而遗传物质大部分在细胞核中,所以这个克隆猴的遗传物质与供体猴的遗传物质基本相同,B正确;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是利用显微注射法,C正确;使用电脉冲等方法可以激活重组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D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只需识记细胞核移植及克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核移植的过程,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2.核移植技术在畜牧业、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 B. 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移植治疗的供体 C. 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D.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详解】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可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A正确;转基因克隆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移植治疗的供体,B正确;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C正确;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D。‎ ‎2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B. 诱导动植物细胞融合均可用灭活的病毒 C. 动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细胞核的融合 D. 细胞融合技术使远缘杂交变为可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动物细胞的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植物细胞融合不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用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B错误;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融合细胞核,C正确;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D正确。故选B。‎ ‎24.“生物导弹”由单克隆抗体与药物、酶或放射性同位素配合而成,在生物体内与特定目标细胞或组织结合,并由其携带的药物产生治疗作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和“生物导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哺乳动物感染某种病毒后,体内形成相应的B淋巴细胞能分泌相应抗体政击病毒 B.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出的抗体 C. 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D. “生物导弹”的“瞄准装置”是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单克隆抗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哺乳动物感染某种病毒后,体内形成相应的效应B淋巴细胞(浆细胞)能分泌相应的抗体,与处理后的抗原病毒结合,被吞噬细胞吞噬,A正确;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经体内或体外培养产生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体,B正确;“生物导弹”是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利用抗体和相应抗原(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利用抗癌药物或毒素杀伤和破坏癌细胞,C错误;“生物导弹”的“瞄准装置”是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C。‎ ‎2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若干B淋巴细胞,它们产生的抗体可能各不相同 B. ②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过程可能出现同种细胞融合的现象 C. ②融合结束后需对融合的细胞进行第一次筛选,筛选出能产生同一种抗体的细胞 D. 杂交瘤细胞既可以在体外培养也可在小鼠腹腔内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①表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②表示细胞融合,③表示重组细胞,④表示筛选过程。‎ ‎【详解】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一种效应B细胞(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A正确;过程②表示动物细胞融合,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融合过程可能出现同种细胞融合的现象,B正确;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在完成细胞融合后,第一次筛选出的是杂交瘤细胞,去除未融合的细胞和自身融合的细胞,第二次筛选出的是针对目标抗原的抗体检验为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即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经过选择培养基初次筛选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再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才能进行体内或体外培养,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了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制备的过程,明确图中数字编号表示的细胞或过程。‎ ‎26.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B. 利用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可定位诊断肿瘤等疾病 C. 注射抗原的目的是为了让机体产生针对相应抗原的B淋巴细胞 D. 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本质是固醇 ‎【答案】D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特点。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A正确;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定位诊断肿瘤、心血管畸形等疾病,B正确;制备单克隆抗体时,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浆细胞),C 正确;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 ‎27.干细胞是生物体生命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未分化细胞,它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形成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适宜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 B. 用干细胞培育出人体心脏,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干细胞中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D. 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动物器官或组织,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详解】在适当的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A正确;心脏干细胞分化形成心脏的过程未表现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全能性是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能力,B错误;干细胞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本物种生物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C正确;运用胚胎干细胞可以培养动物器官或组织,从而开创人类疾病治疗的新方法,D正确。故选B。‎ ‎28.如图表示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若是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除去细胞壁 ‎②动植物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相同 ‎③动植物细胞融合所用的方法完全相同 ‎④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均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若图中A、B为植物细胞,则图示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其实质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在融合前需要使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再用化学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法(振动、离心、电刺激)诱导原生质体融合,需要注意的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时不用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融合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获得融合细胞后需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将细胞培育成植株,故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植物新品种。‎ ‎【详解】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实质为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在融合前需要使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①正确;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能形成杂种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细胞核融合成一个细胞核,②错误;所用的技术方法手段不完全相同,植物体细胞融合杂交时要先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动物细胞融合时要先使细胞分散后再诱导细胞融合,③错误;动植物细胞融合技术均能打破物种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④正确。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9.下列属于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区别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的不相同 B. 动物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均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植物组织培养不能 D. 动物细胞培养需控制温度,而植物组织培养不需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详解】动物细胞培养必须利用动物血清,植物组织培养则不需要,故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与植物的不同,A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均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需要控制温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如图转基因山羊C为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转基因抗虫棉D抗虫效果明显,无环境污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过程表示目基因的获取 B. 转基因抗虫棉D是否抗虫需要进行抗虫接种检测 C. 转基因山羊C乳腺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不含目的基因 D. 转基因山羊C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来自人的目的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其中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②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④表示早期胚胎发育及胚胎移植过程;⑤表示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育转基因植株。‎ ‎【详解】据图分析,①表示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A正确;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抗虫基因是否表达,应该进行抗虫的接种实验,即让害虫进食棉花叶子,观察害虫是否死亡,B正确;在该转基因山羊C中,因为所有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因此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人的乳腺蛋白基因,但此基因只在山羊的乳腺细胞中得到表达,C错误;转基因山羊C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来自人的目的基因,原因人的目的基因上连接了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使得目的基因在该细胞中能够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考查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含义;识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马铃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目的基因,可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一,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一一,那么在①过程中,应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割质粒,用限制酶___________________切割抗虫基因,才能至少保留一个标记基因。‎ ‎(3)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别和结合的部位。‎ ‎(4)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若大肠杆菊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入。‎ ‎(5)将目的基因导人马铃薯细胞使用了农杆菌转化法,要用___________处理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感受态,然后将它们在缓中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存在和表达,要通过检测与鉴定。在分子水平上检测马铃薯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双链复制 (2). Ⅱ (3). Ⅰ(或答Ⅰ和Ⅱ) (4). RNA聚合酶 (5). 四环素 (6). Ca2+ (7). DNA分子杂交技术 (8). ‎ ‎【解析】‎ ‎【分析】‎ 图中过程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③表示目的基因导入土壤农杆菌,④表示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的根细胞,⑤表示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完整植株。‎ ‎【详解】(1) PCR技术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需要目的基因、引物、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和一定的缓冲溶液等。‎ ‎(2) 质粒中两个标记基因中均有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若用该酶切,抗性基因均被破坏,因此用限制酶Ⅱ切割质粒;目的基因可以用限制酶Ⅰ或两种酶一起切割,由于两种切割形成的末端序列相同,因此可以连接,才能至少保留一个标记基因。‎ ‎(3) 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4) 重组质粒的标记基因是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将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入。‎ ‎(5) 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细胞使用了农杆菌转化法。该方法先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农杆菌Ti质粒的T—DNA上,然后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导入农杆菌时,要用Ca2+处理微生物(土壤农杆菌),使之转变为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进而使外源基因容易导入,然后将它们在缓冲液中混合培养以完成转化过程。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 ‎【点睛】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判断能力,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32.下图所示为科学家利用番茄叶细胞和马铃薯叶细胞杂交培育“番茄一马铃薯”植株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过程使用了____________酶,以获得植物的原生质体。‎ ‎(2)过程③在化学药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会发生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融合后的原生贡体会再生出细胞壁,新的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过程⑤表示__________,过程⑥表示__________,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⑤⑥⑦表示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通过该技术可以获得脱毒苗,培养过程常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培养。‎ ‎(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答案】 (1). 纤维素酶和果胶 (2). 聚乙二醇(PEG) (3). 高尔基体 (4). 脱分化 (5). 再分化 (6).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 植物组织培养 (8). 茎尖(分生组织) (9). 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③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④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⑤表示脱分化过程;⑥表示再分化过程,⑦表示个体发育过程。‎ ‎【详解】(1) ①②为去壁过程,该过程常用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2)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化学试剂是聚乙二醇,③④过程中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新细胞壁的产生与细胞内高尔基体直接相关。‎ ‎(3) ⑤表示脱分化过程,⑥表示再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形成杂种细胞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其培育成杂种植株,因此图中过程⑤⑥⑦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时选用的材料通常是分生组织,原因是分生组织的全能性高,易培养形成愈伤组织。‎ ‎(5)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点睛】本题结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具体过程及意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步骤的名称。‎ ‎33.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想让奶牛的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需构建表达载体时在生长激素基因编码区前加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散处理,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__________酶处理。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进行原代培养时,细胞增殖表现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将进行培养的供体细胞注人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的目的是_________‎ ‎(5)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有__________以及胚胎移植技术。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______________具有全能性。‎ ‎【答案】 (1). 牛乳腺蛋白基因启动子 (2). 胰蛋白 (3). 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4). 贴壁生长 (5). 接触抑制 (6). 使克隆出的动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供本细胞 (7). 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 (8). 体细胞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转基因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该过程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体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详解】(1) 培育转基因奶牛时,根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原理,需要在生长激素编码序列前插入牛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使生长激素编码序列只在乳腺组织细胞中表达。‎ ‎(2) 动物细胞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处动物组织,以分散成单个细胞。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一般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保证了供体细胞正常的遗传基础。‎ ‎(3) 如果重组细胞为贴附性细胞,则在进行原代培养时,会表现出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等特点。‎ ‎(4) 形成重组细胞时应选用M Ⅱ中(或减Ⅱ中)期的卵母细胞,并去掉其细胞核的原因是使克隆出的动物个体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供体细胞(或避免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对后代造成干扰)。‎ ‎(5)上图中所示的生物技术整体被称为核移植(或体细胞核移植),其包括的具体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技术等。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点睛】本题结合转基因克隆奶牛的培育过程图解,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胚胎移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识记核移植的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34.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选用EcoRⅠ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中首先需要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人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过程④特有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单克隆抗体。然后对上述细胞进行抗体检测,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克隆化培养。‎ ‎(4)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种)‎ ‎【答案】 (1). 防止目的基因自身环化,防止目的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 (2). 转化 (3). 灭活的病毒 (4). 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 (5). 杂交瘤细胞 (6). 既能分泌专一的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7). 不是 (8). 能产生特定抗体(或能产生抗埃博拉病毒VP40抗体) (9). 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解析】‎ ‎【分析】‎ 制备抗埃博拉病毒VP4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①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过程表示给老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VP40蛋白引起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定B淋巴细胞,④过程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1) 过程①中选用EcoRⅠ和XhoⅠ两种限制酶切割可以使目的基因的两端获得不同的粘性末端,所以这样处理的优点是防止目的基因环化。‎ ‎(2) 过程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此过程首先需要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VP40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 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远离基本相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和灭活病毒及电激,所以过程④特有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抗生素,目的是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可以获得.所以选择培养基上存活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 ‎(4) 图示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有:①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过程表示给老鼠注射特定的抗原蛋白:VP40蛋白引起小鼠的特异性免疫,产生特定B淋巴细胞,④过程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