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13 KB
  • 2021-10-11 发布

生物·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文科)+Word版含解析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稳定在3~4 D.维持在7.35~7.45‎ ‎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3.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血红蛋白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 ‎4.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  )‎ A.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5.下列病症中,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  )‎ A.小腿抽搐 B.组织水肿 C.尿毒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血浆、组织液、淋巴 C.细胞内液 D.内环境 ‎9.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发生疾病 ‎11.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2.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13.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5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1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15.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16.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C.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17.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18.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 C.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 ‎19.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下丘脑 ‎20.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  )‎ A.a B.b C.c D.d ‎2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记忆细胞 B.产生抗体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22.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23.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什么?(  )‎ A.果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24.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 ‎②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③芽和幼叶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 ‎④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5.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  )‎ 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 D.A、B、C ‎26.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27.在某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28.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取得效果不正确的是(  )‎ A.获得无子果实 B.促进果实成熟 C.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29.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促进细胞伸长 D.促进光合作用 ‎30.在丁香植物体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个空2分共40分)‎ ‎3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  ‎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下进行.‎ ‎32.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正、负或零)电位.‎ ‎(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向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剌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 ‎(4)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5)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 A、K+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人膜内.‎ ‎33.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mol•L﹣1.‎ ‎(2)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高的是  .‎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  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作用的结果.‎ ‎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剧烈运动后,血浆pH会因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而(  )‎ A.大于7.35~7.45 B.小于7.35~7.45‎ C.稳定在3~4 D.维持在7.35~7.45‎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浆中pH的维持.‎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解: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HCO3﹣可以和产生的乳酸反应,从而不会引起血浆pH的剧烈变化,维持在7.35~7.45这个正常范围内.‎ 故选:D.‎ ‎ ‎ ‎2.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D错误.‎ 故选:D.‎ ‎ ‎ ‎3.下列各物质组合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血红蛋白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回忆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然后结合选项内容进行解答.‎ ‎【解答】解:葡萄糖和水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环境吸收,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尿素和部分水通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血浆蛋白与血红蛋白和激素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也不能直接排出体外.‎ 故选:B.‎ ‎ ‎ ‎4.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  )‎ A.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生理盐水的浓度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因此生理盐水与血浆是等渗溶液,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原因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解答】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故选:C.‎ ‎ ‎ ‎5.下列病症中,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无关的是(  )‎ A.小腿抽搐 B.组织水肿 C.尿毒症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具体表现,分析题干可知,本题的要点是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先回忆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小腿抽搐是由于血浆中Ca2+浓度过低引起的,Ca2+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 B、组成水肿是由于组织液中水含量过低,渗透压降低引起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B错误;‎ C、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受损,血浆中的尿素、尿素等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除造成的,是内环境成分变化引起的,C错误;‎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所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与内环境成分变化无关,D正确.‎ 故选:D.‎ ‎ ‎ ‎6.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本题是稳态的生理意义和稳态失调造成的影响,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紊乱.‎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也可能出现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但是不一定,A错误;‎ B、儿童患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缺钙,B错误;‎ C、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C正确;‎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的血钙过高引起的,但稳态遭到破坏不一定就是血钙过高,D错误.‎ 故选:C.‎ ‎ ‎ ‎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人体自身调节实现 B.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C.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 D.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范畴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通过人体自身的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实现的,A正确;‎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包括pH的调节,血糖的调节等,C正确;‎ D、免疫调节属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范畴,D错误.‎ 故选:D.‎ ‎ ‎ ‎8.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细胞外液 B.血浆、组织液、淋巴 C.细胞内液 D.内环境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相关概念的考查,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解答】解:细胞外液与内环境属于同一概念,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与细胞内液属于并列关系,因此A、B、C、D选项中C与ABD的差异最大.‎ 故选:C.‎ ‎ ‎ ‎9.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由图可知,图中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组织水肿的几种情况:‎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增强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时,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4)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5)肾小球肾炎,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降低.‎ ‎【解答】解: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①中液体含量将降低,A错误;‎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②中液体含量将增加,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③中液体影响不大,C错误;‎ D、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时④中液体影响不大,D错误.‎ 故选:B.‎ ‎ ‎ ‎10.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发生疾病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正确;‎ C、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可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 D、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也会生病,如白化病与血液成分无关,D错误.‎ 故选:D.‎ ‎ ‎ ‎11.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的完整性.神经中枢主要包括脑和脊髓.脊髓是人体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中枢,脊髓的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解答】解: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从胸部折断后兴奋不能传入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由于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胸部以下,低级的膝跳反射会存在,而需要高级中枢参与形成的感觉不存在.‎ 故选:B.‎ ‎ ‎ ‎12.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其中,在突触前膜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在突触后膜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解答】解:突触小体是指神经纤维轴突末端膨大成球状或杯状的结构,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出神经递质,从而传递信息,所以突触小体接受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化学信号,其信号转换模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故选:B ‎ ‎ ‎13.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5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答】解: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由于该鼠为成年鼠,因此连续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该小白鼠的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故选:A.‎ ‎ ‎ ‎14.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解答】解:海水浓度高,机体丢失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引起下丘脑水平衡调节中枢发出指令,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故选:A.‎ ‎ ‎ ‎15.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  )‎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不能分化成浆细胞,A错误;‎ B、T细胞在初次免疫的过程中,能够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B错误;‎ C、B细胞在初次免疫的过程中,能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当抗原二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中的记忆细胞会受到刺激,增殖分化成浆细胞,D错误.‎ 故选:C.‎ ‎ ‎ ‎16.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C.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无传染性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发应 ‎【考点】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解答】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没有传染性,A错误;‎ B、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B正确;‎ C、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 ‎ ‎17.下列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分别是(  )‎ A.注射胸腺素,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预防是指通过人工免疫使人增强或获得对某些病原体或细胞(如肿瘤细胞)特异性抵抗力的方法.‎ ‎2、免疫治疗是通过免疫调节剂来纠正免疫功能的失调,以达到治疗有关疾病的目的.‎ ‎【解答】解:A、抗体是蛋白质,不能口服,A错误;‎ B、注射卡介苗属于免疫预防,输入抗体属于免疫治疗,B正确;‎ C、球蛋白不能口服,C错误;‎ D、移植胸腺属于免疫治疗,D错误.‎ 故选:B.‎ ‎ ‎ ‎18.下列关于抗利尿素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水多,抗利尿素分泌多 B.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多 C.喝水少,抗利尿素分泌少 D.出汗多,抗利尿素分泌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体内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喝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加,A错误;‎ B、喝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 C、喝水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C错误;‎ D、出汗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 ‎ ‎19.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脊髓 C.小脑 D.下丘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脑各结构的功能.‎ ‎1、下丘脑的作用有:①感受: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②分泌:受下丘脑内神经中枢的作用,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到垂体后叶;③调节:调节渗透压、体温、血糖;④传导:传导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兴奋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 ‎2、小脑:位于桥脑和延髓的后方,中间为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借小脑上中下三脚分别与中脑、桥脑和延髓相连接.小脑的机能有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和调整协调运动.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及延髓.下丘脑仅是体温的调节中枢,形成感觉在大脑皮层.‎ ‎【解答】解: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其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故选:D.‎ ‎ ‎ ‎20.如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个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  )‎ A.a B.b C.c D.d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c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 ‎【解答】解:由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因此,a、b、c三点起促进作用,但d点由于生长素浓度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故选:D.‎ ‎ ‎ ‎2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记忆细胞 B.产生抗体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特点是受到抗原刺激后,都能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 ‎【解答】解:A、在人体免疫调节过程中,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B、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效应T细胞将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 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A.‎ ‎ ‎ ‎22.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A错误;‎ B、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正确;‎ C、抗体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掉,所以不能说抗体直接消灭病菌,C错误;‎ 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D错误.‎ 故选:B.‎ ‎ ‎ ‎23.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农田还是果园?理由是什么?(  )‎ A.果园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农田,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农田,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除草剂利用的是高浓度时能抑制植物的生长,且除草剂和农作物的敏感度不同,从图中可看出,双子叶植物更敏感,故一般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果园中一般为双子叶果树,农田中一般为单子叶农作物,故一般选农田..‎ ‎【解答】解:A、低浓度除草剂溶液不能抑制杂草生长,A错误;‎ B、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抑制了果树生长,B错误;‎ C、低浓度除草剂溶液不能抑制杂草生长,C错误;‎ D、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D正确.‎ 故选:D.‎ ‎ ‎ ‎24.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条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 ‎②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③芽和幼叶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 ‎ ‎④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植物的扦插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水分主要通过叶片进行散失,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解答】解:①芽和幼叶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而不是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①错误;‎ ‎②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②正确;‎ ‎③芽和幼叶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没有储存有较多的营养物质,③错误;‎ ‎④由于水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所以去除成熟叶可降低蒸腾作用,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②④.‎ 故选:C.‎ ‎ ‎ ‎25.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出现的病症是(  )‎ A.可能是糖尿病 B.可能是低血糖 C.可能是高血糖 D.A、B、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共同作用,升高血糖含量,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作用表现为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平衡.当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机体内血糖含量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不能维持正常水平.‎ ‎【解答】解:当人体不能正常调节血糖平衡时,血糖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故出现的病症是可能是糖尿病,可能是低血糖,也可能是高血糖.‎ 故选:D.‎ ‎ ‎ ‎26.如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分.用单侧光照射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左弯曲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曲 D.甲向右弯曲,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生长素运输受单侧光影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解答】解:甲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所以甲直立生长不弯曲;‎ 乙图云母片阻断了生长素的向下运输,所以乙不生长不弯曲;‎ 丙图云母片阻断了右侧生长素的向下运输,则左侧浓度高于右侧长得快,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故选:B.‎ ‎ ‎ ‎27.在某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解答】解:一植株上,顶端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所以生长素浓度大小是顶芽<侧芽.同理,生长点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同理,生长点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由生长点向上即形态学下端运输,导致老根的生长素浓度升高,所以生长素浓度大小是老根>生长点.B正确.‎ 故选:B.‎ ‎ ‎ ‎28.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取得效果不正确的是(  )‎ A.获得无子果实 B.促进果实成熟 C.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 D.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A、由于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用生长素涂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籽果实,A正确;‎ 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但不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所以用生长素处理植物扦插的枝条,能促进其生根,C正确;‎ D、由于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可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正确.‎ 故选:B.‎ ‎ ‎ ‎29.细胞分裂素在促进植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 C.促进细胞伸长 D.促进光合作用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解答】解: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A正确;‎ B、激素不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B错误;‎ C、生长素促进植株生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细胞的伸长,C错误;‎ D、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D错误.‎ 故选:A.‎ ‎ ‎ ‎30.在丁香植物体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组织是(  )‎ A.营养组织 B.分生组织 C.机械组织 D.保护组织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解答】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等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故选:B.‎ ‎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个空2分共40分)‎ ‎31.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 呼吸 系统,b表示 消化 系统,c表示 泌尿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循环 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 大于 (填大于或小于)组织液.‎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下降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 维持相对稳定 ‎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的调节下进行.‎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 ‎【解答】解:(1)a表示呼吸系统,b表示消化系统,c表示泌尿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 ‎(2)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只能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输,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进行.‎ 故答案为:‎ ‎(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 ‎(2)大于 ‎ ‎(3)下降 维持相对稳定 ‎(4)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 ‎ ‎32.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负  (正、负或零)电位.‎ ‎(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K+、  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 Na+ 向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剌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内正外负 .‎ ‎(4)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C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5)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 B ‎ A、K+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B、Na+经主动转运出膜外 C、K+经被动转运入膜内        D、Na+经被动转运人膜内.‎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细胞内K+明显高于膜外,而膜外Na+明显高于膜内.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所以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外侧,所以表现为内正外负.之后,在膜上由于存在钠钾泵,在其作用下,将外流的钾离子运输进膜内,将内流的钠离子运出膜外,从而成膜电位又慢慢恢复到静息状态.‎ ‎【解答】解:(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2)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K+透过细胞膜外向外扩散比Na+向内扩散更容易.‎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外负内正.‎ ‎(4)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在突触间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是由长的轴突到短的树突,则由图中可以看出,若在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 b 处、c 处、d 处和e 处.‎ ‎(5)当动作电位刚通过神经纤维,细胞膜又恢复为静息电位时,发生的离子移动主要是Na+经主动运输运出膜外.‎ ‎ 故答案为:‎ ‎(1)负 ‎ ‎(2)K+ Na+‎ ‎(3)内正外负 ‎ ‎(4)C ‎ ‎(5)B ‎ ‎ ‎33.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 10﹣8 mol•L﹣1.‎ ‎(2)生长素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 ‎(3)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 ‎(4)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高的是 根 .‎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 向地生长 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多种激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解答】解:(1)据图分析,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2)生长素以主动运输形式进出细胞.‎ ‎(3)图中B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 ‎(5)由于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靠近地面的一侧,根对生长素敏感性较茎的敏感性强,生长素促进生长具有两重性,根的近地侧因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因此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一种激素调节的,而是由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10﹣8‎ ‎ (2)主动运输 ‎ ‎(3)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根 ‎ ‎(5)向地生长 多种激素相互 ‎ ‎ ‎201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