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0 KB
  • 2021-10-11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普通高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6 分) 1.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血糖 B.血红蛋白 C.血浆蛋白 D.血脂 2.如图所示①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体液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花粉过敏时,②中的液体会增多 B.④和②的组成成分可以相互转化 C.③的滲透压增大,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①中 3.将培养在 20℃环境中的一只小白鼠移到温度为-5℃的环境中,小白鼠体内将发生的变化是 A.皮肤的毛细血管舒张,散热量减少 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下降 D.肝脏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4.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会使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B.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C.水盐平衡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机体失水时,会引起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 5.对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激素,高温处理后会失活 B.注射到病人体内的胰岛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 C.胰岛素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因此它只作用于肝脏,促进合成肝糖原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它们的分泌均属于反馈调节 6.下列关于体液中 Na+、K+与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内外液中 Na+、K+分布均匀,使膜内外电位差表现为零 B.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对 K+的通透性大,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受刺激时,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D.Na+、K+进出神经细胞时,都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7.如图 1 为兴奋传导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 2 为图 1 中某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像。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族所引起的信号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刺激①处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递 C.正常机体②中的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时,需要③的参与 8.下丘脑是调节内脏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如图表示下丘脑与其他两种内分泌腺的关系,其 中 1、2、3、4 过程分别表示激素分泌的调节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分泌的激素对乙、丙的分泌都起抑制作用 B.丙为下丘脑,它与乙之间只通过激素调节相联系 C.若图中甲为甲状腺,则 2 过程发挥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中反映了甲分泌激素的调节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9.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中没有免疫细胞参与 B.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分别起源于胸腺和骨髄 D.因为有记忆细胞的存在,所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效果强 10.下列关于由免疫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所产生的抗体能杀灭病原体 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反应过度造成的 C.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 HIV 侵入并破坏 T 细胞引起的疾病 D.对花粉过敏者避免再次过敏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11.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并通过体液进行传送 B.都是内环境的成分,但其化学本质不一定都是蛋白质 C.细胞合成的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 D.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都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12.如图是模拟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所做的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 分析错误的是 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 B.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上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 C.实验中设置的对照组可排除琼脂块的干扰 D.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 13.科学家选用黄化豌豆幼苗切段和含不同浓度 IAA 的琼脂块作为实验材料,探究 IAA 对茎生 长的影响及茎中乙烯含量的变化,实验处理如图 1,实验结果如图 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段时间后,不同浓度 IAA 处理的切段都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的现象 B.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有关,与有无乙烯无关 C.生长素浓度达到 8 时,切段中开始合成乙烯 D.当生长素的浓度高于 b 时,切段生长受到抑制 14.图 1 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 2 表示幼苗横放时,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 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 1 中 b 点可表示具有顶芽植株的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 B.图 2 中 c、d 点的作用效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图 2 中 f 点可表示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 D.图 2 中 e 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1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群落中物种丰富度越高,对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越有利 D.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无垂直结构,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 16.下列与种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草原上播撒优质牧草的种子,有利于提高牛、羊的环境容纳量 B.用性引诱剂诱,捕雄性害虫,可破坏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从而降低出生率 C.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鱼类的丰富度 D.调査农田中的某种田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1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退耕还林和沙丘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都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会不断地增加,且物种丰畜度也会不断提高 C.风景名胜九寨沟内物种丰富,植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这种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D.西北干早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时间的演替,也不可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18.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如图是某草原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相比,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食物网中具有 6 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鼬和高原鼠兔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只是鼬和高原鼠兔 D.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高原鼠兔→鹰 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上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它也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B.图中 B 代表的是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图中 C 代表的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D.第一、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E+F+G)/C×1OO% 20.下列关干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以提高生物多样性 B.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C.退耕还林、将沼泽改造成人工林等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共同进化的结果 21.下图是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X 分别指的是子代 H1N1 和记忆细胞 B.合成 H1N1 蛋白质的场所以及所需要的原料都是人体细胞提供的 C.H1N1 在宿主细胞内进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中涉及逆转录酶 D.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 22.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 ④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 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⑤⑥⑦ 23.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参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T 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不参与体液免疫 D.二次免疫的特点是更快、更强,原因主要是记忆细胞会快速产生抗体 24.小白鼠在实验前后的血糖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纵坐标为血糖浓度(mg/dL),横坐标为时 间(h):则 T1 时刻注入的激素、T2 时刻小白鼠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分别是 A.甲状腺激素、异常兴奋 B.胰岛素、惊厥和昏迷 C.胰高血糖素、惊厥和昏迷 D.肾上腺素、正常 2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B.B 细胞、T 细胞、吞噬细胞都是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的细胞 C.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记亿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27.左图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右图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 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 A 表示)。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 b 时,则 A 值最小 B.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 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C.当生长素浓度大于 b 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A 值逐渐变大 D.据左图分析,生长素浓度在 b 点左侧时促进生长,在 b 点右侧时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 作用的两重性 28.为研究根向地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某生物小组将某种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 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 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抑制也越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伸长生长 B.植物根尖生长受到抑制是乙烯作用的结果 C.该实验说明了根尖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呈负相关 D.该实验说明了乙烯和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29.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30.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所致 B.去掉顶芽将抑制侧芽的生长 C.生长素是由植物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D.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扦插的枝条越容易生根 31.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 13 年的连续调査,计算出其  值(  =当前种群数量/一年 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 13 年来  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值即为自然增长率 B.前 4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 4 年到第 5 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 C.从第 5 年开始,直到第 9 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D.从第 11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 13 年达到 K 值 32.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两种动物是捕食关系 B.t1〜t3 乙、丙种群数量的变化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C.从 t0〜t4 从的不同时间段内,乙种群的 K 值保持不变 D.t3〜t4 乙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环境条件制约 33.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 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 18 种, 个体数平均值是 109 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平均有 15 种,个体数平均值是 209 个,则 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3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 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有危害人类健康的,也 有有益人类健康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是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实现的,例如,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应用的主要菌 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 (2)在微生物计数方法中: ①若不需要区分死菌和活菌,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每个计数室中有 400 个小方格,每 个计数室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 0.1mm3(1mL=1000mm3),若对酵母菌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 小方格中平均有 5 个酵母菌,则 10mL 该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有 个。 ②若只对活菌计数,则常用的活菌计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范围)的平板计数。若不存在实验错误操作,则上述①的计数数量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此法的计数数量,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活菌在培养过程中死亡,另一方 面是 。 (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 。若采用平板 划线法分离样品中的某种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需进行 灭菌。在培养基上产生的 单个菌落在生态学中可以被称为 。 35.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早在公元五世纪,北魏时 期的古书上就有“干豆腐加盐成熟后为腐乳”之说。在《本草纲目拾遗》史记述:“豆腐又名 菽乳,以豆腐腌过酒糟或酱制者,味咸甘心。”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腐乳制作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主要是 , 其 生 长 的 适 宜 温 度 为 ℃。 (2)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看,豆腐是 (按物理性质)培养基,接种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灭菌。“味咸”是因为加了盐,加盐的目的除了调 味以外,还有 和 的作用;酒的含量—般控制在 左右,目的 是 。 (3)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其原因 是 。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6 分) 1—5BADCC 6—10ADBCA 11—15DDCBD 16—20ADBDB 21—25ACBBC 26—30CDBCA 31—33CBB 二、非选择题(每空 2 分,共 34 分) 34.(1)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答案合理即 可给分) (2)①2×108 ②30-300 大于 有些菌落生长时连在了一起 (3)高压蒸汽灭菌法 灼烧 种群 35.(1)毛霉 15〜18 (2)固体 不需要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12% 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 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