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021-10-11 发布

高中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4

  • 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1883.8.27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问题探讨 蜘蛛 202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小草 小树林 几年 1909年 1919年 1934年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 演替 。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 有机酸 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 是 地衣? 思考与讨论 P78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 积累 起了 有机物 ,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 优势地位 ,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 优势取代 ,而不是 “ 取而代之 ”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树林) 所有弃耕的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一、群落的演替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弃耕的农田上 草本植物期 (一年生的杂草) 灌木期 草本植物期 (多年生的杂草) 树林期 (高大乔木) 小灌木期 次生演替例举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P81: 思考与讨论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P81: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的景象吗? 思考与讨论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P81: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 的景象。 思考与讨论 P81: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 群落的演替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内因 外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洪水、干旱等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建造水库等 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P82: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 7 hm 2 ,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1.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的演替阶段后,可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   A. 沼泽 B. 湿地   C. 草原 D. 森林 A 练 习 2.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 A. 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 草原的放牧演替 C. 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 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A 练 习 3.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D 练 习   4.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 )   A. 极地苔原 B. 温带草原   C. 热带雨林 D. 常绿阔叶林 B 练 习 练习P 82 基础题 1.(1)×; (2)√。 2. D。 3.C。 旁栏思考题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4)√;(5)×。 2.(1)D;(2)D;(3)C。 二、知识迁移 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 (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三、技能应用 提示: 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 四、思维拓展 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 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 小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