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3.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宁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通道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2.将a、b、c三组红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浸泡一段时间后其细胞形态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细胞内液的浓度,a组的比b组的高
B.浸泡过程中a组细胞失水量小于c组细胞失水量
C.若向a组烧杯中加入少量葡萄糖,则其细胞可能会皱缩后恢复原状
D.上述实验中引起细胞形态的改变而消耗ATP的数量比较:c>b>a
3.将洋葱某部位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 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体积自行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部位可能位于洋葱的根尖分生区
B.物质 A 可能为 2 mol/L 的蔗糖溶液
C.该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后又自动复原
D.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恢复到100%后无水进出
4.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如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耗能的主动运输
B.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是需要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D.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5.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6.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B.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紫色区域逐渐缩小,该区域颜色逐渐变深
C.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最终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
D.该实验不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作材料,是由于该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7.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8.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小
B.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D.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9.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10.某实验小组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Cl溶液
B.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C.t1~t2时间段内,液泡体积有所增大
D.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
11.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是碱基的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常伴随着细胞内的放能反应
B.1分子GTP彻底水解可得到3种小分子物质
C.CTP中“C”是由胞嘧啶和脱氧核糖构成的
D.UTP断裂两个特殊化学键键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1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B.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图中两次合成ATP,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
1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14.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定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酶能将所有RNA单链降解,与脂肪酶有3种元素相同
B.核酶和脂肪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
C.因核酶为单链RNA分子,所以核酶分子中一定不存在氢键
D.核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可能不同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
B.在30 ℃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
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
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
16.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不确定
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图3实验结果可知Cl-是该酶的激活剂
17.下表是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
a
b
c
d
3%过氧化氢溶液
2 mL
2 mL
2 mL
2 mL
处理措施
不作任何处理
90 ℃水浴加热
加2滴3.5%的FeCl3
加2滴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实验结果
-
+
++
++++
注:“-”表示无气泡产生,“+”的数量表示气泡产生的多少。
A.a和d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c和d是对比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类型
C.a和c对照说明FeCl3具有催化作用
D.a、c、d不能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18.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步骤
1
2
3
4
5
注入淀粉溶液
注入蔗糖溶液
注入某种酶溶液
注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观察现象
试管Ⅰ
2 mL
-
2 mL
2 mL
A
试管Ⅱ
-
2 mL
2 mL
2 mL
B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无关变量是底物的用量、反应温度等
B.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
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
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
19.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最合理的实验步骤是( )
①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 mL淀粉溶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自注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②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试管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 min ③向各试管中滴一滴碘液 ④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一份淀粉溶液和一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 ℃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 ⑤观察实验现象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0.下列关于探究酶活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最适宜的是(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利用淀粉、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1.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
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
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22.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2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24.2016年3月19日,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短跑项目在美国波特兰举行,作为中国选手苏炳添的优势项目,男子60米使他再次创造黄种人历史。下列四项中,哪项能正确表示比赛时其肌细胞中ATP的变化(纵轴表示细胞中的ATP含量,横轴表示时间)( )
25.下图中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曲线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6.把分解酒精的酶(化学本质不是RNA)装进纳米级小笼子做成的“防护服”中,酶就不怕被消化液分解,可“安心”分解酒精分子。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可能是脂质
B.该酶进入人体后能分解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
C.“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阻碍消化道内蛋白酶的作用
D.该成果中用于分解酒精的酶应放在最适温度下储藏
27.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不含线粒体
B.破伤风杆菌的大量繁殖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C.人体无氧呼吸形成酒精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D.糖类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28.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2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进行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的完成一定伴随H2O和CO2的生成
B.在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产生的甲中不含有乳酸
C.人体细胞中完成c过程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D.人体内的a过程会受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30.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的是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1.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
B.乙图中曲线Ⅰ表示有氧呼吸,曲线Ⅱ表示无氧呼吸
C.乙图中曲线Ⅰ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
D.乙图中曲线Ⅱ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
3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 B.实验因变量为CO2的多少
C.空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 D.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煮沸冷却除去CO2
33.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
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
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34.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35.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①C6H12O6→丙酮酸+[H];②丙酮酸+H2O→CO2+[H];③[H]+O2→H2O,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发生①②两个阶段
B.若用18O标记O2,一段时间后,在最终的产物中只有H2O中能找到18O
C.第③阶段反应所需要的[H]都来自于丙酮酸
D.叶肉细胞中第③阶段的反应发生在生物膜上
36.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发酵实验的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集气管中的气体全部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B.细胞呼吸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
C.可在发酵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产生
D.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少
37.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此时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38.如图表示的是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
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量增加
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
39.对酵母菌进行处理,获得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用超声波使线粒体破碎,线粒体内膜可自然反卷成小的膜泡,原来内膜的内侧面位于膜泡的外表面。下列四支试管在适宜温度下不会产生CO2的是( )
A.葡萄糖+细胞质基质 B.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C.葡萄糖+小膜泡 D.丙酮酸+线粒体基质
40.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选项
应用
措施
目的
A
种子储存
晒干
降低自由水含量,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B
乳酸菌制作酸奶
先通气,后密封
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
水果保鲜
低温
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
栽种农作物
疏松土壤
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无机盐
二、非选择题
1.现有A、B、C三瓶外观一样但没有标签的溶液,已知三种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蔗糖溶液、0.3 g/mL的蔗糖溶液和0.1 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了两组实验。(注:图中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
实验Ⅰ:同时将等量的A液和B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左侧的液面升高;
实验Ⅱ:将等量的B液和C液分别放入U形管的左、右两侧,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了下列变化:右侧先升高后降低。
(1)本实验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A液是________________,B液是________________。
(3)用紫色洋葱鳞片叶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实验中,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细胞大小。
(4)为了清晰地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葱内表皮作实验材料,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需要设计相关实验,请写出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细胞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进行的场所、过程等均存在差异。如图表示细胞部分结构和功能,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B的利用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B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
(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产生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____阶段。
(3)该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了等量的CO2,则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________。
(4)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〇一九级12月份阶段性测试
生物试题答案
1-10:CDCAB BCCDB
11-20:CDCDC CACDB
21-30:ACDBD CDDDD
31-40:BBCCD DBDCB
41答案 (1)渗透作用 图中装置具有半透膜,且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2)0.3 g
/mL的蔗糖溶液 0.1 g/mL的蔗糖溶液 (3)0.3 g/mL的蔗糖 中央液泡的大小及颜色深浅 原生质层的位置 (4)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红墨水 (5)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并利用系列溶液分别重复上述实验,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42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43答案 (1)丙酮酸 二 线粒体内膜 (2)二 三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1∶3
(4)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