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1.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二4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第1-40题,每题1分;第41-50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啄食树洞中的昆虫时,经常伸长的结果
B.害虫抗药性增强,是因为在杀虫剂的刺激下,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将此性状遗传给后代,并且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
C.洞穴中的盲鱼是定向变异的产物
D.狼和鹿都很敏捷、善跑,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的结果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变异现象中不属于此类变异范畴的是( )
A.人的猫叫综合征 B.把纯合的高茎豌豆培养成四倍体
C.人的色盲 D.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
3.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频率和a基因的频率变化的曲线是 ( )
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的环节
D.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5.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a的基因频率为( )
A.40% B.45% C.70% D.80%
6.如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a、b、c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8.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9.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10.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频率加快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发烧会引起酶促反应减慢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1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素、氨基酸、蔗糖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大都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D.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14.内外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B.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D.人的神经系统是分级调节的,通常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16.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7.某外伤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该病人受伤的部位在( )
A. 运动型语言中枢 B. 听觉性语言中枢 C. 视觉性语言中枢 D. 运动中枢
18.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A. 大脑皮层 B. 脑干 C. 小脑 D. 脊髓胸段
19.下面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过程: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 B.促胰液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胰腺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D.胰液的分泌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20.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胰高血糖素和促胰液素 D.生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21.如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所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②除了能分泌雌激素外还能形成卵细胞
C.雌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D.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则①活动将减弱
22.以下是动物激素在实践中应用的具体事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切除患者需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口服无效
B.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
C.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
D.养猪场为使猪快速肥育往往对饲养的猪进行阉割
2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B.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
C.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D.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会被灭活,从而失去生理作用
24.下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若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C.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激素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2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
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血糖浓度可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
26.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a→c→d”,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
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能完成h过程
27.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29.破伤风外毒素是由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强毒性蛋白质,注射破伤风外毒素可导致小鼠死亡,该毒素经脱毒处理后可成为类毒素,如图是关于这种类毒素的一组免疫学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小鼠存活是因为其产生细胞免疫
B.免疫血清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
C.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有相应的记忆B细胞
D.乙组的二次免疫中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30.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
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
31.为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
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
C.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
D.正式实验应在2~4 μL·L-1范围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
32.植物体内几种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强①②过程都有利于植物细胞伸长
B.加强③④过程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C.抑制①过程有利于某些矮生花卉的培育
D.促进②过程有利于延缓植物器官衰老
33.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
B.蔗糖可为花的呼吸作用提供更多的底物
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
D.第5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
34.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根表现出向地性
B.图乙中曲线①代表的是顶芽
C.甲图中代表极性运输的箭头是③和④
D.图乙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对根是抑制生长
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激素都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B. 受精后,种子发育过程中合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为果实
C. 脱落酸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 乙烯在番茄成长和成熟过程中起抑制作用
3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
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7.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A. 种群密度 B. 出生率和死亡率 C. 迁入率和迁出率 D. 种群的增长率
38.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39.下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①
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 若图②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 图③中c点后发生变化可能是由种内激烈的斗争造成的
D. 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40.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
A.a B.b C.c D.d
41.图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10月后,该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
B. 若该物种在第10月时种群数量为n,不考虑其他因素,该种群在此环境中最大容纳量为2n
C. 该种群在20月内呈“S“型增长
D. 第20月,若种群的出生率为m,则死亡率也为m
42.下图是由甲、乙、丙3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神经元兴奋时,乙、丙神经元同时兴奋
B.乙酰胆碱和5羟色氨酸都与突触后膜相同的受体结合
C.若神经性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则对乙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乙神经元上的Ca2+通道,则甲、丙两个神经元都无膜电位变化
43.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D.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4.下面是下丘脑参与的性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GnRH属于多肽类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下丘脑垂体性腺靶细胞
A.图示过程能反映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机制
B.GnRH与性激素的特异性受体都位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C.为提高猪肉品质,传统方法是切除幼龄公猪睾丸(阉割),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D.运动员如果服用过多的雄性激素,会造成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减少
45.下图是人体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⑤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③与④激素分泌量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当受到寒冷刺激时,①②③④过程均会加强
D.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46.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
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47.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48.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 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 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49、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线性关系
B.种群密度愈大,个体的最大体长愈小
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
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米400只时最强烈
50.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51.(10分)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____________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②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_(填标号)。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52.(16分)下图是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三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a、b、c、d、e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甲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物质b表示________,图中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2)寒冷时甲通过分泌a促进乙释放b,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调节。
(3)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在体温调节中枢的突触中,信号转换的一般方式是________。
53.(8分)血糖平衡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需要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协助,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甲的生理过程表示________;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________(填细胞器)。
(2)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细胞膜上的________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相关酶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3)有些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结构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4.(6分)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__型。
(2)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___ 型曲线增长。
1解析:选D 啄木鸟有长舌取食树缝内的昆虫,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害虫中原来就有抗药和不抗药的种类,使用农药使抗药性的种类存活下来,B错误;洞穴中的盲鱼不是定向选择的产物,C错误;鹿和狼各自的特征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在长期的生存斗争和相互选择中,鹿和狼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正确。
2解析:选D 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都是高茎,保证了遗传的稳定性,没有可遗传变异。
3【解析】 选A。由题中“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基因频率将增加,a基因频率将减小,由于Aa个体生存能力较强,a基因不会被完全淘汰。
4解析:选B 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定向进化,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的环节,C正确;一些生物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D正确。
5解析:选A 细菌的抗药性个体是细菌种群本身就有的,不是因为接触青霉素而产生的。
6[答案] D
7[解析]C。肺泡直接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A项正确;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是异常的体液免疫,B项正确;人体血浆的pH是相对稳定的,处于7.35~7.45之间,不会因为酸性物质进入血浆而发生剧烈变化,C项错误;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等低级中枢,D项正确。[]
8解析:C。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PO42-等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9解析: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
10[解析]B .图中ab段上升是由于初进高原,空气稀薄,人体无氧呼吸加强,产生了较多的乳酸;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NaHCO3反应。
11解析:D。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钙离子过高能抑制神经兴奋,进而影响肌肉的伸缩,表现为肌无力;过低时,肌肉收缩过强而舒张不够,表现为抽搐,B正确。发烧会引起体温升高,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反应减慢 ,C正确;腹泻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
12解析:C。
13[解析] B.蔗糖存在于植物细胞,消化液不属于体液,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
14解析:C。
15解析D。: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细胞之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反射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可以产生兴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6.B。解析:由C可知,兴奋是从C传到B,B是效应器。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再刺激E点,在D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兴奋在突触中是单向传递的,D处可传到E处,但E处不能传到D处。
17解析:B。
18解析:A.。
19.D。解析: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20.B。解析: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产生,促胰液素在小肠黏膜产生,生长激素在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产生。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呼吸酶,所以在甲状腺细胞中既能产生甲状腺激素也能产生呼吸酶。
21.A。解析:图示为雌激素分泌的调节,①产生促进激素,所以为垂体,②为卵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卵细胞在卵巢经减数分裂形成。若让该动物口服雌激素,体液中雌激素含量增加,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所以垂体①的活动将减弱。
22[解析] 甲状腺激素属于一种含碘的氨基酸类衍生物,注射和口服均有效;垂体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鱼的性腺发育,从而促进排卵;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个体发育,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对饲养的猪进行阉割,可以有效降低猪因发情而导致的能量损失,有利于猪的快速肥育。
[答案] A
23.B。解析:有的激素只作用于一种靶细胞,有的激素作用于多种靶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所有的组织细胞。
24.B。解析: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以降低血糖,故该细胞可能是肝细胞,也可能是肌细胞。
25[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CO2浓度升高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A正确;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B错误;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和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C正确;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正确。
[答案] B
26[解析]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刺激→神经系统→胰岛→胰岛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外刺激直接通过神经系统到达效应器,使手缩回;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外刺激→神经系统→肾上腺→肾上腺素”,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及垂体,下丘脑中有神经中枢。
[答案] B
27【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正确;寒冷环境中,温差大,因此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D正确。
28[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人体三道防线的概念及作用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方面的能力,难度较小。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项错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C项错误。发挥免疫功能时,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顺序依次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D项错误。
[答案] B
29[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难度中等。由于免疫血清中含有外毒素的抗体,所以甲组小鼠存活,A错误;免疫血清中的抗体可与甲组小鼠体内的外毒素结合,外毒素能诱导甲组小鼠产生外毒素抗体,B错误;给乙组小鼠注射类毒素1~3周后,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二次免疫中抗原作用于记忆B细胞,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D错误。
[答案] C
30.A。解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造成,过敏反应是因为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都是因为机体免疫过强造成;抗体和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31[解析] 根据图中生根数量,正式实验应在2~6 μL·L-1范围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D错误。
[答案] D
32[解析]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加强①过程有利于植物细胞伸长,而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加强②过程不会使植物细胞伸长,A错误;加强③④过程则脱落酸合成增加,脱落酸可以在植物失水时使气孔关闭,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正确;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所以抑制①过程有利于某些矮生花卉的培育,C正确;细胞分裂素有延迟衰老的作用,故促进②过程有利于延缓植物器官衰老,D正确。
[答案] A
33[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对瓶插鲜花鲜重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能力。与清水组相比,4 d以后蔗糖处理组和细胞分裂素处理组的鲜重累积增加率均较高,故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延缓鲜花衰败的作用;蔗糖是能源物质,经水解为单糖后能用于花的呼吸作用;由图示可知蔗糖和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同时添加两者更利于插花的保鲜;脱落酸能促进花的衰败,第5天花中的脱落酸含量应是清水组最高。
[答案] D
34[解析] 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重力使生长素集中分布在根和顶芽的近地侧。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近地侧生长受抑制,背地侧生长快,故向地生长,而芽对生长素较不敏感,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故结合图乙分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c~d)mol/L时,抑制根生长,促进芽生长,A正确;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依次下降,图乙中曲线②代表的是芽,①代表根,B、D错误;图甲中生长素水平方向①②的运输是极性运输,C错误。
[答案] A
35. 【答案】B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改变细胞的代谢活动,A项错误;自然条件下,受精后,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生长素,是由发育的种子合成的,B项正确;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C项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番茄)的成熟,D项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6.【答案】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
【解析】【解答】蔓生或丛生植物不宜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出种群特征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7.【答案】A
38.【答案】B
39.【答案】B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解析】【解答】A、a点之后k值降低,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过度放牧引起。B、酵母菌在培养液中没有天敌,b点后K值增大的原因可能是补充了营养物质或排出了有害代谢废物。C、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K/2左右。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
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0[解析] 由于生存空间等环境阻力的限制种群将呈“S”型增长。
[答案] C
41.【答案】A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第10月后,该种群增长速率仍然大于零,其数量仍在增加,A项错误;该种群增长速率在第10月时最大,其种群数量n为环境容纳量的二分之一,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该种群在此环境中最大容纳量为2n,B项正确;该种群增长速率在第20月时为零,说明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所以该种群在20月内呈“S“型增长,C、D项正确。
42[答案] D
43[解析] 理解糖代谢和血糖的调节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图,非糖物质在PEPCKI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而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又会促进乙酰化酶与PEPCKI的结合形成乙酰化的PEPCKI,从而降低细胞中PEPCKI的浓度,进一步抑制糖异生途径,使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机制可能通过增强PEPCKI酶的活性实现的,A选项正确。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时,一方面糖异生速度加快,血糖浓度居高不下,另一方面PEPCKI乙酰化途径有限,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B选项正确。可以确定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途径之一应该是使PEPCKI活性降低,即促进PEPCKI的乙酰化,C选项错误。糖异生途径中葡萄糖对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的影响是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使血糖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D选项正确。
[答案] C
44[解析] 从图可知,下丘脑通过垂体对性激素分泌进行调节,体现了激素调节中的分级调节。GnRH多肽类其受体在细胞膜表面,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能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特异性受体位于细胞内。猪被阉割时,剧烈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如果服用过多的性激素,性激素能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则自身腺体分泌的性激素会减少。
[答案] B
45[解析] 体温调节与水温调节的主要方式为神经调节,故选D。
[答案] D
46[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及综合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根据题干信息,分化后B淋巴细胞有的能够识别抗原,而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作用的是糖蛋白,故推测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浆细胞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而题干中第二次选择后保留的是能表达抗原识别受体的细胞,即具有识别能力,因此不可能是浆细胞;若自身细胞抗原性改变,则可能被第一次选择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当做抗原而产生免疫应答,从而患自身免疫病;细胞凋亡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答案] B
47. 【答案】B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解答】分析图形可知,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A正确;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与积累,不能促进植物体有机物的合成,B错误;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不有利于种子的萌发,C正确;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D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8. 【答案】A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即K值,此时处于稳定型,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故A正确。图中c点时增长速率最大,但不是环境阻力最小,故B错误。如果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的是两个或多个细菌在一起的菌落,故C错误。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但也和环境资源条件有关,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有所不同,故D错误。
【分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49、B 由乙图可见,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并非线性关系。个体体型的差异与生物量无明显关系,而是与种群密度呈负相关。竞争是种间关系,笠螺种群内的个体间为种内斗争,并且种群密度低于每平方公尺400只时生物量增加最快,说明种内斗争不是最激烈。
50[解析] 由图可知,1972年每样方中种群密度大于1975年的,所以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的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高,A错误;5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不呈“S”型增长,D错误;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应取全部数据的平均值,C错误;分析图可知,每年的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的死亡率,B正确。
[答案] B
51.(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③]组织液(2)2/3 无机盐、蛋白质(2分) (3)①与③、②与③(2分) (4)如下图所示(2分)
52[答案] (1)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 糖蛋白(或蛋白质)
(2)甲、乙 (负)反馈
(3)Na+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3[答案] (1)转化为非糖物质 高尔基体 (2)GLUT4
(3)(胰岛素)受体数量少(受体活性差)
54.【答案】(1)基本不变;衰退型;(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