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6.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忻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基于遗传基本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玉米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则必须选用纯合子作为亲本
B. 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并命名了等位基因
C. 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先分离后组合,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D. 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比例为9:6:1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答案】D
【解析】1、测交是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的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法,即杂合子(F1)与隐性个体杂交,A错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但没有命名等位基因,B错误;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并且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了9:6:1的比例,是9:3:3:1比例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出现该比例的条件是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正确。 故选D。
2.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让无尾猫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无尾相对于有尾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无尾猫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有尾猫应该占1/4,而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说明A纯合致死。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有尾性状是隐性性状,受隐性基因(隐性遗传因子)的控制,①错误;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②正确;显性基因纯合致死,所以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只有杂合子,③错误;无尾猫(Aa)与有尾猫(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无尾):aa(有尾)=1:1,其中无尾猫约占1/2,④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④,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基因分离定律,能根据题干信息“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判断显隐性;其次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判断出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3.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可能具有 1︰1︰1︰1 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性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②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杂种子一代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4种,比例为1:1:1:1;自交后代表现型有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有9种,比例为1:2:2:4:1:2:1:2:1.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
【详解】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9:3:3:1,①错误;
②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为 1:1:1:1,②正确;
③⑤杂种子一代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例都为 1:1:1:1,③⑤正确。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4:2:2:2:2:1:1:1:1,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这就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相关细节,掌握测交实验的过程、现象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一杂合植物(Ee)自交时,E对e完全显性,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
A. 2:1 B. 3:1 C. 5:1 D. 1:1
【答案】C
【解析】基因频率的计算:(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由题意可知,含有e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因此基因型为Ee的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2:1,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E:e=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2:3:1,即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5: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学生识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相关基因频率,然后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
B. 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C. 纯合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的F2中将出现3/8的重组性状
D. 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不一定是YR:Yr:yR:yr=1:1:1:1
【答案】B
【解析】融合遗传是早期的一种遗传观点,它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出现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只有Y、y与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才会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是纯合子,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详解】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红花,说明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否定了融合遗传,A正确;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与aa杂交,后代为杂合子(Aa),B错误;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1的基因型为YyRr,F2中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为:3/16黄色皱粒+3/16绿色圆粒=3/8,C正确;如果Y、y与R、r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产生的配子只有两种,比例为1:1;如果发生交叉互换,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是四种,但YR:Yr:yR:yr≠1:1:1:1,只有Y、y与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YyRr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YR:Yr:yR:yr=1:1:1:1 ,D正确,故选B。
6.许多生物体的隐性等位基因很不稳定,以较高的频率逆转为野生型。玉米的一个基因A,决定果实中产生红色色素:等位基因a1或a2不会产生红色素。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为3︰1
B. 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小红斑
C. 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大红斑
D. a1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A_表现为红色,没有A则表现为无色,但是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会出现较多的小红斑;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会出现较少的大红斑。
【详解】Aa1自交后AA:Aa1:a1a1=1:2:1,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代成熟果实红色和无色比例不为(大于)3︰1,A错误;由于a1在玉米果实发育中较晚发生逆转,且逆转频率高,因此a1a1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多的小红斑,B错误;由于a2较早发生逆转,但逆转频率低,因此a2a2自交后代成熟果实表现为有数量较少的大红斑,C错误;a1a2自交后代为a1a1:a1a2:a2a2=1:2:1,因此后代成熟果实一半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且小红斑数量更多,D正确。
7.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兔毛色的遗传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C和和g)控制,现用纯种灰兔与纯种白兔杂交,F1全为灰兔,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已知当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F1中灰兔测交,则后代有4种表现型
B. 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C.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配子
D. 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1自交(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 4,是9:3:3:1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基因型为CcGg;又因为基因C 和G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灰兔,但基因c纯合时就表现为白兔,则灰兔基因型为C_G_,黑兔基因型为C_gg,白兔基因型为cc__。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为CcGg,其测交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CcGg:Ccgg:ccGg:ccgg=1:1:1: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即灰兔:黑兔:白兔=1:1:2,A错误;F2中黑兔(C_gg)与白兔(cc__)交配,后代白兔出现的概率2/3×1/2=1/3,B正确;F2灰兔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1CCGG、2CCGg、2CcGG、4CcGg,因此其产生的4种配子的比例为4:2:2:1,C错误;F2灰兔(1CCGG、2CCGg、2CcGG、4CcGg)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CCGG,占1/9,D错误。
9.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一直为13
B. 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
C. 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
D. 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7号染色体三体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2个7号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个7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因此图中“?”应该是基因A。
【详解】已知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条,则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条或26条,A错误;②的基因型为a,④的基因型为A,两者不可能来自于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a=1:1:2:2,因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C正确;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子代中抗病︰感病=2︰1,D错误。
10.在一个玉米的自然种群中,等位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等位基因B、b控制抗病和感病,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其中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现选择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为3:1
B. 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
C. 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D. F1抗病植株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抗病植株占8/9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而选择的高茎抗病植株自交,F1有四种表现型,所以高茎抗病植株为AaBb,F1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应为3∶1,A正确。因为子代中出现了亲本没有的性状,而亲本的性状应是显性性状,所以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抗病对感病是显性,B正确。因为含A基因的花粉致死,所以F1高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错误。F1抗病植株有1/3纯合子,2/3杂合子,它们之间相互随机传粉,后代中不抗病植株占1/3×1/3=1/9,所以抗病植株占8/9,D正确。
11.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已知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基因型为aaB 的植株下部雌花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顶部雄花序转 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端长出的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育种工 作者选用上述材料作为亲本,杂交后得到如表所示结果。那么,他们选择的杂交亲本是
A. ♂AABBX♀aabb B. ♂aaBbX♀Aabb
C. ♂AaBbX♀AaBb D. ♂aabbX♀AaBb
【答案】B
【解析】本题目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玉米是两性花,注意杂交时一定注意操作过程。
【详解】由题意可知,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
1:2:1,而亲本为♂AABB×♀aabb的子代全为正常株,A项错误;所以亲本应为♂aaBb×♀Aabb,B项正确;♂AaBb×♀AaBb的子代正常株:雌株:雄株=9:4: 3,C项错误;aabb只能为雌株,不能为雄株,D项错误。
12. 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A. 3:1 B. 5:1 C. 9:3:3:1 D. 13: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用D、d表示,则亲代高茎的基因型均为Dd:DD=3:1, 3/4Dd自交,后代矮茎的比例为3/4×1/4=3/16,高茎为13/16,因此后代中高茎:矮茎=13:3。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只有一种表现型,如果F1自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比分别是( )
A. 1∶2∶1、4∶1、3∶1和1∶2∶1 B. 3∶1、4∶1、1∶3和1∶3∶1
C. 1∶3、1∶2∶1、3∶1和1∶1∶2 D. 3∶1、3∶1、1∶4和1∶1∶1
【答案】C
【解析】假设两相对性状的实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子一代为AaBb,子二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当F2的分离比为9:7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9:7,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3;当 F2的分离比为9:6: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1:2:1;当F2的分离比为15:1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3A_bb+3aaB_):1aabb,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A_bb+aaB_):aabb=3:1;当F2的分离比为9:3:4时,说明生物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A_B_: 3aaB_:(3A_bb+1aabb)=9:3:4,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A_B_: aaB_:(A_bb+ aabb)=1:1: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1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生物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例接近1:2:1
【答案】C
【解析】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推理”过程是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并对验证的结果加以预测。所以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是正确的,选C。
15.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相对性状
B. 豌豆杂交时对父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C. F1测交将产生4种(1∶1∶1∶1)表现型的后代,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D.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自由结合
【答案】A
【解析】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杂交时操作程序为: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假说─演绎法是指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孟德尔作出的解释是: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演绎推理。
【详解】A、孟德尔选择豌豆是因为其自然条件下是纯合子,且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A正确;
B、豌豆杂交时对母本的操作程序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B错误;
C、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C错误;
D、自由组合定律指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错误。
故选A。
16.下列关于遗传学上几种交配类型及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B. 自交:主要用于动、植物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
C. 测交:用于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D. 正交与反交:检验生物的性状属于核遗传还是质遗传
【答案】B
【解析】杂交是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交配,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
自交是指相同基因的个体的交配,一般是指植物的自花传粉。
测交指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相交配,从而测定待测个体的基因组成;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主要用于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
【详解】A.杂交指植物的异花受粉和动物不同个体间的交配,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可探索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的传递规律,A正确;
B.自交是指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受粉,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B错误;
C.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从而测定Fl的基因组成,C正确;
D.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主要用于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D正确。故选B。
【点睛】熟悉各种交配方式的界定和用途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17.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小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 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 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 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答案】D
【解析】分析图1: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分析图2:图2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图示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由于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2个变为1个,是由于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分析图4:a、c表示染色体:DNA=1:1;b表示染色体:DNA=1:2;d表示染色体:DNA=2:1,这种情况不存在。
【详解】A、图1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A正确;
B、图3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故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姐妺染色单体分离,故应为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
C、在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数等于DNA分子数,故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C正确;
D、图4中a可对应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在图3中位于CD段;图4中c可对应有丝分裂末期,在图3中位于D点之后,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各柱形图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18.观察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发生于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于Ⅱ过程
B. Ⅲ过程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 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
D. 由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答案】A
【解析】A、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即Ⅰ过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Ⅰ过程,A错误;
B、Ⅲ表示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B正确;
C、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性,C正确;
D、由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能产生基因重组等变异,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19.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
B. 受精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C. 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解】精原细胞数量多,且精子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A正确;受精作用的精卵识别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因为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源于母方,C错误;减数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又可以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正常,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以及这两个过程对遗传稳定性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20.等位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
A. 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
B. 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
C. 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
D. 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
【解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④末期:细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在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是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详解】A、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
D、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交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故选D。
21.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
B. 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
D. 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答案】B
【解析】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应为雄果蝇体内的一个增殖细胞,因此不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含有8条染色体,与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可推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甲极含有的2条1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D错误。
【点睛】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假设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有1个细胞不含染色单体,且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时,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2.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
B. EF、KL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 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
D.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b段
【答案】D
【解析】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A错误;
B、EF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G1期,KL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EF段存在同源染色体,KL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在前期、中期与体细胞相同,在后期是体细胞的2倍;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阶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错误;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b段,D正确。
2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某二倍体动物正常分裂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行为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详解】A、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A正确;
B、在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
D、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故选B。
24.假如下图是某生物体(2n =4)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 若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 该细胞的子细胞有2 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染色体④是其同源染色体,所以其上有基因A或a,B正确;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染色体③是其同源染色体,由于形态大小不同,所以③表示Y染色体,C正确;
D、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子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A。
25.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 此细胞含有其母细胞一半的细胞质
C. 此细胞可形成两种基因型子细胞
D. 此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A、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不是其母细胞的一半,B错误;
C、此细胞可形成AB和aB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所以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D正确。故选B。
【点睛】易错点:B项中,不能根据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判断性别,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6.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的变化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的异同,意在考查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的能力。
【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纺锤体中,A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正确;
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一次减数分裂只在减一前的间期复制,所以复制次数相同,C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点睛】比较: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但数目不变,着丝点分裂一次数目加倍,细胞分裂后减半,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数目也不变,减一同源染色体分离减半一次,减二着丝点分裂数目加倍,细胞分裂完成再减半,子代细胞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27.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B.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都是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1、染色体
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细胞质中也有基因;非等位基因也可以在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也可以是相同的基因。
【详解】A、原核生物无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也不在染色体上,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上也具有非等位基因,B错误;
C、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或相同的基因,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识记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 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 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答案】C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生物体的相对性状;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会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的遗传给后代,A正确;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B正确;
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
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会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自由组合而组合。
29.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首次将一个特定基因定位在一条特定染色体上
B. 科学家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继而提出了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
C. 形成配子时,位于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互分离
D.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A
【解析】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从而说明了萨顿的假说的正确性,摩尔根与其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据此分析。
【详解】A. 摩尔根通过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正确;
B. 科学家先提出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平行关系的假说,再通过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
C. 如果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形成配子时,这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可能发生自由组合,C错误;
D. 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与染色体之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B.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A正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存在于姐妹染色单体上,所以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尤其要理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
二、主观题
31.Ⅰ观察图1马的毛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子一代栗色马与栗色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色马,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实质是______。
(2)子二代栗色马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栗色马的概率为______。
(3)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现有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欲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请写出配种方案______,并画出相关的部分遗传图解(要求写出其中配子,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______
Ⅱ某学习小组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做了如下杂交实验(如图2)。荠菜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表示。
(1)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2)图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3)F2三角形果实荠菜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
【答案】性状分离 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或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8/9 让待测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
遵循 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1 AABB×aabb 8 7/15
【解析】确定显隐性的方法:
①定义法:具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②自交法:具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或一个亲本自交),若后代出现新的性状,则新的性状必为隐性性状。
分析图2:F2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角形和卵圆形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此还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
【详解】Ⅰ
(1)子一代栗色马与栗色马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白色马,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或子一代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白色马与栗色马杂交子代全为栗色马,说明栗色属于显性性状,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子二代栗色马的基因型为1/3AA、2/3Aa,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出现栗色马的概率为1-2/3´2/3´1/4=8/9。
(3)栗色马的基因型为AA或Aa,要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让待测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遗传图解见答案。
Ⅱ(1)三角形果实个体和卵圆形果实个体(aabb)杂交,后代所结果实皆为三角形,则图中亲本基因型AABB和aabb。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三角形(A-B-、A-bb和aaB-):卵圆形(aabb)=3:1。
(2)由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可以为AABB×aabb。
(3)F2的基因型有9种,除去1种aabb表现为卵圆形,其余8种基因型都表现为三角形。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特点是不同时具有a和b的个体自交的子代都是三角形的,有以下基因型:AABB1/16、AABb1/8、AaBB1/8、aaBB1/16、AAbb1/16它们总共占总数的7/16,但是占15份三角形中的7份即7/15。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分离比的变形,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解题时要能够确定aabb为卵圆形,其它均为三角形,并且当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时,其自交后代即不发生性状分离。
32.甲图所示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定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乙图为该生物细胞中DNA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__,乙图为______________分裂细胞中DNA数量变化曲线。
(2)甲图中D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叫_____________。若每一次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按四个时期划分,那么前后直接联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是____________。
(4)乙图中的B-C区段包含甲图中_____________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5)请用文字、箭头及相应的符号表示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组成关系:__________。
【答案】AC 减数 精细胞或极体 C和A B D
基因(许多)→DNA+蛋白质→染色体或 基因(许多)→染色体→DNA+蛋白质
【解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乙图曲线可知,细胞内DNA数量起始为2n,经过染色体复制,DNA数加倍为4n,之后完成细胞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变为2n,再完成第二次细胞分裂,细胞内DNA数变为n,其起始相比,细胞内DNA数最终减半,说明整条曲线代表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DNA数的变化。
(1)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C细胞属于有丝分裂,B、D和E属于减数分裂。根据乙图中DNA含量为开始的一半,说明为减数分裂细胞中DNA数量变化曲线。
(2)甲图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处于均等分裂状态,其名称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所以它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可能叫精细胞,也可能叫第二极体。根据前面对5个细胞的分析可知,若每一次细胞分裂的分裂期按四个时期划分,那么前后直接联系的是C(有丝分裂中期)和A(有丝分裂后期),其他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三个细胞都是不连续的。
(3)基因分离定律实质体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随着分离。由此可知,甲图中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图B。
(4)结合前的分析可知,乙图中的B-C区段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所以只有甲图中D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减二后期)在该阶段中。
(5)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而1个DNA分子含有许多个基因,所以DNA、基因、染色体之间的组成关系可表示为基因(许多)→DNA+蛋白质→染色体。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熟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变化,确定图中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其次应根据细胞内DNA数的起止点数目比较推测曲线代表的是细胞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数量变化。
33.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A基因决定黄色,B基因决定黑色,A、B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B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配,F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让F1中的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______________。
【答案】AaBb Aabb 1/3 黄色和白色 8:1 4/9
【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根据题干“A、B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A、B则呈白色”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灰色雄鼠为A_B_,黄色雌鼠为A_bb。后代出现白色小鼠aabb,则可知亲本中灰色雄鼠基因型为AaBb,雌鼠基因型为Aabb。
(2)据题意黑色鼠基因型为aaB-,根据亲本AaBb与Aabb杂交,知F1中黑色鼠基因型为aaBb。让黑色雌、雄小鼠交配,F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或2aaBb,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
(3)亲本AaBb与Aabb杂交,F1黄色雌、雄小鼠的基因型均为1/3AAbb,2/3Aabb。黄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雌雄配子概率相同,A配子概率=2/3,a配子概率为1/3,后代AAbb(黄色)占4/9,Aabb(黄色)占4/9,aabb(白色)占1/9,故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和白色,其比例为8:1,因为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子代黄色鼠雌雄比例为1:1,故黄色雌鼠的概率应为4/9。
【点睛】识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灰色鼠、黄色鼠、白色鼠、黑色鼠的基因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34.图1是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表示相关基因。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图1中B细胞内染色体、染色体上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_____________。
(3)图2中a~b段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_________细胞处于图2中的b~c段。
(4)若图1中C细胞分裂过程发生过交叉互换,由C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种。
【答案】初级精母细胞 4 ,8, 8 DNA复制 AB 2
【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1)根据图1中B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图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2)图1中B细胞内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4、8、8。
(3)在曲线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于A和B细胞。
(4)若细胞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了交叉互换,由C细胞基因组成可推知,该生物体含有基因A、基因a、基因b,其基因型可能有2种,即AaBb、Aabb。
【点睛】熟悉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和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35.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现有三个纯合品系的果蝇:甲:aaBBDD、乙:AAbbDD、丙:AABBdd。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请结合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了萨证的假说,他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在研究果蝇眼色遗传的过程中,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
(2)若A/a、B/b、D/d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假说-演绎法 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实验思路:选择甲×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和。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各杂交组合的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解析】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研究验证了萨顿假说,其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假说的内容为:果蝇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若要确定三对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可将其拆分为判定每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观察甲、乙、丙,选择两对基因不同的个体杂交得F1,F1雌雄杂交获得F2,若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上,则F2中出现表现型比例为9:3:3:1,据此分析。
【详解】(1)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了萨证的假说,他采用的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在研究果蝇眼色遗传的过程中,摩尔根提出的假说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据分析可知,若A/a、B/b、D/d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实验思路如下:选择甲×乙、乙×丙、甲×丙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本题的难点和易错在在第(2)小题,解答这类问题需要学生理解自由组合的本质,并在观察甲、乙、丙基因型的基础上运用演绎推理方法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