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7.50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训练卷
生 物(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U 型管中装有两种不同的溶液 R 及 S,并为一半透膜(X)隔开(如图所
示)。与 S 相比,R 浓度较低。当图中的 U 形管内已达到平衡时,U 形管两侧溶
液的高度及浓度分别是(注: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A.右侧较高;两溶液浓度相等 B.右侧较高;右侧浓度较高
C.左侧较高;右侧浓度较低 D.两侧高度相等;两溶液浓度相等
【答案】B
【解析】与 S 相比,R 浓度较低,吸水力较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右侧扩散,
导致右侧液面升高;达到平衡状态时,右侧溶液浓度应较高,以维持两侧液面的高
度差。选 B。
2.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 x 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而将人体红细
胞浸在浓度为 y 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比较这两种 NaCl 溶液浓度大
小的结果是
A.x>y B.x=y C.x<y D.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 x 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破裂,说明 NaCl
溶液浓度小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破裂;而人体红细胞浸在浓度为 y 的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发生皱缩,说明 NaCl 溶液浓度大于红细胞内细胞液浓度,细
胞失水皱缩。因此这两种 NaCl 溶液浓度大小是 x<y。因此,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3.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正确图是
【答案】B
【解析】在紫色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中,紫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细胞液呈现紫
色,细胞质为无色,C、D 错误;A 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该细胞未发生质
壁分离,A 错误;B 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已分离开,即发生质壁分离,且细胞
液呈现紫色,细胞质和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的间隙呈现无色,B 正确。故选 B。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选用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的效果较好,
这是因为
A.其细胞液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
B.只有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
C.其细胞膜呈紫色,质壁分离以后容易与细胞壁区分
D.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的液泡特别大
【答案】A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解析】选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做实验材料,是因为其大液泡中有色素,细胞
液呈紫色,在质壁分离后容易与外界溶液区分,A 正确;只要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
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B 错误;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的液泡是紫色的,而细胞膜是无
色的,C 错误;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大是作为材料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D 错误。
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1 的乙二醇溶液和 2mol·L−1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
某种植物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
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根据 AB 段曲线可以推测此时该种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越来越强
C.BC 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原生质体相对体积才逐渐
增大
D.甘蔗中富含蔗糖,人食用甘蔗会导致人体细胞中也有蔗糖分子
【答案】B
【解析】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液泡,将其放在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
细胞会失水,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 错误;AB 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减小,
表明细胞在不断失水,其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据此可推测:此时该种植物细胞
的吸水能力越来越强,B 正确;BC 段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增大,表明细胞因不断吸
收乙二醇而导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逐渐由失水状态转为吸水状态,出现
质壁分离复原,而不是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C 错误;甘蔗中富含蔗
糖,人食用甘蔗,其中的蔗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所以
人体细胞中不会有蔗糖分子,D 错误。
6.下图为某同学进行“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绘制的一幅图。
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A.甲→乙,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减小
B.乙→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甲→乙→丙的变化可发生在同一细胞
D.丙细胞吸水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停止
【答案】C
【解析】甲→乙,细胞失水,细胞液的离子浓度变大,A 错误;乙→丙,细胞
吸水,随着细胞的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低,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B 错误;
甲→乙→丙的变化可以是同一个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后在复原,C 正确;丙细胞吸水
至不再膨胀,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D 错误。
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
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
C.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
D.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答案】B
【解析】罗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模型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各组分是静止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一种假说模型,其中磷脂双分子
层构成了膜的结构的基本支架,而膜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
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
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是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A 错误;两种
模型都认为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脂类物质组成,B 正确;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
脂质分子的两侧是三层结构的观点,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表面或镶嵌、贯
穿生物膜,C 错误;三层结构认为生物膜中各组分是静止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组
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 错误。
8.被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被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的细胞进行融合,在37℃
条件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该现象表明细胞膜
A.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
B.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C.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具有识别与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C
【解析】被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被红色荧光标记的人的细胞进行融合,
在 37℃条件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说明小鼠细胞膜和人细胞
膜相融合,该现象证明细胞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项正确,A、B、D
项错误。
9.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与细胞识别、保护、润滑有关
B.②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C.②和③共同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②和③可以运动使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①是糖蛋
白,位于细胞外侧,与细胞膜表面识别、保护、润滑有关,A 正确;蛋白质是细胞
膜功能的承担者,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尤其是载体蛋白的
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B 正确;②是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
错误;②与③分别是指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根据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可以在磷脂双分子层上移动,D 正确。
10.提取质膜中的磷脂分子,将其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如图),它载入药物后可以将药物送入相应细胞,下列关于质膜和脂质体的叙述错
误的是
A.该脂质体膜与质膜在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选择透过性
B.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是因为它是一个两性分子
C.在 A 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质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 B 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脂质体与质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答案】A
【解析】脂质体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结构,脂质体上虽然没有蛋白质,但
只有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才容易进入脂质体,所以脂质体也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
A 错误;磷脂分子存在亲水端的头部和疏水端的尾部,故在水中能自发形成脂双层,
B 正确;球形脂质体的双层脂分子的亲水端朝外,疏水端朝内,所以图中 A 处可嵌
入水溶性物质,B 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也是脂
质,图中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CD 正确。
故选 A。
11.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A.氨基酸 B.O2 C.Na+ D.葡萄糖
【答案】B
【解析】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
消耗能量,A 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也不消耗能量,B 正确;N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也需要消耗能量,C 错误;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
体蛋白的协助,可能需要消耗能量,D 错误。
12.将新鲜的绿色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
部位①和部位②的颜色分别是
A.无色、绿色 B.红色、绿色
C.红色、无色 D.红色、红色
【答案】B
【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空隙,②是原生质层;新鲜的绿色
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其中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部位①充满了蔗糖溶液,所以部位①无色;
②是原生质层,含有叶绿体,呈现绿色,所以 B 正确,ACD 错误。
1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影响 a、b 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 c、d 方式受影响最大
C.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 c 方式
D.上述 4 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图 A 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
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图 B 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
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
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 错误;图中 c、d 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
量,所以都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 正确;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
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 错误;自由扩散方式中没有体现细胞膜成分的移动,不
能体现膜的流动性,D 错误。
14.如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错误的
是
A.方式 b 的转运速率可能不受细胞呼吸的影响
B.方式 b 的最大运转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C.乙醇分子是通过方式 a 来进行跨膜运输的
D.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答案】D
【解析】图中方式 b 曲线表明,一定范围内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转运速率
也增大,超过一定范围后,转运速率不再随被转运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存在
载体饱和现象,说明方式 b 的最大运转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B 正确;因此方
式 b 可能是协助扩散也可能是主动运输,若为协助扩散,方式 b 的转运速率可不受
细胞呼吸的影响,A 正确;乙醇分子是通过自由扩散来进行跨膜运输的,C 正确;
曲线 a 表明,物质转运速率与被转运分子浓度呈正相关,说明方式 a 是自由扩散,
与载体蛋白无关,D 错误。
15.下列关于图甲、图乙、图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达到平衡时,③两侧溶液没有浓度差
B.图乙中,三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C.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图丙中,限制 b 点和 c 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分别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答案】B
【解析】题图甲中,③指的是半透膜,当达到平衡时,由于漏斗中的液面高于
烧杯中的液面,液面差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漏斗内溶液的浓度低于烧杯内溶液
的浓度,A 错误;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
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
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B 正确;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
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 错误;题图丙中,限制 b 点的物质运
输速率的因素应为能量,而限制 c 点的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应是载体数量,D 错误。
16.生物膜是指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核
细胞器作用。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蛋白质分子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B.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一定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C.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
D.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完美无缺的
【答案】C
【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 错误;膜上的部分蛋白质分
子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也有不与糖类结合的,如载体蛋白,B 错误;构成生物
膜的磷脂分子可以运动,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 正确;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
改进,对膜的研究会更加细致入微,故不能说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完美无缺的,
D 错误。故选 C。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 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答案】A
【解析】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糖类进入的结果,
18.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 代表
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做实验材料
④在 a〜e 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
⑤图中 a 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 b 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 e 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Na+的过程
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
【答案】B
【解析】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①正确;②细胞
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中糖蛋白的识别作用,②正确;③制备细胞膜选取的材
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鸡不属于哺乳动物,③错误;④a 是细胞通过主动运
输吸收物质,b 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c、d 是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e
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物质;所以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b、c、d,④正确;⑤a 是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其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⑤错误;⑥b
是细胞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物质,细胞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⑥正确;⑦c 是通过
协助扩散吸收物质,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Na+的过程是主动运输,⑦错误;错误的有
三项,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19.“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专家认为:一是“海水稻”的灌溉用
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节约淡水资源;二是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
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水稻高。“海水稻”根细胞从盐碱地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胞吞
【答案】A
【解析】植物根细胞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主动运输可保证
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等,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可使“海水稻”吸收更多的矿物质,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 A。
20.哺乳动物细胞在 0.9% NaCl 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
不同浓度 NaC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
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于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答案】C
【解析】在高于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红细胞无
细胞壁结构,故不会发生质壁分离,A 选项错误;在 0.9% NaCl 溶液中,红细胞形
态未变是由于水分子进出细胞膜达到动态平衡,而不是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 选
项错误;在低于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会吸水甚至导致涨破,C 选项正确;渗
透是指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扩
散,D 选项错误。
21.下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以表示胞吞,乙可以表示胞吐
B.甲,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C.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输送的
D.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答案】C
【解析】A. 甲过程显示膜包裹物质,并形成小泡进入细胞中,是胞吞;乙过
程是相反,是胞吐过程,A 正确;B. 胞吞胞吐过程是耗能过程,需 ATP 为之提供
能量,B 正确;C. 胞吞胞吐的运输方向与浓度无关,C 错误;D. 胞吞和胞吐的结
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正确。
2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B.选择透过性的基础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出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活细胞的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死亡,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
故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A 正确;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磷脂分子不具有特异性,B 错误;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正
确;钾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出细胞需要依靠细胞膜上运输钾离子的载体,故
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正确。故选 B。
23.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除细胞膜外不具其它膜结构。在研究某物质进
入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③相符,请问该物质可能是
A.氨基酸 B.葡萄糖 C.乙醇 D.免疫球蛋白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②曲线图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物质浓度增加,物
质跨膜运输速率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载体数量的限制,
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③曲线图中,氧气浓度的变化不会影响运输速
率,说明物质的运输速率与能量无关,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根据题
意,某物质进入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与曲线②和③相符,可推知某物质的运输方
式是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除细胞膜外不具其它膜结构,说明题中所
说的“该细胞”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因此,B 项正确;氨基酸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 项错误;乙醇的跨膜运
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 项错误;免疫球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是胞
吞或胞吐,D 项错误。
24.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
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与 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
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所以 A
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所以 B 不正确。K+进入丽藻细胞,
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 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
图有④、⑥,所以 C 不正确。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
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所以 D 不正确。
25.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 KNO3 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
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
A.液泡主动运输
B.线粒体、液泡渗透作用、主动运输
C.线粒体主动运输
D.线粒体、液泡 K+主动运输、NO −3自由扩散
【答案】B
【解析】细胞渗透作用过程中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主动运输过程中线粒体供
能,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液泡,相关生理过程是渗透作用、
主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26.(10 分)如图所示,图乙细胞是将图甲细胞放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的结果。图丙是将另外一种植物的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物质的量浓度为 0.3
mol/L 的蔗糖溶液和 0.5mol/L 的尿素溶液中,原生质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图甲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_________(填编号),图乙细胞中的原生
质层由________构成(填编号)。
(2)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
(3)图丙的 A、B、C 三曲线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试简要分析 B、C 两曲线存在差异的原因:B 曲线表示细胞先因渗透失
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______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
动复原;C 曲线是由于__________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
动复原。
【答案】(1)②(1 分)
⑪⑫⑬
(2 分)
(2)蔗糖溶液(1 分)
(3)A(2 分)
(4)尿素(2 分) 蔗糖(2 分)
【解析】甲图中①到⑥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膜、细
胞质;乙图中⑦到⒀分别是细胞液、细胞外液、细胞壁、细胞核、液泡膜、细胞质、
细胞膜;丙图中 A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B
曲线表示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
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溶液;C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
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1)图甲
细胞中,全透性的结构是②细胞壁;图乙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由
⑪
液泡膜、
⑫
细胞
质和
⑬
细胞膜构成。(2)图乙中的⑧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的空隙,由于细胞
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图乙细胞在质壁分离结束时,⑧处充满了蔗糖溶液。(3)图
丙的 A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4)B 曲线是
在 0.5mol/L 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由于尿素能进
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C 曲线表示由于蔗糖不能进入
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细胞不能发生自动复原。
27.(10 分)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要制备较纯净的细
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而
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
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流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
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成分为:蛋白
质 49%,脂质 43%,糖类 8%。有的科学家将其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两倍。请根
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哺乳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是 、 和 。
(2)将哺乳动物(或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盛有 的烧杯中可
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3)红细胞溶血后,流出细胞外的红色物质是 ,这种物质的特性
是 ,因而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质主要是哪一类? ,它构成细胞膜
的 。
(5)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 。
【答案】(1)细胞膜 细胞器膜 核膜
(2)蒸馏水或清水
(3)血红蛋白 容易与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
(4)磷脂 基本支架
(5)构成膜的脂质为双层脂质分子(每空 1 分)
【解析】(1)构成哺乳动物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2)直接将哺乳动物(或人)成熟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或清水中,动物细胞因为
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会吸水涨破,发生溶血现象。(3)红细胞溶血后,
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是血红蛋白。这种物质的特性是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
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4)细胞膜
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故其中的
脂质主要是磷脂。(5)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了构成
细胞膜的脂质排列为双层脂质分子。
28.(10 分)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 代表____________分子;B 代表____________;C 代表____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_膜。
(3)在 a~e 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填编号)。葡萄
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_____(填编号)。
(4)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
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该药物进入细胞的方
式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下图 A、B、C 表示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_____________。
A. 图 A 是自由扩散
B. 图 B 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能量
C. 图 C 是主动运输
D. 图 C 细胞内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说明该物质存在逆浓度运输
【答案】(1)蛋白质(1 分) 磷脂双分子层(1 分) 多糖(或糖类)(1
分)
(2)选择透过性(2 分)
(3)bcd(2 分) a(1 分)
(4)胞吞(1 分)
(5)B(1 分)
【解析】(1)图中 A 为蛋白质分子,B 为磷脂双分子层,C 为糖类。(2)细
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3)C 是糖类,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
(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a 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
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 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d 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 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
输出细胞。其中 b、c、d 代表被动运输,a、e 代表主动运输。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
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其过程是图中编号 a。(4)该药物为生物大分子,其进
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胞吞。(5)图 A 所示物质运输速度与细胞外浓度呈正相关,
所以物质运输为自由扩散,A 正确。图 B 所示物质方式为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其
运输速度的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而不是能量,B 错误。图 C 可以表示物质由低浓度
运输到高浓度,即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其为主动运输,C 正确。D 正确。
29.(10 分)下图表示肌细胞膜两侧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 A、B、C、
D、E、F 表示物质,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细胞外侧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若将 B 提取出来,排列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该分子将排列为___________
(填“单”或“双”)层,这种排列方式是由该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特点决定的。
(3)肌细胞吸收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分别用图中的___________表
示。a 和 d 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Ⅰ侧(1 分) D 为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2 分)
(2)单(1 分) 头部亲水,尾部疏水(2 分)
(3)b 和 c(2 分) 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
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2 分)
【解析】图中 D 是糖蛋白,只分布在膜的外表面(根据此特点可以判断物质
是运进膜内还是运出膜外),因此Ⅰ侧是细胞膜外侧,Ⅱ侧表示细胞膜内侧。a 表
示物质主动运输进膜内,b 表示物质自由扩散进膜内,c 表示物质自由扩散到膜外,
d 表示物质主动运输到膜外。(1)据图分析,D 为糖蛋白,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
外表面,因此Ⅰ侧是细胞膜外侧。(2)B 表示磷脂双分子层,若将 B 提取出来,
排列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该分子将排列为单层,是因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
部和疏水性的尾部。(3)肌细胞能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并释放二氧化碳,两种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可以用图中的 b 和 c 表示。图中 a 和 d 都不
是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
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0.(10 分)下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细胞中与抗体合成分泌有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标号)。
(2)图一细胞中大分子物质出入结构④的通道为________。
(3)图二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生物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
名称)。
(4)图二细胞中的④是________,该结构与图一中的结构⑦功能______(填“相
同”或者“不同”)。
若将图二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 蔗糖溶液和 0.5mol/L 硝酸钾溶液中,
观察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细胞壁以外的结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
如图所示。
(5)曲线 a、b、c 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____,表示在 0.5mol/L 硝酸钾
溶液中的是_____。曲线 a 最后不在上升的原因是受___________的限制。
(6)EF 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____;BC 段细胞的渗透吸水能力变化为_______
____。
【答案】(1)⑤
(2)核孔
(3)叶绿体膜和液泡膜
(4)高尔基体 不同
(5)a b 细胞壁
(6)不变 减小(或下降或降低或减弱)(每空 1 分)
【解析】图一能分泌抗体,表示效应 B 细胞,图中①细胞膜、②核糖体、③
内质网、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⑥中心体、⑦高尔基体。图二中有叶绿体,表示植
物的叶肉细胞,图中①细胞壁、②液泡、③线粒体、④高尔基体、⑤细胞核、⑥内
质网、⑦核糖体、⑧叶绿体。(1)与合成和分泌抗体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间接为全过程供能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图一细胞中结构④
表示细胞核,细胞核的核膜上有核孔,核孔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mRNA 等的通
道。(3)图二细胞与图一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
此特有的生物膜结构是叶绿体膜和液泡膜。(4)图二细胞中的④是高尔基体,该结
构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该结构在动植物细
胞中功能不同。(5)a 曲线表示细胞体积略有增大,说明其发生了渗透吸水,则细胞
所处的环境应是蒸馏水,细胞体积在蒸馏水中不再增大是受细胞壁的限制;b 曲线
表示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所处的环境是硝酸钾溶液;c 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
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6)图中 c 曲线 ef
段的细胞体积基本不变,说明细胞渗透作用达到动态平衡,细胞液的浓度维持不变。
图中曲线 b 上 BC 段细胞体积不断增大,说明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不断下降,
细胞吸水能力则不断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