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3.98 KB
- 2021-10-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32页 ◎ 第 2页 共 32页
2020-2021 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酶可以存在于 B 中
B.CO 2的扩散方向为 C→B
C.图中 A、B、C 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神经细胞的内环境是 D
2. 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K+、Cl﹣有关
B.内环境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导致组织水肿
D.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 pH 维持在 7.35~7.45
3.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4. 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占人体体液的绝大部分
B.b 中血红蛋白的减少会导致 a 增加
C.b 血浆中的淋巴细胞起源于 c 淋巴
D.O 2只能经自由扩散由 a 进入组织细胞
5.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但外界环境剧变,可能引起稳态的失衡
6.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激素、尿素、CO 2等
B.冬季由于气温偏低,人体内酶的活性会降低
C.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细胞需经组织液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
7. 如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8. 血浆为血细胞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血浆及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浆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
第 3页 共 32页 ◎ 第 4页 共 32页
B.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血浆中的蛋白质一定不能进入组织液
C.正常人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机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D.和淋巴相比,血浆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在抵御疾病时几乎不发挥作用
9. 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 B.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
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 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
10.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蛋白、淋巴因子、淋巴细胞
B.H 2O 2酶、抗体、激素
C.葡萄糖、Ca 2+、载体蛋白
D.Na +、乙酰胆碱、氨基酸
11. 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细胞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激素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活动
D.组织液中 K +浓度明显降低可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12.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可参与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调节
B.正常的血糖含量和含氧量是维持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
C.只有温度、P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D.细胞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13. 关于图中生物模型的叙述,A、B、C 代表物质、结构或细胞的状态,①②代表过程,正确的是( )
A →
B→
C
A.若①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 A 代表葡萄糖,B 代表丙酮酸和氧气
B.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到 A 时,若 B 代表组织液,则 C 只能代表淋巴或血浆
C.在遗传信息表达时,若 A 代表基因,则①需要的酶为 DNA 聚合酶和解旋酶,②需要的原料为氨基酸
D.如果该模型用于描述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①过程滴加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细胞 C 的渗透压降低
14.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则( )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甲
15. 下列关于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长时间运动后,会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而产生口渴的感觉
B.神经递质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结合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人长时间未饮水会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16. 2019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可以经呼吸道等感染人体。某人感染该病毒后,一段时间内体温
维持在 38.5℃左右,表现出咳嗽(一种反射)、腹泻等症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患者体温维持 38.5℃期间,该患者的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人
B.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
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
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内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17.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
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
③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
④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完成的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
⑥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A.5 项 B.4 项 C.3 项 D.2 项
18. 如图所示是肌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Ⅹ、Y、Z 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 5页 共 32页 ◎ 第 6页 共 32页
A.Ⅹ、Y、Z 分别代表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Y 中 O 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 3 层膜结构
C.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X、Y 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D.只有神经调节参与维持 X、Y、Z 理化性质的稳定
19.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中被分解
C.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D.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2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其成分处于不变的状态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C.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于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
2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生长激素需经组织液进入靶细胞
C.内环境中能发生某些代谢活动
D.肝细胞中的 O 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22.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花粉过敏时 B 的含量将会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 A 中含有缓冲物质
C.在 A、B、C 三种液体中,A 中 CO 2浓度最髙
D.E 表示泌尿系统、皮肤等
23. 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能引起神经元产生兴奋,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胆碱酯酶分解而失
去作用。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酰胆碱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时会引起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患者有关神经元会出现持续兴奋
C.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电信号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乙酰胆碱也可引起电信号产生
24. 下列有关心肌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细胞膜存在神经递质受体,无甲状腺激素受体
B.刺激心肌细胞时,膜内 K +与 Na +含量的比值降低
C.比较两个相邻的心肌细胞,其 DNA 相同,RNA 不同
D.与肝细胞相比,心肌细胞中所含有的酶与其完全不同
25. 下列有关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B.某些激素由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释放,因此激素对靶细胞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病毒感染人体过程中,抗体与之结合以及某些 T 细胞裂解感染的靶细胞都属于免疫调节
D.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一调节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26. 图 1 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图 2 为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给予伸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舒张、屈肌收缩,完成膝跳反射
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 上没有动作电位的产生
C.图 2CD 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
第 7页 共 32页 ◎ 第 8页 共 32页
D.图 2D 点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
27. 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
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28. 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素是人体中唯一含碘的激素
B.促进骨骼成熟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作用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其发育将加快
D.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直接调节
29.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A.激素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分子
B.激素和神经递质一样是信息分子
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30.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①小脑
②脑干
③大脑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31. 人和动物体内一般不含的物质是( )
A.糖原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32. 2020 年春季,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病原体为 2019﹣nCoV,这是一类 RNA 正链病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2019﹣nCoV 识别宿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B.2019﹣nCoV 的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 6 种
C.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测到相应的抗体
D.与噬菌体相比,2019﹣nCoV 更容易发生变异
33.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
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
意图,结合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是突触前膜
B.MAOID 能增加突触间隙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
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后,将导致细胞 Y 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34.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激素都是在特定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的
B.某些激素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实现的
C.两者都是细胞的结构组成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
D.一种酶只催化一种物质的反应,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细胞
35. 神经细胞膜上与 Na +、K +运输相关的有钠﹣钾泵和离子通道,钠﹣钾泵每消耗 1 个 ATP 的同时运输
3 个 Na +和 2 个 K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中 ATP 产生的位置可以确定 B 侧为细胞膜内侧
B.根据图中 Na +通道开启可确定该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C.该神经元兴奋一定会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D.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 Na +和 K +的浓度差,使内部 Na +数量少于外部
36. 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 9页 共 32页 ◎ 第 10页 共 32页
A.动物激素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胰岛素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C.生长激素分泌后细胞膜面积变大
D.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
37.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只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中学生在午饭前,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会有所增加
C.人体的肝细胞膜表面具有识别不同激素的多种受体
D.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糖高的食物
38. 关于动物体液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作为调节因子 B.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C.激素在体内的含量很少 D.激素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
39. 下列关于人体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共同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含量少但效率高 B.通过体液传送发挥作用
C.作用于机体的所有器官和细胞 D.作用于机体的靶器官和细胞
40. 具有调节人体呼吸功能的中枢位于( )
A.脑干 B.大脑皮层 C.小脑 D.脊髓
二、简答题
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有________(填标号)。血浆、组织液
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葡萄糖为例,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CO 2不从
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3)人体内环境能够维持动态平衡,当天气变得寒冷时,机体甲状腺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
的作用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这种调节机制
属于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图 1 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 1 中,a 表示呼吸系统,c 表示________。
(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________,但乳
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4)外界中的 O 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5)CO 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________;
(6)图 2 中,B 液为________,其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离子有关。
(7)图 1 表明:________。
第 11页 共 32页 ◎ 第 12页 共 32页
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 a 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
中的 B 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的释放方式为________,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 e
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
(4)若图乙中的 A 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 B 细胞可表示为________细胞。A 细胞释放的信号物质与 B 细胞
表面的________结合后,会引起 B 细胞________(填“兴奋”、“抑制”或“兴奋或抑制”)。
血糖平衡对于维持机体正常能量供应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正常血糖含量是________,意义主要是________。
(2)饭后血糖含量升高,此时________的分泌量增加,通过促进________来降低血糖,当血糖含量降低至
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该过程,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调节。
(3)若某人血糖含量过高,且尿液中有糖,可认为其患有糖尿病。可用__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测尿
糖。与正常人相比,该个体尿量________(填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
第 13页 共 32页 ◎ 第 14页 共 3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 学年河南省林州一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 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细胞内液,D 是淋巴。
【解答】
A、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即图中的 C,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
B、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细胞中产生 CO 2的场所是线粒体,CO 2从细胞内液(C)通过
组织液(B)进入血浆(A)运输到肺泡处,B 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 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细胞内液,C 错误;
D、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是 B 组织液,D 错误。
2.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
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
【解答】
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无机盐离子中,Na+和 Cl−起主要作用,A 错误;
B.人属于恒温动物,内环境温度保持相对稳定,B 错误;
C.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渗透压升高,C 错误;
D.剧烈运动后部分肌肉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能使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
D 正确。
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②为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
环境。
【解答】
解:A.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故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A 正确;
B.体液①为血浆,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B 正确;
C.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 错误;
D.血浆和组织液可相互渗透,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D 正确。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由题图可知,b 是血浆,a 是组织液,c 是淋巴。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
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形成血浆。
【解答】
A、细胞外液占人体体液的1
3
,A 错误;
B、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即血红蛋白减少不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不会影响组织液渗透压变化,B
错误;
C、血浆中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C 错误;
D、组织液中 O 2含量高于组织细胞,故 O 2只能经自由扩散由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D 正确。
5.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2、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
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第 15页 共 32页 ◎ 第 16页 共 32页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人体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 正确;
B、多细胞动物的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
出二氧化碳,B 错误;
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 正确;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但外界环境剧变,可能引起稳态的失衡,D 正确。
6.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
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
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 2、水分、尿素等。
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 2O 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
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4、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其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答】
A、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
CO 2)等物质,A 正确;
B、冬季外界气温偏低,但人体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人体内酶的活性不会降低,B 错误;
C、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管中的药物作用于肌
细胞需经组织液,C 正确;
D、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
组织水肿现象,D 正确。
7.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
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②表示氧气进入内环境;③表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
④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来完成;⑤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⑥表示代谢废物排出
细胞;⑦表示高等动物体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
解:A.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 错误。
B.①表示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④表示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来
完成,B 错误。
C.⑤表示养料和氧气进入细胞,C 正确。
D.高等动物的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
物质交换,D 错误。
故选:C。
8.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 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
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 +和 Cl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 +和 Cl ﹣。
【解答】
A、血液能运输物质,血浆影响全身细胞的代谢活动,A 错误;
B、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相比,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但由于过敏反应等血浆中
的蛋白质也能进入组织液,B 错误;
C、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 正确;
D、血浆中含有少量淋巴细胞,另外还分布抗体等,在抵御疾病时发挥重要作用,D 错误。
9.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
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
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
【解答】
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属于外环境,A 错误;
B、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发生在内环境中,B 正确;
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C 错误;
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发生在细胞中,D 错误。
10.
【答案】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第 17页 共 32页 ◎ 第 18页 共 32页
【解析】
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 2、水分、尿素等。
【解答】
A、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淋巴细胞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 错误;
B、H 2O 2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 错误;
C、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C 错误;
D、Na +、氨基酸在血浆中可以找到,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D 正确。
11.
【答案】
D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动物激素的调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解析】
1、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主要受神经调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2、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 K +的外流所致,血液中 K +浓度急性降低,使神经细胞外 K +浓度下降,K +
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当受刺激时,就可能导致 Na +内流不足以引起内负外正电位的逆转或
动作电位值偏小的情况发生。
【解答】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回流受阻,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
水肿,A 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神经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B 错误;
C、激素不能参与代谢,只起调节作用,C 错误;
D、组织液 K +浓度下降,可使 K +外流增多,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D 正确。
12.
【答案】
A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下丘脑是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酸碱平衡是靠体液中的缓冲物质来调节的,A 错误;
B、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
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B 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温度、pH 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
作用,C 正确;
D、细胞会消耗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将分泌物和代谢物释放到内环境中,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
正确。
13.
【答案】
D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1、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
2、体液的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解答】
A、若①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 A 代表葡萄糖,B 代表丙酮酸和水,A 错误;
B、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到 A 时,若 B 代表组织液,则 C 代表靶细胞,B 错误;
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遗传信息表达时,若 A 代表基因,则①为转录,该过程需要的酶
为 RNA 聚合酶,②为翻译,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氨基酸,C 错误;
D、如果该模型用于描述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①过程滴加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②过程滴
加清水,细胞 C 的渗透压降低,观察质壁分离的复原,D 正确。
14.
第 19页 共 32页 ◎ 第 20页 共 32页
【答案】
A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
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因此可以确定图中甲表示血浆、乙表示组
织液.
【解答】
A、根据它们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可以确定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在组织液中和
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神经递质会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就是组织液;血浆中的氨基
酸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A 正确;
B、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B 错误;
C、三种成分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 错误;
D、组织细胞代谢废物经细胞膜直接进入乙组织液中,D 错误。
15.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稳态的生理意义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各种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人长时间运动后,人体丢失水分较多,导致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后将信号传
至大脑皮层产生口渴的感觉,A 正确;
B、神经递质经过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成分是组织液,然后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B 正确;
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 错误;
D、人长时间未饮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其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会导致水
的重吸收作用增强,D 正确。
16.
【答案】
D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
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毛
细血管舒张。
【解答】
A、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 38.5℃期间,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产热速率和散热速率相等,且均大于正常
人,A 正确;
B、腹泻会导致机体缺水,在进行治疗时可以给该患者输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盐水,B 正确;
C、咳嗽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只能单向传导,即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也是
单向的,C 正确;
D、若该患者严重腹泻,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促进抗利尿激素释放
增加,D 错误。
17.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解析】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
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3、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4、血糖的平衡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解答】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①错误;
②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一般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另
一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②错误;
③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者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然后再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
分子,③正确;
④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④正确;
⑤恒温动物维持体温的恒定,是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错误;
⑥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⑥正确。
18.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从图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X 是组织液,Y 是血浆,Z 是淋巴。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共同构成内环境。
【解答】
第 21页 共 32页 ◎ 第 22页 共 32页
A、分析图示可知,图中Ⅹ与肌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Ⅹ是组织液,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双向交换,所以 Y
是血浆,则 Z 是淋巴,A 错误;
B、Y 血浆中 O 2进入肌细胞至少要经过 3 层膜结构,分别是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 层膜)和肌细胞膜,B
正确;
C、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会降低,C 错误;
D、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 错误。
19.
【答案】
D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
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饥饿时血糖含量较低,在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下肝糖原分解,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增加,A 正确;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在内环境(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被分解,B 正确;
C、与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C 正确;
D、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 错误。
20.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人体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若内环
境失衡,会导致机体病变。
【解答】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 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有关,B 错误;
C、血浆中的水可以与组织液、淋巴液和消化道进行渗透交换,C 正确;
D、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21.
【答案】
B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
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细胞代谢产物:CO 2、水分、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
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 2O 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
【解答】
A、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正确;
B、生长激素不进入靶细胞,B 错误;
C、内环境中能发生某些代谢活动,如乳酸和碳酸氢钠反应,C 正确;
D、肝细胞中的 O 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D 正确。
22.
【答案】
C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
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穿过
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根据 A、B、C 三者的关系可知 A 是
血浆,B 是组织液,C 是淋巴,D 是消化系统,E 是排泄系统,F 是呼吸系统。
【解答】
A、人体花粉过敏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A 血浆流
向 B 组织液而引起组织水肿,A 正确;
B、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 pH 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A 血浆内存在着缓冲物质(食醋可
与缓冲物质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从而使 pH 值基本不变),B 正确;
C、人体中的 CO 2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在 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三种液体中,B 组织液中
CO 2浓度最髙,C 错误;
D、E 是排泄系统,包括泌尿系统、皮肤等,D 正确。
23.
【答案】
A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
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
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解答】
第 23页 共 32页 ◎ 第 24页 共 32页
A、乙酰胆碱作用于另一个神经元时引起该神经元兴奋,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 错误;
B、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神经元岀现持续兴奋,B 正
确;
C、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正确;
D、当电信号传至突触小体,会引起突触小泡中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
结合,引起电信号的产生,D 正确。
24.
【答案】
B
【考点】
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
动物激素的调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
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
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而膜内是从兴奋部位到未
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
【解答】
A、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各种组织细胞,心肌细胞膜上应含有甲状腺激素受体,A 错误;
B、刺激心肌细胞时,Na +大量内流,膜内 K +与 Na +含量的比值降低,B 正确;
C、两个相邻的肌细胞,一般属于同一组织,其形态、结构、功能相同,故 DNA、RNA 基本相同,C 错误;
D、比较心肌细胞、肝细胞,它们都含有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等,D 错误。
25.
【答案】
C
【考点】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激素是有机物,可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发出器官,激素的作用进
调节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解答】
A、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来完成的,A 错误;
B、激素对靶细胞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B 错误;
C、病毒感染人体过程中,抗体与之结合以及某些 T 细胞裂解感染的靶细胞都属于免疫调节,C 正确;
D、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一调节活动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错误。
26.
【答案】
D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 +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 +内流,造成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答】
A、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A 错误;
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D 上有动作电位的产生,B 错误;
C、图 2 CD 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 错误;
D、图 2 D 点为静息电位,细胞膜外侧的钠离子浓度比细胞膜内侧高,D 正确。
27.
【答案】
D
【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A.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 正确;
B.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 正确;
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或抑制,C 正确;
D.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D 错误。
故选:D。
28.
【答案】
A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
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甲状腺减少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解答】
A、甲状腺素是人体中唯一含碘的激素,A 正确;
B、促进骨骼成熟是生长激素,B 错误;
C、给幼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其发育将加快,C 错误;
D、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间接调节,受促甲状腺激素的直接调节,D 错误。
29.
第 25页 共 32页 ◎ 第 26页 共 32页
【答案】
B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2、H +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
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
【解答】
A、激素是对生物体有特殊作用的少量的有机物质,A 错误;
B、激素和神经递质都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前者起调节作用,后者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两者
传递的信息产生效应的机理不同,B 正确;
C、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只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 错误;
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 错误。
30.
【答案】
D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
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
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解答】
(2)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因此走路不稳与①小脑的麻醉有关(1)(3)呼吸急促与呼吸中枢
有关,呼吸中枢位于②脑干。
故选:D。
31.
【答案】
B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种类 分子式 分布 生理功能
单
糖
五碳糖 核糖 C 5H 10
O 5
动植物细胞 五碳糖是构
成核酸的重
要物质脱氧核糖 C 5H 10
O 4
六碳糖 葡萄糖 C 6H 12
O 6
葡萄糖是细
胞的主要能
源物质
二
糖
蔗糖 C 12H 22
O 11
植物细胞 水解产物中
都有葡萄糖麦芽糖
乳糖 C 12H 22
O 11
动物细胞
多
糖
淀粉 (C 6H
10O 5)
n
植物细胞 淀粉是植物
细胞中储存
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 纤维素是细
胞壁的组成
成分之一
糖原 动物细胞 糖原是动物
细胞中储存
能量的物质
【解答】
A、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A 错误;
B、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多糖,人和动物细胞一般不含淀粉,B 正确;
C、人和动物细胞含有脂肪,C 错误;
D、所有细胞都含有蛋白质,D 错误。
32.
【答案】
A
【考点】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
【解析】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
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解答】
A、2019﹣nCoV 识别宿主细胞,这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 错误;
B、2019﹣nCoV 的遗传物质是 RNA,其遗传物质被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一共有 6 种,即分别是四种碱基、
磷酸和核糖,B 正确;
C、由于新冠病毒进入机体后激发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可在其血液中检
测到相应的抗体,C 正确;
D、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双链 DNA,因此,2019﹣nCoV 与噬菌体相比更容易发生变异,D 正确。
33.
【答案】
D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突触的结构
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
第 27页 共 32页 ◎ 第 28页 共 32页
【解析】
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图分析,细胞 X 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
Y 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 M 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
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
灭活。
【解答】
解:A.由图可知,突触小泡与①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①是突触前膜,A 正确;
B.MAOID 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不能分解而积累,B 正确;
C.图中所示的递质释放方式是胞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正确;
D.蛋白 M 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 M 结合后,突触后膜神经元细胞 Y 兴奋,膜电位由
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故膜外电位由正变负,D 错误。
故选:D。
34.
【答案】
B
【考点】
酶的特性
植物激素的概念和作用
【解析】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产生的,而激素只是机体内某些细胞才能产生的,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分泌产生的。
酶对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激素对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调控作用。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酶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少数是 RNA,其中 RNA 不在核糖体上合成,激素有
些也不是蛋白质类,如性激素也不在核糖体上合成,A 错误;
B、激素不直接参与代谢,某些激素可以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B 正确;
C、激素不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某些酶也不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C 错误;
D、并不是每一种激素只作用于一种细胞,如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组织细胞,一种酶可以催化一
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D 错误。
35.
【答案】
C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解析】
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
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3.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钠离子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高于细胞外,然后结
合题意分析,“这种泵每消耗 1 分子的 ATP,就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 +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的 K +泵
入细胞内”,说明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所以属于主动运输。
【解答】
A、ATP 是在细胞内产生的,神经细胞膜内 Na +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
Na +内流,据此可判断 B 侧为细胞膜的内侧,A 正确;
B、钠离子内流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原因,从而细胞表现为兴奋状态,因此,根据图中 Na +通道开启可确定该
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B 正确;
C、该神经元兴奋可能引起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错误;
D、钠﹣钾泵每消耗 1 个 ATP 的同时运输 3 个 Na +和 2 个 K +,可以维持细胞内 K +多 Na +少的状态,D
正确。
36.
【答案】
A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动物激素的种类包括蛋白质类、脂类、氨基酸衍生物类。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分泌蛋白形
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
【解答】
A、动物激素不全是蛋白质,不是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 错误;
B、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 正确;
C、生长激素属于分泌蛋白,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分泌后细胞膜面积变大,C 正确;
D、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内与受体结合,D 正确。
37.
【答案】
C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1.血糖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
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
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
物质转化。
2.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体液调节,在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 B 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
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胰岛 A 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二是神经﹣﹣体液调节,在
血糖含量偏高时,通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 B 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在血糖含量偏低时,通
过下丘脑的作用,胰岛 A 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解答】
A、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A 错误;
B、中学生上午第四课时,由于组织细胞消耗糖,血糖含量降低,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有所下降,胰高血糖素
分泌量有所升高,B 错误;
C、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抑制肝糖原分解,胰岛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故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
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C 正确;
D、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居高不下,应该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否则身体健康受损,D 错误。
38.
【答案】
D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第 29页 共 32页 ◎ 第 30页 共 32页
激素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答】
A、二氧化碳能作为调节因子可刺激呼吸中枢,进行体液调节,A 正确;
B、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通过体液进行运输,B 正确;
C、激素具有高效性,在体内的含量很少,C 正确;
D、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激素分泌受神经的调节,D 错误。
39.
【答案】
C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解析】
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
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
分泌系统的疾病.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解答】
A、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A 正确;
B、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B 正确;
C、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C 错误;
D、激素产生后随血液运往全身,但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 正确。
40.
【答案】
A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
【解析】
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
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
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解答】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二、简答题
【答案】
②③④,②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协助扩散,组织细胞内的 CO 2浓度高于毛细血管
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1、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红细胞,A 是毛细血管的动脉
端,B 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2、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环境。由此可见,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
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图中①表示组织细胞(细胞内液)、②表示血浆、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淋巴,其中②血浆、③组织液
和④淋巴构成人体的内环境。②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②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组织细胞内的 CO 2浓度高于毛细血管,所以 CO 2不能从毛细血管
进入胰腺组织细胞。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人体体温的恒定,这
属于体液调节;同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这属于神经调节。故这种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机
制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
泌尿系统、皮肤
降低(或下降),缓冲物质(或 NaHCO 3)
神经﹣体液﹣免疫
5
组织细胞内的 CO 2浓度高于组织液
血浆,HCO 3 ﹣、HPO 4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内环境的组成
【解析】
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 a 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 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 b 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
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 c 排出,c 是泌尿系统和皮肤。
分析图乙:A 液是组织液,B 液是血浆,C 液是淋巴,D 液是细胞内液。
【解答】
由分析可知,a 是呼吸系统,b 是消化系统,c 是泌尿系统和皮肤。
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 pH 下降,但乳酸可以与
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或 NaHCO 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 pH 维持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外界环境中的 O 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红细胞膜共 5 层
膜。
CO 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组织细胞内的 CO 2浓度高于组织液。
图 2 中,B 液为血浆,其 pH 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 HCO 3 ﹣、HPO 4 2﹣等离子有关。
第 31页 共 32页 ◎ 第 32页 共 32页
图 1 表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效应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神经递质,胞吐,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中枢,c、d
肌肉或腺体,受体,兴奋或抑制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 f 是感受器、e 是传入神经、c 是神经中枢、d
表示突触、b 表示传出神经、a 表示效应器。
乙图中 A 表示突触小体、B 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丙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
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 e 上有神经节,所以 e 为传入神经、f 表示感受器,则 a 表示效应器,
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 d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分支末端膨
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其释放依靠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释放,由于神
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
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丙图中由于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所以③为神经中枢,由于兴奋在神经纤
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 e 点,发生兴奋的点有 c、d。
若图乙中的 A 细胞为传出神经元,则 B 细胞可表示为肌肉或腺体细胞,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
结合,引起 B 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
【答案】
0.8~1.2 g/L,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胰岛素,血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负反馈
斐林试剂,多,尿液中有糖,带走大量水分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析】
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
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 B 细胞的活动,使胰岛 B 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
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 A
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 A 细胞的活动,
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
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解答】
人体正常血糖含量维持在 0.8~1.2 g/L 范围内,从而能保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
饭后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存储,从而
是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会反过来抑制该过程,这种现象称为负反馈调节,从而维持体
内激素含量的稳定。
若某人血糖含量过高,且尿液中有糖,可认为其患有糖尿病。根据尿液中的葡萄糖具有还原性来检测葡萄糖
的存在,根据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来检测尿糖。与正常人相比,该个
体尿量会增多,因为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进而尿液的渗透压上升,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
弱,进而尿量增多。
相关文档
- 2019-2020学年广西省桂梧高中高一2021-10-117页
- 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8 DNA分子的2021-10-116页
- 生物卷·2019届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2021-10-1115页
-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4节 第12021-10-1110页
- 2020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72021-10-114页
- 2020高中生物第四章第二节光合作用2021-10-114页
- 生物卷·2019届广西桂梧高中高二上2021-10-1110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2021-10-116页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2021-10-1143页
- 高中生物第3章食品加工技术第9课时2021-10-1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