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00 KB
  • 2021-10-11 发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同步训练卷(一)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 学年高二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 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训练卷 生 物(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 2 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Na+、血清蛋白、尿素 ⑦肌 肉注射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①③⑥⑦ C.①②③⑦ D.③⑥⑦ 【答案】D 【解析】①血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血浆属于人体内环境,①错误;②血红蛋 白运输 O2,存在于红细胞内部,是细胞内液成分,不属于内环境,②错误;③葡 萄糖、CO2 和胰岛素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③正确;④突 触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错误;⑤喝入胃中的牛奶位于消化道 内,消化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⑥ Na+、血清蛋白、尿素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⑥正确;⑦肌肉注射青霉素直接进 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部分,⑦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 A。 2.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 的平衡 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①稳态不仅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内环境的成分和 含量也需要处于稳定状态,①错误;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等系统的参与,②正 确;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的限度会破坏稳态,③错误; 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④正确。综上 所述,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健康的基础,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存在于成分②中,在成分③中不可能存在 B.③的来源和去路各有三种 C.淋巴细胞只可在图中④中含有 D.肾上腺素可在图中②与③成分中存在 【答案】D 【解析】A.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抗体由 浆细胞分泌,主要存在于血浆中,少量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A 错误;B. 组 织液的来源有血浆和细胞内液两种,去路有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三种,B 错误;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C. 淋巴细胞在血浆和淋巴液中都可能存在,C 错误;D. 肾上腺素既可以是激素也 可以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突触间隙)中,激素可存在于组织液和 血浆中,D 正确。故选 D。 4.生物个体内的稳态是指在“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的调节作用下.通过各组织器 官、系统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糖浓度、体内温度、尿液浓度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坏境的稳态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每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答案】C 【解析】A. 尿液不是细胞外液,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 内环境的稳态是 指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B 错误;C. 内分泌腺没有导 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C 正确;D. 稳 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这四大系统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D 错误。故 选 C。 5.如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堵寒则会导致乙的水肿 B.所有细胞都生活在乙中 C.Na+在乙中的浓度远大于在丙中的浓度 D.丙、丁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答案】D 【解析】A. 若甲(淋巴管)堵塞,则丙(组织液)形成淋巴受阻,组织液增 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A 错误;B. 大部分细胞生活于组织液(丙)中,B 错误;C.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丙)中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乙),C 错误。D. 丙(组织液)、 丁(血浆)的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D 正确。故选 D。 6.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写字,也能看书看报,其 受损的中枢是 A.运动性语言中枢(S 区) B.书写性语言中枢(W 区) C.视觉性语言中枢(V 区) D.听觉性语言中枢(H 区) 【答案】A 【解析】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包括为 S 区(说话中枢),W 区(书写中枢), 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该外伤病人不能说话,说明 S 区(说话中枢)受损,A 正确。能写字,说明 W 区(书写中枢)正常,B 错误。 能看书看报,说明 V 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C 错误。能听懂别人讲话,说明 H 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D 错误。 7.下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 a、d 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 3 个神经元,1 个突触 B.神经冲动由 B 传向 C 不需要消耗 ATP C.如果 b 受刺激,C 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正电位 D.如果 b 受刺激,C 会兴奋,则当 ab=bd 时,电刺激 b 点,灵敏电流计的指 针偏转两次 【答案】D 【解析】A. 图示结构中 A、B、C 属于不同的神经元,共包括 3 个神经元,2 个突触,A 错误;B. 神经冲动由 B 传向 C 需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消 耗 ATP,B 错误;C. 神经纤维兴奋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 错误;D. 如果 b 受刺激,C 会兴奋,则当 ab=bd 时,电刺激 b 点,兴奋先传到 a 点,后传到 d 点, 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D 正确。故选 D。 8.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等 B.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这一过程受神经—体液调节 C.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若某人体温长时间维持在 38 摄氏度,则此段时间内产热大于散热 【答案】D 【解析】A. 人体主要通过汗腺分泌、血管舒张等增加散热,A 正确;B. 寒冷 环境中,骨骼肌和内脏器官产热增多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有关,B 正确;C. 人 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即呼吸作用,C 正确;D. 若某人 体温长时间维持在 38 摄氏度,则此段时间内产热=散热,D 错误。故选 D。 9.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 【答案】A 【解析】A.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一致,而膜外相反,A 正确;B. 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 错误;C. 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错误;D. 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D 错误。故选 A。 10.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④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B.神经递质作用于④,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图中所示生理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 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A 正确;B. 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 错误;C. ①突 触小泡的膜、②突触前膜和④突触后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C 正确;D. 突触前膜 释放递质说明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突触后膜识别递质后,膜电位 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 正确。 故选 B。 11.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憋尿 B.针刺缩手 C.谈虎色变 D.过目不忘 【答案】B 【解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憋尿,说明脊髓中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到大脑皮层中的相应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A 项错误;针刺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B 项正确; 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有大脑皮层参与,C 项错误;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 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之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 能,因此过目不忘,与大脑皮层的功能密切相关,D 项错误。 12.以下哪项不属于激素调节的特点 A.微量和高效 B.通过体液运输 C.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作用时间短暂 【答案】D 【解析】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因为激素的 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说明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 不合题意;内分 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分泌后释放到体液中,由体液来运输,B 不符合题意;激 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C 不合题 意;激素调节经体液运输,相对于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 D 符合题意。 13.激素之间存在着协同和拮抗的作用,下列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的是 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解析】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都能促进个体生长发育,二者是协同作用,A 错 误;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两者为协同作用,B 错误; 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促进机体产热,二者在体温调节中有协同 作用,C 错误;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是升高血糖浓度,故胰岛素和 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就表现为拮抗作用,D 正确。 14.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 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 T 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 抗体 B.①传出神经、②传入神经、A 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 促甲状腺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 甲状腺激素 【答案】D 【解析】A. 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 错误;B. 传入神经元通过神经 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所以①为传入神经、②为传出神经、A 为神经递质,B 错 误;C.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错误;D. 当甲状 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 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D 正确。故选 D。 15.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 a、b、c 表示三种器官, ①②③表示 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表示下丘脑,b 表示垂体,c 表示甲状腺 B.激素③只能作用于 a、c 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不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多 D.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答案】D 【解析】A. 由题意可知,a 表示垂体、b 表示甲状腺、c 表示下丘脑,A 错误; B. 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 错误;C. 血液中激素③甲状腺 激素水平降低,①TRH 和②TSH 分泌量会增多,C 错误;D.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 生长发育,幼年时激素②TSH 和③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D 正确。 故选 D。 16.下列关于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 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都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神经递质是一类能引发神经冲动的含碳有机物 D.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答案】D 【解析】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但产生 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A 错误;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但抗体是和抗原结 合的,抗原不一定是细胞,B 错误;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可以是有机物,也可以是 无机物,如 NO 可作为神经递质,但为无机物,C 错误;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 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如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传递信息,D 正确;因此,本题 答案选 D。 17.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a、b 表示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激素。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a、b 两种激素的功能不同,所作用的靶器官也不同 B.糖尿病人体内 a 激素的含量一定低于正常人 C.胰腺内合成并分泌 a、b 两种激素的细胞相同 D.a 激素和 b、激素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稳定 【答案】D 【解析】A. 结合分析可知,a、b 两种激素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两 种激素的功能不同,但均能作用于肝脏,A 错误;B. 如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不正常,可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使人患糖尿病,此时病人体内 a 激素的含量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甚至比正常人略高,B 错误;C. 胰腺内合成并分泌 a、b 两 种激素的细胞分别是胰岛 B 细胞和胰岛 A 细胞,C 错误;D. a 激素和 b 激素的作 用效果相反,具有拮抗作用,D 正确。故选 D。 1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被破坏,则体液调节无法发挥作用 B.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样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人体不少内分泌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A 【解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所以神经调节被破坏,体液调节仍会起作用,A 错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弧,作用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主要作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 组织细胞,B 正确;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 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 正确;甲状腺,性腺等都直接或 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 正确。 19.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 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 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或①→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④或②→①→③→⑤ 【答案】B 【解析】人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兴 奋,一方面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另一方面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综上所述,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 B。 20.下列对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泌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B.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只能发生在细胞外 C.如果抗原进入细胞内,抗体无法与抗原结合 D.与抗体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 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A 【解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以由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A 错误;抗体分布于内环境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因此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只能发生在 细胞外,B、C 正确;抗体是分泌蛋白,它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相关的细胞 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 正确。 2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T 细胞参与的免疫一定是细胞免疫 B.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引起的 C.病原体只有与抗体结合才能被清除 D.免疫系统能抵御各种病毒的侵染 【答案】B 【解析】A. T 细胞参与的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 错误;B. 过敏反 应是免疫系统功能过强引起,但一般不会破坏人体的组织、器官,B 正确;C. 在 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病原体可以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 错误;D. 免疫系统 的抵御、清除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抵御各种病毒的侵染,D 错误。故选 B。 2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 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 乙组小鼠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骼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B 【解析】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 T 细胞和 B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 细胞有 T 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 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 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 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细胞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 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故选 B。 23.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②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细胞 ③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 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①正确;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T 淋巴细胞,② 错误;HIV 存在潜伏期是因为 HIV 感染初期,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摧毁大多数 HIV, 到后期免疫功能下降,则 HIV 大量出现,③错误;感染 HIV,但未发病的人习惯 称为 HIV 感染者,而 AIDS 患者是指已经发病的人,二者有所不同,④错误;目前 所使用的一些抗病毒的药物也只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还无法根治 AIDS,⑤正确; 故选 C。 24.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失调病 C.感染 HIV 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不发生细胞免疫 D.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叫做过敏反应 【答案】B 【解析】A.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A 错误;B.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 自身免疫病,B 正确;C. 感染 HIV 后,机体能够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 错 误;D. 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D 错误。故选 B。 25.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 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处理并呈递抗原的过程是② B.据图示可知,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只来源于 E C.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⑧⑩ D.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免疫的免疫细胞是上图中的 A 【答案】B 【解析】②代表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的过程,A 正确;二次注射甲抗原时, 记忆 B 细细胞和 B 细胞均可以产生浆细胞,B 错误;过敏反应特有的是⑧再次接 触过敏原时引发过敏反应、⑩抗体吸附在相关细胞的表面,C 正确;A 吞噬细胞既 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D 正确。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26.(12 分)下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请回答: (1)图中虚线内的体液构成______________,其中 A 为_________,其渗透 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B 为________,A 液与 B 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 是________。 (2)填写图中 D、E 系统的名称:D ________,E __________。 (3)毛细血管壁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4)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 pH 不会发生大 的变化。其主要原因与与它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内环境 血浆 蛋白质、无机盐 组织液 A 液中含有的蛋白质较多,B 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 分)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A 和 B (4)神经-体液-免疫 (5)HCO −3和 HPO2−4 (2 分) 【解析】(1)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 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 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同毛细 血管壁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内形成淋巴,再 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根据图示,可确定 A 为血浆,B 为组 织液,C 为淋巴,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有 关。血浆与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在 A 液血浆中含有较 多的蛋白质,而在 B 液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 中 D 系统为吸收营养物质的系统,则应消化系统,E 系统为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的 系统,应为泌尿系统。(3)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半浸润在血浆中,一半浸润在组织 液中,所以它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A 和组织液 B。(4)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 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 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 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与与它含有 HCO −3和 HPO 2−4 等离子充当缓冲物质。 27.(16 分)下图 1 为膝跳反射模式图,图 2 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 S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 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P 称为_____ 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 1 中字母、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 ____ 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时,需要在受试者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敲击膝盖韧带部位 效果更好,原因是人的大脑会控制脊髓反射,这属于中枢神经的__________调节。 (2)图 1 中刺激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该变化发生的主要 原因与___________有关。 (3)图 2 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填序号),此处信号转化过程 为_______,且兴奋传递方向是 __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图 2③部位的液体名称是_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②中的 化学物质释放到③部位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神经中枢 S→①→P→②→M(2 分) 分级 (2)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2 分) Na+内流 (3)③④⑤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 分)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 分) (4)组织液 突触小泡 胞吐 【解析】(1)根据前面对图 1 的分析可知,S 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 代表 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 P 称为神经中枢,它们参与组成的反射弧可表示为 S→① →P→②→M。当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有控制作用,体现了中枢神经系 统的分级调节。(2)图 1 中①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 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与钠离子内流有关。(3)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即图 2 中③④⑤;在突触处信号转化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且兴奋传 递方向是只能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根据前面对图 2 的分析可知,③部位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是组织液;② 是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③部位的方式是胞吐。 28.(12 分)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手术创伤会间接导致病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下降,寒冷刺激会间接导 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上升,据图分析,激素甲和激素乙在垂体分泌激素丙的调节 中呈_________关系。神经分泌细胞 A 分泌的激素甲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填激素名称)。 (2)患者甲和乙均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医生给患者甲注射葡萄糖 溶液后症状得到缓解,说明该患者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患者 乙血糖正常,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医生通过进一步测量血液中相关激素含量来判 定病变部位。结果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病变部位为甲状腺,医 生判定患者乙病因所依据的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丙只作用于甲状腺,而不能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其直接原因是_____ 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2 分 (1)拮抗(1 分)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血糖偏低(1 分) 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偏高(3 分)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甲状腺激素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3 分) (3)只有甲状腺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丙激素的受体 【解析】(1)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激素甲很可能是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激素甲与激素乙对垂体分泌激素丙的作用效果相反,两者之间呈拮抗 关系。(2)给患者甲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患者表现出的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得 到缓解,说明该患者出现此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血糖偏低,能量供应不足所致。患者 乙也表现出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但其血糖正常,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由于激 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加之甲状 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所以可以通过进一步测量血液中相关 激素含量来判定病变部位。如果测量的结果显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均偏高,则说明病变部位为甲状腺。(3)激素丙只作用于甲状 腺,而不能作用于其它组织细胞,说明只有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促甲状腺激 素的受体。 29.(10 分)如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 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细胞 a~g 中,不具有识别抗原能力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 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________。 (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是________免疫。 (4)人体的许多细胞中都有“TLR (一种重要受体蛋白)”,它可识别不同的病原 体,并在病菌入侵时快速激活免疫反应,从而启动第一道防线。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的树突状细胞能激活 T 淋巴细胞,从而启动免疫系统,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 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入侵的病原体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结合上述信息 回答。 ①TLR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参与图示过程。 ②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 1 分 (1)f (2)b 免疫缺陷病(2 分)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 分) (4)没有 d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2 分) 【解析】(1)如图所示细胞 a~g 中,f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2)HIV 侵入人体 后,主要攻击 T 细胞,会导致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大部分丧失,进而导致 免疫缺陷病。(3)人被狗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的发生,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 的疫苗,疫苗作为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后,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结合抗 原,也可以引发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免疫效应。(4)①由题意可知,TLR 识别抗 原,会启动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图中过程为特异性免疫,故推测 TLR 未参与图中特异性免疫。②图中代表“杀手细胞”的是 d 效应 T 细胞,可以与靶细胞 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抗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