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12 KB
  • 2021-10-11 发布

【生物】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 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 B. 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 C. 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D. 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 ‎【答案】B ‎【解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详解】A、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了自花且闭花传粉的豌豆,A正确; B、孟德尔假设有颗粒状的遗传因子,但并没有观察到细胞中颗粒状的遗传因子,B错误; C、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C正确; D、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研究,D正确。 故选B。‎ ‎2.1983年美国女科学家麦凯林.托克用玉米做材料,通过传统的遗传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转座子而独揽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玉米作为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的最重要特点是( )‎ A. 等位基因为完全显性 B.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 C. 花单性便于杂交干预 D. 无须人工去雄和套袋 ‎【答案】C ‎【解析】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在自然生长环境下,可以自交,也可能杂交。‎ ‎【详解】A、等位基因是否为完全显性,并不是玉米作为理想的遗传实验材料的最重要特点,A错误;‎ B、玉米并不是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的生物,B错误;‎ C、玉米的花为单性花,便于杂交干预,C正确;‎ D、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因此仍需要人工去雄和套袋,D错误。故选C。‎ ‎3.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到了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B. 测交可以用来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C. 自交可以用于杂交育种时的纯合化 D. 两种交配方式都能用来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 ‎【答案】B ‎【解析】自交是指植物中自花受粉和同株异花受粉,可以是纯合子(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自交、杂合子自交。杂交是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的方式,可以是同种生物个体杂交,也可以是不同种生物个体杂交.测交是指杂种子一代个体与隐性类型之间的交配,主要用于测定F1的基因型,也可以用来判断另一个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鉴定生物是否是纯种,对于植物来说可以用测交、自交的方法,其中测交是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动物来讲则只能用测交的方法。采用自交法,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没有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采用测交法,若后代中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 ‎【详解】A、自交可以用来判断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测交也能,A正确; B、测交不可以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自交能,B错误; C、自交可以用于显性优良性状的品种培育过程,淘汰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得到纯合体,C正确; D、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故选B。‎ ‎4.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现代解释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B.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 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现代解释认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不不干扰的,A项正确;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C项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子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此可见,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家 成就 方法及技术 A 孟德尔 两大遗传定律 假说—演绎法 B 萨顿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类比推理法 C 艾弗里 DNA是遗传物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 沃森和克里克 DNA的结构 模型方法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孟德尔研究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两大遗传定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的方法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 ‎ 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模型法,D正确。故选C。‎ ‎6.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 A. 1/2 B. 1/‎4 ‎C. 1/8 D. 1/6‎ ‎【答案】B ‎【解析】‎ ‎【详解】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一个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则该女人的基因型为Aa;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为1/2×1/2=1/4;B正确。故选B。‎ ‎7.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实验材料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丁个体DdYyrr测交子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1∶1∶1∶1‎ B. 甲、乙图个体减数分裂时可以恰当地揭示孟德尔的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C.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揭示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选甲、乙、丙、丁为材料 D. 孟德尔用丙自交,其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此属于假说—演绎的提出假说阶段 ‎【答案】C ‎【解析】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通过杂交获得双杂合的个体,让其进行自交或测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做出相应的判断。‎ ‎【详解】丁个体虽然是双杂合个体,但其控制茎高度和种子颜色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后代只有矮茎绿色皱粒:高茎黄色皱粒=1:1,A错误;甲、乙只能说明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只有一对基因杂合,B错误;研究分离定律时,只要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即可,故可选甲、乙、丙、丁为材料,C正确;丙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属于人工实验,提出问题阶段,D错误。故选C。‎ ‎【点睛】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时,选用的材料含有一对杂合子即可;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用含有2对杂合基因的材料,且2对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8.豌豆的子叶黄色(Y)、种子圆粒(R)均为显性性状。两亲本豌豆杂交,所得F1 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让F1 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1∶1∶1∶1 B. 2∶2∶1∶‎‎1 ‎ C. 3∶1∶3∶1 D. 9∶3∶3∶1‎ ‎【答案】B ‎【解析】由于两亲本豌豆杂交,所得F1 中黄色子叶∶绿色子叶=1∶1,所以亲本基因型是Yy和yy,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所以亲本基因型是Rr和Rr,因此亲代基因型是YyRr和yyRr。‎ ‎【详解】根据分析,亲代基因型是YyRr和yyRr,所以F1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是YyRR和YyRr,比例为1∶2,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 ‎①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1∶1;②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黄色皱粒豌豆∶绿色皱粒豌豆=1∶1∶1∶1;‎ 因此,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豌豆∶绿色圆粒豌豆∶黄色皱粒豌豆∶绿色皱粒豌豆=(1/3×1/2+2/3×1/4)∶(1/3×1/2+2/3×1/4)∶(2/3×1/4)∶(2/3×1/4)=2∶2∶1∶1。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点,需要考生熟练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计算。‎ ‎9.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的是( )‎ A. 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 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 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 分裂结束时,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中,包括分裂间期、前期、中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包括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为在分裂后期均有着丝粒断裂的染色体行为。‎ ‎【详解】分裂开始前,有丝分裂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前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进行染色体复制,A选项错误;‎ 分裂开始时,有丝分裂中细胞染色体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减半,故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B选项错误;‎ 分裂过程中,在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均有着丝粒分裂形成两个,使染色体数暂时加倍,C选项正确;‎ 分裂结束时,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为n,D选项错误。‎ ‎10.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⑤内有4个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 B. 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 C. 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 D. 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答案】B ‎【解析】2n=4代表其为二倍体,且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条。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此,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后,数目增多。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及细胞分裂的方式判断,①为精原细胞(体细胞),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③为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初级精母细胞),⑤为有丝分裂后期(体细胞),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A、四分体为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⑤为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四分体,②内有2个四分体,A错误; ‎ B、同源染色体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②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后期, ③为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 D、从④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看出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⑥是次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B。‎ ‎1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关数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B. 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C. 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0、92、23条 D.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D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1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精细胞)或1个成熟生殖细胞(卵细胞),A错误; B、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离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不成对,B错误; C、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单体0、92、0条,C错误;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正确。故选D。‎ ‎12.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 D、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D。‎ ‎1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B.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C. 受精过程中精卵融合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 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答案】B ‎【解析】受精作用是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这样,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详解】A、D、在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导致所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A、 D正确;‎ B、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B错误;‎ C、受精过程中,精卵融合成为受精卵,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C正确;‎ 故选B。‎ ‎1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 ‎15. 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 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 含X染色体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 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B ‎【解析】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一半比X染色体短小,但是也有Y比X大的,如女娄菜,A错误;‎ B、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双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但是也可能生出有病的儿子,B正确;‎ C、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雌配子只含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X染色体或Y染色体,C错误;‎ D、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大部分植物是没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之分的,D错误。故选B。‎ ‎【点睛】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并随着染色体传递.隔代交叉遗传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6.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长翅基因为B、b。眼色与长翅性状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3‎ ‎1‎ ‎0‎ ‎0‎ 雄蝇 ‎3‎ ‎1‎ ‎3‎ ‎1‎ A. 常染色体遗传 伴X遗传 B. 伴X遗传 常染色体遗传 C. 都是伴X遗传 D. 都是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B ‎【解析】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表型型与性别无关;而性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 根据题意分析:亲本全为红眼长翅,后代中出现白眼的和残翅的,因此确定红眼长翅为显性性状。此时可对性状逐一分析,如仅看红眼和白眼: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白眼=3:1;仅看翅型:后代雌雄比例均为3:1。由此可见,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详解】就眼色而言,子代雌果蝇中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比为1:1,后代雌雄表现型不同,所以眼色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就翅型而言,子代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该遗传没有性别之分,所以翅型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遗传。故选B。‎ ‎17.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 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 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含有CCI反密码子的tRNA转运甘氨酸,而反密码子CCI能与mRNA上的三种密码子(GGU、GGC、GGA)互补配对,即I与U、C、A均能配对。‎ ‎【详解】A、由图示分析可知,I与U、C、A均能配对,因此含I的反密码子可以识别多种不同的密码子,A正确;‎ 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结合,B正确;‎ C、由图示可知,tRNA分子由单链RNA经过折叠后形成三叶草的叶形,C错误;‎ 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mRNA中碱基的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从图示三种密码子均编码甘氨酸也可以看出,D正确。故选C。‎ ‎1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 一组用‎14C标记DNA,另一组用3H标记蛋白质外壳 B. 一组用3H标记DNA,另一组用‎14C标记蛋白质外壳 C. 一组用35S标记DNA,另一组用32P标记蛋白质外壳 D. 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DNA的特征元素是P,蛋白质外壳的特征元素是S,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通过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来确定是何种物质进入细菌内,因此,实验过程中,一组用32P标记噬菌体DNA,另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正确。故选D。‎ ‎19.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 D.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来研究DNA的分子结构 ‎【答案】B ‎【解析】1、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b、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c、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放射性的S或放射性的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遗传物质能储存遗传信息,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可能蕴含多种遗传信息,A正确;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了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B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完全分开,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细胞内,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细胞外,因此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采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建构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关的实验过程及其得出的实验结论做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20.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 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 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含有C、H、O、N、P元素,不含S元素,B错误;‎ C、T2噬菌体内只含DNA一种核酸,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3种,C错误;‎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21.构建DNA模型的实验中,若有碱基塑料片A12个,G20个,脱氧核糖与磷酸的连接物70个,脱氧核糖塑料片50个,代表氢键的连接物、碱基与脱氧核糖连接物、磷酸塑料片、其它碱基塑料片均充足,则 A. 最多能搭建出32个脱氧核苷酸 B. 最多能搭建出425种DNA片段 C. 最多能搭建出一个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 D. 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64个碱基塑料片 ‎【答案】C ‎【解析】1、DNA分子的立体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具体为:由两条DNA反向平行的DNA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A与T通过两个氢键相连、C与G通过三个氢键相连),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12对,G=C有20对,设能搭建的DNA分子含有n个碱基对,则每条链需要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的数目为2n-1,共需(2n-1)×2个,已知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70个,则n=18,所以只能搭建出一个18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 ‎【详解】A、题文中脱氧核糖50个,故最多能搭建出50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 B、能建出一个18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由于A=T有12对,G=C有20对,因此能搭建的DNA分子模型种类少于418种,B错误;‎ C、据分析可知,题文中提供的材料最多能搭建出一个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C正确;‎ D、据分析可知,最多能搭建出18个碱基对的DNA片段,组装出完整DNA最多能利用18×2=36个碱基塑料片,D错误;故选C。‎ ‎22. 据报道,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将一本大约有5.34万个单词的书籍编码进不到亿万分之一克的DNA微芯片中,然后成功利用DNA测序来阅读这本书。这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DNA遗传物质储存数据量最大的一次实验。下列有关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测序实际就是确定基因在DNA中的排列顺序 B. 每个DNA分子不仅具有多样性,还具有特异性 C. DNA的稳定性与胸腺嘧啶的含量成正相关 D. 大肠杆菌的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答案】D ‎【解析】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发生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 ‎【详解】A、DNA测序实际就是确定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A错误; B、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特异性,不具有多样性,B错误; C、由于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因此如果DNA中碱基总数一定时,G、C碱基对越多,氢键数量也越多,DNA的稳定性越高,C错误; D、DNA分子中大多数磷酸与2个脱氧核糖相连,DNA分子末端游离的磷酸只与一个脱氧核糖相连,但大肠杆菌的DNA是环状的,故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D正确。 故选D。‎ ‎23.下列关于双链 DNA 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分子中磷酸和含氮碱基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 B. 不同 DNA 分子中(A+G)/(T+C)的值不同 C. DNA 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D. 若一条链的 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 2:1:4:3‎ ‎【答案】D ‎【解析】A. 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A错;‎ B. 不同DNA分子中(A+G)/(T+C)的值相同,因为在DNA分子中A=T,G=C,B错;‎ C.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C错;‎ D. 若一条链的A:T:G:C=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D正确。故选D。‎ ‎24.下图是真核生物染色体 DNA 复制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 DNA 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 B. DNA 分子边解旋边双向复制 C. DNA 分子复制过程需要酶催化 D. 图示的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1、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的进程。‎ ‎【详解】A、图示表明一个DNA分子可以有多个复制起点,A错误; B、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正确; C、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酶催化,C正确; D、真核细胞的DNA分子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正确。故选A。‎ ‎25.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一定存于染色体上 B.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 DNA解旋酶能催化该基因水解为多个脱氧核苷酸 D. 该基因复制3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答案】B ‎【解析】本题是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综合性题目,回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结合选项 分析综合进行解答。‎ ‎【详解】A、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上,故A错误; B、由于A占20%,则T占20%,A+T占40%,C+G占60%,对于某一条链中,C+G与A+T所占比例不变,故B正确; C、DNA解旋酶能破坏氢键,但不会破坏磷酸二酯键,故C错误; ‎ D、由于C+G占60%,C与G均占30%,一个DNA分子中共有1000对碱基,鸟嘌呤的个数是1000×2×30%=600,该基因复制三次,需要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3—1)×600=4200,故D错误。故选B。‎ ‎26.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说明 A. 基因在DNA上 B.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DNA具有遗传效应 D.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信息可知,同样摄食的情况下,具有HMIGIC基因的小鼠肥胖,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正常,这说明肥胖这一性状是由HMGIC基因决定的。‎ ‎【详解】A、该题干中没有涉及基因和DNA的关系,A错误; B、该题干没有涉及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B错误;‎ C、该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基因,不是DNA,C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肥胖这一性状是由HMGIC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具有遗传效应,D正确。‎ ‎27.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 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B. 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 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 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答案】D ‎【解析】图示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在同时间进行的,发生在原核细胞中,A错误;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B错误;一个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得到多条肽链,C错误;转录过程中,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解题关键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图示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28.如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是转录,形成RNA B. 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ATP即可完成 C. 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②是tRNA,③表示翻译过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详解】A、①过程是由DNA形成RNA,为转录过程,A正确;‎ B、③过程为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ATP外,还需要酶和tRNA等,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是结构蛋白(血红蛋白)发生变化所致,D正确。故选B。‎ ‎29.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并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B.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C. 图中①〜⑤过程都可以在细胞内发生 D.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答案】D ‎【解析】中心法则指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分子中的具有功能意义的核苷酸顺序称为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的转移包括核酸分子间的转移、核酸和蛋白质分子间的转移。图中①表示转录,②表示逆转录,③表示DNA复制,④表示RNA复制,⑤表示翻译。‎ ‎【详解】中心法则描述了生物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选项正确;在中心法则中的每一步骤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B选项正确;图中①表示转录,②表示逆转录,③表示DNA复制,④表示RNA复制,⑤表示翻译,以上过程均发生在细胞中,C选项正确;中心法则揭示了自然界中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没有揭示生物界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D选项错误。因此错误的选项选择D。‎ ‎30.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 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 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 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D. 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环境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知,外界环境温度可以通过影响蜥蜴的体温而影响体色,说明沙漠蜥蜴的体色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下图甲为某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 乙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 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图中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2”‎所示的一个细胞有_____条染色单体,细胞中常发生____________之间的交叉互换,“‎3”‎所示的一个细胞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乙图中代表核DNA 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 ‎(3)乙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_______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 8~13表示细胞的_________分裂过程。‎ ‎(4)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和_______。‎ ‎(5)若乙图表示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 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_________个。‎ ‎【答案】4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0 曲线A 减数 受精作用 有丝分裂 0—4 8—13 40‎ ‎【解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雄性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其中1为精原细胞;2为初级精母细胞,且发生交叉互换;3为次级精母细胞;4为精细胞。分析乙图:根据DNA和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变化特点可知,曲线A为DNA的变化曲线,B为染色体的变化曲线。0~8表示的是减数分裂;8位点发生受精作用;8~13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具体的时间段1~2、2~3、3~4、4~5、5~6、6~7、7~8依次为减Ⅰ的前期、中期、后期、减Ⅱ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9~10、10~11、11~12、12~13依次为有丝的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1)甲图中的“‎2”‎所示的一个细胞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和4个DNA分子;其所示的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3”‎所示的一个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乙图中曲线A代表核DNA相对数量变化,曲线B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 ‎(3)乙图中0~8时期表示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8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受精作用,8~13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4)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0~4和8~13。‎ ‎(5)若乙图表示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在1时已完成复制,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1~4时期为40。‎ ‎【点睛】本题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能导致实验误差?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同位素标记 DNA ②①④③ 沉淀物 是 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解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①R型+S的DNA→长出S型菌→S型菌 ;②R型+S的RNA→只长R型菌→R型菌;③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R型菌; ④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R型菌; ⑤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续R型菌。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 (2)上述实验证明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方法,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④离心分离→③放射性检测;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标记的是DNA,DNA进入细菌内,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沉淀物菌体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那么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噬菌体,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导致实验误差。‎ ‎33.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 ‎(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②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的一部分,DNA与其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 ‎(3)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___________;若肽链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显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翻译 tRNA 从左到右 UAA RNA DNA是双螺旋结构 (或DNA双链结构)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终止密码提前出现) 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NA→RNA→蛋白质 ‎【解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④为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⑤是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图2是转录过程,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 ‎【详解】(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②表示的物质是tRNA;根据tRNA在核糖体中的位置判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其后面的UAA。‎ ‎(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DNA与RNA在空间结构上的区别是DNA是双螺旋结构。‎ ‎(3)若④DNA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发生了基因突变,最终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肽链中氨基酸数目减少,其原因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翻译提前终止。若肽链未发生改变,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4)图1显示的是转录和翻译过程,其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 ‎【点睛】本题结合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作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4.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_。‎ ‎【答案】 AABB×AAbb或aaBB×AAbb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淡紫色∶白色=1∶1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5 3/7‎ ‎【解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传宗接代中的传递规律。若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会随着所在的染色体一起传递给后代。(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A、a和B、b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有如下三种类型。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第一、第二、第三种类型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分别为AB∶Ab∶aB∶ab=1∶1∶1∶1、AB∶ab=1∶1、Ab∶aB=1∶1。‎ ‎ ‎ ‎【详解】(1) 依表中信息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A_Bb),说明亲本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中必然含有B基因,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2) ①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3A_bb)∶淡紫色(‎6A_Bb)∶白色(‎3A_BB+3aaB_+1aabb)=3∶6∶7。‎ ‎②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aabb)=1∶1。‎ ‎③若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b∶aB=1∶1,其自交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深紫色(1AAbb)∶淡紫色(2AaBb)∶白色(1aaBB)=1∶2∶1。‎ ‎(3) 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5种,它们之间的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1∶1∶2∶2,其中纯种个体占3/7。‎ ‎【点睛】对于(1)题,应依据表中信息,准确定位亲本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子代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进而推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解答(2)题,应分别以预测的实验结论(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切入点,确定这两对基因遗传时所遵循的遗传规律,进行逆向推导,进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解答(3)题的突破点为题意信息“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此明辨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