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55 KB
  • 2021-10-11 发布

2019-2020学年湖北省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沙市中学四校高二上第三次考试 生物试卷 命题学校: A.听课时需要神经元的活动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单向传递信息 B.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C.抄笔记需要大脑皮层感知学习内容和控制手部书写活动 D.参与小组讨论,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S 区和 H 区参与 9. 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考试时间:2019 年 12 月 13 日下午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1-20 题每题 1 分,21-3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 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化 氧化分解 合成糖原 转变成脂肪、某些氨基酸 C.细胞内液和血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和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大致相等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可发生在内环境中 C.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使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3.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可以相互转化,成分 完全相同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组织水肿 C.细胞外液是细胞内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 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 4.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A. 反射 B.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 D.反射弧 5.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 铃 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6. 右图 1 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 2 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可使图 2 中的峰值减小 B. 图 2 中 BC 段是膜外钠离子内流引起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图 1 中装置 A 测得的电位是由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的, 不 需要消耗能量 D. 图 1 中装置 B 测的是动作电位,相当于图 2 中的 BC 段 7. 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 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B.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10. 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1 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免疫反应(A、B 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 析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 H5N1 侵入机体后,能刺激 T 细胞增殖和分化 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 效应 T 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宿主细胞表面的 B 物质 C.T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D.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将病毒杀死,因此 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 11. 下列生产活动或自然现象中,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特点有关的是 A. 扦插枝条时保留一部分芽,易于生根成活 B.水平放置的刚萌发的大豆,根向地生长 C.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叶,提高移栽成活率 D.倒伏的玉米苗,茎背地生长以更好地接受光照 1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下面的部位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位、尖端 13 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 0℃~5℃的 低温下 1~2 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如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 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 在协同关系 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植物激 素 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14 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 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枝 ..则根生。” 运用所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小便中含有某物质,具有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 B.“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越多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 ① ② ③ ④ 组 织 细 胞 ⑤ ⑥ ⑦ 血 糖 C.小便中的尿素分解形成的无机盐可作为氮肥,被扦插枝条的根部吸收 D.“又晒又浸,凡十余次”说明该物质的含量较少 15 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 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 S 型,达到 K 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 K 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 16.右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 c 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7. 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时,提出的数学模型是:Nn=2n (N 代表细菌数量,n 代表细菌繁殖代数),他建立的这个数学模型的合理假设是 A. 细菌可以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数目 B. 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细菌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C.细菌没有细胞核,结构简单,分裂速度快 D.细菌微小,需要的营养物质少,繁殖速度快 18. 比较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属于群落层次研究的问题包括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空间结构 ④次生演替 ⑤物质循环 ⑥食物链 ⑦信息传递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⑤⑥⑦ 19.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 20. 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经捕食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21. 如图所示,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②③三种物质既体现了激素间分级调节,又体现了反馈调节 B. 图中 A 器官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C 细胞可产生抗体,其原因是 C 细胞识别抗原后迅速增殖分化 D.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原因是 D 细胞活性下降使淋巴 因子的分泌减少,影响了特异性免疫 22. 将灵敏的电流表的两极分别置于反射弧中的 a、b 处外表面,电流表最初不偏 转(如图所示)。若在 c、d 两点同时施加能引起兴奋的 相同刺激,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 A. 偏转两次,两次方向相反 B.偏转两次,两次方向相同 C.只偏转一次 D.不偏转 23.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由 a 造成,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最后 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 由 b 造成,引起下丘脑释放②抗利尿激素,最后使细胞外液 渗透压降低 C. 由 c 造成,下丘脑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促使两种激素③肾 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最后使血糖升高 D. 由 d 引起,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作用,可以引起④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体内产热量增加 24. 视网膜细胞可感受光照强度的变化,将信号传至视交叉上核(SCN),使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发生节 律性变化,导致人的睡眠和觉醒出现昼夜节律。褪黑激素可提高人体睡眠质量,降低化学致癌因子 对 DNA 的损伤。调查发现,患松果体恶性肿瘤的儿童会出现性早熟现象。由此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CN 可能位于下丘脑 B.人体内褪黑激素的含量,晴天比阴天多 C.褪黑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D.除工作、学习压力之外,光污染也是导致城市失眠人数和癌症患者数增多的因素 25. 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 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 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4 小时胃液分泌量 1 假饲 +++++++++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 骤 1 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 3 相同剂量的胃泌素,但不假饲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 对以上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 步骤 2 中胃液的分泌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B. 步骤 3 的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C. 步骤 4 是为了确定在神经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D. 实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 26. 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a)和背光侧(b)生长素含量 变 化的是(虚线对应的浓度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胚芽鞘的生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生长素 浓 度) A B C D 27.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λ =t 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第 1 至第 4 年末,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 从第 4 年年末开始,种群数量持续衰减 C. 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 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 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 4 到第 6 年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过程 28.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 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 自 1975 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 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9.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 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 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30.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 4 个条件相同 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 1200 只蝌蚪(甲、乙、丙各 400 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 各池塘中 3 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右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31. 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 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纯茶园里只有茶树一个物种 B. 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 10 月份时最大 C. 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 6 月份时最大 D. 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 32. 下列图中的 a、b、c 分别表示某捕食食物链中的第一、 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 段 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A. 图中的 a、b、c 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图中 a 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 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 度基本未变 D. 图中 b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 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33.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34. 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为 1250 kJ B. 从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6% C. 甲、乙、丙、丁组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生态系统的 结 构 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35.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农牧业生产的现象描述和规律总结,下 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毋覆巢,毋杀孩虫。”描述了对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时,应避免捕杀幼年个体,这样有利于维 持 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提高出生率 B.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描述的是农田中狗尾草的生长的现象,狗尾草等杂草与农作物之间 是 竞争关系 C. “地虽瘠薄,常加粪灰,皆可化为良田。”描述的是通过施肥改良农田的做法,表明生态系统 具 有物质循环功能 D.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的是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体现了合理调整能量流 动 关系,使能量持续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0 分) 36.(10 分)右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由上图可知,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 个神经 元,图中乙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2) 若图中 AB=BC=5 cm,刺激 A 点,测得兴奋到达 B、C 的时间 分别为 5.2×10-2s、5.4×10-2s,则由此计算,局部电流在神经纤 维上传导速度为 m/s,经过突触结构的时间约为 s。 (3) 在检查膝跳反射时,如果测试者事先告诉受试者,受试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抵制或加强这一 反射,可见膝跳反射弧受 的控制。 (4) 若在走路时脚心被铁钉所刺,此时被刺的脚会立刻提起,同时另一条腿的肌肉也协调活动,脚 立即着地,承担全身重量,使身体能保持平衡,可见该过程中还有 (填神经中枢名 称)参与了调节。 37.(10 分)下图是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甲~丙表示细胞,①~③表示相关过程,X~ Z 表示相关激素,激素 X 是一种糖蛋白。请分析回答: 池塘 编号 捕食者 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 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激素 Z 分泌增加,该 激素的作用是 。 (2) 如果用含激素 Y 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激素 X 的分泌量变化是 。如果用含激 素 X 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①、②过程的生理 效应 (“有”或“无”)明显变化。 (3)图中甲细胞是 ,淋巴因子的作用是 。 (4)“Graves 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 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 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图)。该病属于 病,与正常人相比,患者 Y 激素的分泌量 ,体温 。 (5) 由图说明,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是 。 38.(10 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 和 ABA 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 (2) 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 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以对环 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 ABA 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 (答出两点即可)。 (4) 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下易降解。在自然界中,小麦、玉米等在即将成熟时,如果持续 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到大雨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请对此现象进行解释。 39.(8 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 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 相 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 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 态系统”)。 (3) 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 棍棒做了如下 3 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 2 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 2 个相同的棍棒, 丙组则同时抛出 1 个项圈和 1 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 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 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 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 40.(12 分)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 3 组实验 (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 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下图曲线 A 所示。 组 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 F 所示。 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 少。 各组中每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1) 组 1 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 20mL,则第 40 天时 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 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 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 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 曲线 代表的类似。 第三次考试参考答案 1-10 BDADC ADBCB 11-20 BBBBB BBBDC 21-30 CCBBB ADAAD 31-35 CCBCA 35.(10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 (1)两(或2)(1分) 效应器 (1分) (2)25 0.05(或5×10-2 ) (3)大脑皮层 (4)小脑 36.(10分,每空1分) (1)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减少 无 (3)T细胞 促进B细胞(乙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4)自身免疫病 增加 偏高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7.(除标示外,每空2分) (1)抑制茎叶生长,促进根生长 (2)增大 (3)根冠、萎蔫的叶片 (4)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萌发。持续一段时间的高温,能使种子中的脱落酸降解。大雨天气又给穗上的种子萌发提供了水分条件,于是种子就会在穗上萌发。(4分) 38.(8分,除标示外,每空2分) (1)同一(1分) (2)群落 (1分)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 39.(12分,每空2分) (1)出生率 死亡率 30只/ml (2)① D、E 水平 ②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