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1.50 KB
  • 2021-10-11 发布

【生物】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是 A. 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 C. 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 新细胞是通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 ‎【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是构成植物和动物的基本单位,这反映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B正确;‎ C、人体每个细胞只能完成特定的生命活动,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往往需要多个细胞的协调与配合,C错误;‎ D、新细胞是通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支持“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这一观点,是对细胞学说内容的发展,D正确;故选C。‎ ‎2.细胞内运输物质的具膜囊泡可以与细胞膜融合,由此可以推测囊泡膜的主要成分是( )‎ A. 脂肪和蛋白质 B. 脂质和蛋白质 C. 蛋白质和核酸 D. 多糖和脂质 ‎【答案】B ‎【解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内所有的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故此囊泡膜属于生物膜,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即B正确;故选B。‎ ‎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是1:2:2时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前期和末期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三者数量比是1:2:2可知,该染色体状态所处的时期经过了间期DNA复制之后,而且尚未到着丝点分裂的时期,即后期,换句话说,该状态所处是时期是间期之后,后期之前的时段,即前期和中期,A正确。故选A。‎ ‎4.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判断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 A. 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 B. 是乳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 C. 如果有酒味,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造成的 D. 只要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就不会出现涨袋的现象 ‎【答案】C ‎【解析】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 ‎【详解】A、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 B、乳酸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C正确; D、酸奶中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酸奶包装盒密封完好,但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会出现涨袋的现象,D错误;故选C。‎ ‎5.根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 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C.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互不干扰 D. 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答案】C ‎【解析】分离定律: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 自由组合定律: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详解】A、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未得到表现的亲本性状,A错误; B、表型受基因型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故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错误; 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遗传是相对独立的,C正确; 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D错误。故选C。‎ ‎6.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红果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 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C. 不能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 D. 不能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答案】B ‎【解析】鉴定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由于基因的显隐性已知,有两种办法:显性个体自交或者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测交。‎ ‎【详解】A、与红果纯合子杂交,后代均为红果,A错误;‎ B、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即测交,后代若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B正确;‎ C、可以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后代若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证明该植株为杂合子,若后代均为红果,则证明该植株为纯合子,C错误;‎ D、可以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其判定与C项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通过自交和测交判断亲本的基因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7.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 )‎ A. 卵细胞 B. 初级精母细胞 C. 次级卵母细胞 D. 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首先观察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然后看染色体的分布形式,最后做出判断。‎ ‎【详解】据图可知,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推测细胞处于减二前期,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故选C。‎ ‎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子中,有一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3个分别是(  )‎ A. Ab、aB、ab B. AB、ab、ab C. ab、AB、AB D. AB、AB、AB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种2个次级精母细胞→2种4个精细胞→2种4个精子。‎ ‎【详解】由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子,说明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含a与b的染色体发生组合。因此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基因型为AB、ab、ab,故选B。‎ ‎9.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 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 .‎ B. 同源染色体分禽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D.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复制的两个基因随染色单体分开而分开,A正确;‎ B、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正确;‎ C、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D。‎ ‎10.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将从这种枯草杆菌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种物质可能是( )‎ A. 组氨酸 B. 多肽 C. 多糖 D. DNA ‎【答案】D ‎【解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而基因位于DNA上。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这说明获得的枯草杆菌中含有能够控制合成组氨酸的基因,所以该物质为DNA。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 A. 是DNA母链的片段 B. 与DNA母链之一相同 C. 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 D. 与DNA母链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所以DNA复制完毕后,得到的DNA子链不可能是DNA母链的片段,A错误;由于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完毕,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B正确;U是尿嘧啶,只存在于RNA分子中,DNA分子中没有,C错误;由于复制是以DNA的双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形成的DNA子链与DNA模板链互补,与母链之一相同,D错误。‎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2.密码子决定了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以及翻译的起始和终止。密码子是指( )‎ A. 基因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B. D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C. t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D. 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D ‎【解析】有关密码子,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A、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A错误; B、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B错误; C、t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若与信使RNA上密码子配对,则表示反密码子,C错误; D、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表示密码子,D正确。故选D。‎ ‎13.下列结构或物质的层次关系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 ‎【详解】染色体是DNA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和DNA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 ‎14. 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 B. 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 C. 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 D. 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表型是由基因型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通风、水分和矿质元素供给充足,所以B正确。‎ 考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5.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患者骨髓内会出现大量恶性增殖的白细胞。该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这种变异属于(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C ‎【解析】染色体变异分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重复、缺失、易位和倒位。‎ ‎【详解】据题意分析,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由于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互换片段所致,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种类和原理,注意区别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中易位的不同。‎ ‎16.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觉都正常,祖父为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A. 祖父 B. 祖母 C. 外祖父 D. 外祖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红绿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XbY,其致病基因Xb一定来自于他的妈妈(而与父亲无关,父亲提供的是Y),但是妈妈正常,所以妈妈的基因型是XBXb,由题干已知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外祖父给妈妈的一定是XB,则妈妈的色盲基因肯定来自于外祖母(XBXb)。‎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17.人类的许多疾病与基因有关,判断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C.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基因检测,可以降低遗传病的发生 D. 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答案】A ‎【解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3)禁止近亲婚配: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3、遗传病≠先天性、遗传病≠家族型。‎ ‎【详解】A、先天性疾病不都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A错误; B、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正确; C、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遗传病的发生,因此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生,C正确; D、由分析可知,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D正确。故选A。‎ ‎18.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现了基因重组 B. 提高了繁殖速率 C. 加快了进化的历程 D. 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 ‎【答案】B ‎【解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详解】A、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A正确; B、有性生殖的繁殖速率没有无性生殖快,B错误; C、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此,能加快了进化的进程,C正确; D、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D正确。故选B。‎ ‎19.癌症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B. 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 C. 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转移 ‎【答案】B ‎【解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 ‎【详解】A、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A正确; B、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所以癌细胞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错误; C、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C正确; 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D正确。故选B。‎ ‎20.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的是( )‎ A. 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 C. 所有生物都由ATP直接供能 D. 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答案】D ‎【解析】1.达尔文生物进化论:(1)共同由来学说: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 2.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刨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目前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且都遵循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A正确; B、各种生物的细胞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从细胞水平证明了生物都有共同祖先,B正确; C、所有细胞都由ATP直接供能,这是生物界的共性,故所有生物都由ATP直接供能,能够证明生物都有共同祖先,C正确; D、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细胞驱动的,有些生命活动不需要能量,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D。‎ ‎21.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因此它们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也不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 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 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 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答案】B ‎【解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详解】根据分析:RNA由核糖核苷酸组成,一分子的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所以其初步水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核糖、含氮碱基、磷酸。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RAN的基本组成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初步水解产物和彻底水解产物。‎ ‎22.各种细胞器在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中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 B. 中心体和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D. 叶绿体、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 ‎【答案】B ‎【解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植物细胞液泡内含有很高的浓度,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所以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A正确;‎ B、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中心体不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B错误;‎ 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C正确;‎ D、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3.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的分化程度各不相同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红细胞来自于造血干细胞,首先排出细胞核,再排出细胞器,最终凋亡。‎ ‎【详解】A、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 B、网织红细胞分化程度低于成熟红细胞,B正确;‎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无细胞核,无基因,故衰老之前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已经开始表达,D错误。故选D。‎ ‎24.基于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B.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C. 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 D. 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答案】D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所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可以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正确;‎ B、质壁分离发生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B正确;‎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中,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液泡,能进行渗透吸水,C正确;‎ D、通过该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D。‎ ‎25.人的卷舌和不卷舌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的。某人不能卷舌,其父母都能卷舌,其父母的基因型是(  )‎ A. RR、RR B. RR、Rr C. Rr、Rr D. Rr、rr ‎【答案】C ‎【解析】根据父母都能卷舌而后代不能卷舌,说明发生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能卷舌对不能卷舌为显性.因此,不能卷舌的基因型为rr,其父母都能卷舌的基因型都为Rr。‎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6.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有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 A. b≤0.5 B. b≥0.5‎ C. 胞嘧啶为a﹙1/2b -1) D. 胞嘧啶为b﹙1/‎2a -1)‎ ‎【答案】C ‎【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详解】由题意可知,腺嘌呤a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所以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是a/b,因此胞嘧啶c=(a/b‎-2a)×1/2=a(1/2b-1)个。故选C。‎ ‎27.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接近1∶1,主要原因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其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一种含有X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两种雄配子,即含有X的精子和含有Y的精子,且比例为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 ‎【详解】A、正常情况下,生物的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XY型生物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故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正确; D、在XY型性别决定中,卵细胞中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C。‎ ‎2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对维持其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 有丝分裂与受精作用 B. 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 C.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D.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答案】C ‎【解析】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代与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稳定;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结合在一起,使子代具有亲代双方的优良特性,有利于物种适应生存环境。‎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作用,即C正确。故选C。‎ ‎29.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 DNA 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 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 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D. 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答案】C ‎【解析】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人的凝血因子的乳汁,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 ‎【详解】A、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能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A正确; B、因为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说明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B正确; C、该受精卵发育的羊的乳汁中不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错误; D、由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羊性腺细胞含有该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基因,其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正确。故选C。‎ ‎30.正常情况下,女性卵细胞中常染色体的数目和所含性染色体为( )‎ A. 22,X B. 22,Y C. 44,XY D. 44,XX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及染色体组成;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写出女性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再作出准确的判断。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中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据此答题。‎ ‎【详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间期复制后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X),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后期为44+XX),次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卵细胞和3个极体(染色体组成均为22+X)。因此,女性卵细胞中含有22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A正确。故选A。‎ ‎31.下列四个遗传病的系谱图中,能够排除伴性遗传的是 A. ① B. 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往往具有世代连续性。‎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往往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①双亲正常,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定不是伴性遗传,①符合题意;‎ ‎②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也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②不符合题意;‎ ‎③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③不符合题意;‎ ‎④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其遗传方式,可能是伴性遗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判断下列有关基因的表达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的组成、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 B. 一个密码子只能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必然有多个密码子 C.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 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 ‎【答案】D ‎【解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tRNA,rRNA。 (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详解】A、DNA转录形成的mRNA,与母链碱基是互补的,A与U配对、T与A配对,C与G配对、G与C配对,A错误; B、一种氨基酸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密码子,B错误; C、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D正确。故选D。‎ ‎33.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 A. 体细胞 B. 精原细胞 C. 精子 D. 受精卵 ‎【答案】C ‎【解析】果蝇的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果蝇精原细胞就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B项错误;果蝇的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C项正确;果蝇受精卵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果蝇为素材,考查染色体组、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明确果蝇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明确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 ‎34. 根据遗传学原理,能快速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是( )‎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 C. 单倍体育种 D. 诱变育种 ‎【答案】C ‎【解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 ‎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详解】A.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A错误;‎ B.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不能快速获得纯合子,B错误;‎ C.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C正确;‎ D.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及优点。‎ ‎35.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种群中B基因频率为18%+1/2×78%=57%,b基因频率为4%+1/2×78%=43%,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CO2浓度增加会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研究人员以大豆、甘薯、花生、水稻、棉花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三种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µmol・mol-1),乙组提供CO2浓度倍增环境(750 µmol・mol-1),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的环境中培养60d,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整个生长过程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选择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发生的变化是___。因为CO2参与光合作用____,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CO2增加,其单位时间内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_______碳化合物也会增加,形成的葡萄糖也增加。‎ ‎(2)在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速率并未倍增,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增加的因素可能是____。‎ ‎(3)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_____。请推测可能是因为作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2环境而降低了_____。 ‎ ‎(4)有人认为:化石燃料开采和使用能升高大气CO2浓度,这有利于提高作物光合作用速率,对农业生产是有好处的。对此观点请你作简要评述_____。‎ ‎【答案】 随着C0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速率随之提高 暗反应 三 NADPH和ATP的供应限制;固定C02酶活性不够高;C5的再生速率不足、有机物在叶绿体中积累较多等,都是限制因素。(答出一点即可) 低 固定C02酶的含量或活性 提示: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摒弃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要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角度去回答。首先,不能只从光合作用效率可能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温室效应,而必须全面分析温室效应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其次,仅从大气中CO2比例增加是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的角度看,也不能以线性思维来看待。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温度、水分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内部的酶的活性等因素的影响。长期高CO2浓度可能使某些活性降低、高温也可能引起植物其他的变化、如色素降低;同时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引起蒸发率升高而影响水分供应,高温环境增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也增多。因此,温室效应不一定会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题图分析:甲组和乙组之间进行比较可知,CO2浓度升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甲组和丙组比较可知,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条件下有可能会使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降低或者是数量减少,进而表现光合速率降低的现象。‎ ‎【详解】(1)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原料,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CO2浓度越高,其单位时间内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的三碳化合物也会增加,暗反应速度加快,光合作用速率也加快。 (2)光合作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当CO2浓度倍增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和[H]不足,或者暗反应中固定CO2的酶活性低(或数量不足),从而影响CO2的固定,进而影响了光合速率。 (3)由图一可以看出,丙组的光合作用速率比甲组低,推测可能是作物长期处于高CO2浓度环境引起固定CO2的酶的活性降低,并非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 (4)此观点不合理。首先,不能只从光合作用效率可能提高的角度来看待温室效应,大气CO2浓度升高后造成温室效应,会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其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只是CO2浓度,还有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酶活性等其他因素。大气CO2‎ 浓度升高及温度升高,可能使某些酶的含量和活性降低;高温会引起蒸腾作用增强从而影响水分供应,还会引起细胞呼吸增强而消耗更多的有机物。因此温室效应不一定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回答该问题注意全面分析。)‎ ‎【点睛】熟知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一些问题综合分析,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37.沃森和克里克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请回答下列与DNA的结构有关的问题。‎ ‎(1)DNA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 ‎(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连接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____。‎ ‎(3)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_____;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 ________。‎ ‎(4)两位科学家的合作研究,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_____。‎ ‎【答案】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氢键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多样性 特异性 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1)由分析可知,DNA基本骨架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长链构成的。 (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DNA分子中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4)两位科学家的合作研究,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点睛】熟知DNA双螺旋结构的内容及其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38.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自花传粉。小麦糯性对非糯性为隐性。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存在着____。‎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____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3)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______紊乱,导致配子异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4)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下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____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____mg.dL-1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答案】生殖隔离 雄蕊 3 联会 染色体数目变异 抑制 100‎ ‎【解析】秋水仙素作用的机理: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遗传变异的应用: (1)逐代挑选变异,培育优良品种;(2)人工方法(用药物或紫外线照射),使染色体和基因发生改变产生新变异个体,获得新品种;(3)利用航天技术进行空间的技术育种。‎ ‎【详解】(1)小麦与玉米不是同一物种,因此小麦和玉米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自然条件下这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人工杂交时,需要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未成熟的雄蕊,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然后再套袋,等待收获杂种。 (3)普通小麦为六倍体,故单倍体小麦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因其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配子异常。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产生六倍体小麦,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4)实验目的是探究秋水仙素的浓度对单倍体胚的萌发和染色体加倍情况的影响,根据图示的结果可知,秋水仙素可抑制胚的萌发;就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100mg•dL-1的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率最高。‎ ‎【点睛】熟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正确的结论是解的本题的另一关键。‎ ‎39.紫米籽粒果皮与种皮因含有抗氧化作用的花色素苷而呈现紫色,比白米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1)水稻籽粒的果皮与种皮黏连,由雌蕊的子房壁和珠被的细胞经过__________发育而来,因此籽粒果皮颜色由亲本中__________的基因型决定。‎ ‎(2)研究者利用紫粒水稻与白粒水稻杂交,所结籽粒果皮颜色统计结果见下表。‎ 杂交组合 母本所结籽粒 F1自交所结籽粒 F2自交所结籽粒 紫色 白色 总数 紫粒水稻(♀)×白粒水稻(♂)‎ 紫色 紫色 ‎143‎ ‎47‎ ‎190‎ 白粒水稻(♀)×紫粒水稻(♂)‎ 白色 紫色 ‎132‎ ‎44‎ ‎176‎ 据结果判断,果皮颜色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控制果皮颜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定律。预测F3自交所结籽粒的果皮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 ‎【答案】分裂、分化 母本 紫色 分离 紫粒∶白粒=5∶3‎ ‎【解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2.题表分析,亲本正交、反交子一代所结籽粒都是紫色,说明控制果皮颜色遗传是细胞核遗传,且紫粒对白粒为显性,子二代所结籽粒的表现型比例都接近3:1,因此相关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如果用A(a)表示,子一代基因型是Aa,子二代基因型比例是AA:Aa:aa=1:2:1。‎ ‎【详解】(1)水稻籽粒的果皮与种皮黏连,由雌蕊的子房壁和珠被的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发育而来,因为,籽粒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而子房壁的基因型与母本相同,因此果皮颜色由亲本中母本的基因型决定。 (2)紫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表现为紫色,因此紫色对白色是显性性状;由于子二代自交的表型比是3:1,因此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子三代自交,白粒(aa)的比例是1/4+1/2×1/4=3/8,则紫粒是5/8,即紫粒:白粒=5:3。‎ ‎【点睛】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关键,掌握有关分离定律的计算以及果皮和种皮的发育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0.下图表示母亲生育年龄与子女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1)从图中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从减数分裂的角度推测唐氏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患者的___(父母、父亲或母亲)在减数第几次分裂_________(减数分裂I、减数分裂II、减数分裂I或II)过程中出现异常,形成了含_____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再与一个正常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则该受精卵含_____条染色体,其中21号染色体是3条。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就是唐氏综合征患者。‎ ‎(3)我国相关法规规定,35岁以上的孕妇必须进行产前诊断,以筛查包括唐氏综合征在内的多种遗传病。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具有的社会意义______。‎ ‎【答案】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随着母亲生有年龄的增大,子女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升高,说明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增加;母亲超过40岁后生育,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增加。 父母 减数分裂I或II 两 47 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 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口质量,保障优生优育,对孕妇及其家庭的关怀 ‎【解析】分析图可知,母亲40岁后生育,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大幅提升。‎ ‎【详解】(1)从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母亲的生育年龄有关,随着母亲生有年龄的增大,子女中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升高,说明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增加;母亲超过40岁后生育,子女患唐氏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增加。 (2)21号染色体为常染色体,故从减数分裂角度分析唐氏综合征的成因:父亲或母亲在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出现异常,形成了含2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与正常的含1条21号染色体的配子结合后,产生含47条染色体的唐氏综合征患者。 (3)35岁以上的孕妇的后代患多种遗传病的概率较高,产前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口质量,保障优生优育,对孕妇及其家庭的关怀。‎ ‎【点睛】高龄孕妇的卵细胞易发生畸变,因此,胎儿畸形及某些遗传病的发生率也较高。‎ ‎41.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B、b表示);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H、h表示)。一只纯合黑身红眼雌蝇与一只纯合灰身白眼雄蝇杂交得F1,F1再自由交配得F2。‎ ‎(1)“F1中无论雌雄都是灰身红眼”,是否正确_________。‎ ‎(2)F2果蝇中同时出现灰身和黑身,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3)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_________(填“父方”或“母方”),F2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白眼雌蝇。‎ ‎(4)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测上述性状的基因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 ‎【答案】是 性状分离 母方 不能 自由组合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题意分析:果蝇的体色灰身对黑身是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用B、b表示);眼色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用H、h表示)。故纯合黑身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bbXHXH,纯合灰身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hY,杂交得F1,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XHXh、BbXHY。‎ ‎【详解】(1)由分析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XHXh、BbXHY,均表现为灰身红眼。 (2)F1果蝇自由交配,获得的F2果蝇中同时出现灰身和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由于红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图F2中雄蝇的红眼基因都来自F1的母方,由于F1的基因型为BbXHXh、BbXHY,显然F2中雌性全是红眼,即不会产生白眼雌蝇。 (4)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并结合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可推测控制上述性状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应用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 ‎42.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新冠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复制过程。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正链RNA复制所需的模板是________,原料是四种游离的_________,需要ATP和_________等条件。‎ ‎(2)正链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内的_____,此过程叫做_____。‎ ‎(3)如果某负链RNA病毒,用(-)RNA表示,请推测它的子代病毒RNA是怎样复制的__。‎ ‎(4)通过留取多种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进行_____(核酸或抗体)的检测。‎ ‎(5)这次疫情带给我们许多思考,请就人和病毒(或其他生物)的关系谈谈你的想法_____。‎ ‎【答案】负链RNA 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核糖体 翻译 (-)RNA→(+)RNA→(-)RNA 核酸 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追根溯源,都和病毒宿主野生动物有关,因此人类需要领悟出这个道理:请尊重自然,远离野生动物,禁食“野味”!‎ ‎【解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是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RNA流向RNA和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1)由图可知,正链RNA复制所需的模板是负链RNA,合成RNA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同时还需要ATP和RNA聚合酶等条件。 (2)正链RNA可直接作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因此其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内的核糖体,此过程叫做翻译。 (3)结合图示信息推测,负链病毒RNA的复制过程为:(-)RNA→(+)RNA→(-)RNA。(4)通过留取多种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能进行进行核酸的检测,而抗体检测需要抽血。 (5)由这次疫情带来的想法:一些病毒引起的疾病,追根溯源,都和病毒宿主野生动物有关,因此人类需要领悟出这个道理:请尊重自然,远离野生动物,禁食“野味”。(答案不唯一)‎ ‎【点睛】结合图解可知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熟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中心法则中各个生理过程的发生场所、原理和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达农病患者的新希望——基因治疗 达农病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1981年国际上首次报道该病,2012年我国发现首个病例。达农病因是由于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的基因突变,使细胞中负责清除与回收蛋白质的系统丧失功能,进一步导致心脏、骨骼肌、神经系统等功能障碍,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该病一般幼年起病,20岁以前发病,一般会在30岁之前死亡。‎ 达农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国外有报道通过心脏移植维持生命的治疗手段。然而,达农病危及器官并非只有心脏,且心脏移植难度大,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并不现实。2020年3月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尝试用基因疗法治疗达农病。‎ 基因治疗利用腺相关病毒(DNA病毒)做为基因载体。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源于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关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细胞范围广和在体内表达时间长等特点。‎ 研究人员首先构建了敲除LAMP2基因的小鼠模型,然后通过腺相关病毒将治疗性基因(LAMP2)输送到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中。研究发现携带人LAMP2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在达农病模型小鼠的心脏、肝脏和骨骼肌组织均得到表达,从而改善代谢异常和心脏功能,并提高存活率,而在接受基因治疗的小鼠中并未检测到抗LAMP2抗体的存在。 ‎ 该研究团队已开始进行针对达农病的人类临床试验,这也是首次使用基因疗法来治疗遗传性心脏疾病的试验,这项研究对于达农病患者而言是重要的一项进步。‎ ‎(1)达农病属于显性遗传病,但群体发病率极低。一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的特点,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2)写出人的LAMP2基因在达农病模型小鼠的心脏、肝脏和骨骼肌组织中表达的过程(文字或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已有知识,评价基因治疗与心脏移植相比的优势是:__________ ;可能的风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低频性 未成年时致死较多,不能产生患病后代 优势是:治疗效果更强、更稳定、改善的范围更广,预期存活率提高,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或避免供体器官不足。 风险是:操作相对复杂,成功率较低(转入成功率低、表达率低等),未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评估。‎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该题主要考察了基因工程的应用,将重组基因载体通过腺病毒运送到相关组织和细胞中,可以代替致病基因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来治疗遗传病,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分析治疗的作用机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1)达农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其本质产生与基因突变有关,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在群体中突变的概率较低,同时题干信息表明未成年个体致死较多,还未达到生育年龄,因此很少产生患病后代,把致病基因传递下去; (2)基因表达的过程: (3)心脏移植属于遗体器官移植,相比较于心脏移植来说,基因治疗的治疗效果更强、更稳定、改善范围更广,并且治疗效果较好,预期的存活率高,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和供体器官不足;风险是操作属于分子水平的操作,相对复杂,成功率低,尚未进行人体临床试验评估。‎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对比心脏移植分析基因治疗的优缺点,需要学生在阅读材料使把握基因治疗的优点和不足,并了解心脏移植这种器官移植的优缺点,一般异体器官移植需要考虑免疫排斥和供体不足这两大缺点。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