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47 KB
  • 2021-10-21 发布

(通用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卷课件新人教版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shí ān 砺 躁 (2)B(“必须”是副词) D(A.yì—ài,zhān—niān;B.liú—liū; C.hònɡ—hōnɡ)2 A(“高贵”一般形容人的气质品质。“昂贵”形容价值 或价格。第一空应该填“高贵”。“崇高”是形容词, 可以修饰名词。“崇尚”是动词。第二空应该填“崇 高”。“丰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润” 指(肌肤等)丰满滋润。第三空应该填“丰盈”。) 3 C(“蚕头雁尾”是隶书的特点)5 6 (1)崔九堂前几度闻 (2)晴空一鹤排云上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4)静以修身 俭 以养德 (5)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4 D 7 (1)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圈点批注摘 录习惯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阅读后不会去联系实 际评价质疑。(共3分,每个方面1分) (2)示例: c.在书上做圈点批注;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 录。f.联系实际经验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有疑问 的地方要积极提出,讨论求证。(共2分,每空1分。 “入”的方面针对“圈点批注摘录”习惯的养成提 建议,“出”的方面针对“联系实际评价质疑”的 习惯提建议,表述合理即可) (3)示例:我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对书中鲁迅 重点回忆的人物进行了勾画和批注,发现有的人物在 书中好几篇文章中都出现过,比如“长妈妈”。通过 圈点勾画做批注,我对长妈妈的真诚、善良、质朴以 及愚昧无知、不拘小节有了更好的理解。每个人都有 难忘的童年,我发现鲁迅写到的童年回忆,有快乐, 有迷惘,对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好像也能在其中找 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拉近了与作品的距离。 7 8 D(选文先写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再写他对医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号召大家向 白求恩同志学习,是“分—总”的结构) 9 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1分),极其有力地强调 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 (1分),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 摇(1分)。 10 促进了中外人民友好交流;他的坚强毅力与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他的责任与工作热忱,为医疗社会化 而不懈奋争的崇高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 11 她是临时工,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有天壤之别;没 有人真正关心她在做什么;发福利、评先进、发奖 金都没有她的份。(每点1分) 12 运用语言、神态描写(1分),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姑 娘不计得失,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美好品质(2分)。 (意对即可) 13 她是一个谦卑渺小,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宽容大 度,甘于付出的人。 14 对比示例①:纯净水喝完了,同屋的人宁愿端着水 杯去别的屋子接水喝也不愿抬头换新水桶,她总是 涨红了脸费力地把沉重的新水桶搬到饮水机上。示 例②:同事有事,想找人替他写解说词,没人应承, 她主动接受了。(任写一组得2分) 好处:通过对比, 突出了小姑娘勤劳能干、不计功利、为理想甘于付 出的美好品质。(2分,意思对即可) 15 有。向日葵悄悄吸收养分,为来日绽放美丽积蓄能 量;小姑娘默默学习,主动承担工作,为实现自己 的理想练就内功。都低调处世,为一个既定目标而 努力奋斗。作者借暗夜里的向日葵比喻小姑娘,赞 美了小姑娘那种为了理想而勤恳努力、甘于付出的 美好品质。(5分,意思对即可) 16 D(才。A.修养/治理;B.增长/广泛;C.才/方法) 17 A(B项翻译“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 什么贡献;C项理解应是老年才开始学习也有益处) 18 然 人 有 坎 壈/失 于 盛 年/犹 当 晚 学/不 可 自 弃 19 立志 向学 静心/惜时(任意写出三个即可) 固须 早教,勿失机也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20 略。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6分) 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苦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必须 承受生活的磨lì。因此不必因失败而抱怨,也不必因胜 利而忘形。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 内涵。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 zào,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 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磨蚀( )   不谙世事( ) 磨lì( ) 轻浮急zào( ) · ·shí ān 砺 躁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人生、承受、我们”这三个词的词性分别是名词、 动词和代词。 B.“艰苦、必须、稳重”这三个词都是形容词。 C.“失败、胜利、成长”这三个词既可以作名词,也 可以作动词,在这段话中都是作名词用。 D.“不谙世事”是贬义词,“精明干练”是褒义词。 B “必须”是副词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狭隘(yì)  坍塌(tān)  拈轻怕重(zhān) B.鄙薄(bó) 溜达(liú) 刨根问底(páo) C.热忱(chén) 水渠(qú) 哄堂大笑(hònɡ) D.酬劳(chóu) 滑稽(jī) 参差不齐(cī) yì—ài D zhān—niān liú—liū hònɡ—hōnɡ · · · · · · · · · · · 3.在下面语段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们都说宽容是一种______的品质,是一种______的境界,是一 种精神的成熟、心灵的______。宽容其实也是一种博爱,一种忘 却,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指责和伤害。 A.高贵 崇高 丰盈   B.昂贵 崇尚 丰润 C.昂贵 崇高 丰盈 D.高贵 崇尚 丰润 A “高贵”一般形容人的气质品质。“昂贵”形容价值或价 格。第一空应该填“高贵”。“崇高”是形容词,可以修 饰名词。“崇尚”是动词。第二空应该填“崇高”。“丰 盈”指体态丰满;年谷丰熟;丰收。“丰润”指(肌肤等) 丰满滋润。第三空应该填“丰盈”。 4.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 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 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 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D 6.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3)题须填写作者名。(8分) (1)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 年》) (2)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 一)] (3)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_______《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你的同学林刚有时太吵闹、太奢侈浪费,你可以用诸葛亮《诫 子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5)《〈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阐明了一个坚守志向的人,越是危急的时候, 越能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崔九堂前几度闻 晴空一鹤排云上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 可夺志也 7.振华中学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 习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题目。(8分) 材料一:振华中学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读书兴趣及 占比 圈点批 注摘录 习惯及 占比 联系实际评价 质疑及占比 有兴趣 81% 每读必做 11% 经常做 8% 一般 19% 凭兴趣做 32% 偶尔做 30% 无兴趣 0% 从不主动做 57% 从不做 62% 材料二: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 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 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研读与探索。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触 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 “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做到“入”的方 法是坚持“精思”,通过圈点批注、摘录所得、查阅资料、 再现情境等方法,更好地揣摩语言,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 品意蕴与情趣。阅读中的“出”,是指用一种俯视的姿态, 把书中的内容用实际情况去检验分析。进而能站在更高层次, 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 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 书本中走出来。读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人生,而这主要靠你 自己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书本只是一种向导和坐标。因而 你要主动地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检验它。总之,做到能 “入”能“出”,才称得上是得法的阅读。 【活动一】少年读书之况 (1)阅读材料一,根据表格内容,概括振华中学七年级学 生课外阅读的情况。(3分) 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圈点批注摘录习惯比 较欠缺;大部分学生阅读后不会去联系实际评价质疑。 (共3分,每个方面1分) 【活动三】少年读书之思 (3)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了反 思。也请你回顾本学期的课外阅读,结合作品(单篇或整本书均可), 谈谈你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是如何做到知“入”知“出”的。(3分) 示例:我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对书中鲁迅重点回忆的人物进 行了勾画和批注,发现有的人物在书中好几篇文章中都出现过, 比如“长妈妈”。通过圈点勾画做批注,我对长妈妈的真诚、善 良、质朴以及愚昧无知、不拘小节有了更好的理解。每个人都有 难忘的童年,我发现鲁迅写到的童年回忆,有快乐,有迷惘,对 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好像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拉 近了与作品的距离。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分)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 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 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 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 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 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 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 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 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 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 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 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 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 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 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 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麻木不仁”的意思是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 利益不关心。 B.选文的前两段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凸显白求恩的优秀品 德。 C.第③段中用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 D.选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夹叙夹议,层次清晰, 感情真挚。 D 选文先写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再写他对医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号召大家 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是“分—总”的结构。 9.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3分)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 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1分),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 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1分), 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1分)。 10.根据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说说白求恩精神对中国人产生 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一:2004年,一位加事大游客到中国旅行。出发前,她的 加拿大朋友在她的背包上写了“我来自白求恩的故乡”九个汉字。 从中国回到故乡后,她激动地告诉那位朋友,“这几个字简直胜 过护照,不管是在机场、宾馆,还是火车上,人们只要一看到包 上的字,立刻投来友好的目光,饭馆老板甚至不肯收我的饭钱!” 材料二:“白求恩奖章”是1991年卫生部第14号部长令发布的 《全国卫生系统荣誉称号暂行规定》中设置的荣誉称号,由人事 部、卫生部共同颁发。它是对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 奖励。凡获得“白求恩奖章”者,同时接受荣誉证书和通报表彰, 并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 促进了中外人民友好交流;他的坚强毅力与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他的责任与工作热忱,为医疗社会化而不懈奋 争的崇高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7分) 做一株暗夜里的向日葵 ①她是电视台新来的临时工。 ②在进进出出这幢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人群里,她的身影无 疑是谦卑而渺小的。因为是临时人员,在等级分明的杂志社里, 她的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有天壤之别:没有保险,没有福利,没 有奖金,只有凭新闻业绩来领取为数不多的编采费。新闻编采任 务很少派到她的头上,只有别人不屑或懒得去采写的新闻线索, 偶尔才会落到她的头上。大部分时间里,她就是静静地坐在办公 桌前看一些专业书,时而在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写着什么。 ③而更让人觉得她渺小到可有可无的是:没有人真正关心她在 做什么。是的,像她这样刚毕业的大学生,电视台里比比皆是, 像流水一样来来往往。单位里有许多人对她呼来唤去,指挥着她 帮忙做这做那,都是一些烦琐细碎又磨时间的活儿。她总是热心 地答应着。撂下手头的书,跑前跑后,看不出有一点怨言。纯净 水喝完了,同屋的人宁愿端着水杯去别的屋子接水喝也不愿抬头 换新水桶,她总是涨红了脸费力地把沉重的新水桶搬到饮水机上。 ④年终,发福利,没有她;评先进,没有她;发奖金,也没有 她。可她依旧干得勤勤恳恳,脸上的表情始终都如刚来时的从容 平静。 ⑤一次,一个同事因为急着赶回家为岳母过生日,想找个人来 替他写新闻片的解说词。同事们都沉默不语:当时已经快下班了, 谁愿意独自留在办公室加班,而且干的还不是自己的活儿?这时, 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有些羞涩,声音却坚定:“如果信任我, 让我来写吧!”他疑惑地看着她,显然是在考虑。“上大学时, 我编过一些片子,其中有两部专题片还在学校获过奖呢。”她明 亮的眼神透出一股让人无法拒绝的自信。同事犹豫了一会,简单 交代了几句,将任务交给了她。那天晚上,她一个人在偌大的办 公室一直忙到天亮,直到同事们开着玩笑走进办公室时,她仍然 在电脑前埋头修改着稿件。 ⑥新闻片很快被播出来了,反响热烈,还获得了电视台当月最 佳新闻奖。当然,奖项是与她无关的,奖金也是与她无关的,获 奖单上的名字仍是让她帮忙的那个男同事。有人很替她愤愤不平, 问她:“你辛苦一场,你的劳动果实却完全让给了别人,你不觉 得委屈吗?”她的嘴角微微翘起,眼神干净而明朗:“小时候, 我就对电视台充满了向往,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这座大楼里面 的一员。如今,我的愿望已经很接近了。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 的是要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我想,只要一直努力下去,总有一 天,我能够在这家杂志上看到属于自己的名字。” ⑦低头处世,是为了将脚印更踏实地烙印在土地上,如同暗夜 里的向日葵,匍匐在地上的时候,悄悄地从泥土里汲取养分,不 断地向着人生的高处仰望,用心中的阳光把自己照亮。只要在寂 寞的日子里守住自己的风景,总有一天,它能高高地矗立在云端, 伸出枝丫尽揽满怀的阳光。 11.结合选文②~④段,谈谈为什么说“她”的身影是 谦卑而渺小的。(3分) 她是临时工,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有天壤之别;没有 人真正关心她在做什么;发福利、评先进、发奖金都 没有她的份。(每点1分) 12.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语言、神态描写(1分),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小姑娘 不计得失,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美好品质(2分)。(意对 即可) 13.简要概括选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人。(2分) 她是一个谦卑渺小,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宽容大度, 甘于付出的人。 14.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文中 找出一组,并说说其好处。(4分) 对比示例①:纯净水喝完了,同屋的人宁愿端着水杯 去别的屋子接水喝也不愿抬头换新水桶,她总是涨红 了脸费力地把沉重的新水桶搬到饮水机上。示例②: 同事有事,想找人替他写解说词,没人应承,她主动 接受了。(任写一组得2分) 好处:通过对比,突出了 小姑娘勤劳能干、不计功利、为理想甘于付出的美好 品质。(2分,意思对即可) 15.选文用“暗夜里的向日葵”来比喻“她”,你认为 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请说明理由。(5分) 有。向日葵悄悄吸收养分,为来日绽放美丽积蓄能量; 小姑娘默默学习,主动承担工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练就内功。都低调处世,为一个既定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借暗夜里的向日葵比喻小姑娘,赞美了小姑娘那 种为了理想而勤恳努力、甘于付出的美好品质。(5分, 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13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 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②,固须 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 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③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曾子十七乃学, 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④;公孙弘四十余方读 《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 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⑤也。……幼而学者,如日出 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①专利:专一而敏锐。②散逸:飘散。③坎壈(lǎn): 困顿,不得志。④硕儒:学识渊博的人。⑤早迷而晚寤:早 年迷失,到了很晚才醒悟过来。 16.下列各组语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险躁则不能治性     励精图治 B.非学无以广才 集思广益 C.方读《春秋》 千方百计 D.曾子十七乃学 去后乃至 D · · · · · · · · 修养 治理 增长 广泛 才 方法 才 1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 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薄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 达到远大目标。 理解: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做到内心恬淡、宁静专一,就能 更好地明确志向、达到自己的理想。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 落衰残,大多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接触,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 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A B项翻译“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理解:作者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要珍惜时光,立志向学,努力奋 进。 C.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翻译:老年开始学习的人,像夜里拿着蜡烛走路,总比闭上眼睛 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理解:老年人就不要浪费精力学习了,应该安享晚年。 C项理解应是老年才开始学习也有益处。 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然 人 有 坎 壈 失 于 盛 年 犹 当 晚 学 不 可 自 弃 19.【甲】【乙】两文都在学习方面对后辈进行了教诲。 【甲】文告知我们要想学有所成需要具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条件, 【乙】文则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人们只要开始 学习,永远为时未晚。(前三空用自己的话概括,后两空 用原文回答)(5分) / / / 立志 向学 静心/惜时(任意写出三个即可) 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乙译文】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一而敏锐,长成以后,思 虑飘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 《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 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是人会有困顿不 得志的时候,壮年时没有学习,晚年更应当学习,不可以自己放 弃。……曾参十七岁才开始学习,之后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 开始游学,还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 凭此就做上丞相;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于 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幼年开始学 习的人,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开始学习的人,像夜里拿着 蜡烛走路,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心底,都会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或许是知识;这盏 明灯,或许是亲情;这盏明灯,或许是美德……你心中的那盏明 灯是什么呢? 请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悟,以“心底有一盏__________的明灯”为 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充题目,再写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不得抄袭。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