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64 MB
- 2021-10-2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年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全套课件
16.猫
17.*动物笑谈
18.狼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16
猫
第
1
课时
第
2
课时
导入新课
第
1
课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整体感知
郑振铎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镜子”,主张文学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他创办的
《
儿童世界
》
作为五四运动后诞生的第一本儿童文学周刊,曾一扫当时少儿期刊成人化的弊病,为我国现代儿童读物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著有短篇小说集
《
家庭的故事
》《
桂公塘
》
,散文集
《
山中杂记
》
。
按照下面的要求默读文章,并完成相关任务。
默读时间为
5
分钟。
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默读课文
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伤感与遗憾之情。
理解内容
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第三只猫
毛色花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浑身黄色
流浪猫
外形
第一只猫
很活泼,
“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
……
又扑过去抢”
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
……
在那里晒太阳”
性情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
……”“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
……
吃得胖胖的”
第三只猫
第二只猫
死亡
第一只猫
病死
在家中的地位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 可以微笑着消耗过
……
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
……
查问好几次”
丢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
……
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结局
第三只猫
第二只猫
结合表格内容,从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方面对三只猫进行比较,概括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
三只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不同:
第一只猫和第二只猫因为是要来的,自然显得珍贵,外形好看,性情活泼可爱,在家中备受喜爱,结局不是病死就是丢失,都是外因所致。而第三只猫是捡来的,自然没人拿它当回事,外形难看甚至令人讨厌,性情忧郁懒惰,遭受冷遇,结局是被冤枉后忽然死去。它们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作用:
表现第一只猫的死让我们难过,但不至于太伤心,也为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文中写三只猫的文段都有明显的结束标志,请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它们在结构上的作用。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
表现第二只猫的丢失让我们非常伤心,较第一只猫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有总结上文的作用。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
“永不”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比前面的伤心程度更深,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这些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总结全文的关键性语句,使文章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
前两只猫来源珍贵,长相漂亮,性格活泼可爱,自然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流浪而来,长相丑陋,性格也不讨喜,自然遭受冷遇,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人凭着个人的好恶、偏见对待事物,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悲剧。
体会情感
用“‘
(词句)
’
写出了
,表达了
”的句式回答。
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并就相关语句做批注。
提示:品析关键词语(动词、数量词)以及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示例一:“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中的“一缕”表现“我”心中的酸辛不是非常强烈,“两月”表现“我们”与第一只猫相处的时间不是很长。这两个数量词表达“我”对第一只猫的亡失有点伤感,但不是很强烈。
提示:运用数量词,可以表示对象的大小、浓淡、范围及程度,有助于表达情感。
示例二:“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第一只猫可爱、活泼的情态,表达我们对猫的喜爱之情。
①“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三妹逗猫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②“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中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可爱,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与担忧之情。
描写猫的句子:
③“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冷漠与厌恶。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中“一二小时”这个数量词表示时间有点长,可是“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表达了“我”对第一只猫的宠爱与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②“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写出了“我”对夺猫人的愤恨,表达了“我”对第二只猫的亡失的怅然、难过。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③“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自己残暴行为的后悔,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死去的难过、悔恨。
第一只猫
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喜爱
冷漠、愤恨
酸辛、难过
宠爱
愤恨、难过
难过、歉疚、自责、悔恨
最让“我”难过的是第三只猫的亡失,为什么还要写前面两只猫呢?有什么好处?
前面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特点、命运形成鲜明的对比,用前面两只猫的惹人喜爱来衬托第三只猫的遭人冷遇,突出第三只猫的悲苦命运。
写前面两只猫的受宠,层次渐进,更能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造成悲惨命运的原因:人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处理事情,容易造成错误、悲剧。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布置作业
1.
在摘抄本上摘录文中精彩的语句。
2.
课外阅读蔡旭的
《
动物与人的世界
》
。
交流展示
说一说课外阅读蔡旭的
《
动物与人的世界
》
的收获。
读了蔡旭的
《
动物与人的世界
》
之后,反而能感觉到这本书不仅是写动物的世界,在写自然的时候,也在书写社会。
第
2
课时
探究主题
默读第
15—34
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
比较句子去掉“似乎”“好像”前后的效果。
“似乎”“好像”表明这只是“我”的猜测,并不能十分肯定这是事实。若去掉,则表明第三只猫吃鸟是确定的事实。
猜想猫“凝望”“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的原因。
猫“凝望”鸟儿,可能是羡慕主人对鸟儿的悉心关照与爱护,也可能是自己内心孤独,想寻找玩伴,也可能是叹息鸟儿还不如自己自由自在
……“
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可能是在吃园子里抓到的虫子或捡到的剩菜,不一定就是吃鸟。
“我”就是以这些不确定的事实和自己的主观想法作为依据,判定猫吃了鸟。
假如我们就是那只可怜的猫,你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
说一说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①“我”凭着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②“我”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
③“我”有强势话语权,猫不能讲话,没有话语权。“我”是强者,猫是弱者。“我”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冤枉它。
第三只猫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真的只是怕面对冤死的第三只猫吗?
本文写于
1925
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他深受五四运动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
猫
》
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作者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通过三只猫的故事,发出深切的悔恨,呼吁社会平等、公道,呼吁人们同情弱小,谴责霸权。这是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与郑振铎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很多作家都严于律己,勇于自省,敢于揭开自己心灵的疮疤,呼吁人们勇敢
追求平等自由,同情弱小,谴责霸权
。
第一种观点认为,文章寄寓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与仁爱之心。作者写猫的故事的寓意是: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要实事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这在旧中国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酿成很多悲剧。
本文的主旨,一直看法不一。这里举出两种观点。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第二种观点认为,文章主题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这个寓意和主题包含在“我”对第三只猫冤屈而死所产生的忏悔、负疚的感情之中,并可以通过这一典型事例的联想、归纳,鲜明地揭示出来。“我”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
及造成的严重后果(第三只猫蒙冤遭打悲惨死去),正是提炼主题的基础。作者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显示“我”对前两只猫和第三只猫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此深挖细掘,就会发现:“我”之爱猫,完全是凭感情用事,是从个人利益出发。于是,“我”酿成悲剧,痛悔莫及。作品的主题即蕴含于此。
家人对猫的不同态度;
“
我”处理事件时的态度;
人类与猫的强弱对比;
“
我”过后的反思。
从这个事件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可以从不同角度谈谈。
角度提示
(
1
)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判断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过失。
(
2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妄下断论,应该弄清事实,实事求是,冷静处理。
(
3
)无论对待谁,都应该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
4
)对待比我们弱小的人或事物时,应该平等、友爱,不应该用自己的强势或强权欺负、虐待他们。
(
5
)生活中,要严于律己,要勇于自省。
平等、公正、尊重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喜欢文中哪一只猫呢?为什么?
如果你是第三只猫,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呢?
如果我是第三只猫,首先要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够优秀,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努力,完善自我。
不能埋怨别人,不能自甘堕落,不能放弃自己。
文章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结构紧凑。文章以猫写人,用猫的世界折射世态人情。作者用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表现人物曲折的情感波澜,突出第三只猫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告诉我们应该平等待人,尊重生命,不断自省,防止因为私心、偏见造成悲剧。
布置作业
运用圈点勾画、做摘录与概括的方法,课外阅读夏丏尊的
《
猫
》
、靳以的
《
猫
》
和王鲁彦的
《
父亲的玳瑁
》
,并制作读书卡片。
来历:
板书设计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情感:
珍贵
好看
可爱活泼
喜爱、宠爱
亡失
伤心、失落、愤恨
我
(好恶、私心、偏见)
突出
流浪
丑陋
忧郁懒惰
若有若无、讨厌
棒打、冤枉致死
难过、自责、悔恨
第一、二只猫
第三只猫
对比
尊重、平等、公平
猫
17
动物笑谈
部编版
·
七
年级上册语文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标题“笑谈”的含义。
(
重点
)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感情,并学习本文诙谐风趣的语言。
(
难点
)
3.
感受本文作者对科学工作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倡导建立人和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
重点
)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你看到一个人蹲在地上爬行,还不停地嘎嘎叫的人的时候,你一定会把他看做一个疯子,其实,他不是疯子,而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
《
动物笑谈
》
,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位科学工作者。
作者名片
康拉德
·
劳伦兹(
1903—1989
),
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是世界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开山鼻祖,曾获
1973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代表作有
《
所罗门王的指环
》《
攻击的秘密
》《
雁语者
》《
狗的家世
》
等。
文体知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意为科学普及。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字词学习
◆生难字
鹦鹉
( )
温
驯
( )
禁
锢
( )
虐
待
( )
神采
奕
奕
( )
余
晖
( )
嚎
声
( )
收
敛
( )
咒
骂
( )
蹿
( )
蹒跚
( )
匍匐
( )
yīnɡ wǔ
xùn
ɡ
ù
nüè
yì
huī
háo
liǎn
zhòu
cuān
pán
shān
pú fú
◆多音字
( )蛋壳( )金蝉脱壳
( )差事( )阴差阳错
( )差不多
( )冠军( )皇冠
( )睡觉( )觉悟
壳
差
ké
qiào
chāi
chā
觉
冠
ɡuàn
ɡuān
jiào
jué
chà
◆词语集注
嗔怪:
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不经:
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匍匐:
以腹贴地前进。
需索:
索取,求取。
神采奕奕: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滑翔:
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
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俯冲:
(
飞机等
)
以高速度向下飞。
蹒跚:
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
1
):
总领全文,写“我”研究动物时出现的趣事,被人视为疯子。
第二部分(
2
~
19
):
具体记叙研究水鸭子与黄冠大鹦鹉的趣事。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部分: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总括全文,表明文中逗笑的主角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引用外行人并无恶意的批评,总体说明在一般情况下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方法往往“怪诞不经”的事实。语言风趣幽默,欲扬先抑,引出下文的一系列故事内容。
学习第二部分:
第一层(
2
~
9
):写研究水鸭子的经历。
第二层(
10
~
19
):写黄冠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1
、在水鸭子的实验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逗笑的情景?
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而那些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1)
写出了不明原委的人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的原因。
(2)
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作者的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增强了文章幽默风趣的效果。
(3)
反复做实验,可以看出“我”对科学工作的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
、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地写这个逗笑的情景呢?
3
、课文写了我和黄冠大鹦鹉“可可”有关的三件趣事。
(
1
)可可到处追寻“我”。
(
2
)可可的恶作剧。
(
3
)可可把线缠到树上。
4、
“
我”和黄冠大鹦鹉可可之间的趣事多多,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这三件趣事有什么表达效果。
(1)
可可到处追寻“我” 。写出了可可因获得自由后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2)
可可的恶作剧,写出了可可的聪明,它知道如何来排这些扣子,更突出了可可与我们一家人的亲密。
(3)
可可把线缠到树上,可见可可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它与我的母亲是多么的融洽。
深入探究
1.
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因为“我”太专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动物俨然融为一体。而“我”在研究动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得出实验结果,经常会做出一些在旁人看来十分怪诞的行为。因此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专注、忘我的态度。
2
、仔细阅读课文,谈谈你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的做法在今天来看有何现实意义?
这篇课文用幽默风趣的文字,讲述了有关动物的趣事、笑话,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在环境破坏,物种面临灭绝的今天,劳伦兹用行动告诉我们该怎样善待生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
你如何看待劳伦兹和动物间的趣事,你对他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结构梳理
动物笑谈
善待生命
和谐相处
可可的故事
水鸭子的实验 累人的差事 暗自得意
到处寻找“我”
恶作剧
玩毛线
亲密无间
艺术特色
1.
视角独特,情趣十足。
本文以作者自己的观察来描写几种动物,并由此获得自我“可笑”的感受(而不是动物蠢笨可笑),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充满对动物的喜爱和爱护之情。
2.
详略得当,描写手法多样。
本文通过回顾略写小凫的代孵经过和结果,详写自己动手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和自己养黄冠大鹦鹉“可可”的过程,详略处理得当,突出了重点对象。
在描写研究水鸭子时,“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运用极度的夸张和反复手法,写出了作者的“异常”行为总是令人发笑。在写可可冒着迷路的危险去寻找“我”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特别突出了自己的惊讶和惊喜之情。
拓展迁移
动物的互帮互助在同类中表现十分明显。大雁在飞行中拍动翅膀,为跟随其后的同伴创造有利的上升气流,这种团队合作的成果,使集体的飞行效率大大增加了。不管群体遭遇的情况是好是坏,同伴们总是会相互帮忙。
动物的互帮互助
如果一只大雁生病或被猎人击伤,雁群中就会有两只大雁靠近这只遭遇困难的同伴,协助它降落在地面上,然后一直等到这只大雁能够重回群体或直至不幸死亡后,它们才会离开。其他动物也有这种行为,如瞎眼老鼠咬着明眼老鼠的尾巴行走;鸭子相互用喙梳理羽毛;受伤的小鹿被驮回同类的舍内养护等。
课后作业
1
、查找一些濒危动物的资料,并与同学们交流,面对这些濒危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
2
、仔细观察一种或几种小动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们交流。
18
狼
部编版
·
七
年级上册上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有关蒲松龄和
《
聊斋志异
》
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
2.
学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的特点;理解文章主旨。
(难点)
3.
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重点)
新课导入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覆辙?狼是否变善良了?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的
《
狼
》
。
作者名片
蒲松龄(
1640—1715
),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创作出了杰出的文言小说集
《
聊斋志异
》
。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
《
聊斋志异
》
卷六。原文共三则,本文选的是第二则,写的是一个屠户半路遇狼、杀狼的故事。明末清初时,汉人有双重的人生态度:一方面是抗清反满的遗民态度,另一方面则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松龄受到这种双重人格的影响,所以有了
《
聊斋志异
》
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求取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
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贯穿他的一生,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种意义上说,
《
聊斋志异
》
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全书
491
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课文朗读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
字词学习
◆生难字
缀
行
( )
大
窘
( )
倚
( )
眈
眈
( )
瞑
( )
尻
尾
( )
黠
( )
苫
蔽
( )
假
寐
( )
zhuì
jiǒnɡ
yǐ
dān
mínɡ
kāo
xiá
shàn
mèi
狼
一屠
晚归,担中肉尽,
止
有剩骨。途中两狼,
缀
行甚远。
屠惧,
投以骨
。一狼得骨
止
,一狼仍
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字词释义
即“一个屠户”
仅,只
连接、紧跟
即“ 以骨投
(
之
)
”
,状语后置,把骨头投给狼。
动词,停止。
跟从
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并,一起。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
屠大
窘
,恐前后
受其敌
。
顾
野有麦场,场主
积薪
其中,
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
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
。
处境困迫,为难
遭受它的攻击
看,视
堆积柴草
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解除,卸下。
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
少时
,一狼
径去
,其一
犬坐于前
。
久之
,目似
瞑
,
意暇甚
。屠
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
,意将
隧入
以攻其后也。
一会儿
径直离开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
闭上眼睛
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
突然
在积薪中打洞。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身已半入,止露
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
假寐
,
盖
以诱敌。
狼亦
黠
矣,而
顷刻
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止增笑耳
。
屁股
假装睡觉。寐,睡觉。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狡猾
一会儿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巧变诡诈。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止,只是。笑,动词做名词,笑料。耳,语气助词,罢了。
◆古今异义
场主积
薪
其中( )
少时
( )
一狼径
去
( )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古义:一会儿 今义:数量小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屠自后断其
股
( )
盖
以诱敌( )
禽兽之变诈
几何
哉( )
止增笑
耳
( )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古义:原来是 今义:覆盖;盖子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古义:多少 今义:一门学科
◆一词多义
止
意
止
有剩骨( )
一狼得骨
止
( )
意
暇甚( )
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副词,通“只”,仅仅
动词,停止
名词,神情、态度
动词,打算
敌
前
恐前后受其
敌
( )
盖以诱
敌
( )
恐
前
后受其敌( )
狼不敢
前
( )
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名词,敌人
名词,前面
动词,上前
以
以
刀劈狼首( )
意将隧入
以
攻其后也( )
盖
以
诱敌( )
介词,用
连词,来
介词,用来
◆词类活用
一狼
洞
其中( )
意将
隧
入以攻其后也( )
其一
犬
坐于前( )
名词做动词,打洞
名词做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名词做状语,像狗一样
狼不敢
前
( )
止增
笑
耳( )
恐前后受其
敌
( )
名词做动词,上前
动词做名词,笑料
名词做动词,敌对,这里指胁迫、攻击
◆文言句式
省略句:
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
)
一狼洞其中(
“洞”后面省略介词“于”
)
投以骨(
“投”后面省略宾语“之”
)
乃悟前狼假寐(
前面省略主语“屠”
)
倒装句:
投以骨(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
判断句: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也”,判断句的标志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判断词“盖”,揭示了“前狼假寐”的原因
)
课文解读
齐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
屠户
____
狼
____
狼
____
狼
____
狼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
惧
御
杀
一、遇狼
1
、请结合课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时间:晚
地点:途中
人物:一屠,二狼
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四要素
1
、第
1
、
2
段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体现在哪?
凶恶贪婪
2
、屠户表现得怎么样?体现在哪?表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
投、复投
缀;止,从;止,至;并驱如故
迁就退让
害怕、侥幸
二、惧狼
:
三、御狼
1
.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
,
恐前后受其敌
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奔倚其下
,
弛担持刀
3.狼的表现
呢?
眈眈相向
四、杀狼
请用原文回答
1
.
两狼的计谋:
2
.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
后狼径去的目的:
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
前后夹击屠夫
)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阴险狡诈,愚蠢
请结合课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
勇敢且果断
)
请结合课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勇敢机智且细心
)
1
、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学习最后一段
3、
“
止增笑耳
”
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深入探究
本文的主角是狼还是屠户?为什么?
结构梳理
开端→遇狼→缀行甚远
发展→惧狼→一止一从
发展→御狼→眈眈相向
高潮、结局→杀狼→两狼毙
议论:止增笑耳
情节发展
狼
敢于斗争
善于斗争
屠户 狼
艺术特色
1.
情节曲折,内容丰富。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结构紧凑,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交代得都很清楚。随着情节的展开,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与屠户对狼的态度的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
语言简洁,形象生动。
如“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一开始屠户的害怕心理和对狼的本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拓展迁移
和狼有关的成语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豺狼之吻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烟四起 狼眼鼠眉
狼子野心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前怕狼,后怕虎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羊狠狼贪 鹰视狼步
课后作业
1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
、阅读
《
狼三则
》
中其余两篇,并说一说读过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
参考
答案
一、课文主要写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经过。朗读课文,说说其间经历了哪几次交锋。
参考答案:
惧
——
投骨避狼;大窘
——
骨尽狼仍从;恐
——
前后受其敌;悟
——
刀劈两狼。
二、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告诉我们面对残暴的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
●
参考答案:
1.
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2.
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3.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四、下面是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你能再列举出几个来吗?从这些成语来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狼的这种传统形象?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参考答案: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豺狼当道
官虎吏狼 虎狼之势 驱羊战狼
通过大多数成语可以得知,“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
……
“
狼”在人们心目中的“恶人”形象,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对待朋友要摒弃“狼”一般的冷漠无情,对待恐怖分子一类的穷凶敌人则该像“狼”一般的凶狠无比。
五、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害怕,担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他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看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户正要上路,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狼的身子已经钻进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杀死。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如何突出中心
情境导入
如何突出中心
中心思想有多远,作文分就有多高!
可见,“意”,是生成于文章之前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灵魂,统帅着全篇的内容。我们作文,只有先将 “意”立起来了,才能写出有神采的文章。
鲁迅先生也曾说,他的写作过程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的。
古人说:“意犹帅也。”
1.
通过训练、进一步学会写人记事,要有较明确的中心思想。
2.
学会根据中心审题、处理材料、重点描写 。
学习目标
知识讲解
中心非常明确
人的高贵
在于灵魂
如何突出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传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
回顾一下,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分别是什么?
《
猫
》:
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表达了凡事要实事求是
,
对人对事都别存偏见私心
,
要宽容
,
要仁爱。
《
鸟
》:
通过对鸟的形态
,
外貌
,
动作以及叫声的描写
,
体现了作者对鸟的喜爱
,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动物笑谈
》:
本文通过风趣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
狼
》
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如何做到突出中心?
第一把钥匙:一条线索贯穿中心。
经典回顾
如郑振铎写的
《
猫
》
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
:
第一只
:
活泼可爱,愉悦,难过
第二只
:
更有趣,更快乐,悲伤
第三只
:
厌恶、不喜欢,自责
第二把钥匙:详略得当围绕中心。
经典回顾
如郑振铎写的
《
猫
》
一文中
:
前两只猫虽然可爱,但它们的亡失都是因为偶然的因素,对
“
我
”
的情感冲击较浅,所以略写;而第三只猫的受屈与死亡却引起了“我”深深的自责和反思,情感冲击最强,所以作者以最多的篇幅来详写。
第三把钥匙:开门见山表明中心。
经典回顾
如
《
鸟
》
一文,作者开篇即说“我爱鸟”
:
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作者的情思。
其后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叙述。
如
《
狼
》
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
:
经典回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突出人物勇敢机智。
第四把钥匙:也可以卒彰显志
第五把钥匙:抑扬对比凸显中心。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三个儿子去做贼 ,
偷得仙桃献母亲。
母亲美丽,
儿子孝顺。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可能是当天发生的事,还可能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
……
请以
《
餐桌前的谈话
》
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1.
地点是“餐桌前”,内容是“谈话”。参与的人有谁
?
谈话的内容是什么?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
?
【
提示
】
2.
内容确定了,需要考虑你想表现什么,也就是立意的问题。
过关检测
餐桌前的谈话
吃饭是一件既快乐又幸福的事情,因为我不但能吃到妈妈做的美食,而且还可以听到大人们议论的一些新鲜事。
今天晚上吃饭时,我看到餐桌上摆满了我喜欢吃的食物:有鱼香肉丝、可乐鸡翅、牛肉
······
一看到美食,我也顾不得淑女形象了,拿起筷子就往嘴里塞。我扭头看到妈妈一脸严肃的表情,吓了一跳,心想是不是妈妈看到我的吃相不雅生气了,于是,我就怯怯的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
开篇点题,语言简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用晚餐的丰盛和妈妈的严肃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且设置悬念。
妈妈表情凝重地说:“今天,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个男生吃麻辣烫后多处血流不止,原因是那个男生吃了老鼠爬过或留有唾液的食物而造的。”
随后,妈妈拿出平板电脑找到了那则新闻,还有那个男生躺在病床上的照片。病床上的男孩嘴唇干裂,脸部浮肿,右臂打针处也有明显的淤血痕迹。看到这恐怖的场景,我紧张地问:“这真的是吃麻辣烫造成的吗?”妈妈沉重的点点头。
“是不是在外面吃的所有事物都会这样呢?”我又忍不住发问。 妈妈站起来严肃的对我解释道:“不是,只要是商家证件齐全,卫生条件达标,食物质量好,就没事。
这段话承上启下。
可见这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谴责那些无良商贩。
我挠挠头说:“难道米线、土豆粉、麻辣烫都不能吃了吗?”
“那些东西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有些无良商贩卖的麻辣烫里的生海鲜大多来路有问题,看上去很光鲜的白毛肚,先是用温水泡
10
分钟,加入工业用烧碱,再加上双氧水,搅拌均匀后将毛肚发泡
20
分钟,最后滴入福尔马林保鲜,这样才能看上去色泽亮堂,吃上去新鲜脆嫩,而且保质期长。另外,这些粉之类的都加入了吊白块,这样吃起来筋道,有口感。还有,一般卖这些东西的小摊,都没有卫生许可证,小摊细菌严重超标,且佐料经加工后极易增长细菌,比较容易闹肠炎。”妈妈语重心长的回答道。
用妈妈的话鞭挞那些丧良心的商家的罪行。
听了妈妈的一席话,我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我再也不敢吃那些东西了。
从这次餐桌上的谈话,让我明白了很多,更深层的看到了那些无良商贩的作为,也感觉到了监管的不利。我们国家应该制定出一些法律,对于这些残害百姓健康的商家,应以严惩,并且加大力度监管。在这里,我更想对那些商贩说:不要欺骗顾客,这样终究会害人害己,最终你会恶食其果!
篇末议论,语言精炼尖锐,卒彰显志,饱含感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课堂小结
如何突出中心
1.
一条线索贯穿中心。
2.
详略得当围绕中心。
3.
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4.
也可以卒彰显志。
5.
抑扬对比凸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