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63 KB
  • 2021-10-21 发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2)尊君在不.____________ (3)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 (4)入门不顾.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下列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尊君、令尊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B.令郎、令爱是对别人子女的尊称,犬子、小女是对自己儿女的谦称。 C.高见、高论是对别人尊敬的评价,拙作、拙见是对自己谦虚的评价。 D.高龄、高寿是询问年长者的敬辞,赐教、赐复是对待年幼者的谦辞。 4.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待: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6.翻译句子。 2 ①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7.请归纳陈太丘的性格特征。 8.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 深刻的意蕴。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人不堪.其忧 ⑵博学而笃.志 3 ⑶切.问而近思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孔子反复赞叹“贤哉,回也”,从个人修养的角度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C.“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普通人生性强硬,难以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种人。 D.《论语》中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五、对比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中外②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③戏,了无遽容④。融谓使者曰:“冀 ⑤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被收:被逮捕。②中外:朝廷内外。③琢钉:古时候一种儿童游戏。④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⑤冀:希望。 1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去后乃.至 屠乃.奔倚其下 B.元方入门不.顾 二儿可得全不. C.过中不至. 寻亦收至. D.下车引之. 覆巢之.下 1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B.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C.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4 D.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1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18.上述两文中的元方与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却非等闲之辈,他们分别有哪些过人之处?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 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 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期:约定 B.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 C.方.与之食 方:方向,方位 D.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害怕,担心 20.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C.期日/中 D.故人至/暮不来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2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5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戴安道①既厉操②东山,而其兄③欲建式遏④之功。谢太傅曰:“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戴曰:“下 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戴安道:人名,即戴逵。②厉操:磨炼情操,使情操高尚,指隐居。③其兄:指裁逯。④式遏:指 阻止害民之事,保卫国家。 2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或短语。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④家弟..不改其乐(______)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卿兄弟志业,何其太殊? 2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简练词意隽永的特点,[甲]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乙]文则没有。 B.[甲]文先交代咏雪的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咏雪,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层次分明;[乙] 文则先叙事,然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 C.[甲]文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 趣和文化的传承。[乙]文则通过简短的对话,展示了两人不同的志向。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刻画人物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26.[甲]文中太傅为什么“大笑乐”? 27.[乙]文中“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这表明了兄弟二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 也。 6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28.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B.差.(chā)可拟 C.尊君在不.(bù) D.友人惭.(cán)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3)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_) (4)相委.而去(___________) 3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1.(甲)(乙)两文都通过讲述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儿童的才智。对选文中的儿童,你最喜欢谁?请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九、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 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 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黃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 10 年。④食:同 7 “蚀”,侵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皇帝的命令。⑦初:一开始,刚刚。 3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俄而雪骤.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 (3)为.魏郡太守________ (4)即以其言应.诏_______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34.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幼而.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35.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后,并更加喜爱他。 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丙) 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 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 8 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 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 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 “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 之由也。 (节选自《百战奇略》) 注:①[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②[十二更下]十分之二的人换防休息。③[幡兵]指正在换防 的部队。幡,同“施”,旌旗。④[参佐]部下,僚属。⑤[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⑥[住 者]留下来的士兵。 36.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三省.吾身/发人深省. 传不习.乎/习.以为常 B.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时.年七岁/四时.之景 C.相委而去./去.国怀乡 日中不至./朝发夕至. D.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37.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你替别人谋划,是不是一种不忠诚? (乙)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离开后他的友人才赶到。 (丙)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翻译:蜀军一战而大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 38.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 “信”具体指的是什么。 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 也》 9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①往之。余读孔氏书,想 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②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 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③,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④者折中⑤于 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赞》) 注释:①乡:通“向”。②低回:徘徊,流连。③布衣:这里指平民。④《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⑤折中:调和取证。 3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 (2)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 4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1.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用自己的话说说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 范呢? 42.请结合两个语段,说说学者敬仰孔子的原因。 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省.吾身 (2)传.不习乎 (3)足.食 (4)去食. 10 4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5.(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4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4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8.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9.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参考答案 11 1.约定 同“否” 拉,牵拉 回头看 2.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 3.D 4.为人处世要讲诚信,讲礼貌,要知错就改。 【解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1)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2)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3)句意: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引:拉,牵拉。 (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至:到;舍:放弃;去:离开;乃:才。” 3.D.“赐教、赐复是对待年幼者的谦辞”错误。赐教: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复, 包括口头的,书面的等等。两个词都属于敬辞。故选 D。 4.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启示合理 即可。《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仅有 103 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 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题目要求写出两点,我们可以分 别从友人和元方的角度来阐述。从友人的角度来谈做人要守时、讲诚信,要知错就改;从元方的角度来谈 为人处世要有礼貌,要不卑不亢等。 【点睛】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 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 有到,他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5.①期:约定。②待:等待③委:舍弃。④顾:回头看 6.①元方那年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 ②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离开后友人才到。 7.为人正直(直率),守信。 12 8.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具体情况和对话背景,开篇点题;对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 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 确认词义。这里需要注意“期”的意思“约定”,“委”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舍弃”,“顾”也 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回头看”。 6.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 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①“戏”意思是“玩耍”。 ②“去”是一个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离开”,“乃”意思是“才”。 据此翻译。 7.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 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一句可以看出陈太丘是一个有原则,守信用的人。据此 理解作答。 8.此题考查的是文章开头的作用。文章开头“陈太丘与友期行”一句开篇点题,“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为下文中写友人生气和元方斥责友人的 情节做铺垫。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 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9.C 10.C 11.(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有停顿,句领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 13 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结构时,一方面是考虑句子的意思,一方面是分析句子的结 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差可拟”意思是“差不多可以相比”,“差”修饰的是“可拟”,不应断开,故应断句为“撒盐/空 中/差可拟”; B.“纷纷”修饰“白雪”,“何所似”意思是“像什么”,故应断句为“白雪/纷纷/何所似”; D.“王凝之”是人名,他是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中间不应断开,故应断句为“左将军/王 凝之/妻也”; 故选 C。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公的大笑是善意的,是为谢道韫的才情所欣喜,本篇表现的是谢太傅一家和谐欢乐的家庭氛围,所以并 无讽刺胡儿的意思,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 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① 句中,“与”是“和”,“期行”是“相约同行”的意思,“相”是“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是“舍 弃”的意思;②句中,“未若”是“不如,不及”,“因风”是“乘风”的意思。 【点睛】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12.⑴能忍受⑵坚定⑶恳切 13.译文: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14.C 【解析】 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⑴人不堪其忧: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是一词多义:能忍受;可以;胜任;天道。 ⑵博学而笃志: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是一词多义:坚定;加厚;牢固; 病重。 14 ⑶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切”是一词多义:恳切;摩擦;契合;一定要。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知,懂得。者,的人。好,喜爱。乐,词 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匹夫不可夺志也”的意思是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形容一个人志气的重 要,是肯定赞扬的态度。故 C 错误,选 C。 【点睛】 译文: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 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 了。” 15.C 16.D 17.(1)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离开)了。 (2)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 118.元方:知信明礼,机智聪明,明白事理,正直率真。 孔融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处变不惊,安定从容,无所畏惧,审时度势,预料到灾祸的到来。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乃: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B.不:副词,表否定/助词,同否,表疑问语气,吗; C.至:动词,到/动词,到; D.之:代词,他/助词,的; 故选 C。 1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理解句子大意,然后再可通过分析句子的语 法结构来作进一步的确定。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根据 15 句意和主谓宾的语法结构,正确停顿应为: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故选 D。 17.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注意: (1)期:约定。委:古今异义,古义为丢下、舍弃。去:古今异义,古义为离开。相:动作偏指一方,这 里指“我”。 (2)时:当时。儿:儿子。 1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面对友人的无理怒斥,元方以“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可见他知信明礼,机智聪明,明白 事理;当友人“惭,下车引之”时,他是“入门不顾”,可见他个性率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中,当“孔 融被收,中外惶怖”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却“故琢钉戏,了无遽容”,可见他们年纪虽小,却处变不惊, 安定从容,无所畏惧;当孔融希望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罪责为儿子保全性命时,儿子徐进却说:“大人岂见 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后来果然逮捕他们的差役也到了,由此可知他的儿子能审时度势,预料到灾祸的到 来。 【参考译文】 (1)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 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 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 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可以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 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 们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19.C 20.A 21.(1)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离开,(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2)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 22.守信,是为人之道。 【解析】 16 19.C. 方与之食 方:才。 20.B. 对子/骂父。C. 期/日中。D. 故人/至暮不来。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 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 词语: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暮:夜晚。 2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两文都谈到做人要诚实守信。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 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的小儿都瞧不起他。 【译文】 甲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 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 “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乙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 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 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 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23.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相比 不如,不及 我弟弟 24.①一会儿,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②你们兄弟二人的志趣事 业,为什么那么不同(悬殊)呢? 25.D 26.因为侄女将大雪比作乘风起舞的柳絮,生动传神有艺术韵味,所以他高兴地“大笑”。 27.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园,建功立业;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心修养。这两种人生 态度都值得肯定。 【解析】 2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 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內集:把家里人聚集起来。 17 ②句意为: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③句意为: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未若:不如,不及。 ④句意为:舍弟却改不了那种乐趣。家弟:舍弟,我弟弟。 2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骤: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②志:志趣。业:事业。 25.D.有误。[乙]文并没有对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故选 D。 26.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通读全 文,把握文意,根据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明确“公大笑 乐”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文中虽然没有明确交 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在暗示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7. 本题考查理解人物的人生态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来分析即可。 从“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可知,哥哥戴逯积极进取,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从“戴安道既厉操东 山”“家弟不改其乐”可知,弟弟戴逵洁身自好,追求个人身性修养。 【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 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这就是谢太傅大哥无奕的女儿, 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戴安道已经在东山隐居磨炼情操,而他哥哥则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太傅谢安对戴逯说:“你们兄弟 俩的志趣事业,为什么如此悬殊啊?”戴逯回答说:“我如果处于贫困境地,就会经受不起忧苦;我的弟 弟虽隐居贫困,却能不改其乐。” 28.C 29.(1)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2)趁,乘 (3)约定 (4)舍弃 30.(1)(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您与我的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1.示例:①我喜欢谢道韫,因为她聪明机智,富有文学才华。她以“柳絮”喻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 的感觉,含蓄深刻。②我喜欢陈元方,因为他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明白事理、率真方正。他对客人的询 18 问,回答的彬彬有礼,对客人骂其父据理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8.C. 尊君在不(fǒu)。故选 C。 2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 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 词多义的理解。本题中:儿女:子侄辈。因:乘。期:约定。这几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要注意理解。 3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 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即:是。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 谢奕,字无奕。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信:诚信,讲信用。 31.考查人物形象评价。评价人物要客观、公正、全面、不能片面,也不能无中生有。解答此题,要结合 人物的有关事迹分析。谢道韫,东晋才女,聪慧内秀,善诗文,她的“柳絮因风起”比喻新奇,写出雪花 轻盈生动,春天不远了。陈元方,他对客人的询问,回答的彬彬有礼,而面对客人辱骂父亲,他则有理有 据的进行驳斥。可见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说话有礼有节,能言善辩,真是聪明机智。据此作答。 【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 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 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 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 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 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 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 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2.急 趁、乘 担任 回答 33.(1)(白雪纷纷的样子)跟把盐撒到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亮刚出来的样 子呢? 34.C 19 35.D 【解析】 3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俄而雪骤:不久,雪下大了。骤,急。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因,趁,乘。 (3)为魏郡太守 :担任魏郡太守。为,担任。 (4)即以其言应诏: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应,回答。 3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差,大概。可,可以。拟,比拟。(2)何, 为什么。言,说。余,余下的。如,好像。 3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例句:而,连词,表转折,却。 A.助词; B.连词,表承接,理解为就; C.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表因果,因而; 故选 C。 3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可知,魏琼是黄琬的祖父,不是父亲, 结合“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可知,回答的是太后,不是皇后,故 D 错误,选 D。 【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他哥哥的女 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 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看不见(日食) 的情况,黄琼把听到的情况报告给朝廷。太后下令问日食情况,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当时的 情况。黄琬当时七岁,在祖父身旁,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亮刚出来的样子?”黄琼大为惊讶, 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36.C 37.甲 38.①曾子:诚信待人;元方:守时;诸葛亮:令出必行 20 【解析】 36.A.反省/醒悟,温习/习惯; B.约定/约定,当时/季节; C.离开/离开,到达/到达; D.拉/引用,回头看/拜访; 故选 C。 3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 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甲.“为人谋而不忠乎”重点词语:为,替;谋,谋划;忠,尽心竭力。句意为: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了呢? 故选甲。 3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曾子反省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见他所指的“信”是和人交往要诚实可信。 乙文中元方斥责父亲的朋友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可见他所指的“信”是要遵守 和别人约定的时间。 丙文中诸葛亮说“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 可见他所指的“信”是言出必行,下了命令即使有困难也要执行。 甲 出处:《论语》 参考译文: 曾子曰:“我每天都会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 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乙 出处:《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 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 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 21 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 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丙 出处:《百战奇略》 参考译文: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征讨蜀国,派遣宣王司马懿督统左将军张邵所部及雍、凉二州等精兵三十万人,隐 蔽进发,窥向蜀地剑阁。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时驻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装备,都用在扼守险要之处,部 队将有十分之二的人换防离去,留在战场的将士只有八万人。正当魏军开始布阵之时,恰值蜀军换防交接 过程,诸葛亮的参谋人员都认为敌军强盛,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制胜不了对方的,因此纷纷建议把换下来的 部队暂留一月,以便壮大蜀军声威。但诸葛亮却说:“我统兵打仗,一向以信义为根本,现在,换防该离 开的士卒已经迅速打点好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子儿女都伸着脖子期盼着,每天计算着他们归来的时间。 因此,目前我们虽然面临征战的困难,但恪守信义的原则不可废弃。”说完,便下令催促换防下来的士卒 尽快启程返乡。于是,该走的都很高兴,愿意留下参加战斗;该留的则斗志昂扬,决心拼死一战。他们互 相勉励说:“诸葛丞相对我们的恩德,我们即使拼上性命也报答不完!”到了交战那天,蜀军无不拔剑争 先,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击杀了魏将张邵,打退了主帅司马懿。蜀军一战而获大胜,这正是诸葛亮以信 义为治军根本所取得的成效。 39.说,通“悦”,愉快 能忍受 40.(1)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2)广 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41.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等(任答两点即可)。 42.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和宽厚大度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解析】 3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 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人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说,通假字,同“悦”, 愉快。堪:能忍受。 40.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 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疑惑。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1.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对君 22 子的认识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这几则《论语》,了解内容,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理解, “愠”是生气、发怒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是说别人误解了我但我却不生气。由此可以看出君子具有 高尚的品德,宽广的胸怀等。 4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第(1)则和乙 文“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以体会出,孔子的宽容大度,热情好客; 从第(4)(6)则中可以体会出孔子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从第(5)(6)则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做学问的 谦虚、谨慎。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译文】 甲:(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 得。” (5)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6)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 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 中了。” 乙:太史公说:《诗经》上有句话:“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循着前进。”我虽然不能到达 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推理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他 的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 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的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尊崇他。 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尚的人了! 43.(1)自我检查(2)传授,这里指老师的传授的知识(3)使……充足(4)食物 44.(1)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2)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 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23 45.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 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 【解析】 4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吾日三省吾身: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 (2)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足食:备足粮食。足,使……充足。 (4)去食:去掉充足的食物。食,食物。 4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改, 改正。(2)皆,都。信,信任。立,立足。 45.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乙文“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等句子可知,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最终要保留 的是信任,这是立国基础。结合甲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可知,也突出强调了信任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 故两文共同强调的是诚信。 (2)答题要点:要突出信任在人成长中的作用和必要性,语言流畅,内容充实。示范:诚信是人和人交往 的基础,也是社会良好运行的基础,一个人的生存和诚信紧密相关,所以,在成长中,要培养自己诚信的 品质,坚持诚信,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 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 (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子贡问: “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 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 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46.(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47.(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4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48.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49.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解析】 4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笃, 坚定;即,接近,靠近。 4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章是第 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 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49.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 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 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 【点睛】 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 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 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