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50 KB
  • 2021-10-21 发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课 寓言四则 之 穿井得一人 课件27张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吕氏春秋》 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 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 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 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 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 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 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 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 庞恭接着问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于 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 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 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 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 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 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 。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 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 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 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 不能道听途说。 【小结】寓言总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 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要读懂寓言,需要我们密 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1.了解寓言的艺术特色。 2.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其寓意。 3.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 能力。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 喻和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可以是 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 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 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采用夸张 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 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 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 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 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 寓 ” 是 “ 寄 托 ” 的 意 思 。 寓 言 , 通 常 是 把 深 刻 的 道 理 寄 托 于 简 单 的 故 事 之 中 , 借 此 喻 彼 , 借 小 喻 大 , 借 古 喻 今 , 惯 于 运 用 拟 人 的 手 法 , 语 言 简 洁 锋 利 。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 言 的 特 点 寓言像一把钥匙,可 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 慧,让思维活跃。 作品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 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 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 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二十篇。 等到 译文: 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 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 这件事)。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 说:“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 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 连词,因果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打水浇田 代词,他 告诉 挖掘、开凿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连词,顺承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这件事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 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讲述 翻译2 代词,指丁家人 说的那句话。 这件事 这件事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传播 使知道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 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 不闻也。 向这件事 的 在 翻译3 派遣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 “(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 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 人。”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闻之于宋君       得一人之使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问之于丁氏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 ,这件事 助词,的 听到 使听到 在 之 闻 于 向 一 词 多 义 起因: 讹传: 故事结尾: 丁家穿井 告人:穿井得一人 丁家穿井 挖出一个人 挖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事实真相。但在 传播的过程中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 人”,造成以讹传讹。原因? ①丁氏对此表述不够清楚;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 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 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思考讨论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 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 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 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 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 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 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 肯定是酸的。” 这就是说,有的人能力小,做不 成事,就借口说时机 不成熟。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 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 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 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 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 根源。 狐狸和白鹤 狐狸设宴招待白鹤,可是端出的却是一大盘肉汤, 白鹤只能把细长的噘嘴放到扁盘中蘸蘸,却没有办法尝 到肉汁的味道,只能眼看着狐狸把头凑到盘子里,舔得 津津有味,一边舔一边还说:“好汁水,好汁水,请用 点吧!” 过了不多几天,白鹤设宴回请狐狸,端出来的是一 个长颈瓶子,里面盛着烧得喷香的鱼酱。 狐狸本来是饿着肚子来赴宴,准备大吃大嚼一顿的, 现在却只能闻着一股香味,舔舔沾在瓶口的酱汁,白鹤 一再客气地说:“好菜,好菜,请用点吧!”狐狸却只 好流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白鹤把瓶子里的鱼酱吃个精 光。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请分别概括故事中两个“人物”各是 用什么办法限制对方进餐的? 捉弄别人的人,别人也会 用捉弄回敬你。 狐狸用盘盛肉汁,使长着尖尖的长嘴的白鹤 无法进食。 白鹤用长颈瓶盛鱼酱,使狐狸无法品尝鱼酱。 自编寓言故事: 嘴和眼睛的对话;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树和斧子 画笔和颜料 蜜蜂与花朵 烟囱和浓烟: 枭遇到鸠。鸠问:“您将到哪里去?”枭答道: “我将向东迁移。”鸠又问:“什么原因呀?” 枭说:“乡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要向东迁 移。”鸠说:“您能改变叫声,就行了;如果不能改变 叫声,向东迁移,人家还是会讨厌您的叫声的。”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