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中石兽纪昀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本文选自他的文言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圮(pǐ)募(mù) 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 欤(yù)
解释词义(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倒塌(2)年(3)牵引,拖着(4)埋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6)冲激(7)颠倒(8)按照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片,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显得疯癫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译文: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到底无法找到,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矣,可据理臆断欤?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探究课文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2、说说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寻找石兽的道理和方法,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文中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3、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寻找的位置理由结果寺僧原地水中求之下流以为顺流下矣不可得寻十余里,无迹讲学家求之地中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众服为确论(实则找不到)老河兵当求之于上流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果得于数里外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寻找石兽的寻找的位置、道理、方法和结果。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这样认识的原因及文中表现出他们的性格特征。按一般的思维模式和惯例,认为水的流动会把石兽带到下游。性格:“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自认为“究物理”,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理论知识推断石兽在原地“渐沉渐深”了。性格:“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根据多年经验认为: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当求之于上流。性格: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寺僧:讲学家:老河兵:
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劳动,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流水、石兽和泥沙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老河兵的判断为什么是正确的?
冲石原理图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谢谢,下课!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22-03-312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信 客 (15)_鲁2022-03-3122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月迹》 (4)_苏2022-03-313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阿长与《山海经》2022-03-311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背影 (13)_鲁教版2022-03-3139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英雄永垂不2022-03-312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 (2022-03-312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诗四首 使至塞上2022-03-3112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夏天的昆虫》 2022-03-311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人民解放军百万2022-03-3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