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
1.作者名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评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作品《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纪念白求恩》等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2.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于4月20日夜发起了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毛泽东主席当时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3.文体知识(1)概念:新闻,又称消息。狭义的新闻单指消息,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2)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简明性。(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5)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新闻的五个结构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注音:鄂()豫()绥靖()阻遏()()泄气()溃退()歼灭()管辖()锐不可当()上当()要塞()瓶塞()阻塞()堵塞()èèyùsuízǔèxièkuìjiānxiádāngdàngsàisāisèsāi
2.据义填词(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2):锋利无比,不可抵挡。(3):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答案:(1)溃退(2)锐不可当(3)英勇善战
近义词辨析溃退、撤退【同】都有退出、后退之意。【异】“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撤退”不含垮和败,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后退。
3.走进文本(1)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答案①从二十日夜起;②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③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④起因:⑤经过:⑥结果:答案:④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⑤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二十三日可全部渡完;⑥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2)阅读课文,画出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答案: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至结尾。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标题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导语渡江概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东路军战绩辉煌
课文阅读分析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1.题目解读标题指明了我军取得胜利的地点,语言简洁,言简意赅。“我军解放南阳”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到战略进攻阶段。《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背景介绍这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此时,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淮海战役也将于6日发起。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标志着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在此时亲笔撰写这则新闻,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1.正音辨形阻遏()阌乡()绥靖()逃cuàn()cǎn()败管xiá()答案:èWénsuí窜 惨 辖﹒﹒﹒
2.据义填词(1):安抚,平定。(2):阻止。(3):(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使消耗。(4):消灭(敌人)。答案:(1)绥靖(2)阻遏(3)消耗(4)歼灭
3.走进文本(1)指出该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答案:开头第一句“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是导语,以下是主体部分。
(2)请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起因:⑤经过:⑥结果:答案:①1948年11月4日下午;②南阳;③中原我军;④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⑤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⑥河南基本解放。
1.布局谋篇(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紧密衔接在一起的?阅读课文,填写下表。三路大军时间衔接所遇敌情语句衔接中路军二十日夜至二十一日夜西路军甚为微弱东路军
答案:三路大军时间衔接所遇敌情语句衔接中路军二十日夜至二十一日夜甚为微弱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西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甚为微弱东路军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至二十二日二十二时较为顽强
2.语言品析本文用词准确,语言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有感情色彩。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参考示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点拨:赏析:“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
一试身手:(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答案:“不含”一词,准确地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避免了歧义。﹒﹒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答案:“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概。(3)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答案:“至发电时止”表明时间概念确切,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学习本文过程中,灿烂阳光(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灿烂阳光:这则新闻报道了中西路军的进军情况之后,插入了简要的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对此,大家有何看法?畅所欲言吧!旭日阳刚: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蓝色季风:我认为这里的议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知识拓展】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记叙文在对所叙事件发表意见、主张和看法时,就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揭示了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束全文、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本文的导语部分主要概括了渡江概况:,___,主体部分略写了首战告捷,详写了______所向无敌和战绩辉煌,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答案: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1.内容理解(1)作者为什么介绍历史上南阳发生的两次战争?答案:目的是证明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从而表明我军解放南阳,意义重大,战果辉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2)一年多来,我军取得了哪些伟大胜利?答案: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2.语言品析(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答案:“弃”和“逃”写出了敌军抱头鼠窜,狼狈不堪的窘相。“当即”写出了我军出击迅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2)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答案:“树木”“森林”“生了根”“枝叶茂盛”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军根据地的日益壮大,生气勃勃,表现出我们党和军队得到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的事实。﹒﹒﹒﹒﹒﹒﹒﹒﹒﹒﹒
学习了两则新闻,快乐无限(网名)同学在班级QQ群中发出了下面的帖子,请你跟帖。快乐无限:学完第一课,回顾两则新闻,感觉这两则新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请群友们帮我找出这两则新闻的不同点,谢谢!似水年华:两则新闻的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小桥流水: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黯淡前途。晴空一鹤: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连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萧萧班马: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这则新闻的导语概述了,接着介绍了南阳的背景,最后在主体部分主要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_______,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答案:我军解放南阳 南线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思考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
议论句(分析原因)承上启下句
自读课文: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九江江阴安庆芜湖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质疑析疑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课文阅读分析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重点品读找出本文议论句,思考讨论:1、议论句写了什么内容?2、议论句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3、议论句为什么把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官兵区分开?4、为什么用“南京拒绝和平”而不用“蒋介石政府拒绝和平”?
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归纳总结: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泰坦尼克号遇难[合众国际社伦敦1912年4月20日电]北大西洋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一千多人沉入大海。午夜时分,该船与一座冰山正面相撞,享有盛誉的防水船却无济于事。事故发生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1海里的时速在有冰海域快速前进——有人也许会说是在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前进着。数小时后,这艘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船在乐队若无其事的伴奏声中从海面上消失了。五天前,当这艘船驶离英格兰的南安普敦开始它开往纽约的处女航时,船上大约有2340名乘客和船员。在事故中大约有1595人遇难。只有745人得救,其中很多是妇女和儿童。如果船上的救生船不是只够一半的人使用的话,得救的人会更多。有两只满载从泰坦尼克号逃下来的人的救生船被泰坦尼克号下沉时形成的漩涡卷进海底。显然,大多数乘客没有意识到出事。船与冰山相撞时,轮船只是稍稍颤动了一下,没有激烈的颠簸。一开始,乘客们对此并没在意,他们仍在舱内穿衣服,准备去吃饭。阿奇博尔德·格雷西上校可能是在泰坦号上等到最后而又幸存下来的惟一的人。“我费劲地抓到铜栏杆,”他说道,“抓住后我就拼命不放。船下沉时,我在水中旋转起来,好像转个没完。后来我露出水面,看见海面上一大片乱七八糟的残骸。”约翰·雅各布·阿斯特上校就不如他幸运了。一位幸存者看见他勇敢地帮助他的新婚妻子上了救生船,点支烟后,他又帮助其他妇女上救生船,而他自己却随船沉没了。船长也沉没了。船上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妻子拒绝援救,她们在船上与丈夫手拉着手,随着泰坦尼克号沉入大海。
语言品味:1、认真思考讨论“研讨与练习三”中1、2题,然后在全文中举例说明: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名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名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
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
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自去年7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整体感知:1、根据新闻的结构,划分本文的结构。2、思考本文主体可划分几个层次?3、归纳出本文的新闻“六要素”?
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了老根据地。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语言品味:结合“研讨与练习三”中第三组语句思考:课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意思?比另一句好在哪里?
新浪体讯。在雅典奥运刚刚结束的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杜丽在第九环时还落后对手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0.4环,第10环杜丽10.6环超过对手的9.7环,最终逆转,以总成绩502.0环夺金牌,而且这是中国奥运健儿在本届雅典奥运会上所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同时也是本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第一枚金牌,杜丽的成绩同时还创造了新的奥运会纪录。俄罗斯选手加尔金娜501.5环获得银牌,另一名中国选手赵颖慧获得第四名。
小结《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完成语文作业本中第一课的作业。预习《芦花荡》,扫清字词障碍。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0)_2022-03-3154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芦花荡 (10)_鲁教2022-03-312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2022-03-3128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 (2022-03-3113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20 登幽州台歌 主2022-03-3120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从百草园到三味2022-03-3131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三峡 (16)_鲁教版2022-03-3126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故宫博物院 (10)_2022-03-312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北京四合院》 (2022-03-3115页
-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我们家的男子汉2022-03-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