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 MB
- 2022-03-3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知识与技能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2.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教学目标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难点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重点难点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标题有什么妙处?“泊”者水也,罗布泊与水有关,是湖泊。“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神奇的湖。一、导入、解题妙处:这个标题让读者产生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文本吴刚,大学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见《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文学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发出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认准字音萧瑟sè肋骨lèi和煦xù戈壁滩gē干涸hé吞噬shì裸露luŏ沧海桑田cāng庇护bì咫尺zhĭ广阔无垠yín浑然一体hún繁衍生息yăn清水盈盈yíng三、检查预习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吞噬——吞食;并吞。庇护——袒护;保护。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戈壁——指地面几乎被粗砂、砾石所覆盖,植物稀少的荒漠地带。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2、理解词语
下面,我们将观看两组罗布泊的图片。请你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文段和语句,用最简洁的语言为这些图片作解说。(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观看图片,赏读课文
第一组图片
昔日的罗布泊忆仙湖
第二组图片
胡杨枯林千年不倒的“木乃伊”永远的伤痛
凝固的生命枯木哭泣此处是罗布泊湖心,碑前刻着:永远的罗布泊碑后刻着愿罗布泊现象永不发生。
是死寂的荒漠,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是充满神秘、令人恐怖的死亡之湖。叹仙湖今日的罗布泊
四、整体感知1.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2.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3.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这样盲目地增加耕地用水、盲目地修建水库截水、盲目地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五、精读课文
3.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食恶果?人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要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看完文章后,我们的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沉重。现在大家畅所欲言:最让你心情沉重的句子有哪些呢?(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通过罗布泊的今昔对比,让人知道它原非如此荒凉,这样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4)第20自然段对胡杨林的枯死惨状的描写,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
5.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人们为了生存,扩大耕地,开采矿藏,这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写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追溯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前面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第9~25自然段):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指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第四部分(第26~28自然段):推而广之,以青海湖、月牙泉为例,说明悲剧还在上演,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六、文章脉络
1.巧妙合理的布局谋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适当合理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各个角度突出中心。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恰到好处又圆满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相得益彰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大量地占有材料是挖掘文章深度、拓展外延的坚实基础。七、写作特点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陋室铭 (3)_鲁教2022-03-314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死海不死 (5)_鲁2022-03-3125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杜甫诗三首 望岳 2022-03-3117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孙权劝学 (4)_鲁2022-03-3121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核舟记 (20)_鲁教2022-03-3135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演示文稿1_鲁教版2022-03-3133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杜甫诗三首 望岳 2022-03-3121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社戏 (6)_鲁教版2022-03-3119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杜甫诗三首 望岳 2022-03-3118页
- 七年级上语文课件大雁归来 (7)_鲁2022-03-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