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50 KB
- 2021-10-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七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6讲 课内文言文复习(下)
教学内容
1、复习课内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掌握其中的重要实词。
2、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准确归纳文中主人公的特点。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三个步骤:一、通过历史导入引出本节课复习的课内文言文;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梳理需复习的内容;三、《王顾左右而言他》、《邹忌讽齐王纳谏》背诵、默写小PK,老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背诵、默写形式或者内容。
一、导入: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因为逆耳,常使忠言得不到落实。尤其在君王身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出口不慎很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给君王提意见,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作为忠臣,面对君王的弊病如果不及时指出,第一愧对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其次又愧对自己良心。那么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聆听忠言,使其听之顺耳,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
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给君王提了意见,而且被君王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二、预习作业探讨与讲解
三、背诵或默写小PK
教法指导: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复习的知识梳理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等都可以;重点梳理作者、朝代、出处、重要字词、重要翻译句子、文章主旨等;最后通过例题与巩固题强化所梳理的知识点。
一、《王顾左右而言他》复习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托(托付) 之(到…去) 比(等到) 反(同“返”,回来) 馁(饥饿)
如之何(对他怎么办) 弃(抛弃) 士师(古代的司法官) 士(士师的下属)
已(罢免) 顾(看,张望)
2、课文分析
(1)这篇文章记录的是哪两个人的对话?两人的对话围绕哪三个问题展开?
对话的双方,一个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另一个是齐国国君齐宣王。三个问题分别是,怎么对待不能信守承诺帮助照顾妻子孩子的朋友?怎么对待不能管理好自己下属的官吏?怎么对待不能治理好国家的君主?
(2)孟子这次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最后的问题是“四境之内不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明确孟子对话的用意,那就是使齐宣王认识自己对人民应负的责任,把国家治理好。
(3)孟子为什么不直接切入话题,却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双方是君臣关系,孟子在论辩时要巧用方法、讲究策略,列举具体事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导入治国正题。
事例
对象
王的言行
王的语气、情态
共同点
冻馁其妻子
受托者
弃之
坚定
不假思索
不能尽职的人
应该受到惩罚
士师不能治士
担职者
已之
四境之内不治
统治者
顾左右而
言他
尴尬
(4)齐宣王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知道自己的短处被揭,无言以对。没有把国家治理好,他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他不敢也不愿回答孟子的问题,只好转移话题。
3、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并熟读成诵。
4、《孟子》介绍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背景介绍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2、疏通文句
(1)这个题目怎么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的意思是委婉地劝诫。
(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服:穿戴。 孰:通“熟”,仔细。
美:赞美。 私:偏爱。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蔽:受蒙蔽。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谤讥:公开指责。 闻:使……闻。
(3)翻译以下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王之蔽甚矣。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课文分析
(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开头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是“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2)正是有了这种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对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样的回答?
邹忌问他们,自己和徐公比起来,谁更加美丽?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只是跟着妻的口气重复了一下。“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由于身份和心理的不同,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
(3)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思考的结果是什么?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几个字就将一位追求真相,勤于思考,辗转反侧于床头的形象跃然纸上。
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邹忌从“问”到“视”,由“视”而“思”,因小悟大,这不仅表现了邹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也深刻地揭示了“凡事不能偏听偏信”的道理。这一段有声有色,富于情趣的描写是下段邹忌用暗示、比喻方法讽谏齐王的基础。
(4)第二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的讽谏是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邹忌讽谏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王之蔽甚矣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邹忌用个人受蒙蔽的事来暗示“王之蔽甚矣”,他能由己及人,因小悟大,把悟得的道理推及到治理国家政事中去,这种采用设喻讲述道理,表明意见的方法叫做类比。运用这种方法说理,语言往往显得委婉,含蓄、娓娓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5)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威王为此颁赏表明什么?
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表明威王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齐威王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国事不治。第九年,他从受蒙蔽中醒悟过来,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誉”,却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赏了他。阿大夫“以厚币吾左右以求誉”,而把政事弄得很糟,于是处置了他及左右曾称赞过他的人。接着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归还齐地。
(6)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邹忌的讽谏方法有什么优点?齐威王是个怎样的君主?
直谏,就是把自己的主张直接陈述出来,而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这种办法语言委婉,说理深刻,听者乐于接受。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从另一方面来说,讽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讽谏的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巩固提升】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以上文字节选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所编的《 》一书。(3分)
10、解释加点字:(2分)
(1)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
(2)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3分)
1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2分)
答案:
9、汉代 刘向 战国策
10、(1)受蒙蔽 (2)偶然,有时候
11、能够在众人聚集的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得到下等奖赏。
12、邹忌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客观地比较了自己和徐公的容貌,得出自己不如徐公的结论。然后进一步思考这些人称赞自己的真实原因和动机。说明他是一个追求真相,勤于思考,善于反思的人。
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或者因为某些优点而得到夸赞的时候,也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要思考自己的不足,客观而准确地评价自己,决不能忘乎所以,固步自封。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一语文试题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9、上文选自四书之一的《孟子》,其他三部是《大学》、《中庸》、 (1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孟子由友人让朋友妻子挨饿受冻和 两件事论及治理国家的问题,从而劝诫齐宣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答案:
9、《论语》
10、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11、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下属 要对百姓负责,治理好国家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或者填空PK等。
一、本节课所涉及课内文言文的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自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人名)所编的《 》一书。
汉代 刘向 战国策
2、《《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 ,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 儒家
二、分别说说通过本节课你对《王顾左右而言他》、《邹忌讽齐王纳谏》两篇文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4、上文选自 ,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分)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比其反也 ( ) (2)王顾左右而言他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7、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主要体现了在讨论中诘难对方的善辩技巧。
B.本文连用两个假设巧妙诱使对方落入预设圈套。
C.本文类比说理,巧妙设问,由远及近,层层类推。
D.本文篇幅简短,逻辑性强,既尖锐机智又从容舒缓。
答案:
4、《孟子》 儒家
5、(1)等到 (2)看,环顾
6、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
7、A
二、预习思考
(一)下节课主题:《作文素材积累》
(二)预习作业:请欣赏以下例文,思考文后的问题:
用眼睛发现身边的美
妈妈告诉我: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用心去看世界,你就会惊奇而喜悦地发现,美就在你身边。
清晨,当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了阳光的笑脸,一路绽放的小花,歌唱新的一天的洒水车,勤劳的清洁工,搀扶爷爷过马路的你,交通警察那利落的手势,手拉着手、说说笑笑一起上学的同学……美,在我身边!
校园里,美一样溢满了我的眼睛。美,是见到老师后的一个队礼,一句问好;美,是晨读时传出的朗朗声;美,是弯腰捡起一片废纸;美,是误解后的一次握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美,是小伙伴共同探讨一道难题;美,是摔倒后一双搀扶的手;美,是老师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美,是操场上挥之不去欢快的笑声……美,在我身边!
夜晚,我在大雁塔北广场散步,地上星光璀璨,你看那柔和的路灯,流光溢彩的草坪灯、地灯,把广场装点成了一个梦幻世界,激情奔放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跳起公主圆舞曲,这难道不美吗?
美,其实很简单……美,是春花的绚烂,夏夜的繁星点点,秋月的明澈,冬雪的无声;美更是朋友、同学之间的关心、互助;长辈的关爱、帮助……美的人,很多很多,美的物,很多很多。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是否能看到?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本文写了哪些生活中的美?
上学路上的风景、路上遇到的人、校园里的文明现象、城市里广场的夜色。
2.这些美可以归纳成几种类型?
美丽的风景:上学路上的自然风景;广场里有都市特色的夜景。
美丽的人情:城市里的爱岗奉献、互相帮助;校园里的尊敬老师、勤奋学习、爱护环境、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一起度过的成长岁月。
3.从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美在我们身边,到处存在,需要我们去仔细发现,认真领悟。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