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1-10-22 发布

25诗五首—夜雨寄北教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 ‎25 诗五首——夜雨寄北 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过程与方法:‎ 背诵全文,并扩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正确理解、认识朋友间的友情。‎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 ‎《夜雨寄北》‎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1、“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 ‎ 2、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 ‎3、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 三、感受品味: ‎ 1‎ ‎1、“君问归期未有期”——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 ‎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 ‎2、“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 品评: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 ‎3、“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 ‎ 品评: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 4、“却话巴山夜雨时”——再来叙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 ‎ 品评: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 四、合作探究: ‎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二句有什么意蕴? ‎ ‎ 明确: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谈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快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委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明确: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 ‎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对比,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奇诡的意境。 ‎ 六、板书设计: ‎ 夜雨寄北 问归期未有,夜雨涨秋池——绵绵愁思;‎ 何当共剪,却话夜雨——盼望早归。‎ ‎————羁旅之愁,思归之苦。‎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札记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