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MB
  • 2021-10-22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精品资料

  • 4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课后题答案+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精品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 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 盛唐气象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 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 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 ‎ 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 答: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 )内画∨ ‎ 答:(∨)皇帝荒废朝政  (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 ( ∨)节度使权利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 ‎2、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答: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第6课北宋的政治 ‎1、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 答:“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 ‎“钱”指的是地方财政,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利。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做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 答: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 2、议一议: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略 ‎2、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 答: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竟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御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 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答: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答: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作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 答: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答: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 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想一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答: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  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 1、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答: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指南正应用客观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 2、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 答:特快专递。‎ ‎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答: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答: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事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 ‎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 ‎1、想一想:为什么用“三宝”命名呢?其中含有怎样的历史信息?‎ 答:用“三宝”命名,表明当地人民对郑和充满了爱戴和敬意。其中所含的历史信息是:说明郑和的船队曾经到过这些地方;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2、说一说: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答: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光启 《农政全书》‎ 施耐庵 《水浒传》‎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 2、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搜集有关万里长城和故宫的资料,撰写成文,具体介绍这两项古代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万里长城以势若游龙的身子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北京故宫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精髓,其建筑设计完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立体轮廓、空间组织、建筑色彩,还是平面布局,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 1、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 答: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崔征如故。‎ ‎2、下列各项,哪些与明朝灭亡有直接的关系,请在( )内画∨‎ 答:(∨)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土地兼并严重 ‎(∨)朝廷征派苛捐杂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1、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为什么郑成功确认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答: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台湾。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上述史实,有力地说明台湾是中国的土地。‎ ‎2、议一议: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 ‎ 答:清朝治理西藏和新疆,一方面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另一方面保持西藏、新疆的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答: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增加接近35%)。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等。‎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朝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答:玉米、甘薯和马铃薯属于美洲高产农作物,比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产量高很多。它们的引种和推广,提过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1、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对思想和文化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 答:这些诗句大都有“明”“清”等字眼。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认为这些诗句说明了诗人怀念明朝、不满清朝,要“反清复明”,便把他们下大狱。文字狱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说一说: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宋朝,并在明朝的话本中多有出现。句中的“清”,非为“清朝”之“清”,而为“清廉”之“清”。此谚又作“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原意是:即使是不贪赃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来,仅靠各项陋规收入也有十万两银子的进项。后来含义扩大为:即使是为政清廉的官员,也要捞上成千上万两银子,至于贪官就更不用说了。这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污现象严重。‎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红楼梦》背景广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以贵族家族贾府的兴衰变迁以及男女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充分展示了清朝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写作手法精巧纯熟,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艺术水平极高,所以能受到追捧。《红楼梦》思想性强,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自由的下层人民的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2下载券  4.4分(高于99%的文档)‎ 下载 ‎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 ‎ 20xx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命题人:蔡国兵 审题人:尹武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京杭大运河  D.社会经济发展 ‎ ‎2.唐太宗之所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 A.唐太宗用武力打败了所有的少数民族 B.唐太宗的和亲政策建立了双方友好关系 C.唐朝强大的国力与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太宗主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3.在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期间,参观了保留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该遗产是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它的设计兴建者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4.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大唐西域记》 ‎ C.《西游记》 D.《徐霞客游记》‎ ‎5.“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7. 唐朝著名的诗人有很多,有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诗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他的名句。后人称他为“诗圣”,你知道他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8.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说明唐太宗( )‎ A.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B.认识到崇尚节俭的重要性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重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好处 ‎9.小明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很多关于古代帝王的对联,下列对联与宋太祖有关的应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继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陈桥兵变称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D.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王国 ‎10.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11.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行省 D.枢密院 ‎1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逼近澶州城,威胁北宋都城的安全 B.北宋应许给辽岁币 C.盟约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向辽称臣 ‎13.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A.人面鱼 纹盆 B.兵马俑 C.骆驼载乐俑 D.渔樵耕读碗 ‎14.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肤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成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15.下列四幅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 西夏 辽 西夏 金 辽 金 西夏 金 ‎ 北宋 北宋 南宋 南宋 ‎ A B C D ‎16.“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唐朝“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7.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C.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 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 ‎18.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和“匈奴 ”指的是 ( )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9.下列最能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举措是 ( )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0.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1.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2.《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蒙古国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23.学习隋唐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2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南宋-赵构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5.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为郭靖和杨康,并赐匕首一把。丘处机是让孩子们勿忘1127年的国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一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北宋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请涂“A”错误请涂“B”)‎ ‎26.隋文帝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开皇之治”繁盛局面。()‎ ‎2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改国号为后唐。()‎ ‎28.唐末黄巢领导农民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29.铁木真率领蒙古铁骑先后灭掉了西夏、金和南宋政权。()‎ ‎30.赵匡胤在东京建立北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 三、材料解析题:(31题12分32题10分33题10分34题8分共40分)‎ ‎31.下面是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请仔细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 (1)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主持开凿的?(2分)‎ (2) 大运河的中心是哪座城市?最北起始端点是哪里?‎ (3) 大运河由北到南依次分为哪四段?‎ (4) 大运河连接五大河流,其中隋朝东都是在哪条河上?‎ (5) 通过学习后请你客观地评价一下隋朝大运河?(3分)‎ ‎32.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请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3分)‎ 材料二:‎ (2)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3分)‎ 材料四: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4)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分)‎ ‎33.学习历史一定离不开对各种人物的归纳总结,请仔细读图后回答问题。‎ ‎ ‎ ‎(1)图一是力劝宋朝皇帝亲征澶州抗辽的名相,他是谁?在他的坚持下最终北宋与辽达成议和,请问该盟约是什么?该盟约的积极意义是什么?(4分) ‎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在抗击金军方面立下了重大战功,可惜后来他被哪个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所害?(2分) ‎ ‎ ‎ ‎(3)图三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谁?他抗击的是哪个政权?(2分) ‎ ‎  ‎ ‎(4)上述图片中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2分) ‎ ‎34.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交子”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哪个地区? (4分)‎ ‎ ‎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2分)‎ ‎ ‎ ‎(3)根据材料三,请简述宋朝科技发达的原因。(2分)‎ 七年级历史 答案与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C B B D C A C B A D C D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B D A C A C B B A B B B A ‎31.‎ ‎1.隋炀帝 ‎2.洛阳;涿郡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黄河 ‎5.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2.‎ ‎1.唐玄宗;重用人才,发展生产等 ‎2.曲辕犁;筒车 ‎3.选举制;开创殿试和武举 ‎4.玄奘;大唐西域记 ‎33.‎ ‎1.寇准;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2.岳飞;秦桧 ‎3.文天祥;元 ‎4.爱国;奉献 ‎34.‎ ‎1.北宋;四川 ‎2.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3.经济繁荣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12=24分)‎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 A.涿郡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2.唐太宗说“治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以下哪一名臣不属于他统治时期(  )‎ A.姚崇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5.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6.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唐未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 ‎7.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 A.宋、辽 B.宋、夏 C.宋、金 D.辽、夏 ‎9.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建立 B.宋金和议 C.郾城大捷 D.澶渊之盟 ‎10.宋岳飞《满江红》词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对岳飞而言,文中的“胡虏、匈奴”指的是(  )‎ A.匈奴人 B.鲜卑人 C.女真人 D.契丹人 ‎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2.有人说他是“世界征服者”,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有人说他是世界历史上取得最伟大成功的人物,他开创了有史以来版图最大的帝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一代天骄”?(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13.为了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判断对错)‎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辽灭北宋。   (判断对错)‎ ‎15.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判断对错)‎ 三、材料分析题(16题10分,17题10分)‎ ‎16.(10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让我们穿越时空,梦回唐朝。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图 时间 人口数 ‎649年 ‎1900万人 ‎726年 ‎4141万人 ‎741年 ‎4531万人 材料三: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 ‎17.(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探究历史:‎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一南宋时谚语 ‎(1)材料一南宋时期的谚语表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出两点即可)‎ 想象历史:‎ 材料二:宋朝在一些重要的海港(如广州)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蓄坊……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如果一艘商船从泉州港出航,出航前要经过哪一部门的批准?船上最有可能载着哪些货物?(写出两项即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24分)‎ ‎1.【解答】作者的意思是人人都说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这条河(隋朝大运河),但是到现在这千里的通航都是依赖这条河,“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的开通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故选:B。‎ ‎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的三个名臣是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也是唐太宗时期的大臣。姚崇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他协助唐玄宗成就了开元盛世。‎ 故选:A。‎ ‎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故选:C。‎ ‎4.【解答】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故选:A。‎ ‎5.【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贞观十五年”“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故选:B。‎ ‎6.【解答】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故选:B。‎ ‎7.【解答】“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可知是宋太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他即位后进行了“‎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C。‎ ‎8.【解答】由“中原王朝”“少数民族政权”“没有战败”“岁币”可以看出,他们讨论的是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辽宋议和,辽朝撤兵,两方达成和议,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故选:A。‎ ‎9.【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故选:B。‎ ‎10.【解答】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故选:C。‎ ‎11.【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 故选:B。‎ ‎12.【解答】成吉思汗(1162﹣﹣﹣1227),即元太祖,名铁木真,蒙古族的杰出首领和军事家。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古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各部落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蒙古族人民倾向于统一,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 故选: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三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 ‎13.【解答】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 故答案为:√。‎ ‎1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126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开封(今属河南)。‎ ‎ 次年二月,废宋徽、钦二帝,北宋灭亡。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浙西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耻,因此《射雕英雄传》中的靖康和金灭北宋有关。‎ 故答案为:×。‎ ‎15.【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朝,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所以题干中说西夏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三、材料分析题(16题10分,17题10分)‎ ‎16.【解答】(1)由材料一“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唐太宗在位时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的治国思想。‎ ‎(2)由唐朝人口统计图可以看出,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3)材料三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会盟等。‎ ‎(4)由以上材料和所学知,唐朝时期社会特点是繁荣与开放。‎ 故答案为:‎ ‎(1)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服务。‎ ‎(2)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和亲、会盟等 ‎(4)繁荣与开放。‎ ‎17.【解答】(1)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可知,南宋时期的这一谚语表明了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是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2)据材料二“宋代的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从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都航行着来往中国的商船”,结合所学知识,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海外贸易兴盛,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为鼓励海外贸易,加强管理,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可见,如果一艘商船从泉州港出航,出航前要经过市舶司的批准;船上最有可能载着瓷器、茶叶、丝绸、粮食等。‎ 故答案为:‎ ‎(1)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2)市舶司;瓷器、茶叶、丝绸、粮食等。‎ ‎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4.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5.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7.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8.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10.近年来,穿越剧受到某些人的青睐。假如你能够穿越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 ‎ B.阅读《金刚经》 ‎ C.游览敦煌莫髙窟精品 ‎ D.到东京城内的“瓦子”看演出 ‎11.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 C.唐末农民战争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2.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 B.   兵马俑 ‎ C.  骆驼载乐俑 ‎ D.渔樵耕读碗 ‎1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市舶司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4.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 A.开始使用牛耕 ‎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6.《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17.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8.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 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9.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20.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2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2.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2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市舶司 ‎24.“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句诗写于元末,它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2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 B.水排 ‎ C.耧车 D.曲辕犁 ‎26.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 A.《春秋》﹣﹣孔子 B.《梦溪笔谈》﹣﹣沈括 ‎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28.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29.某同学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他难确定其中表述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元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 D.“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3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1.(1分)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宗。后退位,传位李世民。   (判断对错)‎ ‎32.(1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开创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使得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判断对错)‎ ‎33.(1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判断对错)‎ ‎34.(1分)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着重要的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 ‎(判断对错)‎ ‎35.(1分)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写古称);南至   (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37.唐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新的农业工具   ;创制新灌溉工具   。‎ ‎38.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39.北宋时期在各州府设置   ,以分知州的权力;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0.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说说唐朝时期如何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 ‎(3)材料三中的“人镜”指的是谁?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4)材料四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他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该制度具有怎样的进步作用?‎ ‎42.(12分)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B、C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 ‎(2)图一中的A、C双方议和签订的盟约为,具有怎么样的积极作用?‎ ‎(3)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分别代表哪两个政权?‎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最终是由哪一人物,哪一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 ‎【解答】题目给出的①秦朝、②隋朝和④元朝属于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唐朝之前是统一王朝统一的隋朝,所以唐朝不属于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 ‎2.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 ‎【解答】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所以科举制诞生于隋朝。‎ 故选:C。‎ ‎【点评】知识积累: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1)诞生于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废除于清末: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3.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分析】本题以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为切入点,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涿郡到洛阳段为永济渠,洛阳到淮水段为通济渠,淮水到江都段为邗沟,江都到余杭段为江南河,因此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开创科举,开凿运河”可知此人是隋炀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 ‎5.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元世祖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 ‎【解答】根据题目图片中给出的“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贞观之治“这两个重要内容可判断这位皇帝是唐太宗。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贞观之治。‎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A.改国号为周 ‎ 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则天的史实。评论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首先要考虑他是否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有所促进。‎ ‎【解答】武则天对唐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经济,励精图治,延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大力吸取人才,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建设奠定了基础,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由此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学生要了解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关键在哪里。‎ ‎7.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  )‎ A.留学生 B.遣唐使 C.节度使 D.遣隋使 ‎【分析】本题以“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 ‎【解答】唐朝时期,日本曾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被称为遣唐使。故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遣唐使。‎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唐朝与日本的关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遣唐使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8.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本题考查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把握吐蕃的都城是逻些。‎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吐蕃是藏族祖先建立的一个王朝。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由此分析可知吐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中国的西部,观察地图可得出①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9.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步辇图》就是其中的一幅,它的作者是 (  )‎ A.唐代的阎立本 B.宋代的张择端 ‎ C.东晋的顾恺之 D.唐代的吴道子 ‎【分析】本题考查《步辇图》。‎ ‎【解答】唐朝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人物神形兼备。名作之一是《步辇图》.《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的绘画艺术成就。‎ ‎10.近年来,穿越剧受到某些人的青睐。假如你能够穿越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 ‎ B.阅读《金刚经》 ‎ C.游览敦煌莫髙窟精品 ‎ D.到东京城内的“瓦子”看演出 ‎【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A唐朝的书法家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B《金刚经》印制于唐朝;C莫高窟是唐朝时期开凿的;D娱乐场所瓦舍出现于宋代,瓦舍中有看棚、勾栏,大的可容纳数千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和宋代固定的娱乐场所﹣﹣瓦子。属于课本基础知识,学生应综合掌握。‎ ‎11.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 C.唐末农民战争 D.武则天统治时期 ‎【分析】本题由“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可知考查安史之乱。‎ ‎【解答】唐玄宗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历时8年之久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战乱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边疆不断告急,唐朝国力大为削弱。‎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安史之乱,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2.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盆 ‎ B.   兵马俑 ‎ C.  骆驼载乐俑 ‎ D.渔樵耕读碗 ‎【分析】本题以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即是著名的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唐朝制瓷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13.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市舶司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中的“现代化”指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民的生活状况。为贸易交流和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称为蕃坊。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时,宋朝每年送给它们银、绢、茶叶等,称为“岁币”,故④不能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的“现代化”水平,据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史实。‎ ‎14.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宋时期并立的政权名称。‎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15.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 A.开始使用牛耕 ‎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南方商业经济繁荣的了解情况。‎ ‎【解答】题文问的是宋朝商业繁荣的史实,A、B、C三项反映的是宋朝农业繁荣的史实,只有D选项“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反映宋朝商业繁荣的史实。‎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16.《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时期社会风貌的内容。‎ ‎【解答】由《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该材料描述的是北宋东京城夜市繁华的状况,夜市的繁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史料的分析能力。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联系所学作答。‎ ‎17.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 朝代 地区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 方 ‎965‎ ‎149‎ ‎493‎ ‎459‎ 南 方 ‎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分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读懂表格是关键。表格说明了南方的户数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主要考查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解答】A、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表格能够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C、城市经济活跃也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D、民族融合加强依然没有说明南方还是北方。‎ 故选:A。‎ ‎【点评】注意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深刻理解经济重心南移。‎ ‎18.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 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选项中与材料海外贸易有关的鼓励海外贸易的选项只有C合适,这样分析就好做了。‎ ‎【解答】“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这段材料说明了宋朝政府设置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机构。“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说明了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A项限制商业发展;B项与海外贸易无关;D项禁止对外贸易而不是鼓励对外贸易。‎ 故选: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题干的要求和题枝的设置特点,学会正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9.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转运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解答】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转运使的职责。‎ ‎20.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分析】‎ 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 ‎【解答】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的表现。‎ ‎2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分析】本题以成吉思汗为依托,考查成吉思汗的功绩。‎ ‎【解答】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2.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 A.张骞 B.文天祥 C.成吉思汗 D.司马迁 ‎【分析】本题考查文天祥抗元的相关知识,把握题干中“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所述说的事迹就是文天祥所经历的。‎ ‎【解答】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他至死不屈、誓死效忠朝廷。题干“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从容就义”,就是说的文天祥。‎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文天祥抗元的史实。‎ ‎2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市舶司 ‎【分析】本题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依托,考查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元朝时管辖今天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军政要务,宣政院是元朝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从此,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宣政院的相关史实。‎ ‎24.“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句诗写于元末,它反映了元朝(  )‎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融合发展.‎ ‎【解答】“胡人”在古代指少数民族,此诗简意“有少数民族懂汉语,汉人有懂少数民族的乐器的。”这反映元朝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同汉族杂居相处,经过长期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区别。此诗反映了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诗句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元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25.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铁农具 B.水排 ‎ C.耧车 D.曲辕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农民改进犁的结构,制成曲辕犁,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曲辕犁的有关内容。‎ ‎26.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派别、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他说的“这三种东西”不包括(  )‎ A.“麻沸散”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剂,不属于四大发明,题干里的文学上、战争上、航海上对应的分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2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 A.《春秋》﹣﹣孔子 B.《梦溪笔谈》﹣﹣沈括 ‎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治通鉴》.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内容、地位等.‎ ‎【解答】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294卷,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至五代末年共1362年的历史。编者总结出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所以叫《资治通鉴》。‎ 故选:D。‎ ‎【点评】注意区分《史记》和《资治通鉴》.‎ ‎28.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历史的方法.‎ ‎【解答】通过文物了解历史的方法叫解读文物,B中查阅与题意无关,C中考古,D中实地都与题意无关。‎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解读文物的方法.培养理解能力.‎ ‎29.某同学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他难确定其中表述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北宋时期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 C.火药在元朝开始应用于军事 ‎ D.“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药在唐代末期开始应用于军事,北宋时代得以推广,“蔡侯纸”是指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所生产的纸张,目前已发现西汉时期的灞桥纸;‎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代,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30.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分析】本题以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元历史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南宋时期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元朝时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宋元时期社会特点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重点掌握秦汉、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宋元时期的主要社会特点。‎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31.(1分)618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是为唐高宗。后退位,传位李世民。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不是唐高宗,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者。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2.(1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开创科举制度,大力选拔人才,使得唐朝国力不断增强。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女皇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解答】‎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科举制是在隋朝创立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时期的统治措施。‎ ‎33.(1分)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陈桥兵变.‎ ‎【解答】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没有再次使中国实现了大统一. ‎ 故答案为:‎ ‎×.‎ ‎【点评】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北宋的建立.‎ ‎34.(1分)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着重要的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 ‎【解答】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陶瓷业的相关史实。‎ ‎35.(1分)成吉思汗在位期间,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 (判断对错)‎ ‎【分析】本题考查了蒙古政权与并立政权的关系。‎ ‎【解答】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是在成吉思汗死后,不是在他在位期间。‎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蒙古政权与并立政权的关系。‎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 (写古称);南至 余杭。 (写古称),全长两千多公里。‎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 ‎【解答】隋炀帝时下令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涿郡;余杭。‎ ‎【点评】掌握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37.唐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出现新的农业工具 曲辕犁 ;创制新灌溉工具 筒车 。‎ ‎【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唐朝农业发展迅速。‎ 故答案为:‎ 曲辕犁;筒车。‎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8.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 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 阿骨打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分析】本题考查契丹族各部的首领是阿保机和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 ‎【解答】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耶律阿保机提倡农业,逐步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后来,契丹该国号为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统一契丹族各部的杰出首领是阿保机;公元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 故答案为:‎ 阿保机;阿骨打.‎ ‎【点评】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掌握的知识点.‎ ‎39.北宋时期在各州府设置 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 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解答】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消弱宰相的权力,在地方上派文臣作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力;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答案为:‎ 通判;转运使。‎ ‎【点评】本题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0.元朝时期,在东南地区设置 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 ‎ 台湾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分析】本题以元朝对台湾的管辖为依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故答案为:澎湖巡检司;台湾。‎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41.(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说说唐朝时期如何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 ‎(3)材料三中的“人镜”指的是谁?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从他的统治思想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4)材料四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他正式形成的标志是?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该制度具有怎样的进步作用?‎ ‎【分析】本题前三则材料都与唐太宗有关,分别从对君民关系认识、民族政策和用人纳谏方面考查相关知识点。材料四考查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点。‎ ‎【解答】(1)三则材料都与唐太宗有关。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2)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自古以来帝王都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由此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典型事例有: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等。‎ ‎(3)①由材料“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重用贤才,重视纳谏。被这位皇帝比喻为“明得失”‎ 的一面镜子的人臣是魏征,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②依据所学,唐太宗统治时期,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唐太宗的年号贞观,因此被誉为“贞观之治”;③启示类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 ‎(4)①据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知,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通过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②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③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④科举制被称为“第五大发明”,其进步作用有: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做官,使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隋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世界最早的考试制度;科举制成为现代各国考试制度的源头。‎ 故答案为:‎ ‎(1)①唐太宗;②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2)①开明的民族政策;②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3)①魏征;②“贞观之治”;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等。‎ ‎(4)①科举制度;②隋炀帝时,设进士科;③创立殿试制度④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选拔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成为现代各国考试制度的源头。‎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民族政策和用人纳谏方面的相关知识点和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熟知相关知识,熟练运用即可。‎ ‎42.(12分)识读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A、B、C分别代表哪三个政权?B、C政权的建立者分别是?‎ ‎(2)图一中的A、C双方议和签订的盟约为,具有怎么样的积极作用?‎ ‎(3)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政权名称上发生了变化,图二中的A、C分别代表哪两个政权?‎ ‎(4)从结束图二这种局面到实现图三这种局面,最终是由哪一人物,哪一政权完成的?这一政权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重大创新?‎ ‎【分析】本题以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及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1)图一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读图可知:C政权地处中原地区,应是北宋。B政权此处西北,应是西夏。A政权此处北方,应是辽国。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 ‎(2)北宋时期,与北方的辽经过澶州之战,签订了议和盟约﹣﹣澶渊之盟。规定,辽撤兵,辽向宋称臣,北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南北贯通、互市不断,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繁荣景象,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图二是《金、南宋对峙形势》图。读图可知:C政权地处江南,应是南宋。A政权此处北方,应是金国。南宋时期,与金国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4)图二是《金、南宋对峙形势》图,图三是《元朝疆域》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灭掉了金、西夏、南宋等政权,忽必烈在位时,统一了全国。元朝建立后,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的建立和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故答案为:‎ ‎(1)A:辽;B:西夏;C:北宋;元昊;赵匡胤。‎ ‎(2)澶渊之盟;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南北贯通、互市不断,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文化都呈现繁荣景象,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A:金;C:南宋。‎ ‎(4)忽必烈;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 ‎【点评】本题以《辽、北宋、西夏形势》、《金、南宋对峙形势》、《元朝疆域》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