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50 K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情分析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就是兴趣为主,感性认识仍占重要地位。他们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对张骞出使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历史也略有耳闻。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开发性资源,为学生自主的学习开辟道路。而且初一学生是一个热情奔放的群体,他们愿意展示自我;也是一个自信、有思想的群体,他们敢于发表见解。基于以上的考虑,教师可以选择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在对话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实现知识的建构。
课程资源重组与素材选择
根据本课教学资源丰富、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教师应指导学生课前搜集与西域相关的诗词;与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图文资料,于无形中实现学科渗透、拓展本课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班超经营西域为小字阅读内容,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
地位和作用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是大一统的汉朝政治、经济史的延续。其中,汉通西域中的张骞被称为“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而汉通西域最终又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发。大漠戈壁展现了中国首次对外交往的精美画卷,对今后中外交流史的学习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且瑰丽的史实更是有力的证明了: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利用本课的教学资源更可以挖掘出交流才能进步,开放才会发展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构思
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载体,实现生生的融洽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式的、探索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全面地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勇于冒险的精神,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意识。
【学习重点】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情景导入
你知道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吗?他们非常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他当时为什么要到西域去?
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中国和欧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交往的?带着这许多问题让我们来学习本课吧!
方法指导一:[来源:学科网ZXXK]
提醒学生用表格的方法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知识(从任务、出发时间、结果、成效等方面归纳),让学生学会制表,掌握制表的基本方法。
知识模块一 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概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任务和结果、意义是什么?
西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发展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
出发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结果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始了
意义
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互通有无,促进交流
2.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我们应学习他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最终完成使命的坚强意志等。[来源:学科网ZXXK]
知识模块二 丝绸之路[来源:学科网]
3.依照课本地图和相关知识,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简单图示。这条要道对当时和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
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当时汉朝的兴盛也产生积极作用。
知识模块三 对西域的管理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管理权限,意义。
(1)公元前60年;
(2)西汉王朝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3)今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课堂小结
三、 板书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教学反思: [来源:Z+xx+k.Com]
优点:
1.本课设计时,以西部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为结合点落实课标,让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感、学生学习具有发展性。
2.本课教学中,应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观生动、可塑性强,注重多学科内容的渗透。以课堂为依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动脑筋,自觉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深入发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西部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它曾架起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座桥梁,西部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时代正召唤它重新启程。本课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不足:[来源:学科网ZXXK]
1.有的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不准确、不全面,主要是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不强以及学生自身发展阶段造成,要注意辅导。
2. 时间感觉紧,主要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点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