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9.53 K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夜凉入骨,让我们手牵手走回远古,一起去到周口店的龙骨,与那里的人们共舞,彻夜无休,原始的追逐中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诗句中所说的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分)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据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竞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  )‎ A.干栏式房屋 玉米 B.半地穴式房屋 粟 ‎ C.半地穴式房屋 玉米 D.干栏式房屋 稻米 ‎3.(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4.(2分)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5.(2分)“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主要原因是(  )‎ 第22页(共22页)‎ A.统治阶级想扩大统治范围 ‎ B.外族的入侵 ‎ C.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 D.思念家乡 ‎6.(2分)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封地(国)为氏 ‎ C.以所居地名为氏 D.以祖先的字或名为氏 ‎7.(2分)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其中之一,即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2019年是我国农历乙亥年(猪),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猪”(  )‎ A. B. C. D.‎ ‎8.(2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2分)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 ‎ 百家争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22页(共22页)‎ ‎ 儒家 ‎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10.(2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11.(2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12.(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组诗《古风》中的这几句 诗 描 述 了(  )‎ 第22页(共22页)‎ A.秦国商鞅变法的果断 ‎ B.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的气势 ‎ C.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暴 ‎ D.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 ‎13.(2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 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14.(2分)如图反映了秦朝末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让你为此图搭配一句口号,你应该选择(  )‎ 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5.(2分)面对秦军主力,项羽能够以少胜多;但在楚汉之争中却败给刘邦。这一结果最能说明(  )‎ 第22页(共22页)‎ A.刑罚不能过于残酷 B.强者定能战胜弱者 ‎ C.为人处世不能骄傲 D.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30分)‎ ‎16.(8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苦不入湾(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是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第22页(共22页)‎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17.(12分)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田畴(田地)异亩,车涂(车辆的轮距和道路)异轨,律令(法律制度)异法,衣冠(穿戴)异制。‎ ‎﹣﹣《说文解字》‎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在中央,负责掌管行政工作的是   。‎ ‎(2)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3)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的现象,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 ‎18.(10分)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于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于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22页(共22页)‎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3)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繁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分别写出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生活之窗】‎ 材料三“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针对班上屡次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班长和劳动委员的话分别包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第22页(共22页)‎ ‎2019-2020学年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答案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夜凉入骨,让我们手牵手走回远古,一起去到周口店的龙骨,与那里的人们共舞,彻夜无休,原始的追逐中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诗句中所说的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来自周口”、“手牵手”可知,诗句中所说的是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人类﹣﹣北京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的历史地位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分)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据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竞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  )‎ A.干栏式房屋 玉米 B.半地穴式房屋 粟 ‎ C.半地穴式房屋 玉米 D.干栏式房屋 稻米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和“小米”可能是半地穴式房子,粟。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3.(2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分析】本题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和炎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题干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以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黄帝和炎帝的有关内容。‎ ‎4.(2分)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分析】本题考察了禅让制、世袭制。‎ 第22页(共22页)‎ ‎【解答】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的办法产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A项建立夏朝的是禹,C项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开始,D项夏朝的第一代君主是禹,三项均表述错误。‎ 故选:B。‎ ‎【点评】注意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的识记。‎ ‎5.(2分)“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想扩大统治范围 ‎ B.外族的入侵 ‎ C.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 D.思念家乡 ‎【分析】本题考查商朝迁都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 ‎【解答】因为水患(即环境变化)和战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故选:C。‎ ‎【点评】本题重点掌握商朝迁都的原因。‎ ‎6.(2分)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封地(国)为氏 ‎ C.以所居地名为氏 D.以祖先的字或名为氏 ‎【分析】本题以中国姓氏的起源为依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 第22页(共22页)‎ ‎【解答】周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鲁国是当时被分封在山东地区的一个主要诸侯国。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先后建立了韩国、魏国和赵国。魏、鲁、韩等氏的出现既是以封地(国)为氏。‘‎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中国姓氏的起源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2分)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其中之一,即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2019年是我国农历乙亥年(猪),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中哪个是“猪”(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中造字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甲骨文的影响的相关史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答】据课本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条形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40%都是象形字。从题干字形推测,选项A是甲骨文中的“猪”。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甲骨文中造字法的相关史实。‎ ‎8.(2分)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第22页(共22页)‎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 ‎④保障分封制度。‎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春秋争霸(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所以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霸主,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五霸的有关内容。‎ ‎9.(2分)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 ‎ 百家争鸣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儒家 ‎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发展 ‎ 第22页(共22页)‎ C.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 D.脱离现实,禁锢人们的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解答】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奠定了后世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故选:C。‎ ‎【点评】掌握百家争鸣的影响。‎ ‎10.(2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  )‎ 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 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 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 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分析】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变法的内容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奖励军功,即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之所以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就是因为商鞅变法中关于奖励军功的规定,即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11.(2分)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第22页(共22页)‎ A.变法违背民意 B.变法深入贯彻 ‎ C.变法遇到阻力 D.变法宣告失败 ‎【分析】本题考查的商鞅变法的作用。考查学生通过解读题意再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由材料“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反映了变法深入贯彻。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故选:B。‎ ‎【点评】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2.(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组诗《古风》中的这几句 诗 描 述 了(  )‎ A.秦国商鞅变法的果断 ‎ B.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的气势 ‎ C.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残暴 ‎ D.陈胜、吴广起义的悲壮 ‎【分析】本题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攻灭六国的气势。‎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 第22页(共22页)‎ ‎13.(2分)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 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 ‎【解答】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题干材料强调了“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而且特别说明了“据估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这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2分)如图反映了秦朝末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让你为此图搭配一句口号,你应该选择(  )‎ 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第22页(共22页)‎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来被秦朝镇压而失败。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应该选D。‎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5.(2分)面对秦军主力,项羽能够以少胜多;但在楚汉之争中却败给刘邦。这一结果最能说明(  )‎ A.刑罚不能过于残酷 B.强者定能战胜弱者 ‎ C.为人处世不能骄傲 D.得民心者得天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项羽与刘邦之间争夺一败一胜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结果。‎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面对秦军主力,项羽能够以少胜多;但在楚汉之争中却败给刘邦。这一结果最能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故选:D。‎ ‎【点评】‎ 第22页(共22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项羽与刘邦之间争夺一败一胜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8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0分,共30分)‎ ‎16.(8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苦不入湾(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片是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第22页(共22页)‎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居民、都江堰的修建、孟子的主张等知识,明确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 ‎【解答】(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片是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居民的建筑。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2)结合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可知,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都江堰。这一工程又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3)根据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苦不入湾(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政。‎ ‎(4)结合材料四图片,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故答案为:‎ ‎(1)居民:河姆渡居民。‎ ‎(2)工程:都江堰;修建者:李冰。‎ ‎(3)核心思想:仁政。‎ ‎(4)因素: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河姆渡居民、都江堰的修建、孟子的主张等知识。‎ 第22页(共22页)‎ ‎17.(12分)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让我们走近秦朝,了解这个短暂又影响深远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田畴(田地)异亩,车涂(车辆的轮距和道路)异轨,律令(法律制度)异法,衣冠(穿戴)异制。‎ ‎﹣﹣《说文解字》‎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在中央,负责掌管行政工作的是 丞相 。‎ ‎(2)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3)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的现象,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 ‎【分析】本题以“秦兼并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负责掌管行政工作的是丞相。‎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统一文字,使用小篆;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3)为改变材料二中“田畴异亩”的现象,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度量衡。‎ 第22页(共22页)‎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答案为:‎ ‎(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丞相。‎ ‎(2)统一文字,使用小篆;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3)措施:统一度量衡。‎ ‎(4)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意义等知识。‎ ‎18.(10分)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于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于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体现在什么地方?‎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2)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3)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繁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请分别写出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对战争的看法。‎ ‎【生活之窗】‎ 第22页(共22页)‎ 材料三“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针对班上屡次出现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班长和劳动委员的话分别包含了战国时期哪两家思想学派的观点?‎ ‎【分析】(1)本题考查孔子、老子、韩非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 ‎(2)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识记孔子的教育主张。‎ ‎(3)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的影响。‎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识记儒家、法家的观点。‎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爱心”体现在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2)根据材料“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3)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繁的时期。关于战争墨家的墨子 提出“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儒家的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4)依据材料”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可知,他主张用“严刑峻法”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法家的观点。据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相信他们会改的。”可知,他主张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反映的是儒家的“为政以德”观点。‎ 故答案为:‎ 第22页(共22页)‎ ‎(1)“爱心”体现在: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2)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3)墨家(墨子):“兼爱”“非攻”(或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儒家(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4)班长:儒家;劳动委员:法家。‎ ‎【点评】要注意区分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和实践。记住基础知识是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19 7:37:03;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