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M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2.(2分)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 B.贵族妇女穿着华丽的衣服出游 ‎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3.(2分)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他描述的农具是(  )‎ A.青铜工具 B.铁犁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4.(2分)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5.(2分)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6.(2分)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 B.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 第30页(共30页)‎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 D.实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离 ‎7.(2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B.增强军队战斗力 ‎ C.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 D.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8.(2分)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9.(2分)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0.(2分)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 第30页(共30页)‎ C. D.‎ ‎11.(2分)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最后却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元昊 B.寇准 C.岳飞 D.文天样 ‎12.(2分)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出现晋商、徽商 ‎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C.引进高产作物玉米 ‎ D.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13.(2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应填写(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14.(2分)“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歌曲《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最大“恩德”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第30页(共30页)‎ ‎15.(2分)12世纪初,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助金攻辽中京。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的腐败和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个多世纪后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这一幕是(  )‎ A.金攻打南宋 B.蒙古灭西夏 ‎ C.蒙古攻打南宋 D.元灭西夏 ‎16.(2分)据有关资料统计,口口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口口”处应当填写(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7.(2分)宋朝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满足大众享乐消费的娱乐兼营商业场所是(  )‎ A.瓦子 B.早市 C.夜市 D.草市 ‎18.(2分)《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9.(2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0.(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隋朝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 明朝修筑皇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明朝修筑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第30页(共30页)‎ D 戚继光抗倭 收复台湾 A.A B.B C.C D.D ‎21.(2分)“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22.(2分)如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一部书中。这部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23.(2分)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元朝和清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第30页(共30页)‎ ‎24.(2分)“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是歌颂(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5.(2分)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那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 C.黛玉葬花﹣﹣《西厢记》 ‎ 第30页(共30页)‎ D.武松打虎﹣﹣《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微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统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是哪一盛世局面的表现,分析这一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2)图一、图二的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二与图一不同的?‎ 第30页(共30页)‎ 材料三:它为清代所独创,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机构?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27.(17分)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他……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材料一中的“他”分别是谁?根据两人的经历,概括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材料三:‎ ‎(3)材料三图一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说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 第30页(共30页)‎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王朝与边疆关系简表 朝代 新疆 西藏 台湾 唐 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   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元 设北庭都元帅府 设B   ‎ 设C   ‎ 清 设D   ‎ 达赖、班禅经中央册封设驻藏大臣 设台湾府 ‎(1)在A、B、C、D处填写符合史实的内容。‎ 材料二: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 第30页(共30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  )‎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分析】本题以“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为依托,考查隋朝大运河。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一句话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炀帝此举”是指开通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开凿后,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而且直至交通高速发展了的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以及影响。‎ ‎2.(2分)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 A.农民使用曲辕犁耕种土地 ‎ B.贵族妇女穿着华丽的衣服出游 ‎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 D.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 ‎【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要掌握盛唐的社会气象的表现,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第30页(共30页)‎ ‎【解答】据所学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大唐盛世》历史剧的场景中需要修改的是僧人阅读活字印刷的佛经,ABC都是正确的描述。‎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盛唐的社会气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2分)徐来军在《调笑令》中写道:“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他描述的农具是(  )‎ A.青铜工具 B.铁犁牛耕 C.曲辕犁 D.筒车 ‎【分析】本题考查了筒车.‎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转来转去自行和禾苗待我灌醉”可知他描述的是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朝筒车的用途和工作原理.‎ ‎4.(2分)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杜甫相关史实的认识。‎ ‎【解答】依据“诗中圣哲”可以判断出应该指的是杜甫,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的情感倾向,即关注民生,与民同悲,哀民所哀,因此而情感波澜。‎ 故选:B。‎ ‎【点评】准确识记杜甫诗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30页(共30页)‎ ‎5.(2分)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  )‎ A.“开元盛世”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安史之乱,把握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解答】据材料“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是755年,地点是范阳(北京).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政治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势。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故选:B。‎ ‎【点评】知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关知识。‎ ‎6.(2分)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物质基础的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 B.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 C.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 D.实行统兵与调兵权的分离 ‎【分析】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关键词“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解答】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在地方设转运使,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从而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基础,所以选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7.(2分)“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A.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第30页(共30页)‎ B.增强军队战斗力 ‎ C.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 D.造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解答】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武将受到过于限制,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据“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 ‎8.(2分)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史实。‎ ‎9.(2分)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知道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解答】据题干“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故小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和金与南宋对峙,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10.(2分)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 C. D.‎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以及南宋和金的并立。‎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D。‎ ‎【点评】本题注意把握辽、宋、金的对峙形势图。‎ ‎11.(2分)在郾城大战中打败金军,最后却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 A.元昊 B.寇准 C.岳飞 D.文天样 ‎【分析】本题以“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为切入点,考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相关知识。‎ ‎【解答】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南宋军民英勇抗击金军,曾经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但最终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岳飞死后,人们将岳飞埋葬于西子湖畔,人们并在坟前塑造了秦桧等人的铜像。故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的相关史实。‎ ‎12.(2分)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出现晋商、徽商 ‎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C.引进高产作物玉米 ‎ D.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分析】‎ 第30页(共30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答】据题干“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3.(2分)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应填写(  )‎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以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主题时,制作了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史实。‎ ‎14.(2分)“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歌曲《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最大“恩德”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第30页(共30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 ‎【解答】成吉思汗被牧人传场的“恩德”是统一蒙古。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功绩。‎ ‎15.(2分)12世纪初,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助金攻辽中京。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的腐败和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个多世纪后历史又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这一幕是(  )‎ A.金攻打南宋 B.蒙古灭西夏 ‎ C.蒙古攻打南宋 D.元灭西夏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南宋灭亡的相关知识点。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答】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其中的完颜部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所以材料描述相似的一幕是蒙古攻打南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两宋灭亡的有关内容。‎ ‎16.(2分)据有关资料统计,口口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口口”处应当填写(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行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30页(共30页)‎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就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据“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口口”处应当填写元朝。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的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17.(2分)宋朝为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满足大众享乐消费的娱乐兼营商业场所是(  )‎ A.瓦子 B.早市 C.夜市 D.草市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瓦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宋代娱乐场所﹣﹣瓦子。‎ ‎18.(2分)《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堪称史学双璧.这两部著作都有可能记述的历史人物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分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史记》《资治通鉴》.‎ ‎【解答】‎ 第30页(共30页)‎ 要解答此题,先要知道《史记》《资治通鉴》这两部史书分别叙述哪一阶段的史实,二者交叉部分所处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史记》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资治通鉴》叙述了战国时期至五代末期的历史,二者综合一下,凡是战国至汉武帝时期这一段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在这两部书中均可以找到。故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部史书分别叙述哪一阶段的史实.‎ ‎19.(2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此材料反映的是哪一科技成就?(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 C.张衡发明地动仪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毕升有关内容的识记。‎ ‎【解答】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用胶泥刻字”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活字印刷术的掌握。学生需要了解泥活字的制作过程。‎ ‎20.(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隋朝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 B 明朝修筑皇宫 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C 明朝修筑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戚继光抗倭 收复台湾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紫禁城、明长城、戚继光抗倭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信息和与隋朝大运河、紫禁城、明长城、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第30页(共30页)‎ ‎【解答】A.隋朝修建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不是以长安为中心,不符合题意。‎ B.故宫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明朝修筑皇宫,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结晶”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明朝修筑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戚继光抗倭和收复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紫禁城、明长城、戚继光抗倭的相关知识。‎ ‎21.(2分)“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及失败的原因。‎ ‎【解答】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据“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及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李自成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李自成起义的相关史实。‎ 第30页(共30页)‎ ‎22.(2分)如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一部书中。这部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的内容和地位。‎ ‎【解答】题目给出明末有一位科学家的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设问考查这位科学家。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和区别明代《天工开物》及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3.(2分)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元朝和清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30页(共30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隋朝和元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 ‎【解答】有关元朝和清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适用于元朝,不适合清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和清朝相同之处。‎ ‎24.(2分)“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是歌颂(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以“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为切入点,考查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相关知识。‎ ‎【解答】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率领战舰数百艘,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西海岸,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1662年初打败了荷兰殖民者,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故“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30页(共30页)‎ ‎25.(2分)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那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 C.黛玉葬花﹣﹣《西厢记》 ‎ D.武松打虎﹣﹣《水浒传》‎ ‎【分析】本题是逆向思维选择题,注意选择“搭配错误的一组”。‎ ‎【解答】A.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大闹天宫出自《西游记》;‎ 第30页(共30页)‎ B.《三国演义》塑造的各种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C.《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为清朝著名小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黛玉葬花出自《红楼梦》,所以C错误;‎ D.《水浒传》是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武松打虎出自《水浒传》。‎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图文解读能力和辨析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微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统 ‎(1)根据材料一,说明这是哪一盛世局面的表现,分析这一盛世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第30页(共30页)‎ ‎(2)图一、图二的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二与图一不同的?‎ 材料三:它为清代所独创,所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机构?根据材料分析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贞观之治及出现的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材料一“唐太宗”及材料一的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表现。这一盛世出现的原因有:接受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减轻徭役等。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勤于政事,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观察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一的制度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的制度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的制度。导致图二与图一不同的原因是明朝废丞相,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取消行省制,设“三司”。‎ 第30页(共30页)‎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指的是军机处。清朝时期,雍正帝创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据材料三“但是,它又只起承旨、草诏、代发的作用,类似皇帝的秘书班子。它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出,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分析可知,军机处这一机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故答案为:‎ ‎(1)盛世:贞观之治。原因:接受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减轻徭役等。(答两点即可)‎ ‎(2)图一:元代;图二:明代。(都答对才可,否则不得分)措施:废丞相;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取消行省制,设“三司”。(任答一点即可)‎ ‎(3)机构:军机处。影响: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皇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贞观之治及出现的原因、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的相关史实。‎ ‎27.(17分)开放与包容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他……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材料一中的“他”分别是谁?根据两人的经历,概括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材料三:‎ 第30页(共30页)‎ ‎(3)材料三图一的历史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说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对外交流、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明确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解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他”分别是鉴真、玄奘。根据两人的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开放或兼收并蓄。‎ ‎(2)根据材料二“……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是经济心南移;北方战乱,路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商业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等。‎ ‎(3)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政府造成沉重财政负担。图二说明清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故答案为:‎ 第30页(共30页)‎ ‎(1)人物:鉴真;玄奘。(人物顺序不能颠倒)特征:开放或兼收并蓄。‎ ‎(2)原因:经济心南移;北方战乱,路上丝绸之路受阻;宋代商业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等。(任答两点即可)‎ ‎(3)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但给明政府造成沉重财政负担。政策:闭关锁国。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对外交流、宋朝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影响、闭关锁国政策以及影响。‎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王朝与边疆关系简表 朝代 新疆 西藏 台湾 唐 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A 文成公主 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元 设北庭都元帅府 设B 宣政院 ‎ 设C 澎湖巡检司 ‎ 清 设D 伊犁将军 ‎ 达赖、班禅经中央册封设驻藏大臣 设台湾府 ‎(1)在A、B、C、D处填写符合史实的内容。‎ 材料二: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个古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 第30页(共30页)‎ ‎(3)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 ‎【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唐朝、元朝、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亲。641年,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为加强对西藏管辖,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辖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这标志着台湾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1758年春,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第二年,在当地维吾尔军民支持下,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1762年,清政府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作为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官员。经过长达数年的斗争,清朝政府终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统一了天山南路。‎ ‎(2)根据材料二“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大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内地和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是边疆的地位非常重要,边疆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大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宁失千军,不失寸土”的史实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有设置机构、册封、平定叛乱、和亲等。‎ 故答案为:‎ ‎(1)文成公主;宣政院;澎湖巡检司;伊犁将军。‎ 第30页(共30页)‎ ‎(2)边疆的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是边疆的地位非常重要,边疆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大局。史实: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方式:设置机构、册封、平定叛乱、和亲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元朝、清朝加强边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清朝前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我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管辖方式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8 14:02:1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30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