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48 KB
  • 2021-10-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学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页 共 22页 ◎ 第 2页 共 22页 2019-2020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学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变形虫 B.石笋 C.地衣 D.细菌 2. 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的依据(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3.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器官 B.组织 C.细胞 D.系统 4. 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与下列哪一生理现象相同( ) A.植物的呼吸 B.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C.子女与父母相同 D.植物的光合作用 5. 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6. 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7. 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8. 东北某林区,山底是落叶阔叶林,中部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9. 海洋中的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 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主要是因为 150 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10. 下列生物的组合关系依次为竞争和捕食的一组是( ) A.牛和草、水稻与水稻株旁的稗草 B.水稻与水稻株旁的稗草、水稻和蝗虫 C.狼和羊、水稻和水稻田里的蝗虫 D.牛和草、水稻和水稻 11. 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开始于( ) A.观察并提出问题 B.制定并实施计划 C.测量并统计结果 D.表达并交流结论 12.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生活的环境 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为 12750 千米 C.岩石圈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3.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 )是一个生态系统。 A.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14. 一个湖泊被 DDT 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则体内 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 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 鱼 B.鱼 水蚤 C.藻类 鱼鹰 D.鱼鹰 藻类 15. 下列几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第 3页 共 22页 ◎ 第 4页 共 22页 A.草原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16. 在一个有水稻、蝗虫、青蛙等生物的农业生态示范园中。如果青蛙大量死亡,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 A. B. C. D. 17. 小明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后,却没有观察到菠菜的细胞, 原因是( ) A.光线不能透过菠菜叶 B.菠菜叶未染色 C.菠菜叶的背面未面向上放置 D.菠菜叶干缩了 18.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图所示各项中,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是( ) A. B. C. D. 19. 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B.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C.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20. 要使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小琳应选用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21.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 A.先将碘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再将洋葱表皮放入并展平 B.先盖盖玻片,再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 C.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并展平,再加一滴碘液,然后盖上盖玻片 D.直接将碘液滴在盖玻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 22. 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主要区别是( ) A.细胞具一定的形态,而气泡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 B.在染色的细胞中都可看到细胞核,而气泡中没有 C.细胞不是完全透明的,气泡完全透明 D.A、B、C 都对 23. 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 其中由于盖盖玻片错误导致的图象是( ) A. B. C. D. 24.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 B.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C.所有物质都能随意进出细胞 D.细胞分裂后,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25. 泸州市养蚕之乡——泸县潮河镇,桑树满山,盛产桑葚,桑葚果实味甜多汁呈紫色,是人们常吃的水果 之一。食用时手指会被染成紫色,果盘内也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紫色的汁液来自果实细胞的( ) A.细胞壁 B.线粒体 C.液泡 D.叶绿体 第 5页 共 22页 ◎ 第 6页 共 22页 26. 下列关于①染色体、②细胞核、③细胞、④DNA 之间的从大到小关系,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27. 如图是某细胞的分裂过程示意图,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丙→丁→乙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甲→丙→乙→丁 28.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 B.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 C.一片树林中的所有树木是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9. 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细胞膜 B.染色体 C.叶绿体 D.线粒体 30. 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在这个过程中,水稻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由 12 对变成( ) A.12 条 B.6 对 C.12 对 D.24 对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40 分) 我们在学习了显微镜使用后,看看你对显微镜及其操作了解多少。 (1)如果目镜上标有 10×,物镜上标有 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________倍。 (2)需要将镜筒下降时,你的眼睛应该从侧面注视。 (3)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你知道玻片上写的是________; 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 的左上方,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________移动。 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问题(①用镊子轻轻地把洁净盖玻片盖在水滴上;②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③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④用稀碘液染色;⑤把附 有碎屑的牙签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4)制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之前要漱口,漱口的目的是________;制作中所使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 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加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再慢慢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 是________;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最深的部位是________。 “阳光下,杂草夹杂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瓢虫伏在麦叶上,蚜虫吮吸麦苗的汁液,它们共同生活在麦田生态 系统中。”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在麦田生态系统中,瓢虫等动物属于________,杂草等植物属于________,它们和细菌、真菌共同构 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部分。图中标示的阳光、土壤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部分。 (2)图中瓢虫与蚜虫之间是一种________关系,小麦和杂草之间属于________关系。 (3)当蚜虫的数量急剧增加后,在一段时间内,小麦的数量将迅速________,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能够保持相对的________状态。 (4)当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排入麦田后,有毒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在食物链“小麦→蚜虫→瓢 虫”中,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5)小麦田中生存的生物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________。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在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之后画出的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 7页 共 22页 ◎ 第 8页 共 22页 (1)图 2 是________细胞,因为细胞中有[5]________、[6]________和[7]________。 (2)[6]具有的________功能。 (3)犹如细胞的门户,凡是进出细胞的物质都要由此构造进行选择的是[1]________。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3]________。 (4)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4]________。 (5)[7]将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实验探究: 实验一:阅读下面有关克隆羊多莉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996 年,英国科学家首次用母羊体细胞成功克隆小母羊,小羊取名多莉。克隆羊多莉产生过程是:将 A 绵羊 的乳腺细胞核移入 B 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将融合细胞形成的胚胎植入 C 绵羊的子宫内,胚胎在子宫内发育 成熟后产出,这就是克隆羊多莉。 (1)我们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叫________。 (2)多莉长相像________羊,这一实例说明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中,它控制着生物的________和 ________。 实验二: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会看到鼠妇,搬开花 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是 因为环境变亮了吗?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 2 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他将 10 只鼠妇放入实验装置的中 央,静止 5 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 A 区和 B 区鼠妇的数目并记录如下: 2 m i n 3 m i n 4 m i n 5 m i n 5 m i n 7 m i n 8 m i n 9 m i n 1 0 m i n B 区 4 3 2 0 1 0 1 2 0 A 区 6 7 8 1 0 9 1 0 9 8 1 0 (1)小明在装置中设置 A 区和 B 区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 (2)实验中用 10 只鼠妇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影响鼠妇等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________。 ①温度 ②空气 ③水 ④生物因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第 9页 共 22页 ◎ 第 10页 共 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 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文江学区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 【答案】 B 【考点】 生物的特征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石笋虽然 能够生长由小长大,但是不能繁殖数量不会变多。 2. 【答案】 C 【考点】 生物的特征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解答】 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 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体小且绿 色不是生物的特征。故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3. 【答案】 C 【考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解答】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还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无论植物细胞 还是动物细胞都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 【答案】 B 【考点】 生物的特征 【解析】 此题考查对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解答】 解:人手被针刺后缩回,是手对针刺刺激后的反应,与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相同,都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选:B。 5. 【答案】 A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 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解答】 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 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 A、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草,为生产者,终点是鹰为消费者,所以为正确项。 B、食物链的起点是蚱蜢,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狐为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为错误项。 C、食物链的起点是鹰,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为错误项。 D、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蛇,属于消费者,但箭头的方向标错了,箭头指向吃的一方,所以为错 误项。 6. 【答案】 D 【考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生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A 错误;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即吃与被吃的关系,B 错误;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意思是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C 错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 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D 正确。 故选:D。 7. 【答案】 A 【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解析】 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 【解答】 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 第 11页 共 22页 ◎ 第 12页 共 22页 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故选:A. 8. 【答案】 C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 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 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 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 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 解: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温度,如落叶阔叶林必须生长 在温度较高的地区,红松林适于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冷杉林适于生长在寒冷的高山高原。海拔每升高 1 千米气温下降 6 度左右,因此高山从山脚到山顶温度差别极大,形成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特点,即从山脚到 山顶依次为落叶阔叶林、红松林、冷山林。 故选:C。 9. 【答案】 B 【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 此题主要考察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 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解答】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 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 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在 距海平面 150 米以内的水层中阳光分布较多 生长了大量的浮游植物,因此适合以浮游植物为食的动物的生存,故生物大部分生活在距海平面 150 米以内 的水层中,因为 150 米以下的水域缺少阳光,几乎没有植物,因此生物较少。 10. 【答案】 B 【考点】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解析】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解答】 A、牛吃草牛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水稻与水稻株旁的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 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A 不符合题意 B、水稻与水稻株旁的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蝗虫吃水稻是为 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的生产需要,属于捕食关系;B 符合题意 C、狼吃羊,狼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狼的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蝗虫吃水稻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己的 生产需要,属于捕食关系;C 不符合题意 D、水稻和水稻,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牛吃草牛是为了获取食物维 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D 不符合题意 11. 【答案】 A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根据科学探究过程的八个要素: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进行实验 ⑤收集证据 ⑥解 释和结论 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 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 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 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 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12. 【答案】 C 【考点】 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 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 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 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错误; B、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 10 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10 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 20 千米左右的圈层,错误; C、岩石圈是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正确;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 【解析】 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生态系统的组成。 【解答】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 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第 13页 共 22页 ◎ 第 14页 共 22页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 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 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4. 【答案】 D 【考点】 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 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越低,有害物质含 量越少。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鱼鹰,营养级最低的是藻类。所以,“一个湖泊 被 DDT 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则体内 DDT 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鱼鹰、藻类”。 15.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解析】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 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解答】 在所给的生态系统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 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 16. 【答案】 D 【考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解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 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存在“水稻→蝗虫→青蛙”一条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杀青蛙,蝗虫的数量因天敌减少而数 量增加,当蝗虫达到一定数量时,因食物不足,而蝗虫的数量减少。因此如果大量捕杀青蛙,蝗虫的数量变 化为先增加后减少,选项 D 正确。 17. 【答案】 A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利用通过可见光来放大标本。如果标本太厚光线无法透过标本到达目镜, 观察不到。 【解答】 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 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所以小明将一片菠菜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后, 却没有观察到菠菜的细胞,原因是光线不能透过菠菜叶。 18. 【答案】 D 【考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解答】 A、神经细胞属于人体细胞,A 不符合题意; B、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B 不符合题意; C、口腔上皮细胞属于人体细胞,C 不符合题意; D、是植物细胞,不参与组成人体的细胞,D 符合题意。 19. 【答案】 C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 180 度后得 到的像。 【解答】 A、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 镜,故 A 正确。 B、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故 B 正确; C、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错误; D、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正确; 20. 【答案】 B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解析】 观图可知: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 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据此解答。 第 15页 共 22页 ◎ 第 16页 共 22页 【解答】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要使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 物镜,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丙、丁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 长,所以要使视野中细胞数量最少,小琳应选用显微镜镜头组合是短的目镜乙和长的物镜丙。 21. 【答案】 B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中的染色。解答时可以从染色的方法。目的、注意事 项方面来切入。 【解答】 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以简化为“擦”“滴”“撕”“放”“展”“盖”“染”。对细胞进行染色;染色的正确方法是 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被染色后 轮廓分明,方便观察。要防止碘液过多,使碘液从盖玻片上面过去或者从盖玻片的两侧吸过去,碘液不能浸 润标本的全部,影响观察。 22. 【答案】 D 【考点】 玻片标本的类型和制作 【解析】 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内是空的 有较亮的黑边,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可以改变形状,并且 会移动位置;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边缘较细不黑,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细胞一般不会改变形状, 并且不会移动位置。 【解答】 A、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的主要区别是细胞具一定的形态,而气泡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A 正确; B、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因此在染色的细胞中都可看到细胞核,而气泡中没有,B 正确; C、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因此细胞不是完全透明的,气泡完全透明,C 正确; D、A、B、C 都对,D 正确。 23. 【答案】 A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解答】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刮,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涂,把附碎屑的牙签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盖,然后用镊子轻轻地把洁净盖玻片盖在水滴上,以免出现气泡;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A、此图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特点是四周发黑,中央发亮,故为气泡,盖片不规范。A 符合题意; B、此图的特点是细胞图象清晰,排列整齐,容易观察。B 不符合题意。 C、此图的特点是有杂物,是由于没漱口导致的。C 不符合题意。 D、此图的特点是模糊,不清晰,是由于没有将刮下的细胞涂抹均匀而导致的,D 不符合题意。 24. 【答案】 D 【考点】 细胞中的物质 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细胞的一些基本常识,分析解答。 【解答】 A、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如植物细胞需要的无机物从外界吸收,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 己制造。错误。 B、细胞中的物质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 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错 误。 C、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 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错误。 D、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发生分裂、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会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 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正确。 25. 【答案】 C 【考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 植物的细胞结构主要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A 错误。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 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所以果盘内有少量紫色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来自桑 葚细胞的液泡,C 正确;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错误。 故选:C。 26. 【答案】 C 【考点】 基因、DNA 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 17页 共 22页 ◎ 第 18页 共 22页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 三者之间关系:细胞核中有 染色体,染色体上有 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 【解答】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主要的遗传 物质,一个 DNA 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 DNA 片段。细胞核、染色体、DNA 三者 之间关系是: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 DNA,DNA 上有遗传信息。即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 基因。因此,选项 C 符合题意。 27.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分裂 【解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解答】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为: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分成 2 份,每份个含有一个细胞核,然后在细胞的中 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新的细胞膜,最后一个细胞分为 2 个新细胞。图示中甲为分裂前的细胞,乙已经由一个 细胞变成了二个细胞,丙表示细胞核一分为二的过程,丁表示在细胞中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分裂顺 序正确的是:甲→丙→丁→乙。 28. 【答案】 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征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答】 A、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A 正确; B、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净化水质、蓄洪抗旱,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B 正确; C、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一片树林中的所 有树木只能构成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 错误;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 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D 正确。 29. 【答案】 B 【考点】 细胞的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过程 【解答】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 进行复制,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 体形态和数目形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30.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分裂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不同的,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据此解 答。 【解答】 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 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由于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 DNA,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 样的。同种生物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因此,选项 A、B、D 均不符合题意。 二、解答题(共 4 小题,满分 40 分) 【答案】 400 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 q,左上方 ③②⑤①④ 清除食物残渣,0.9,维持细胞的形态,以免出现气泡,细胞核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解析】 题是关于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的实验填空题,其次要注意一些知识点,如:步骤准确, 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使用显微镜等。 【解答】 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用“10x”的目镜和“40x”的物镜观察时,其放 大倍数为 10×40═400 倍。 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旋转粗焦螺旋,慢慢降低镜筒, 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物镜,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 因为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因此,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d”字,玻片上写 的应该是倒置的“d”,即“p”。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 向相反。如果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向上移动玻片标本,在显微 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下移动的,本题中要将显微镜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物像就应该向右下 方移动,由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所以玻片标本应该向左上方移动,才能使物像移 到视野正中央。 制作人的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一般步骤是:滴: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0.9%%生理盐水,作用是防止 第 19页 共 22页 ◎ 第 20页 共 22页 细胞变形; 刮:再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涂:把附碎屑的牙签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盖:然后用镊子轻轻地把洁净盖玻片盖在水滴上,以免出现气泡;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 2~3 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顺序应是③②⑤①④。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之前要漱口,漱口的目的是清除食物残渣;制作中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0.9%%生理盐水,作用是防止细胞变形,维持细胞的形态;加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再慢 慢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以免出现气泡;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答案】 消费者,生产者,生物,非生物 捕食,竞争 减少,稳定 瓢虫 阳光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解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 (细菌、真菌)。 (3)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 累的有毒物质越高。 (4)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限度的,若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 调。 【解答】 在麦田生态系统中,瓢虫等动物属于消费者,杂草等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它们 和细菌、真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物部分。图中标示的阳光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部 分。 图中瓢虫以蚜虫为食,二者之间是一种捕食关系,小麦和杂草争夺水分、阳光等,二者之间属于 竞争关系。 当蚜虫的数量急剧增加后,在一段时间内,小麦的数量将迅速 减少,但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各种生物 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当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 水排入麦田后,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在食物链“小麦→蚜虫→瓢虫”中,有毒物质在体内积 累最多的生物是瓢虫。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 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源都是阳光。 【答案】 植物,液泡,细胞壁,叶绿体 保护和支持的 细胞膜,细胞核 线粒体 光能,化学能 【考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细胞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 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 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 体 观图可知:1 是细胞膜、2 是细胞质、3 是细胞核、4 是线粒体、5 是液泡、6 是细胞壁、7 是叶绿体,解答即 可。 【解答】 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 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图 2 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 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 2 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 1 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6 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 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3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4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动植物 细胞内共有的能量转化器; 7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 【答案】 受精卵,B,细胞核,发育,遗传,对照,光,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C 【考点】 克隆技术的应用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克隆技术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通过此题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对照组和 实验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解答】 实验一:(1)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 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因此 人的生命开始于受精卵。 (2)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多莉羊的细胞核由 B 羊提供,故多莉羊应像 B 绵羊。这一实例说明遗传物 质位于细胞核中,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第 21页 共 22页 ◎ 第 22页 共 22页 实验二:(1)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光。小明在装置中设置 A 区和 B 区的目的是为了这样纸盒就形成了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 (2)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中用 10 只鼠妇,使结论更准确。 (3)说明光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 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温度影响生物的分 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 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选 C。 故答案为:实验一:(1)受精卵;(2)B;细胞核;发育;遗传 实验二:(1)对照;光;(2)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3)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4)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