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 MB
- 2021-10-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
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总复习,精选10套大全集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36小题,每小题1分,计36分,答案务必填入卷子最后的表格里,否则不给分)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6、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三藏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7.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8.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
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11、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 B、文成公主 C、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1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1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16、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17、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8、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南诏
19、下列地名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 D、泰国
20、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
A、明世系,别婚姻 B、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区别人的民族 C、区别人的职业
21.“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24.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2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
2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
A.市 B.坊 C.瓦舍 D.勾栏
2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28.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大祚荣
29.《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 )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30.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山越族
31.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
A.五代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32.《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33.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
A.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 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D. 元朝时,统治者禁止汉人掌握武器
34.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
A.匈奴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女真贵族
35.“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
A.唐朝时,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B.北宋时,占城稻的推广
C.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取得的成就 D.南宋时,稻米产量的增加
36.宋元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是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画的出现和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
三、连线搭配: 下列作品均是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请将相关的人物和作品 用线连起来.(每线1.5分)
李白 剑器舞
杜甫 《秦王破阵舞》
唐太宗 “ 三吏”“三别”
唐玄宗 《望庐山瀑布
公孙大娘 《霓裳羽衣舞》
古诗中的历史节日连线,古诗与节日用线连起来.(每线1.5分)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元旦节(后来叫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八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中秋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清明节
四、材料阅读: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面镜子上的一段话
问: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2分)“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各2分)
2、“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过去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我们做今天的事,通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你认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评分标准:1、单纯知识获得1分2、有个人所思所想,有个人见解2----3分)
3、“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提过什么建议,或者指出过你的缺点吗?(1分)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1分)事后,你是怎么做得呢?(1分)
五 、活动与思考(请任选一题完成)
1、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的看法,(一)主要是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作用(二)制订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想法并阐述理由。
2、对1000年前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持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条约。第二种主要持肯定。认为签定这个协定是件好事。你支持哪种评价,请结合史实,谈谈自己的看法。(评分标准:1、观点明确,但无论述得1分2、史论结合,但论述不够清晰,不够准确得2----4分3、观点清晰,论述充分,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紧密得5----6分)
附:一至三是闭卷,四至五是开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参考答案:一、CABCCABACABABBBBDADACDCCDCDADCCCCDDD
二、唐中宗,唐睿宗
周,姓氏录,贵族,武氏,五品,军功,五品,曲辕犁.策问,经史,诗赋,诗歌,饮食习惯,服饰时尚.都督俯,吐厥贵族,习惯,生活方式,舅甥,大昭寺,唐,国际性,割据势力,中原,北伐,守内虚外,阿骨打,会宁,燕京,赵构,西京,临安,宋,苏湖熟,天下足,蕃坊,蕃学,蕃市,市舶,行省,中书省。行中书省,忽必烈,大都,临安,关汉卿,窦娥冤,294,五代,战国末,张择端,汴河上下,雕版,毕升。
李白 剑器舞
杜甫 《秦王破阵舞》
唐太宗 “ 三吏”“三别”
唐玄宗 《望庐山瀑布
公孙大娘 《霓裳羽衣舞》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元旦节(后来叫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腊八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中秋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清明节
四五略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整顿吏治 B.重视农业
C.崇尚节俭 D.生活奢侈
2.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下列不属于隋炀帝的暴政表现的是
A.为了游玩,营建东都洛阳 B.率军南下渡江,一举消灭陈朝
C. 多次乘龙舟巡游江都 D.三征高丽,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
4.《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
A.加强边疆管理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重视发展生产
6.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力求用传统的力量弘扬文化自信,以诗词的名义践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7.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政权分立,可见分裂才是历史发展趋势 B.北方政权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10.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1. 宋太祖为了分知州的权力,在各州府设置的官职是
A. 副宰相 B.转运使 C.通判 D.留守司
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蕃于穷漠凯哥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崇武抑文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
1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金
④南宋 ⑤西夏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B.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4.右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来源:Zxxk.Com]
A.① B.② C.③ D.④
15.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6.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
A.海河流域 B.淮海流域 C.长江流域 D.钱塘江流域
1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五铢钱 B.贝币 C.圆形方孔钱 D.交子
1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9.下列内容与忽必烈有关的是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来源:Zxxk.Com]
20.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1.《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 B.宣政院 C.中书省 D.行中书省
22.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23.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应该受到哪一行政机构的管辖(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枢密院 D.澎湖巡检司
24.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25.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26.有一本史书,历时19年编撰,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7.《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的比较时说,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影响最大的是( )
A.科举制的创立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8.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下列图中文物对我们了解宋代海外贸易有帮助的是( )
铸有武王伐纣铭文的青铜利簋 唐三彩甬 宋持罗盘陶甬 蒸汽机
A B C D
29. 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30.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毕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题12分,32题13分,34题15分。)
31.
材料一:下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图示法。
[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二: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1)材料一中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2分)
(2)材料二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当时的“宋朝皇帝”是谁?(4分)
(3) 结合所学,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协议”?(4分)
(4)通过学习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2分)
32. 海外贸易是古代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
2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1)唐玄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1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4分)
(2)唐太宗时,去往材料一图中2所代表国家的高僧是谁?(2分)
(3) 宋朝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哪两个地方?政府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3分)
(4)综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3.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地区皆为“化外之邦”。
——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来源:Z。xx。k.Com]
(1) 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2分)目的是什么?(2分)
(2)写出材料一中的字母A B C代表城市名字 。(3分)
(3)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纸钞”指的是什么?在北宋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4分)
(4)材料三反应了什么现象?(2分)原因有哪些?(2分)
历史答案
选择题
1- -5CDBDD 6--10 BCDDC 11--15CDBCC 16--20 CDBDC 21--25 DCABA 26--30 BBCAD
二、材料题
31.(1)B。(2分)
(2)澶渊之盟;宋真宗。(4分)
(3) 积极:促进了边境贸易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给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4分)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友好交往等(2分)
32.(1)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4分)
(2)玄奘.(2分)
(3)广州、泉州;市舶司。(3分)
(4)唐宋时期,我国经济繁荣,科技先进;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通发达.(4分)
33.(1)隋炀帝。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4分)
(2)A涿郡、B洛阳、C余杭(3分)
(3)交子。四川地区。(4分)
(4)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种植;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南迁的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4分)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附参考答案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1.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下列历史史实与隋炀帝有关的是 ( )
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大运河 ③创立科举制 ④崇尚节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中国古代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很多,下列哪一古代的工程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 )
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
A.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旨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该诗,我们可以判断作者的生活时代是在唐朝 ( )
A.贞观之治时期 B.武则天统治时期
C.开元盛世时期 D.宋太祖统治时期
5.下列哪一古代帝王的一生经历充分说明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警世名言 (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哪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
A. 水排 B. 翻车 C. 筒车 D. 耧车
7.在中国封建社会,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途径是(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8.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载
( )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9.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见右图),火车终于修到了“世界屋脊”,那么青藏铁路的路线与下列哪一事件的路线最相似 (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游天竺
20080523
10.2007年12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玄奘寺举行“2008年辞旧迎新和平撞钟活动协调会”,会议以“祈福国泰民安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 ( )
A.把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 B.把中国四大发明传播到印度
C.翻译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D.帮助印度精心设计佛教寺院
1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体现劳动人民创造力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属于隋朝时期的是: ( )
①都江堰 ②秦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2.2007年1月19日至3月21日,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敦煌艺术展览“盛通过光――敦煌艺术大展”
将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通过该活动的举办,将帮助我们了解我国时期的文化 (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3.下列人物称号与人物的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
A.李白——诗仙 B.吴道子——画圣
C.杜甫——诗圣 D.颜真卿——书圣
14.在2007年8月21日至23日召开的“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上,专家们达成的共识:杨家将故里在陕西神木!杨家将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 (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15.下列关于耶律阿保机、元昊、阿骨打三人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是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B.都曾经与北宋统治者进行议和
C.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D.建立的政权都攻打过北宋
16.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著名的南宋抗金名将。当年他率领的抗金军队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将士饱餐了一顿“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所以称为“腊八节”。这位将领是 ( )
A.卫青 B.霍去病 C.寇准 D.岳飞
17.历史上太湖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今天则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在全国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太湖流域最早成为我国著名的粮仓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 “南海一号” 宋代古商船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发现哪一个文物 ( )
19.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全国统一起来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女真 C.蒙古 D.契丹
20.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下列不属于元朝进步性的表现是 ( )
A.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推行了行省制度
C.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加强了民族融合
21.被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2.生动反映唐朝中央与兄弟民族友好关系的名画是 ( )
A.《游春图》 B.《历代帝王图》 C.《步辇图》 D.《送子天王图》
23.小说《西游记》叙述的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唐僧”和“西天”分别是 ( )
A.鉴真、日本 B.玄奘、天竺 C.法显、天竺 D.阿倍仲麻吕、日本
2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注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的是哪朝的统治者 ( )
A.南朝 B.陈 C.北宋 D.南宋
25.宋朝的饮食相当丰富,假如你是北宋东京城的一位市民,下列哪一种食物是你不可享用到的 ( )
A.葡萄 B.羊肉 C.猪肉 D.马铃薯
二、历史诊所
26.同学们,下面是几位同学的对话,他们犯了知识性的错误,请你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处,并在诊所里给他们一一治疗,好吗?
(1)洪雪:我国古代有好多女皇帝,最厉害最有名的要算武则天了。
(2)荆茹: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比较贤德,唐太宗就是其中一个。
(3)邱旭:隋朝灭亡了,唐朝为了和隋朝区别,因此把都城改在洛阳。
(4)岳悦: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发明,印刷术就是其中一项,而刻印于868年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三、读图题:
27.请你仔细观察《隋朝大运河》图,按英文字母所在位置填写相应地名。
运河两端:
A_____B_____
运河四段:
C_____D_____
E_____F_____
四、列举题:
28.列出下列称号的人物的姓名
(1)“诗仙” (2)“诗圣”
(3)“画圣”
(4)“房谋杜断”
(5)“颜筋柳骨”
29.列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五、历史连线:
30.请将相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天可汗” 李白 吐蕃 满族的祖先
诗圣 唐太宗 回纥 藏族的祖先
诗仙 杜甫 女真 维吾尔族的祖先
六、材料解读:
31.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1分)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何时?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及其为这种制度做出的主要贡献。
(3)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词?他是哪朝人?他对词的发展有什么贡献?其代表作是什么?
(2)到南宋时,与他风格相近的词人是谁?
七、简答题:
33.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请举出唐朝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的主要因素?(2分)
(2)举例说明材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2分)
(3)有人说宋朝的商业比唐朝更开放,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分)
(4)元朝通过哪一制度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时哪两个民族经过民族融合最终消失了?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哪一个?(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C
D
C
A
B
C
C
B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D
C
A
D
A
C
C
B
D
D
20080523
第Ⅱ卷
二、历史诊所:
26.(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2)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3)唐朝的都城在长安(4)《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三、历史导游:
27.A.涿郡 B.余杭 C.永济渠 D. 通济渠 E.邗沟 F.江南河
四、列举题:
28.(1)李白 (2)杜甫 (3)吴道子 (4)房玄龄、杜如晦 (5)颜真卿、柳公权
29.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五、历史连线:
30.
“天可汗” 李白 吐蕃 满族的祖先
诗圣 唐太宗 回纥 藏族的祖先
诗仙 杜甫 女真 维吾尔族的祖先
六、材料解读:
31.(1)科举制(1)隋朝的隋炀帝时。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他们都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了贡献(3)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了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到邻国。
32.(1)苏轼.北宋.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念奴娇—赤壁怀古》(2)辛弃疾
七、简答题:
33.(1)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者励精图治,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吸收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2)物质文明: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成为瓷都;海外贸易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首位,出现了纸币——
交子。精神文明:东京城中有娱乐中心的瓦子和勾栏,今天的传统节日宋代都有了(3)这种说法正确。唐朝长安城的商业区和居住区是分开的,商业活动仅仅限于东市和西市。而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4)行省制度;契丹和女真;回族。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
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
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
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中国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A. 秦朝 B.北宋 C.隋朝 D.唐朝
2.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 B.隋文帝 C.唐高祖 D.隋炀帝
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制度创新 D.节俭盛行
4.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重用姚崇、宋璟
5.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设置北庭都护府
C.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时代,被人们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房玄龄
7.唐朝绘画和书法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属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的是
①柳公权 ②颜真卿 ③阎立本 ④欧阳询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 唐玄宗、唐肃宗
10.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海流域
11.“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他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创制文字……”根据描述,你能判断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吗?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忽必烈 D.元昊
1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
A.宋真宗 B.寇准 C.宋太祖 D.宋徽宗
14.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黄巢起义 D.陆秀夫抗元
15.有关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哪幅是错误的?
A B C D
16.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17.南宋末年的名臣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到:“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其中的“胡羯”指的是
A.蒙古人 B. 女真人 C. 契丹人 D.匈奴人
18.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A.女真族 B. 蒙古族 C. 回族 D.回部
二、非选择题
19.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隋唐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依然有着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分别出现在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列举唐朝出现的最典型的两例新农业生产具。
材料一 “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4)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朝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 ,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
(5)试举三例唐朝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史实。
(6)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
——《中国通史》
(1)元朝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2)从材料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材料三 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关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3)元朝时,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的机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参考答案
1-10、CDBBA CDDCA 11-18、DABBC AAC
19、(1)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太宗、唐玄宗。
(3)曲辕犁、筒车。
(4)汉族、少数民族;开明。
(5)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到中国;日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等。
(6)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20、(1)元朝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
(3)澎湖巡检司;宣政院。
3.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
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
5.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
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
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
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
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
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
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
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
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
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是宋朝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
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史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
A.《丹经》 B.《史记》
C.《诗经》 D.《金刚经》
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
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店
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
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
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
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
图一 图二 唐太宗 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2分)
(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元·高明《琵琶记》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
——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
23.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材料三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隋炀帝或杨广(2分); 大运河(2分)
(2)贞观之治(2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分)
(3)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
(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
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
(试卷满分 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请把答案填入下面表格内。)
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 实现了统一。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581 年 B.589 年 C.605 年 D.618 年
2.隋朝在历史上重新统一了分裂的中国,但它却是一个短暂的王 朝,其统治类似历史上:( )
A.东汉 B.秦朝 C.北魏 D. 元朝
3.“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此河”指的是
( )
A.黄河 B.大运河 C.淮河 D. 洛阳河
4.宋朝为了压抑武将,采取的措施是( )
A.重文轻武 B.重武轻文 C.重农抑商 D.
重商轻农
5.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 国。唐朝时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
A.朝鲜 B.大食 C.日本 D.波 斯
6.开元盛世是在( )统治时期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 唐玄宗
7.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吕后 C.武则天 D.萧太后
8.唐朝时期造型美观、釉色绚丽,被誉为世界工艺珍品的著名陶 器是( )
A.唐三彩 B.青花瓷 C.青瓷 D.白 瓷
9.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0.“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
A.北宋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南宋和金 D. 南宋和西夏
11.使唐朝由盛而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藩镇割据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
宦官专权
12.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
①文成公主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④ D.①③④
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14.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的皇帝和建立 的政权是( )
A.宋太祖 南宋 B.宋真宗 北宋
C.宋钦宗 南宋 D.宋太祖 北宋
15.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经济发展 B. 交 通 发 达
C. 对 外 开 放 D.国家统一
16.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7.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时期,后来发展成为著
名瓷都的是( )
A.杭州 B.泉州 C.景德镇 D.广州
18.成吉思汗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功绩最主要的 是( )
A.改革制度 B.灭亡西夏 C.统一蒙古 D.创 制文字
19.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 一些繁荣的大都市。下列哪个都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 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余杭
20.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突出特点是( )
A.高度繁荣、盛世景象 B.比较民主、重用人才 C.崇尚平等、自由观念 D.比较开放、兼容并蓄
21.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相继统治着我国的( )
A.南方各地 B.黄河流域C.北方山西 D.长 江流域
22.七年级三班小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她搜集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元朝的建立”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她研究的课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民族关系的发展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3.要研究唐时期印度和中亚的历史,最好的书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史记》 D.《唐书》
24.宋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他从浙江哥窑买了一箱冰裂纹瓷器, 由于生意忙,自己不能脱身,就托运到泉州。他的家人认为是劣质 瓷器,找到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咨询,这一机构是( )
A.瓦子 B.市舶司 C.早市 D.宣政院
25.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 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驻藏大臣 D.澎湖巡 检司
二、图说历史(共计 12 分)
26.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它的修建体现了古代劳 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1)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在位时
期开凿的?(2 分)
(2)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3)运河的开通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4)分别写出字母 A、B、C 所在位置的相应地名。(6 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计 22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14 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4 分)
(2)材料二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事例加 以说明。他被各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6 分)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说出一位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 8 分)
抗日战争期间,在杭州岳王庙两侧贴了这么一副对联:“天下太平,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乾坤正气,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用意是痛诉国名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罪恶行径。其上联出自岳飞奏疏名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下联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1)岳飞和文天祥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们的主要事迹分别是什 么?(6 分)
(2)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发扬?(2 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计 16 分)
29.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
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 问题。
探究一 经济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唐朝对农业工具进行了哪些创新? (举两例)(4 分)
(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2 分)
探究二 制度篇
(3)隋唐时期在选拔人才方面进行了创新,采用什么制度?(2 分)
(4)元朝开创了一项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 是什么?(2 分)
探究三 文化篇
(5)我国唐朝的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是什么?谁被人们称为“诗 仙”?(4 分)
探究四 感悟篇
(6)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 哪些启示?(2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
B B B A C D C A C B C C C D D A C C A D B C A B A
二、图说历史(共计 12 分)
26.(1)隋炀帝(2 分)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 分)
(3)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的交流(2 分)
(3)余杭、涿郡、洛阳(6 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计 22 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1)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4 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天可汗”
(6 分)
(3)贞观之治、魏征(4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8 分)
(1)南宋;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6 分)
(3)精忠报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不畏强暴、 坚贞不屈的气节等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 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计 16 分) (1)筒车、曲辕犁(4 分)
(2)交
子(2 分) (3)科举制度(2 分)
(4)行省制(2 分) (5)唐诗;李白(4 分) (6)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 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言 之有理即可得分) (2 分)
xx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
D.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
3.《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忽必烈建立元朝
4.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 )
A.三司使 B.十三行 C.市舶司 D.节度使
5.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6.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
A.秦 隋 宋 B.秦 隋 元 C.秦 元 明 D.隋 元 明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 )
A.吐蕃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8.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的核心思想是说南宋政府应( )
A.重视官吏选拔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海外贸易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9.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10.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 )
A.重文轻武 B.改革科举制度
C.削弱相权 D.实行“推恩令”
二.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隋文帝在位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错误
改正 。
三.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概括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5)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13.(13分)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①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②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2)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3)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5)“用事实说话”,请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6)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
(7)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安康市双龙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解答】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实现国家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
D.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知道唐太宗时期人口大幅度增长是贞观之治的表现,不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是唐朝时期的著名皇帝,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省刑罚,关心人民的生活,他还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李渊,被称为唐高祖,D项与唐太宗无关,所以答案选D。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以《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两部穿越剧为依托,考查《清明上河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画圣”是吴道子,“'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先后在今广州、杭州、宁波、泉州等地设置专门管理对外贸易事务的机构( )
A.三司使 B.十三行 C.市舶司 D.节度使
【分析】本题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宋代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南宋时期,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贸易往来。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管理和保护对外贸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5.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
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
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
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历程。
【解答】题目中(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说明宋代的商品经济活跃、繁荣。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故选:B。
【点评】理解和识记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6.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
A.秦 隋 宋 B.秦 隋 元 C.秦 元 明 D.隋 元 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王朝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可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元朝先后灭掉了金、南宋,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三字经》为背景,考查的是秦朝、元朝和隋朝统一全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材料中的“蕃”指的是( )
A.吐蕃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分析】本题考查了建立辽的民族﹣﹣契丹.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辽可知是材料中的“蕃”是契丹。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建立辽的民族﹣﹣契丹.
8.宋高宗对大臣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这段谕旨的核心思想是说南宋政府应( )
A.重视官吏选拔 B.减轻人民负担
C.重视海外贸易 D.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分析】本题以宋高宗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抓住材料中“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庶蕃商肯来”等信息判断,本材料体现了南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表明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9.苏州市名人馆位于苏州市人民路2075号公共文化中心内,馆内陈列苏州历代名人447人,其中科举时代苏州的状元人数为47人,反映了苏州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科举制正式诞生于下列哪一位皇帝时期(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
【解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诞生标志。
10.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 )
A.重文轻武 B.改革科举制度
C.削弱相权 D.实行“推恩令”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后人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尊孔崇儒,这体现了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措施与影响。
二.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隋文帝在位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错误 隋文帝
改正 隋炀帝 。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不是隋文帝。
故答案为:
错误:隋文帝;改正:隋炀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三.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概括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5)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分析】本题以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中心南移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解答】(1)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生活不饥馑也不富足的状况。
(2)由材料可知,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推动作用。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是南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推动作用。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经济发展;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重视培养人才;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2)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南迁的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3)宋朝。
(4)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南宋。
(5)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经济发展;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重视培养人才;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点。
13.(13分)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往频繁,对后世影响深远。①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②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注重对外交往是唐朝成为开放社会的一个亮点,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2)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3)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4)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5)“用事实说话”,请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6)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
(7)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分析】本题以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堪称我国古代文明开放社会的典范为切入点,考查唐朝的重要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2)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其中刑部负责案件的侦办和审理.各部门之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唐朝进一步完善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唐太宗大兴学校,发展教育,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上,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发展.
(3)唐朝时期,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唐与吐蕃的交往密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
(4)据所学知,隋唐时期我国科技发达,取得了很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如唐朝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以及在建筑方面隋朝建造的赵州桥等.
(5)结合所学可知:①唐朝时的两个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②对外交往活跃表现: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天竺,这些都加速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③国内民族融合的表现:唐朝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等,密切了汉藏经济文化的联系.
(6)唐太宗时期注意任用贤才.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宋璟等人当宰相.他们在治国措施上的共同之处是重用人才.
(7)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
故答案为: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
(2)科举制度或三省六部制;曲辕犁、筒车.
(3)文成(金成)公主入藏.
(4)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建筑技术(赵州桥、长安城).
(5)①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贞观之治”盛世局面 (唐玄宗时出现了“开元盛世”局面,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或武则天时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国家强盛)②日本遣唐使多次来华(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③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或823年唐蕃结盟或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册封回纥首领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称为“天可汗”).
(6)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
(7)国家统一是社会繁荣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xx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如图小说《昙花五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为:百年乱世出新朝。下列叙述与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无关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2.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
A.赵孟颊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4.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5.下列货币中,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6.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宋元明 D.唐宋元
7.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海关是现在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南宋时期相当于海关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蕃市 C.蕃坊 D.蕃学
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10.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二.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 实
推 论
判断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科举制度为平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该诗描写了北宋与金对峙时期人民心头的义愤和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4)古人对青白瓷的赞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
文字赞美宋代青白瓷的极致工艺,说明宋代制瓷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制造突火枪等火器。
三.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底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宋代经济发展的哪些因素可以为你家乡的建设提供借鉴?
13.(13分)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唐朝的繁荣给我们今天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1.如图小说《昙花五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为:百年乱世出新朝。下列叙述与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无关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
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建立和统一.隋朝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解答】隋朝的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A正确。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出现了人口有大幅度增长,经济繁荣的景象,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B、D正确。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于隋炀帝时期,与隋文帝无关,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隋朝建立与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要把握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解答】题干给出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设问考查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选项。隋朝时期创立了三省六部制。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①的ABC三个选项。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熟记“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另外,此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3.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其作品原作者是( )
A.赵孟颊 B.吴道子 C.阎立本 D.张择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荣景象,体现了北宋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
4.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分析】本题以“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由“地广人稀”可以看出江南地域广阔但是人烟稀少;“火耕而水耨”指的是在江南农业生产中还使用的是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比较落后。由“江南…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中可以看出从南朝到宋,江南地区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农业都能实现丰收,人们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人口的南迁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5.下列货币中,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英镑
【分析】本题以四种货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交子的历史地位。
6.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宋元明 D.唐宋元
【分析】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隋朝、元朝的统一.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589年,隋朝灭掉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6年,他灭掉了南宋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了全国。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秦朝、隋朝、元朝。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隋朝、元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7.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分析】本题以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为依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
【解答】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都是北宋送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后,宋辽之间和宋夏之间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的局面,有利于宋辽和宋夏之间贸易的发展。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8.海关是现在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南宋时期相当于海关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蕃市 C.蕃坊 D.蕃学
【分析】本题以海关是现在国家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9.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根据所学可知,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考试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科举制的主要史实.
10.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解答】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二.辨析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1.(5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史 实
推 论
判断
(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科举制度为平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
√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该诗描写了北宋与金对峙时期人民心头的义愤和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
(4)古人对青白瓷的赞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明)张应文:《清秘藏•论窑器》
文字赞美宋代青白瓷的极致工艺,说明宋代制瓷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
√
(5)《宋史》记载“……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
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制造突火枪等火器。
×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南宋与金的对峙、宋代的社会生活、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知,材料反映了隋朝大运河的作用,不能得出“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结论,故打×。
(2)据材料“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可知,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公平、公正,为寒门学子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故“科举制度为平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的结论是正确的,故打√。
(3)据材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歌讽刺了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故“该诗描写了北宋与金对峙时期人民心头的义愤和担忧国家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的结论是错误的,故打×。
(4)据材料“古人对青白瓷的赞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知,材料赞扬了青白瓷的高超工艺,故“文字赞美宋代青白瓷的极致工艺,说明宋代制瓷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的结论是正确的,故打√。
(5)据材料“……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故“北宋时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制造突火枪等火器”的结论是错误的,故打×。
故答案为:
(1)×。
(2)√。
(3)×。
(4)√。
(5)×。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科举制、南宋与金的对峙、宋代的社会生活、火药的发明和应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三.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1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底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宋代经济发展的哪些因素可以为你家乡的建设提供借鉴?
【分析】本题以一组表格数据和一则文字材料综合切入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启示等史实.
【解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发展表现在材料一表格数据中显示的从西汉到北宋,我国的人口户数北方越来越少,南方越来越多,宋代超过了北方,材料二中说明的国家财政仰仗东南.
(2)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经济重心逐步开始南移,到南宋南移完成的变化.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方战乱少,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南方自然条件好.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4)宋代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引进人才方面等因素可以为家乡的建设提供借鉴,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从西汉到北宋,我国的人口户数北方越来越少,南方越来越多,宋代超过了北方,国家财政仰仗东南.
(2)经济重心逐步开始南移,到南宋是南移完成.
(3)①南方战乱少,②北方人民大量南迁,③南方自然条件好.
(4)社会稳定,引进人才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3.(13分)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综合上述材料,唐朝的繁荣给我们今天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与外交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外交政策。
【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遣唐使的身份。
(2)唐朝的对外政策是对外开放。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积极传播唐朝文化。
(3)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科举制度带来的变化,隋朝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形成。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4)材料三这句话是唐太宗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民族团结;重视人才。
故答案为: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3)科举制;唐太宗:增设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
(4)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5)对外开放;民族团结;重视人才(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掌握唐朝的民族与外交政策,理解唐朝繁荣的原因。
xxx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忽必烈建立元朝
4.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农业繁荣 D.文化昌盛
5.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6.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8.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0.“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 C.对外开放 D.重视边防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1.(5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概括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5)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13.(13分)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 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2018-2019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部分重点中学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切入点,考查隋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解答】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实现国家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隋朝统一的时间及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统治,把握唐太宗的统治局面名称是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盛世。
3.《宫锁心玉》、《步步惊心》这两部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事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情节违背史实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C.“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
D.忽必烈建立元朝
【分析】本题以《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两部穿越剧为依托,考查《清明上河图》。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代表了宋代社会风俗画的最高成就。“画圣”是吴道子,“'画圣'阎立本的《清明上河图》“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元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4.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海外贸易发达 B.手工业兴旺
C.农业繁荣 D.文化昌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海外贸易。
【解答】根据关键词“宋代”“海商”“中外贸易”,可以看出反映,题干反映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宋代海外贸易的有关内容。
5.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的识图能力。
【解答】秧马是两宋时期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反映了两宋农业的发展;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反映的是商铺商业的发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汴河两岸经济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荣,总起来看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A、B、C选项都与图表述的内容不一致。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识图能力,学会对识图题的解读。
6.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
【解答】③唐是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虽然统一中国,但不是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因而包含有这一条目的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长期分裂后实现统一的朝代。
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和辽之间的关系,掌握澶渊之盟的影响即可.
【解答】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提出和议。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边境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稳定,双方互使,贸易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澶渊之盟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掌握宋辽和议的影响.
8.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在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市舶司的有关内容.
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与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依托,考查科举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意思是科举考试可以让人平步青云。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首诗相关的制度是科举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科举制的创立完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
10.“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
A.重文轻武 B.守内虚外 C.对外开放 D.重视边防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北宋时期,(相比)状元及第(的荣耀),即使(武将)率领数十万,光复幽蓟两地,军队高奏得胜之歌回还,在太庙献上胜利捷报,这样的荣耀也是比不上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重文轻武。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1.(5分)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的繁荣是在隋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的结果。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唐朝受惠于这条运河很多。唐承隋科举制并有所变革,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
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时代精神。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频繁交往,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经过吸收、改造、创新,成为唐文化中色彩绚烂的成分。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的意思,请在题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题后涂“C”。
(1)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 A
(2)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 B
(3)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中成就和影响最为突出的代表。 C
(4)唐朝时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A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 A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分析材料可知,隋朝时,隋炀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材料中能够体现。故填A。
(2)题干“唐朝的繁荣完全受惠于隋朝所开创的良好基础”的说法过于绝对,唐朝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隋朝。故填B.
(3)唐诗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应该填C。
(4)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明交流,所以应该填A。
(5)“唐朝文明继承创新,兼收并蓄,在交流中影响了世界,也丰富了自己”说法正确,在材料中也得到体现。故填A。
故答案为:
(1)A。
(2)B。
(3)C。
(4)A。
(5)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隋唐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情形都是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民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材料三: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材料二概括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哪个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5)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你有何启示?
【分析】本题以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中心南移的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解答】(1)据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材料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生活不饥馑也不富足的状况。
(2)由材料可知,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推动作用。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是南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相对安定,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推动作用。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5)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经济发展;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重视培养人才;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故答案为:
(1)生产落后,生活贫困。
(2)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南迁的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3)宋朝。
(4)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后期;南宋。
(5)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经济发展;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重视培养人才;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知识点。
13.(13分)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什么身份?
(2)与此同时,唐朝学者也纷纷到世界各国去交流与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唐朝时期对 外交往的两个重要事件。
(3)材料二中反映的哪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唐太宗和武则天为这种制度分别做出什么贡献?
(4)材料三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5)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6)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以史为鉴,唐朝的发展对今天我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有何借鉴?
【分析】本题以梦回唐朝,千古一梦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唐朝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晁衡是日本留学生。他来唐朝学习时还有一个遣唐使的身份。
(2)唐朝的对外政策是对外开放。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积极传播唐朝文化。
(3)根据材料二可知这是科举制度带来的变化,隋朝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形成。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4)由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材料四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和亲和会盟两种形式,吐蕃是现在我国藏族的祖先。
(6)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唐朝时期社会特点是繁荣与开放。我们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故答案为: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3)科举制;唐太宗:增设进士科;武则天:创立殿试。
(4)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5)和亲;会盟。
(6)繁荣与开放;我们国家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人为本;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经济,我们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民族关系的有关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半期考(1-11)课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认识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A.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B.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C.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山东首先爆发起义,时间:618年。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军事方面。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局面 的形成奠定基础。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统治前期: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评价: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有商业区 -市和居民区- 坊)。
唐三彩
筒 车
曲辕犁犁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民族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交往: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①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②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③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2、书法: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和欧阳询(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碑》)。
3、画家:唐朝最著名的画家是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和吴道子(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 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唐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
二、与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比较玄奘、鉴真两人的异同点。
相同点:1.都生活在唐朝,都是僧人。2.都在唐与邻邦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中作出重大贡献。3.都具有为完成使命出生入死,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的毅力的精神。
不同点:鉴真是传播唐文化,玄奘是学习天竺佛经,把外来文化带回中国。
三、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安定;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四、唐朝的对外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观点):
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启示2:对外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繁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结果和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
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哪“五代”?“十国“的在北方的北汉政权); 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时代特征。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政治的主要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周边还有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在地方,安排文臣担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
3、财政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
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
二、重要事件:
1、宋与辽──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意义: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2、宋与西夏和战
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后来西夏主动议和:宋给西夏岁币。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的对峙
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建立金。金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认识:辽、西夏和北宋之间并立、“战”与“和”,对各个政权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交往和融合都起重要作用。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经济中心南移的启示:
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二、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2、手工业的兴盛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3)制瓷业: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比较出名。(注意和唐朝的比较)
(4)造船业: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3、商业贸易的繁荣
第一组:市镇发展:(1)地位: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2)表现:两宋时期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城市可以沿街开铺;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第二组:海外贸易:(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3)作用: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组:纸币出现:(1)时期、地点、名称: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交子”。
(2)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朝时纸币的拓片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的统一: 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阿保机、阿骨打、成吉思汗共同点
:1.都建立了政权;2.都创制了各自的文字。3,都是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2.元朝的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号为元,定都大都(北京)。
3.元朝的统一:
A、第一阶段(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
B、第二阶段(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C、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分裂割据到大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元朝时民族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比较:战国时期建立县制,秦朝时建立郡县制,元朝时设立行省制。
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措施:▲▲▲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2)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影响: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比较:管辖西域事务: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影响: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