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70 KB
  • 2021-10-25 发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同步精讲精练(含答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 一、默写 1. 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的句子是:______ (2)阐述“吾日三省吾身”具体内容的句子:______ (3)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______ (4)阐述人要有志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的句子:______ (5)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______。‎ 2. 默写与“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内容相近的一则。‎ 二、选择题 3. 欣赏下面书法作品,评价正确的是(  ) ‎ A. 甲是行书,精巧纤细,飘逸灵动 B. 乙是草书,纵任奔逸,急速张扬 C. 甲是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 D. 乙是隶书,笔意瘦挺,骨力遒劲 4. 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柳先生     柳宗元      不为五斗米折腰 B. 诗圣           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诗仙           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 六一居士    范仲淹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三、语言表达 第11页,共11页 1. ‎“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 四、其他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出现,______远流长。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孝”字,它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______的老人。 《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 《诗经》中也有关于如何做到孝的具体表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以德,昊天罔极。”可见,要做到孝,   ①父母是最基本的要求。 孝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方面。《论语》中就有多处孔子对孝的阐述与回答。学生子游问“孝”,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而关于如何行孝,孔于这样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在当下,或出于习惯,或出于无奈,很多年轻人却往往没有做到孔子所指的   ②和    ③父母这两层含义。 (1)填人文中横线内的字及“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源   需   长我育我(zhǎng)          B.渊  需  长我育我(cháng) C.源   须   长我育我(zhǎng)          D.渊  须  长我育我(cháng) (2)对下列汉字的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必:点、斜钩、点、撇、点 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 B. 必:点、斜钩、点、点、撇 惯:点、竖、点、竖折、横折、横、竖、竖、横折、撇、点 C.长:横、竖提、撇、捺    出:竖折、竖、竖、竖折、竖 D.长:撇、横、竖提、捺    出:竖折、竖、竖折、竖、竖 (3)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的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例如, “孝”字是由“老”的上部分和“子”字合成,它从字形上体现了子女与老人的关系。下面各组汉字都属于会意字的一项是______ A.休  采   炙   牧   B.日    目   木   篇 C.上  本   臣   问   D.校    城   景   众 (4)联系上下文,在文段中横线①②③处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善待  恭敬  陪同    B.赡养  尊敬  陪伴 C.养育  尊敬  陪同    D.善待  养育  陪伴。‎ 3.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4)与朋友交而信乎______ (5)不逾矩______ (6‎ 第11页,共11页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7)温故而知新______   (8)人不堪其忧______ (9)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10)于我如浮云______ (11)逝者如斯夫______      (12)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 (13)博学而笃志______           (14)仁在其中矣______。‎ 1. 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通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通_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 填空。 《论语》是______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体著作。它与《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合称为“四书“,共20篇。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4. 根据提示判断下面语句的内容,将字母写在后面的横线内。 提示: A.学习方法     B.修身做人    C.学习态度 (1)温故而知新______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 (4)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______。‎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译文:______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______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______ (4‎ 第11页,共11页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______。‎ 五、填空题 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与《论语》十二章文中“______”意思相近。‎ 2. ‎《学而》第一则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 3. 老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 4. ‎“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等,请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 (1)学而时习之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3)温故而知新______     (4)博学而笃志______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 (6)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 5.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④矣;正颜色⑤,斯近信矣;出辞气⑥,斯远鄙倍⑦矣。”  【注】①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②问:探望、探视。③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④暴慢:粗暴、放肆。⑤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⑥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⑦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1)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 (2)曾参临死前告诉孟敬子应该重视哪三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11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翻译:我整天都没吃,整夜都没谁,在思考,没什么收获,不如学习啊. 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相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对思想有害.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C 4. C ‎ ‎5. 本题考查语段分析.温故与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温故是知新的一个前提和必要条件. 答案: 不是,只有温故,才能做到知新.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 ‎6. C;A;A;B  ‎ ‎7. 而:表顺接,不译;时:按时.;知:理解;而:表转折,但是,却;愠:怨恨.;省:反省;信:诚信;逾:越出;罔:迷惑;而:表承接;堪:忍受;之:代词它;好:以…为乐;对…说;逝:指流逝;斯:这里指“川”,即河水;夺志:夺去志气;笃:坚守,忠实;仁:仁德  ‎ ‎8. 说;悦;愉快;有;又;副词  ‎ ‎9. (1)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时:经常;亦:也;说:通“悦”高兴;愠:怨恨) (2)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信:诚实可信;习:复习) (3)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故:旧的知识;为:做) (4)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罔:迷惑;殆:疑惑) (5)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于:对;如:像) (6)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普通人)  ‎ ‎10. 儒;语录;大学;中庸;孟子;无用;丘;仲尼;春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  ‎ 第11页,共11页 ‎11. A;A;C;B;C  ‎ ‎12.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13. 人不知而不愠  ‎ ‎14. 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为人态度  ‎ ‎1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6. 表承接;表承接;表承接;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  ‎ ‎17. 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出的话是和善的.  ‎ ‎【解析】‎ ‎1. 答案: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重点字:亦)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点字:谋)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殆) (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重点字:匹)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重点字:之)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重点字:逝)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此题根据上下文提示进行默写,回忆诗文中与之对应的诗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理解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3. 经分析,作品甲是楷书,楷书丰厚饱满,阔大端正.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书法作品的赏析能力,注意结合书法作品明确书法作品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得体、正确.‎ ‎4. A.有误,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 B.有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王维. C.正确. D.有误.六一居士是欧阳修. ‎ 第11页,共11页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5. 本题考查语段分析. 语段分析需正确理解语段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和作者表达的意图分析即可.‎ ‎6.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______远流长“应该写作“源远流长”.”长胡______“应该写作”胡须““长我育我”的正确读音是(zhǎng),这里是养育的意思,故选:C. (2)本题考查字的笔顺,必:点、斜钩、点、撇、点;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长:撇、横、竖提、捺;出:竖折、竖、竖、竖折、竖 故选:A (3)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构成方式, A、正确 B、“日、目”属于象形字,“本”是指事字, “篇”是形声字,上形下声; C、“上、本、臣”是指事字,“问”是形声字,内形外声; D 、“众”是会意字. 故选:A (4)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善待:友善地对待;好好对待;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儿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合理要求;养育:经过抚养、教育使[人]成长;恭敬:指严肃、端庄有礼貌;尊敬 :指尊崇敬重; 陪同:指陪伴着一同进行某项活动;陪伴:指随同做伴.根据语境,故选:B 答案: (1)C (2)A (3)A (4)B 第一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第二题考查字的笔顺.第三题考查汉字的造字法.第四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的能力. 形声字的构成方式: 上形下声:露,花,岗,笠 下形上声:惹,婆,照,盲 左形右声:村,吐,胜,虾 右形左声:功,领,救,战 内形外声:闻,衷,闷,问 外形内声:固,围,阔,圆 ‎7. 本题是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把握,结合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1)句意为:学过的内容要经常练习它.而:表顺接,不译;时:按时. ‎ 第11页,共11页 ‎(2)句意为: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知:理解;而:表转折,但是,却;愠:怨恨. (3)句意为:我每天必定多次反省自己.省:反省 (4)句意为: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信:诚信 (5)句意为:不越出规矩.逾:越出 (6)句意为: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罔:迷惑 (7)句意为: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而:表承接 (8)句意为: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堪:忍受 (9)句意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之:代词它;好:以…为乐 (10)句意为: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于:对…说 (11)句意为: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逝:指流逝;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12)句意为: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夺志:夺去志气 (13)句意为:广泛的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实 (14)句意为:仁德就在其中了.仁:仁德   答案: (1)而:表顺接,不译;时:按时. (2)知:理解;而:表转折,但是,却;愠:怨恨. (3)省:反省 (4)信:诚信 (5)逾:越出 (6)罔:迷惑 (7)而:表承接 (8)堪:忍受 (9)之:代词它;好:以…为乐 (10)对…说 (11)逝:指流逝;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12)夺志:夺去志气 (13)笃:坚守,忠实 (14)仁:仁德 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主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解释文言实词,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归纳.积累、记忆.‎ ‎8. (1)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2)句意为: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有”通“又”. 答案: (1)“说”通“悦”,愉快. (2)“有”通“又”,副词. ‎ 第11页,共11页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 ‎9.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 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10. 答案: 儒;语录;大学;中庸;孟子;丘;仲尼;春秋;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1.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作答时,需先正确翻译,然后才可分析判断.第一句话讲了温故的重要性,这是学习方法.第二句讲了复习的重要性,这是学习方法.第三讲了反省的重要,这是学习态度.第四句讲了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个人修养.第五句讲了谦虚的重要性,这是学习态度. 答案: (1)A (2)A (3)C (4)B (5)C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作答本题时,需在正确翻译的情况下具体分析.‎ ‎12. (1)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惑:迷惑;知天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2)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堪:忍受;乐:乐趣) (3)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善者:好的方面;从:跟从,学习;改:改正) (4)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舍:放弃) (5)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博学:广泛学习;笃志:坚守自己的志向) 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13. 答案: 人不知不知而不愠(重点字:愠) ‎ 第11页,共11页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4. 《学而》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答案: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为人态度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5. 本题先要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出自《老子》二十七章.这句话是说: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善之人亦是善人的资财.实际上讲向别人学习之意.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回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出现错别字,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理解辨析识记,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同时还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16. (1)句意为: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而:表承接. (2)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表承接. (3)句意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而:表承接. (4)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而:表并列. (5)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而:表转折. (6)句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而:表承接. 答案: (1)表承接. (2)表承接. (3)表承接. (4)表并列. (5)表转折. ‎ 第11页,共11页 ‎(6)表承接.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17. (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将:将要;哀:悲哀;善:和善.句子翻译为: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出的话是和善的.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本题相关的原文为“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作答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1)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出的话是和善的. (2)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接近于诚信;说话时措词得当、声调合宜,就可以避免鄙陋和错误. 参考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探问他.曾子说:“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时,他说出的话是和善的.在上位的人应该重视的礼貌有三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接近于诚信;说话时措词得当、声调合宜,就可以避免鄙陋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 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 公将战(将要) 出郭相扶将(挽扶) 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