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桥之美教案3 3页

  • 17.50 KB
  • 2021-10-25 发布

14桥之美教案3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桥之美 ‎  一.教学目标 ‎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  三.课时安排 ‎  一课时。‎ ‎  四.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  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或依据课文内容绘制几幅图画。(体现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 五 教学步骤 ‎    (一)导人新课。‎ ‎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  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  (四)■研读与赏析 ‎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  四人小组讨论:‎ ‎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  明确:‎ ‎  a.◆‎ 3‎ 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  (五)美句赏析。‎ ‎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  (六)(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_拓展延伸 ‎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 (七)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 ‎ ‎ ‎  点 评 ‎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极富表现力,适合朗读。因此本教案因势利导,采用以读带讲的教学方法。‎ ‎  从教学目标上看,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循序渐进,易于实施。‎ 3‎ ‎  从教学流程看,用诗句导入,富有内涵,极具感召力。整体感知、研读赏析、问题设计由浅入深。更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几幅图画,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用画笔或课件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图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有了活力。让学生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品味语言作为本课的学习重点,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有更真切的体会。拓展延伸部分安排学生赏析影片《英雄》中的画面,贴近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总之,本教案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极强。‎ 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