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 MB
  • 2021-10-25 发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春夜洛城闻笛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春夜洛城闻笛 R·七年级语文下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 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 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走近作者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 《行路难》《蜀道难》《将进 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 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 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 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读诗歌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子的美称。 故乡,家乡。指《折杨柳》,汉代乐府 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大意: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 《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 乡的深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 品诗句 ①“暗”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 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 客观。 ②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 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③“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 “暗”照应。 “散入春风满洛城” “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 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 “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 “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 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 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 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 《折杨柳》 曲 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 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 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 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 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 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 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 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 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 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 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 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 主旨探究 诵诗歌 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读诗歌,读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