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1 KB
  • 2021-10-25 发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每课教学反思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六单元 阅读 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伟大的悲剧》,写的是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 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叙 述这个故事,是让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从情感 价值观目标来说,对于中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这篇文章特别长,人物众多,情 节复杂,所以教学上确实难度较大。教师在授课中很好的处理了文本,长文短教。 并注重教学的整合。我就这节课中突出的几个亮点做简要剖析。 一、 导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美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玉树地震》视频,以 此导入课堂学习,创设凝重、沉思的气氛,建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学 生感受到在一场场悲剧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人类不断地抗 争着、挑战着,学生也在这种激发之下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这一点我认为做 得比较成功。 二、导学方面 本文教学难点之一是对主题的理解,一定有许多同学不理解悲剧的故事为什 么蕴含着伟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师课前的导学很巧,“为什么作者茨威格没有 为胜利者阿蒙森写传,却满怀深情的为失败者斯科特再现这悲情的一幕呢?让我 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文眼 ——悲剧和伟大,要求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理解虽为失败者,但他 们身上的精神伟大。我认为这样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三、长文短教 文本较长,教学用 1 课时,难度大,即使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真正操作起 来难度仍然很大。过去每一篇课文,在整体感知环节,总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写 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复述内容。只要让学生抓住“人物、事件”这两个基本的内 容,也就知道了课文所讲的内容。可是这篇课文长达八九页,学生如何能把握好 课文的主要内容成了一个难点。授课教师很好的进行了长文短教,采用快速默读 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来,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让学生直观、迅 速的把握主要情节,这应该是本节课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内容理解方面,通过引 导学生品味细节,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抓住文题“悲剧”“伟大”,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南极探险悲剧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人类精神,再次很好的体现了长文短教的 教学思路,。 四、 注重教学的整合 通过“追随探险者——悲剧”“ 畅谈探险者——伟大”“ 感悟探险者——伟 大的悲剧”“ 心中的英雄——精神永恒”“ 悲中大爱——伟大的英雄”的环节设 计,逐层深入,步步升华,将感知、研读、探究、迁移、拓展、升华,有机地整 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流畅的教学流程。 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现上,突出亮点 从让学生话说身边的英雄起,到教师出示感动中国人物,再到关注时事日本 大地震,激发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很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情 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贯穿整节课。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 自主讨论并发言,学生有了许多出乎人意料的发言,说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 想情感已经进入了课文情节,效果不错,很好地完成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 一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体来说,本节课采用通过形象的路线图的方式,以细节作为突破口,既有 了长文的整体感知,又有了细节突破,注重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的教学我觉得 降低了难度,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太困难。在教学上确实有了很多的突破,很多 亮点。从课堂效果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在长文该如何教方面,给了教师们一个很 好的示范,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如该教师在课后做的反思中所说,平日教学中应 更加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上是我对该教师对本文处理方 面的一点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立志于“有效教学”“生本课堂”的探索。 22 太空一日 我们马上要学第六单元了,其中有《太空一日》,是杨利伟通过叙述乘“神舟 五号”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 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看完这期节目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我要把这一期 的《朗读者》放给同学们看看。 那天上课,我说:“我们在学习《太空一日》之前,先看一段《朗读者》这 个节目的选段视频。”学生顿时兴奋了,交头接耳,了解这个节目的学生谈的很 高兴。我这里刚把视频打开,学生马上安静下来。一个个都坐好,抬头,瞪着两 个大眼盯着屏幕。连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目不转睛。他们那认真劲儿,真让 我惭愧,如果我的课节节都上到这种程度,我将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了。 整个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很安静,聚精会神。当杨利伟谈到“宇航员实际 上是祖国和人民用智慧的双手把我们送到太空的”“我出仓的第一句话是‘为祖 国感到骄傲’”学生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看完之后,学生似乎还沉浸在视频 中。然后,我们结合课后题学习新课,从中感受杨利伟身上的诸多宝贵的精神品 质。授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又做了综训上有关航天的文章。我想, 教学中,能利用的资源要充分利用,这样会让学生记忆深刻,情感得到升华。 在随后将要学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她的眼睛》时,正巧,我又从《朗 读者》(主题词:那一天)中看到董卿对刘慈欣的采访和刘慈欣朗读霍金的'《时 间简史》。我又把这一段视频也放给了学生看。学生从视频中了解了刘慈欣是怎 样走上科幻之路的过程,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还认识了阿瑟·克拉克、儒勒·凡 尔纳、霍金。我让学生自学完这篇课文,做综训时,其中有个续写题“随着科技 的发展,加入第一艘能够进入地心航行的地航飞船‘地心一号’研制成功。你很 荣幸,成了‘地心一号’地航飞船的地航员,进入地心,找到‘落日六号’并同 它成功对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续写一段文字。”我让学 生当堂写,并交流、展示、师生点评。学生都很积极展示自己写的,而且都写的 很好。让学生想象,他们真敢想。我提醒学生看课本 P144 的旁批“对地航飞行 的想象,涉及了一些科学知识,令人感到真实。”并告诉学生:即使想象力丰富, 也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才能让别人读了感到不荒诞,喜欢读。随后也是做 了综训上的科幻文章的阅读题。我想,语文的学习就是不断地丰富知识,开阔视 野。我喜欢语文,也希望我的学生能热爱语文。 我把《朗读者》这个节目,推荐给了学生,希望他们能从更多的真实人物身 上受到精神的鼓舞、情感的教育,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3* 带上她的眼睛 《带上她的眼睛》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新增自读课文,篇幅较长,但读来悬 念四伏、高潮迭起,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科幻小说。课文设计教学时 长为两个课时,更确切地说一个半课时最为适宜。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障碍, 认识科幻小说及作者刘慈欣,训练快速阅读、把握小说情节四要素以便掌握课文 大意。第二课时则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伏笔问题,将课文旁批问题串连起来解决, 以此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都能找对伏笔及其照应,对 课文的主旨大意有清晰的理解,基本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仍存在不少问 题: 1、旁批问题的提出要更明确化,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自读课文中注意旁 批的阅读提示 2、以伏笔手法为主要教学目标,其实也给教学带来许多局限,如科幻 小说中科学与幻想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凸显出来;人物作为任何一篇小说 的三要素之一,对其解读还是有所欠缺……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速稍快;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低时,教师要 重复语句的所在位置,同时也要及时肯定、评价学生 4、教师自己讲得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如潘老师所 说,如能把找伏笔换种表达,当一回柯南找找其中的蛛丝马迹,也许课堂氛围会 更活跃一些,学生更敢于说。 5、最后布置的续写作业对于 7 班的学生还是比较难的,一般学生很少 能当堂完成,本来准备的续写展示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展示出来。在课后检查这一 作业时,果然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质量不是很好,换而言之,这样的续写可能并不 适合 7 班的学情。 言而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在自读课文上尤是如此。如何设计符合学 生学情的、目标合适的、有足够的自学空间的、效果良好的教案学案,新教师对 新教材要有不容缺失的新的思考,新的摸索。 24 河中石兽 这篇课文我本节课重点放在梳理文章脉,把握文章层次。并且我把这篇课 文的重点放在理解字词、课文内容和让学生自己归纳课文中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 上;把难点放在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上。 首先我让他们自己借助课文下面的注解和工具书自己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内 容。 读了几分钟后全班一起朗读(他们边读的时候我把他们读错的字写在黑板上, 然后在一起更正读音)。更正之后我再带他们朗读一篇课文,紧接着让他们自己 在朗读几篇。这样他们就会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课 文。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好带他们多读文章,这样不仅能熟知课文内容, 而且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接下来就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掌握课文内容。对于作家作品的介绍我让 学生自己展示预习结果。对字词和课文内容我讲的比较详细。我先让他们自己翻 译字词,把不会翻译的作上记号(在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等时间到了 我让每个小组自由站起来回答问题并讲解课文内容,由于文章内容有点长我让他 们一段一段来学习。如果将的内容太多我发现对农村中学得孩子来说要他们把那 么多的内容记 下来就有些困难,他们消化不了。我把每段里面重要的词语句子要他们做上 记号,再让他们当堂把这些内容记下来。过几分钟后我在检查他们学习的情况, 真的和我预想的差不了多少。我觉得人有了压力之后才会有动力,对于这些学生 来说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掌握文章内容效果还可以。我真的很开心他们能达到这样 的效果我感到很欣慰。学完文章内容之后,我马上进入第二环节提问题。第一个 问题是让学生归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待学生回答之后便明确答 案(寻找石兽的故事)。接着问他们课文中讲了他们用几种方法来寻找石兽的? 然而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们都只找到了三种,他们都把 第一种给漏掉了。最后又问学生他们是怎样找到石兽的?学生马上回答是根据老 河兵提供的线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兽的。 文章的最后我问学生从他们寻找到石兽这件事我们应该明白一个什么道 理?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回答的就不是很全面。 对于这篇课文我觉得自己在教学生朗读和让他们课文重要词句这方面做得 还可以。他们之后做这课的习题时很多学生都不用看书,这点值得我高兴。在课 文提升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好。以后自己要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俗话说: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学问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才能提高 自己的能力。才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我一定会不断的学习,是自己越来越优秀!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认识和反思,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点指点,谢谢! 写作 语言简明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要,就是用较少的文字,把主要的意思说出来, 不重复,不啰嗦;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会令人费解或误解。概括起来说,简 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和理解度。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既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条件 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又要在学 生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 的内涵;在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在修改习 作中,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七年级的学生在写作语言运用方面还不够简明,或旁生枝节,僞离中心; 或 用词重复,语言罗唆;或用语随意,表达不规范;或语序不当,产生歧 义…… 致使事情写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得到准确地表达。因此,本课的 教学设 计立足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简明''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 运用能 力,提升学生的作丈水平。 如何做到语言简明?教材上谈了两点:一是围绕中心来写,不旁生枝节; 二 是避免词语的重复和堆砌。结合学生写作实情,本课有意识地增加两点:一 是 明白易懂,准确规范;二是避免含糊,消除歧义。本节课,将结合教材上的 具 体例子,及补充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以上四点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掌握“语 言 简明"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综 合性学习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设 置的,是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 的一大亮点,为学生自主探 究创设问题情景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学习途径的 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教材的设置已向大语 文观迈出可喜的一步,在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的崭新气象的同时,也发现 了综合性学 习教学的误区一学习目标单一狭隘地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本内 容延伸的一种课外学习, 从而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 段,对学习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 拘泥于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活动直奔目 标而去,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目标的生成性、 多层性。 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既是本单元由课内认 识名人 向课外了解的延伸,又是为了对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予 以正确引导,树立健 康髙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 定位在让学生在课外了解更多的名 人、伟人,从他们的故事中懂得为人之道, 明白成功之道,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 情感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搜集信息能力、阅读 能力、人际交往 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由于把学习过程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没有考 虑 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因学生表现出的不耐烦而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所以 很多学生 以作业多没时间,或是找不资料为借口,两周下来査阅资料工作收获 甚微,没有大量的阅读 了解,自然就谈不岀什么心得体会,课堂交流就只好照 本宣科,读读资料。这次学习活动的 失败,使我对活动目标的确定有了新的理 解,教师除了考虑教材预设的目标之外,更要考虑 学生心中的问题、困惑、见 解、经验、兴趣、思维等,它们不仅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而且是 学习活动的重 要增长点。教师必须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 智 力水平、情感特征的基础来确定活动目标,更要根据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成性的特 点,及时 调整学习活动的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 面提高语文素养,使综 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精神的重要途径。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一本很有趣味的书,所以在设计这堂阅读交流课时,我 的 内心也是充满了快乐的。因为是一本科幻小说,写的是一群人在海底漫游的 故 事,这一点给了我启示,让我想到其实读一本书不也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旅 行 吗?所以我把这堂课用了模拟“一次海底之旅”来串起整个课堂,主要由三 个 活动构成:畅游海底世界、聆听人物心声、探寻自己的身影。这三个活动带 领 学生由浅入深地去分析领悟了这本书的丰富的内容和主旨,学生上完这堂阅 读 交流课后也感觉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想去读这本书了。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适当地进行引导,让他们 能 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走到文本的核心中去,与此同时,还能习得一种阅读的 方 法“读文、读人、读己”,帮助他们在接下来的自主阅读中,能运用这种方法, 更 快地掌握这一类文本的阅读,实现名著教学的真正意义。 这堂课上完后,留下的遗憾是将分角色朗读没能更多地到课堂中去,对于 人 物形象的把握,如果通过朗读能解决的话能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总之,这堂课从整体上来说,还算是让我自己满意的,虽然留有遗憾,但 正 是这些遗憾让我学到了更多名著教学的方法、策略!所以也希望自己在名著 阅 读教学中去继续探索下一段“海底两万里"!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杜牧 本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目标,特别是在“我也评一评”这一 环节中,每人都写下了自己的感触,并且有个别学生文情结合出色。不过,过程 中也有值得思考和修改之处。在剖析诗人的深层情感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更 深刻地、近距离地了解、贴近诗人那晚的内心世界,我准备了三则材料,一则是 诗人的仕途资料,第二则是《过华清宫》,第三则是《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这两 则诗歌都是杜牧本人的作品。希望学生能从诗人的诗歌中体会“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该句的复杂情感,除了鞭笞、抨击上层人物之外,还有无法遇 到明君的无奈、愁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两则材料理解上有些困难, 难度较高。所以,设想可以只选取其中一则,材料的选择应该少而精,不能多而 糙。也许多一些时间让学生品析《泊秦淮》诗歌本身,可能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 深刻一些。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材料使用应该紧紧围绕文本,为挖掘文本做铺垫, 不能主客易位,让课堂成为铺天盖地的材料的天下。 贾生/李商隐 古诗短小精悍,意境深远,不同于其他题材的课文。如何使学生读会、读懂 古诗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问题。 在古诗词教学中,最先要让学生解决字词的解释,并对重点字词进行敲打, 加强学生对考点的认识,并且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第二,要介绍作者的生 活背景以及写作背景,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感情和表达意象。此举 有利学生对整诗的理解,如果仅从实词、虚词的文字进行理解,可能会遗失部分 信息,对某些意象不能完全了解。第三,对特定意象的教授。在古诗词中由于篇 幅有限,作者通常会利用一些特定的意象,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感情。在《望岳》中的泰山,《观沧海》中的海,都有着特殊的意象,对表现作 者的意志和情感有重要作用,也是考试容易考到的考点。在对意象的讲解中,我 应该通过物象本身的特点来讲述,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和联想。由于对意象的分析 是在练习中讲到,而在课堂上学生能对古诗词主旨把握较好,但却容易遗忘,直 到联系物象本身特点,学生才能对此意象快速记忆和运用。 最后,对于古诗词的赏析不可忽略“读”。在教学中,我对“读”的重视还 不够,充分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自己品味古诗词中的意韵,这种意韵是教师无法教 授给学生的,需要学生自己品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初中古诗文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它还必 须对民族的未来负责,必须对学生的精神底色负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对学生的分数负责,只是学习古诗词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甚至都不是主要问 题。初中古诗词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其中主要是 读写能力。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在学生的心田里培育一颗优秀传统 文化的种子,而这就是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看到这样一段文字,相信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所感触,因为在平时的语文 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有悖于古诗文教学的基本定位。在应试教育这 样一个大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学生要的是高分,老师要的是教学质量,在高分、 高效的驱动下,我们的语文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思想都出现了扭曲,这是教育的悲 哀,老师的悲哀,学生的悲哀。 回想多年的教学生涯,我又何尝不是这么做的了?归结我的古诗文教学主 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注重名句积累 在教学古诗文时,我常常把重点放在了名句解读上,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背诵 与默写,很多时候我忽略了学生是不是对名句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样一来学习好 的学生可能能掌握和理解,程度稍差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就是这一招,对 待考试可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答积累与运用题时,学生可能能打得很好,但是, 要是从长远来考虑,这是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的。 二、只注重教师的讲授 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明显,这也可能与我的教学经验有关吧。在 课堂上,我总想把我备课备到的以及讲课时想到的都告诉给学生,生拍讲课有什 么漏洞,其实殊不知一节成功的课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讨论出来的, 在课堂上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古诗文的作者、内容及创作背景离我们都比较久远, 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不能太主观,不能太武断,其实只要我们分析的 在理就行,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一个文 本,我们的知识水平不同,我们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等等,都 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说老师过多的讲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会 禁锢学生的思维,误导学生的多样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忽视了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我在讲古诗文的时候,往往会显的很枯燥,不 外乎介绍作者、理解重难点字词、解读名句命短、背诵文本等,这些都是知识层 面的,掌握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其实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 来说,我们的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诗词,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 估量的,这也是咱们中国五千年来最宝贵的文化财富。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老师, 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人在这种厚重的文化熏陶下 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真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千万不要一味的去追求高分,培养出来的学生全都是“高 分低能”。在教学实践中,我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养,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约客/赵师秀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 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 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 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 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 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 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 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 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 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 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 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 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 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 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 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 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 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 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 传承了。多好! 不足之处: 40 分钟的课堂时间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第六个环节没有很好的展开。希望 有一种课堂,称之为长短课堂,如果适用于现在的教学,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