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4.48 KB
  • 2021-10-26 发布

初中7年级语文教案:第2讲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七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2讲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 教学内容 ‎1、掌握标题的含义题型答题方法与技巧。‎ ‎2、能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标题的含义。‎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老师用古诗导入让学生根据内容与问题思考,得出标题对理解内容的妙处;二、通过给到的标题,让学生主动回忆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标题,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主动性,同时初步了解标题的作用。‎ ‎1、读一读下面这首诗,你觉得它写的是什么?‎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这首诗的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意思是“临近考试的时候呈送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 可见,标题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不仅如此,分析文章的标题,对于我们理解整个篇章是非常有帮助的。‎ ‎2、打开网页或报纸,哪些内容能在第一时间吸引你的眼球呢?能举个例子吗?‎ 下列标题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 ‎(教法指导:让学生从以下标题得到启发,主动回忆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标题,激发学生学习本专题的主动性)‎ ‎1、老板变卦,空姐变脸 ‎2、扫“忙”‎ ‎3、今天你吃醋了吗?‎ ‎4、禁止禽流感向人间传播 如果换成下列标题呢?‎ 国泰空中服务员停止笑容抗议减薪 让生活节奏慢下来 健康时尚从吃醋开始 预防禽流感 教法指导:如跟其他年级同专题的话,前面的知识模块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等都可以,重点突出解题思路与答题技法并通过典型实例的讲解进行强化。‎ ‎【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和答题技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总体来说,叙事、写景、抒怀类文章的标题一般具有深刻的含义,或者隐含有多重的意思。正确理解这类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能够帮助我们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因此,对标题的分析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3、最后分析其效果  ‎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二)答题技法 ‎1、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3、析内容主旨 就是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意思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4、析背景、线索 有些文章,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文章背景或梳理出文章的线索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这样的文章,在理解文章标题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来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思考:‎ 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题目,表层含义是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联系文章内容,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深层含义: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标题关键字是“走”。联系文章内容,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典型例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摸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 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 ‎1、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2、第⑧段划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4、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答案:‎ ‎1、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 ‎2、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蟹的矛盾心理;为后文母亲放了母蟹作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善良。‎ ‎3、(1)“咬牙”是因为母亲做出带走螃蟹的决定非常艰难;“闭眼”是因为母亲不忍看自己亲手将母蟹捉走的情景。再现了母亲决定抓走母蟹时那种矛盾心理和对儿子的爱。‎ ‎(2)母蟹挣扎的“沙沙沙”的声音,加重了母亲心中的负罪感,使她后悔带走了母蟹,于是急于送回。‎ ‎4、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 ‎【巩固提升】‎ 请你记得歌唱 ‎①因为一次医疗事故,他在四个月大时成了聋儿,在母亲竭尽全力的教导下,他终于理解了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并慢慢学会开口说话,普通话说得甚至比一般孩子还标准。 ‎ ‎②可是一进学校,他的助听器还是引起了其它孩子的好奇。有时候,他听不清楚老师提的问题,答非所问,也会招来哄堂大笑。这一切都让他很沮丧,他恨不得把助听器摔烂,再也不去学校。 ‎ ‎③母亲安慰他,他不听,哭着问:“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母亲回答,他是医生一针给打聋的。他哭得更厉害:“我恨他,我要找他报仇!”母亲难过地别过头:“找不到了,就是找到了,你的耳朵也是这样了。” ‎ ‎④他只能接受现实,并比其他同学更努力学习。小学时的听写课,同学们只需记住单词,他还要记住单词的次序,老师嘴巴动一下,他就写一个,同样拿了满分。他甚至报名参加北京市、区中小学生朗读比赛,第一次上台吓得双腿发抖,怕自己吐字不清晰,或者忘词。望着众多正在注视他的听众,他终于鼓足勇气开口,结果获得了一等奖。 ‎ ‎⑤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一直是学校的骨干,并且日益自信起来。 ‎ ‎⑥可是,因为是聋儿,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譬如音乐课的考试。那天音乐课下课时,老师说:“大家都准备一下,明天考试,要唱《歌唱祖国》。”其它的同学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他却犯难了。他一直不大会唱歌,难以把握节奏。回家后,他愁眉苦脸,母亲就一边弹钢琴一边教他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嗓子都嘶哑了,但是还是跑调。节奏很对,但他完全是在“说歌”,一个字一个字无比认真地说。母亲摸摸他的头说:“考试时你就这样唱吧。”他说好。母亲又严肃地叮嘱道:“可能大家会笑,但是你自己不能笑,坚持把歌唱完。” ‎ ‎⑦第二天音乐考试,轮到他上台了。他舔舔发干的嘴唇,跟着节奏开始“唱”歌。第五句的话音才出口,教室里的同学已经笑翻了天。他不理会,在笑声中仍然继续自己的歌唱。他就这样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唱”完。 ‎ ‎⑧教室里不知何时已经安静了下来,他突然发现,同学和老师的眼睛里都有些亮晶晶的东西。接着,他看到了同学们在使劲地鼓掌。 ‎ ‎⑨他就是梁小昆,曾多次参加专题电视节目制作,是电影《漂亮妈妈》中郑大的原型。时下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摄影界已经小有名气,而且前不久刚在北京“东方新天地”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摄影展。 ‎ ‎⑩至今,梁小昆都非常喜欢唱歌,每次去卡拉OK,必唱无疑。他并不避讳自己的跑调,但求能够唱出个性。他深信,不管歌声是否动听,歌唱,首先是一种态度,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 ‎⑪在失败的时候,你仍有歌唱的勇气吗?在绝望的时候,你还会记得最爱的歌词吗?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记得且唱且行吗?‎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已预习)‎ ‎2、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题中“歌唱”的理解。(已预习)‎ ‎3、 文中第⑤段中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是指什么事?第⑥段“仍然有尽了努力也无法做到的事情”又是指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看似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4、 从结构上看,第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第⑧段的画线句子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文章记叙了耳朵失聪的梁小昆面对残酷的现实,通过不懈的努力,唱响了自己的生命之歌。‎ ‎2、题目中的“歌唱”并不仅仅指音乐中的歌唱,它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包含着努力、尊严、坚持和快乐…… ‎ ‎3、“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指梁小昆参加朗读比赛获奖。“仍然有尽了努力而无法做到的事情”指梁小昆在音乐考试前虽然认真准备了,节奏能掌握,但还是跑调。两句话不矛盾。有很多事情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有收获,成功的可能性大,不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但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4、承上启下。‎ ‎5、表达了老师和同学们对梁小昆那种努力、执著、一丝不苟精神的佩服与赞叹。‎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题目也可根据学情考情做适当调整。‎ 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真正的慷慨 ‎①一场龙卷风袭击了我们家附近的一座小城,那里的许多家庭损失惨重,报纸上一张特别的照片触动了我的心。照片上,一个年轻的女人站在一座完全被毁坏的房屋前面,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低垂着眼站在她的身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用手抓着妈妈的裙裾,眼睛盯着镜头,目光里充满了慌乱和恐惧。在相关的文章中,作者给出了照片上每个人的衣服尺寸。我注意到他们衣服的尺寸与我和孩子衣服的尺寸很接近。这是教育我的孩子帮助那些比他们不幸的人的好机会。‎ ‎②我将照片贴在冰箱上,把他们的困境向我的一对7岁的双胞胎儿子——布兰德和布雷特以及3岁的小女儿梅格安作了解释:“我们有这么多东西,这些可怜的人现在却什么也没有。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东西和他们分享。”我从阁楼上拿下3只大盒子放在地板上。当男孩子们和我一起把一些罐装食品和其他一些不易腐坏的食物、肥皂等装进其中一只大盒子的时候,梅格安怀里抱着鲁西——她爱极的布娃娃来到我们面前。她紧紧地将它搂在胸前,把她圆圆的小脸贴在鲁西扁平的、被涂上颜色的脸上,给了它最后一个吻,然后,将它轻轻地放在其他玩具的上面。“噢,亲爱的,”我说,“你不必把鲁西捐出来,你是那么喜欢它。”‎ ‎③梅格安严肃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被她强忍着没有流出来的眼泪:“鲁西给我带来了快乐,妈妈。也许,它也会给那个小女孩带去快乐的。”‎ ‎④我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不要的东西捐赠给别人,而真正的慷慨却是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给予别人。诚挚的仁爱,是一个3岁的孩子希望把一个虽然破旧却是她最珍爱的布娃娃送给那个小女孩的行为。而我,本来是想教育孩子的,结果却从孩子那儿受到了教育。‎ ‎⑤男孩子们目睹小妹妹把最喜欢的娃娃放进盒子时,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布兰德什么也没说,走进房间拿着他最喜欢的圣斗士出来了。他稍稍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梅格安,把它放在鲁西的旁边。布雷特的脸上露出了温和的微笑,眼睛里闪着光,跑回房间拿来了他的宝贝火柴盒汽车,郑重地放到盒子里。‎ ‎⑥我把我的那件袖口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的棕褐色夹克衫从那个放着衣服的盒子里拿出来,然后把上个星期刚买的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放了进去。我希望照片上那个年轻女人会像我一样喜欢它。‎ ‎21、第③段画线句子“梅格安严肃地点了点头,眼睛里闪烁着被她强忍着没有流出来的眼泪”主要抓住人物的________进行描写,突出了梅格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第⑤段“男孩子们惊讶地张大了嘴”一句具体写出了男孩子们(2分)‎ ‎23、纵观全文,“真正的慷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举一例来说明“我”和孩子们“真正的慷慨”的具体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4、下列内容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我”教育自己孩子献出爱心的故事。‎ B.“我”之所以要将新夹克衫捐出去,是为了给孩子们做榜样。‎ C.本文的主旨是“只有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捐献给别人才是真正的慷慨”。‎ D.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捐献给别人是希望他们同样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文中一家人的“真正的慷慨”。‎ ‎25、文中一家四口“真正的慷慨”的举动令人感动,请写一段60字左右的读后感。(5分)‎ 答案:‎ ‎21、肖像 对捐助这件事情的重视,对受灾小朋友深切的同情,对自己心爱娃娃的不舍 ‎22、看到妹妹的行为后受到触动的表情 ‎23、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给予别人,希望他们得到快乐和幸福 “我”捐出了自己上周刚买的一件夹克衫 ‎24、D ‎25、真正的慷慨并不是把自己不常用、不需要的物品捐出,而是在别人需要的关键时刻能拿出曾给自己带来快乐或幸福,自己视为珍爱的东西。慷慨也不代表昂贵的珍宝,一个布娃娃,一个简简单单的玩具,甚至只是一盒廉价的糖果,只要你觉得它曾给过你短暂的快乐,是你感到珍爱的物品,在别人需要时能不顾自己地拿出来,这种行为就是慷慨。‎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标题含义与作用的解题思路 ‎1、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 线索、悬念 ‎(2)主旨 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 ‎(3)人物 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 ‎(4)写法 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3、最后分析其效果  ‎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二、标题含义的答题技法 ‎1、析标题字词 ‎2、析标题修辞 ‎3、析内容主旨 ‎4、析背景、线索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 巩固练习 最美好的礼物 ‎①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那闪亮的新车旁边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 ‎  ②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来,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 ‎  ③小男孩睁大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  ④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 ‎  ⑤保罗认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 ‎  ⑥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这个小男孩,然后他问:“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  ⑦小男孩惊喜万分地答应了。‎ ‎  ⑧逛了一会儿之后,小男孩转身向保罗说:“先生,能不能麻烦你把车开到我家前面?”‎ ‎  ⑨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大而且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他又想错了。‎ ‎  ⑩“麻烦你停在两个台阶前面,等我一下好吗?”‎ ‎  ⑪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入屋内。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并带着一个显然是他弟弟的小孩,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着一只脚。他把弟弟安置在下边的台阶上,紧靠着坐下,然后指着保罗的车子说:“看见了吗?就像我在楼上跟你讲的一样,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他不用一角钱!将来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这一样的车子,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节礼物了。”‎ ‎  ⑫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将小弟弟抱到车子前排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爬上车来。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 ‎  ⑬在这个圣诞节,保罗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保罗对小男孩有两次误解,你能找出来吗?‎ ‎3、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最美好的礼物”的含义?‎ ‎4、“于是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之旅。”他们各有各的难忘,保罗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小男孩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小弟弟难忘是因为___________。‎ ‎5、从保罗和作为哥哥的小男孩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 答案:‎ ‎1、小男孩是主人公,他关爱弟弟,慷慨大方,总是先想到别人。 ‎ ‎2、 A.当男孩听说车是哥哥送的礼物时,保罗认为他会说“希望有这样一个哥哥”,小男孩说的却是“希望能当这样的哥哥”。‎ B.男孩请保罗把车停到家门口,保罗认为他是想炫耀,小男孩却是想告诉弟弟将来自己也会送他这样的礼物。‎ ‎3、保罗从给予中感受到了快乐,“给予”不仅是送给他人的也是送给自己的最美好的礼物。小男孩对弟弟的爱感动了保罗,使他感受到人性之美在于给予,对保罗来说,这是最美好的礼物。‎ ‎4、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给予比接受更令人更快乐。 弟弟能够出去看看自己一直跟他讲的橱窗里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哥哥给他的爱。‎ ‎5、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意思对即可)‎ 二、预习思考 ‎(一)下节课主题:《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预习作业:‎ 从仙鹤喝水谈棘轮效应 ‎①有一则很多人都听过的童话,说是狡猾的狐狸,假意请仙鹤吃饭,然后用一只很浅的碟子盛一盘鲜美的肉汤,结果仙鹤因为嘴长,什么也喝不着。狐狸很是得意。为了报复狐狸,仙鹤也请狐狸吃饭,用一只窄口瓶来盛美味,结果狐狸也只能败兴而归。‎ ‎②狐狸肯定没有吃着什么,但是仙鹤喝到肉汤了没有,却值得思索一番。在人们的想象中,仙鹤嘴长,喝水时一定要把嘴的大部分浸入水里,才能喝到水。你可曾想到,仙鹤不是这样喝水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浅碟子里,它照样能够喝到水!‎ ‎③仙鹤之类的水鸟是怎样喝水的,我们来引进一段朱克勤教授的文章《观察和实验:海鸟进食的毛细棘轮效应》:“由于鸟喙扁平的形状,两侧的开口使得海鸟无法通过吮吸将液体吸入嘴中。仔细的观察表明,它们进食的方式是通过喙的连续张合,将液体从喙的末端送到嘴中”。‎ ‎④为什么水鸟“喙的张合”能够将“液体送到嘴中”呢?原来喙合起来,喙之间的狭缝形成的毛细现象能够使水充满,而喙张开是从下边张开,喙形成下大上小的狭缝,这时水滴自然会向上退到嘴的深部。通过喙的张合,水滴便不断向上运动。‎ ‎⑤水鸟的这种饮水方式,不仅经过实验验证,而且也通过了计算机的计算证实。它的发现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早在1712年,弗兰西斯•豪克比就报道了两个非平行平板之间的桔油滴液会自动向间隙宽度减小方向移动的现象。后来有人不断进行仔细观察和实验研究,才弄清楚了水鸟的进食方式。仙鹤进食时,只需要嘴的尖端伸进水里1~2毫米即可进食。‎ ‎⑥从这些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故事中的狐狸看似狡猾,却并没有难倒仙鹤。仙鹤完全可以通过喙的张合从浅碟里喝到汤,反倒是狐狸从窄口瓶里吃不到任何东西。‎ ‎⑦其实,水鸟的喙一张一合,使水单向地流到口中的来回运动,正是本文要说的棘轮功能。棘轮这个词源于机械领域,它可以使一种往复运动改变为单向运动,因此人们把随后发现的类似现象都称为棘轮现象或棘轮效应。上述的水鸟喝水现象正是一种典型的棘轮现象。‎ ‎⑧棘轮的发明是很巧妙的,据考古介绍,我国大约在西汉时代便有棘轮发明。后来又有了许多改进,并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厂。例如我们现在自行车上的“飞轮”就是一个棘轮,不管你的脚蹬子是正转还是反转,自行车总是向前运动。同理,所有的机动车辆也离不开棘轮。在工业上打包用的捆绑机也要用到棘轮,以便把绳子勒紧而不松弛。此外起重机、机械表、风速表等等也都离不开棘轮。‎ ‎⑨其实,自然界有很多运动都是带有棘轮效应的。蛇和某些昆虫的前进是靠身体各部分的伸缩变形,每一部分的伸缩都是反复的,但是由于身体结构,特别是有鳞片等特殊结构,就造成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棘轮效应,甚至可以说大自然本身也是个巨大的“棘轮机器”:温度只能从高温传到低温、规则运动慢慢地就转变为不规则运动、生物不断由低等向高等进化……所有这些运动和变化,虽然在局部范闱内可以是往复的,但是在宏观上却都是单向的。‎ ‎⑩其实不仅仅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也存在着棘轮效应,例如一句俗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就是一种棘轮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也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正因为现代人已经习惯了科学和便捷的生活,不愿意“回归”到茹毛饮血或者原始的农耕时代,所以社会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总之,在技术领域,认识并把握棘轮效应,可以进行技术改革;在社会学领域,棘轮效应也能给予我们以深思。‎ ‎1、第⑧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作用是:‎ ‎2、第⑧段中“所有的机动车辆也离不开棘轮”一句中的“所有”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1、举例子 具体说明棘轮效应的应用范围很广 ‎2、不能删去。因为“所有”表示一切,强调机动车辆皆运用了棘轮效应,如去掉,无法达到强调的效果,所以不能删去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