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9.64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某同学选用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朝的( )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2.(2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3.(2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蒙古帝国的兴起( )
A.促进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B.破坏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C.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 D.破坏了欧亚文化的交流
4.(2分)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鹘族
5.(2分)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 )
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第27页(共27页)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6.(2分)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不息
7.(2分)如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纪年
公元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 914 909
52 919 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 933 174
16 990 386
A.外戚宦官专权 B.军阀割据纷争
C.安史之乱 D.外族入侵
8.(2分)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9.(2分)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来长安学习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曲折的路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第27页(共27页)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特点也不尽相同,下列朝代被称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1.(2分)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城规模宏伟
12.(2分)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如图所示图片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兵马俑
C. 驼载胡人舞乐俑 D. 青釉莲花尊
13.(2分)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B.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设
C.太子李治准备造大船进行航海
D.唐太宗知人善任
第27页(共27页)
14.(2分)“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沟通了南北交通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5.(2分)下列河南境内的重要的历史景点,共同体现了( )
A.中国古代雕塑领先世界 B.唐朝时期文化发达
C.中国文化的绵延与包容 D.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
16.(2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圆形方孔钱 B.汉朝五铢钱
C.唐朝开元通宝 D.北宋“交子”
17.(2分)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唐朝文化发展落后 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唐朝人口多于宋朝 D.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
18.(2分)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第27页(共27页)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19.(2分)“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在诗中赞美颜真卿( )
A.书法成就 B.变法思想 C.狩猎技巧 D.医学思想
20.(2分)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1.(2分)“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22.(2分)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23.(2分)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4.(2分)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③④②
第27页(共27页)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20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据材料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概括这一时期市民生活的特点和原因?
第27页(共27页)
26.(14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干年》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3)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国家强盛有哪些因素?
27.(18分)读图
第27页(共27页)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是谁开凿的?
(2)隋朝大运河以① ﹣为中心,北达② ,南至③ 。
(3)请按顺序写出从A到D先后需要经过运河哪几段?
(4)这条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27页(共27页)
2019-2020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某同学选用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朝的( )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掌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解答】注意识读图片,可以看出宋代商业发展,出现商标、纸币等,《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描绘东经汴河沿岸商业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南宋海船说明这一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注意把握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做出正确的分析。
2.(2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
A.赵匡胤和铁木真 B.赵匡胤和忽必烈
C.赵构和铁木真 D.赵构和忽必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主要历史人物的功绩。
【解答】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宋太祖指的是赵匡胤。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第27页(共27页)
故选:A。
【点评】识记中国历史上主要帝王的历史功绩。
3.(2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由于蒙古帝国的兴起,陆上贸易发生了一场大变革。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一个政权横跨欧亚大陆,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从西伯利亚到波斯湾。”材料表达的含义是蒙古帝国的兴起( )
A.促进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B.破坏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C.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 D.破坏了欧亚文化的交流
【分析】本题以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言论为依托,考查忽必烈。
【解答】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蒙古汗国建立以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对周围地区的长期战争。蒙古军队一直打到中亚、俄罗斯,向南到达印度河流域。 蒙古帝国的兴起,促进了欧亚经济的交流。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统一和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2分)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鹘族
【分析】本题以“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为依托,考查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的情况。
【解答】据材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事件与蒙古族建立政权有关;它建于1271年。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第27页(共27页)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的统一与元朝的建立的相关知识。
5.(2分)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 )
A.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
C.南宋的海外贸易发达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的相关史实。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都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解答】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宋代有“苏常(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另外,南宋陆游曾提到:“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说明宋代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成为经济的重心的相关史实。
6.(2分)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第27页(共27页)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不息
【分析】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此判断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就是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后来,辽和北宋先后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灭亡,金与南宋议和,出现了金、南宋和西夏并立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识记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的相关知识。
7.(2分)如表户数和人口数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纪年
公元年份
户数
人口数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 914 909
52 919 309
肃宗乾元三年
760
1 933 174
16 990 386
A.外戚宦官专权 B.军阀割据纷争
C.安史之乱 D.外族入侵
【分析】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题干给出时间与人口减少的原因可知,反映的史实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时间、影响。
8.(2分)史学家吕思勉说:“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 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 D.科学技术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准确理解。
【解答】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唐玄宗时期完善科举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导致了唐诗繁盛辉煌。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
9.(2分)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
①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来长安学习或经商
③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曲折的路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社会生活。
【解答】
第27页(共27页)
依据课本知识,唐朝长安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许多外国人来长安学习或经商,人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曲折的路,因为唐朝在宋朝前面,只有到了宋朝商铺才和居民区和在一起,唐朝时商业区和居民区是严格分开的,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10.(2分)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特点也不尽相同,下列朝代被称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历史阶段特征。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
【解答】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开放。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的历史。
11.(2分)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丝织工艺的精湛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长安城规模宏伟
【分析】本题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唐朝商业繁荣,当时著名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
【解答】“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对长安城的描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安城街道整齐,排水设施齐全,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D。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史实。
12.(2分)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如图所示图片既能证明唐朝的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兵马俑
C. 驼载胡人舞乐俑 D. 青釉莲花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的社会气象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图片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本题是识图题,唐朝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制瓷业发达,著名的瓷器有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即是著名的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片,注意准确识记把握唐朝制瓷业的发展。
13.(2分)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唐太宗注重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B.唐太宗注重水利建设
C.太子李治准备造大船进行航海
第27页(共27页)
D.唐太宗知人善任
【分析】本题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切入点,考查了唐太宗的统治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唐太宗训诫太子诸王的话。他的话体现了他的以人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
故选:A。
【点评】考查了唐太宗的统治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2分)“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沟通了南北交通 D.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根据题干“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意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15.(2分)下列河南境内的重要的历史景点,共同体现了( )
第27页(共27页)
A.中国古代雕塑领先世界 B.唐朝时期文化发达
C.中国文化的绵延与包容 D.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
【分析】本题考查佛教的传入和对我国的影响,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解答】图片景点都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佛教对我国的影响,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故河南境内的重要的历史景点,共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密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佛教的传入和对我国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16.(2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秦朝圆形方孔钱 B.汉朝五铢钱
C.唐朝开元通宝 D.北宋“交子”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解答】北宋时期,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使用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27页(共27页)
17.(2分)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而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唐朝文化发展落后 B.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唐朝人口多于宋朝 D.宋朝科技发展的需要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所以宋代比唐代录取进士的人数多主要是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18.(2分)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A.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在边境重地设立藩镇节度使
C.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
【分析】本题以“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切入点,考查北宋的统治措施。
【解答】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其举措是派文臣做知州。这项政策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第27页(共27页)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重文轻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2分)“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在诗中赞美颜真卿( )
A.书法成就 B.变法思想 C.狩猎技巧 D.医学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解答】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是苏轼赞美颜真卿的书法成就的诗句。
故选:A。
【点评】本题以苏轼的诗句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20.(2分)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玄宗。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
【解答】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21.(2分)“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第27页(共27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2分)唐太宗在《诫皇属》中提到:“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以下选项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C.厚之以德,抚之以仁 D.轻徭薄赋、戒奢从俭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知道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解答】“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的意思是对我提出反对意见的是我的老师,对我言听计从的是贼,故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23.(2分)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唐朝的盛世局面为切入点,考查开元盛世。
第27页(共27页)
【解答】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全盛,被誉为开元盛世。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开元盛世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2分)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④② C.①⑤④③② D.⑤①③④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高祖建立唐朝,之后继位的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废掉了相继废掉了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当了皇帝,武则天后期,让位给他的儿子中宗、睿宗,睿宗之后继位的是唐玄宗,①⑤③④②符合题意。因而为A。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20分)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7页(共27页)
材料二:唐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究其原因,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农作物品种的改进等。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材料三: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材料一所示唐代农耕技术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引谚语,说明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宋政府设置什么机构对海外贸易进行管理?据材料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概括这一时期市民生活的特点和原因?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的相关内容和学生的识图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3)本题考查学生对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史实的识记。
第27页(共27页)
(4)本题考查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和原因,注意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时期创造的农业工具。从材料的图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图一是曲辕犁,图二可判断出是筒车。筒车是解决农民灌溉的工具。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相对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据材料“两宋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4)由材料“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中国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可知宋代市民生活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由材料“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故答案为:
(1)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2)经济重心南移;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相对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3)市舶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4)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农业新式生产工具、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宋代海外贸易和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第27页(共27页)
26.(14分)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干年》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材料二中的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根据材料三回答,当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3)材料四的的这位“伟大僧人”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国家强盛有哪些因素?
【分析】
第27页(共27页)
本题以“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为切入点,考查了秦朝的统治以及灭亡、唐太宗统治措施、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玄奘西游等知识,明确领导人的勤政、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外开放等,国家才能强盛。
【解答】(1)据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可知,材料一中“吾”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在位时,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生产;精简机构,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选贤任能,避免了“一朝而败”。
(2)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的礼部负责接待。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其中,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户部管理户口、赋税,礼部掌管礼仪,兵部负责军政,刑部掌管刑法、诉讼,工部负责土木兴建。
(3)根据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玄奘西游,材料四的这位“伟大僧人”是玄奘,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和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佛教史学、佛教遗迹的重要文献。
(4)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领导人的勤政、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外开放等。
故答案为:
(1)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等。
(2)藏族;礼部。
(3)《大唐西域记》。
(4)领导人的勤政、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外开放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治以及灭亡、唐太宗统治措施、贞观之治、唐朝的民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玄奘西游等知识。
第27页(共27页)
27.(18分)读图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是谁开凿的?
(2)隋朝大运河以① 洛阳 ﹣为中心,北达② 涿郡 ,南至③ 余杭 。
(3)请按顺序写出从A到D先后需要经过运河哪几段?
(4)这条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分析】本题以隋朝大运河的图示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故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顺序);从北到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故从A到D先后需要经过运河的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第27页(共27页)
(4)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
(1)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隋炀帝。
(2)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
(3)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4)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大运河相关知识,识记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三点、四段、历史意义等知识。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8/9 14:08:22;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7页(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