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1-10-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掌握“确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等词语。
2.走进文章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写人、叙事、绘景的写法。
3.体验一份童真,感受一份童趣,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读通文章,理清思路,感受词句,借鉴写法。
【教学难点】
怎样正确体会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情感?如何正确评价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童年就像飘逝的雪花,虽然离我们远去,但永远纯洁无暇;童年又像一幅美丽的画,永远走不出记忆的画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46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往事,心怀着一份温情,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让我们和先生一起用一颗童心去感受童趣,体验童真。
二、自读提示
1.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生平、作品简介及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建议开展“我心中的鲁迅”读书交流会。
教师补充:《朝花夕拾》一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才拾起来。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2. 查阅工具书,借助语境,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斑蝥(máo)
攒(cuán) 收敛(liǎn) 脑髓(suǐ) 人迹罕(hǎn)至 秕(bǐ)谷
(教师重点讲解“鼎”的含义,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容器,常见者为三足两耳大腹。甲骨文和早期金文的鼎字,正像鼎之有耳有足大腹的形状,是鼎器的形象写照。在古代,鼎不但是烹煮食物的容器,也是宗庙祭祀用礼器。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宗庙礼器,它又是国家政权的象征。所以鼎的形象,有较为丰富深邃的文化含义。)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可以将读书的感受批注到书上。
三、走进百草园,感受童真
1.整体感知。
朗读文章“百草园”部分,思考:作家在第1段中说“百草园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乐”在哪里?
5
明确:“乐”在春夏秋季,百草园景色秀美,充满童趣;“乐”在听长妈妈讲故事,惊险神秘,充满童真;“乐”在冬季的雪地里,和闰土父亲学捕鸟,充满童乐。
2.品读探究。
(1)品读春夏秋季的百草园,想想作家怎么能把记忆中的百草园写得如此真切动人。
写法一:平凡的景物,抓住特征,准确立体的描写。
引导:作家为我们描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明确:作家捕捉到了百草园里各种植物、动物的具体特征,运用简练的文字,准确地将其再现于笔端。写植物:菜畦、桑葚,用碧绿,紫红点染,突出其斑斓的色彩;描写石井栏,用光滑形容,写出它的质地;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臃肿的何首乌根,还有那“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着力写出它们的体态、造型。写动物,黄蜂因其肥胖,所以“伏”在菜花上;叫天子轻捷, 因而“直窜向云霄”;写油蛉“低唱”、蟋蟀们“弹琴”,拟人的修辞突出其轻柔悦耳的声音,表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喜爱之情。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幅美丽而立体的画面。既有斑斓的色彩,还有悦耳的虫鸣。
写法二:平凡的生活,融入感情,饱蘸童心的回忆。
引导:作家回忆了在百草园中的哪些趣事?
明确:作家回忆了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四件小事。平平凡凡,却强烈地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这样的一幕幕,仿佛我们也曾亲历过。“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这样的举动和心理,非儿童莫属。作家是在用一双儿童的眼睛关注着童年的乐园,更是在用一颗童心回忆着温暖的往事。
(2)品读雪地捕鸟的情节,想想作家是怎样把捕鸟的过程写清楚的。
写法三:准确的动词,条理的描写。
引导:①教师用实物示范捕鸟的过程,要求学生用准确、条理的语言叙述这一过程。②将学生的作品和原文作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明确:“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传神地写出捕鸟的过程。用词准确、层次分明。我们还应该关注这样的句子:“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寥寥几笔,就让我们窥视到一个充满好奇,充满渴望,但最终却为“捉住的不过三四只”而黯然神伤的孩童的真实心理。于是便要询问闰土的父亲得失的缘由,真是童趣盎然。
四、小结
百草园虽是一个荒凉的普通园子,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清新自然,使人仿佛亲临其境,置身在那个充满乐趣的园子里。走进百草园,我们不单单是要用心去感受一个真实、神秘、充满迷人色彩的百草园,更是要感受一颗成年人的童心。我想,若没有这样的真情,也就没有迷人的百草园了。
5
第二课时
一、走进三味书屋,体验童心
1.品读探究。
(1)从题目上看,作者为我们回忆的是发生在两个地点的两段人生的经历。这两部分要想很好地统一在一篇文章里,就需要有一个起衔接作用的过渡段,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被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引导:①“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表达了怎样的情味?②将原文修改为“Ade,我的蟋蟀!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可以吗?
明确:文章用排比句表达出一个孩子将要告别他所心爱的百草园时的一种疑问、无奈的心情。在童年时的“我”的眼里,那些可爱的蟋蟀、覆盆子、木莲简直就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所以“我”亲昵地称呼它们为“蟋蟀们”,“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样写,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眷恋与不舍。
(2)百草园的生活令人留恋,但三味书屋的生活为“我”翻开了另外的境界。纵情地朗读三味书屋部分,结合语句具体说说作者又为我们追忆了令他难忘的求学生活中的哪些人与事?
明确:难忘严而可亲的老师:先生和蔼可亲,“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先生行为方正,质朴,且又“博学”;先生慈祥开明,他会和蔼地向孩子们答礼。对贪玩的孩子,只不过是“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他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先生酷爱读书。当他醉心于古书,读到得意之处,他就“微笑起来,将头仰起,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似乎不大欢迎学生问及课本以外的知识。当“我”提出“怪哉虫”的问题时,他有些“怒色”了,答以“不知道”!
难忘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自寻的乐趣:爬上花坛去折腊梅;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可以说,玩得不高雅,但玩得又多么富有创意与情趣啊。
难忘师生读书的场面:大家扯开喉咙,读得人声鼎沸,场面实在壮观,更可爱的是孩子们根本读不懂古书的意思。现在想来,真是有趣。
难忘在课堂上做游戏,画画儿的情景:其实难忘的不正是儿时的调皮,天真,无拘无束的天性吗?
二、小结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的生活略显单调了些,但两个地点,都承载了“我”年少时的岁月,年少时的快乐。都记录着令“我”难以忘怀的独特的人生经历。
三、走进生活,记录童趣
实践创造:作者在用一颗童心追忆他的童年生活,在用最真的情感抒写他最真的生活。因而找蜈蚣、按斑蝥、堆雪人、捕鸟……这些平凡的生活也因其“真”而更动人了。请同学们也打开你记忆的匣子,将你的童年生活记录下来。力求说真话,抒真情。
5
【资料宝藏】
1.对鲁迅的评价。
毛泽东:“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林语堂: “鲁迅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战士者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国诗人海涅语人曰,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是足以语鲁迅。”
2.鲁迅的老师。
在鲁迅先生众多的“先生”之中,他写过的,自认为对他影响很大的有三位:
第一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第二位:《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严九郎先生。第三位:《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先生。
关于寿镜吾先生 :浙江绍兴覆盆桥人,学生都尊称他为寿老先生。这个“老”不但指年龄大,还包括知识渊博、受人尊敬的意思。 寿老先生年轻时,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极为不满,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他20岁考取秀才后再没去参加乡试,一直在三味书屋坐馆教书60年。 寿老先生热爱学生,也严格要求学生。放学时,必定亲自送学生到大门口,看到学生过了石桥,他才放心。有的学生三天不来读书,他就拄着拐杖上门访问。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早上教的课,当天傍晚必须背出。写字强调注意姿势,翻书前要检查手指是否干净。寿老先生非常喜爱鲁迅,说他脑筋“活络”、“懂事”。有一次寿老先生出了一个对子叫“陷兽入阱中”,许多学生苦苦思索都对不好,鲁迅对了个“放牛归林野”,寿老先生非常高兴,称赞“樟寿(鲁迅小时名)聪明。” 寿老先生于1929年7月30日以82岁高龄谢世。
3.与历史名人的对话。
思,在百草园
刘绍棠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尽管刚刚经受过萧瑟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桐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5
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早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