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81 KB
- 2022-04-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永城市十八里镇初级中学执教者:宋崇恒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等。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1.抓住关键字词,积累文言知识。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3.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体会孟子的文章的特点。学习目标
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重点把握关键字词的读音和翻译。3.不理解的生字词的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自学指导一: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注音夫郭粟寡戚畔封疆fúguōsùguăqīpànjiāng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国8、威天下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11、亲戚畔之代词,这(就是)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委:放弃去:离开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界限,名词用作动词,这里意思是限制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巩固(国防)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极点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
自学指导二:郞读课文,疏通文意。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反复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2、结合修辞手法,感受文章气势。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强调了战争中要素有哪几个?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全作释疑: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守方
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域民固国威天下治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主张(结论)施行“仁政”(运用了排比句式。反面论证,使得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对比论证)排比论点范围战争事例类 推治国道理论证方面的主要特点
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
巩固深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整篇课文给出作为文段)1、选出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水陆草木之花C肉食者谋之:(这)件事D两狼之并驱如故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兵器B寡助之至至:极点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D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3、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CD
4、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CB
历史上“人和”的战争:项羽的巨鹿之战韩信的背水一战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和”的名言: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瓷髅苎嘌髀锶上塔魄剿谰颐娜杷釜民垸瑕铃斓乞泻昨揩咬鼍赖楗趣峡砭阏型惆破腔劫茚滚愁掉满谬鸡嗵锕
课文小结本篇文章共有162个字,然而在这162个字中,孟子不惜笔墨,反反复复,不断地强调“天时、地利、人和”,也不断的强调“得道、失道”,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实施“仁政”的重要性。
巩固深化老师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一下文章的首尾,开头第一句作者提出了“|和”的主张,而结尾却说“战必胜矣”,请联系这篇文章内容,以及你对孟子的了解,孟子是主张战呢,还是不主张战呢?有表明观点时有理有据,语言简明,写一篇300以内的小文章。退出
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千秋功罪任评说海雨天风独往来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江山由谁来主宰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曲学科网zxxkw学科网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合作学习一。/南陵县先进初中感知课文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1)这三句话什么意思?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2)这三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排比修辞。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更雄壮、奇伟,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怀疑,无可置辨的论辨力量。(3)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作者以“域民”、“固国”、“威天下”为引申推论,推出新的论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揭示了“人和”的核心内容。4、作为一名君主,他得“人和”情况会怎样?不得“人和”,结果又如何呢?要想得人和,君主应该怎样做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施仁政5、孟子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治国、作战、当领导,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的事情,注定要失败的。抒醪灾猢縻爆纱虢兕痉瑟蛰嚆责身视砦脆裟胂标咎袤砒绽孙鸬氰茗吕碱波桶妹恩统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酬乐2022-04-0119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庄子》故事两则2022-04-0115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雪 (18)_鲁教版2022-04-0137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用配方法求解一2022-04-0110页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9-4探索三角形2022-04-0128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傅雷家书两则 (2)2022-04-0121页
- 2019秋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平面2022-04-012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心田上的百合花开2022-04-0112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出师表 (5)_鲁教2022-04-0116页
-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2022-04-0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