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72 KB
- 2022-04-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
【时空坐标】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京政府建立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张謇提出“实业救国”主张掀起发展事业热潮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顽强挣扎
【时空坐标】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洋务运动时1872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7年百日维新期间1905年1931年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创办《申报》创办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创办商务印书馆创办京师大学堂停止科举考试、拍摄《定军山》拍摄《歌女红牡丹》
【课时主题】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发展,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课标要求】考点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八上P120—124)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阶段(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5)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民族工业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总体特征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必要前提新式交通工具在中国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续表)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习俗的变化:男子:蓄辫——剪辫;女子:缠足——停止缠足.礼节的变化:行跪拜礼——行鞠躬礼、握手礼.称呼的变化:“大人”“老爷”——“先生”(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续表)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的变化背景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表现(1)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2)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3)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特点总体特点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表现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续表)考点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下列各项,属于张奢的是()A、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B、主持建成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C、专著《制碱》向世界披露了索尔维制碱法奥秘D、“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张骞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B项指的是詹天佑的成就,B不符合题意;C项指的是侯德榜的成就,C不符合题意;D项指的是洗星海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D不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典型例题】材料: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答案】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积极影响: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
解析:依据“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可知,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依据“放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可知,西方文化已经对中国的社会有了影响;依据“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义”可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革命变革的推动;依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气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可知,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其积极影响是由于西方新思想的传入促进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也开启民智,素食人们观念更新等。
【课标要求】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考点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上P125—129)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教育业的发展学堂的建立(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科举制废除(1)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2)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3)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报纸、杂志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它们的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续表)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具体内容文学艺术的成就(1)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鲁迅的《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2)解放区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抗日救亡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大型歌剧《白毛女》也影响很大(3)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续表)考点知识回顾
【易混易错】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考点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维新变法运动中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这所高等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国立清华大学D、国立中山大学
解析:根据题干的“戊戌变法时期创办”“改名为北京大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故答案为B。
【设问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物质生活不断走向近代化的原因及特点【解答】原因:(1)外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深刻影响中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2)内因: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政治上:有识之士的政治活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③思想上: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3)其他原因:中国人善于接受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如旗袍)。特点:①性质上: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②地域上: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内地延伸。③过程上:由中西冲突到融合,趋势上由封闭走向开放。④水平上:不均衡,城市较快,农村较慢(原因:自然经济封闭、思想落后、农民贫穷)重难拓展
谢谢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8课 革命先行者2022-04-0118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二次鸦片战争2022-04-0136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甲午中日战争与2022-04-0124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中国工农红军长2022-04-0156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革命先行者孙中2022-04-0117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新文化运动》 2022-04-0116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24课 人民解放2022-04-0130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抗日战争的胜利2022-04-0146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15课 北伐战争 2022-04-0137页
- 八年级上历史课件:第15课 北伐战争 2022-04-0122页